學生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1

  一、班會時間:

  20xx年3月9日

  二、班會地點:

  教室

  三、班會目的:

  熟知消費者權益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1983年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而我國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且自我國立法制定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每年的3.15就和消費、維權、打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一個高消費的社會群體,眼中或許只有麥當勞、肯得基卻不知有消協、消法,只知消費卻不懂維權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為提高同學們的維權意識,特開展此次主題班會。

  四、班會形式:

  可開展辯論賽、座談會、PPT課件講解等,具體由各班團委自行決定。

  五、班會主題資料(僅供參考,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其他符合主題的材料)

  前言資料: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職場陷阱坑苦學生,大學生維權率只有10%》的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大學生雖然有知識、有理性、綜合素質較高,但維權意識不強。而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維權比例只佔10%

  並加強對消費者協會的認識,透過社會輿論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發生消費糾紛可及時撥打工商管理部門監督投訴熱線12135,保障自身權益!

  指導思想: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主要內容,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切實加強學生消費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大力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增強和提高學生法律綜合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用法律去維護消費者權益。活動主題:瞭解消費者權益知識,學會維護自我權益。活動內容與流程:

  1、兩名主持人透過介紹3.15的由來,向學生宣傳瞭解有關消費者權益的知識,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為保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都做了哪些工作;透過報刊、廣播電臺、電視節目進行宣傳,提高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意識。

  2、邀請學生講述親身體驗或耳聞目見的事例,講解自己在碰到有損消費者權益的時刻是如何處理的這樣事件;其他同學針對這種事例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碰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去處理,怎樣處理是最好的方式,透過集體討論和發言,得出最佳處理方案。

  3、主持人播放一則消費者維權的實況節目,讓學生談談觀後感,透過大家積極發言,讓學生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瞭解豐富消費者權益的具體知識,如果自己碰到類似情況,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4、主持人總結本次活動並向同學們宣告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維護自我消費者權益;班主任點評本次活動並告誡同學們在以後生活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維護消費者自我權利,作個細心人,作個有心人,作個懂法律意識的消費者!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3.15並知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整理食品找出偽劣產品並歸類。

  3、瞭解偽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激發幼兒打假的熱情。

  4、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情景佈置(超市)、PPT教學圖片或影片

  活動過程

  1、逛超市,引出課題。

  “小熊超市開業了,邀請小朋友去購物。”

  師生共同逛超市,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食品。

  透過逛超市引出課題,同時引起幼兒對本節課的興趣。

  幼兒檢查所買食品的質量與保質期。

  幼兒在已會看保質期的前提下檢查自己買的食品,並幫助幼兒鞏固了已學過的知識。

  2、觀看PPT或動畫,瞭解偽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

  幼兒看PPT並說說看到了什麼。

  透過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知道偽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

  再次觀看PPT圖片,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老鼠的頭為什麼會那麼大呢?(因為喝了偽劣的奶粉)

  “刺蝟身上的刺為什麼都沒有了?(因為用了偽劣的洗髮水)

  “豬的鼻子為什麼像大象的鼻子一樣長呢?(因為用了質量不合格的化妝品)

  請幼兒說一說看到偽劣產品後的感想。

  “你看到這些偽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有什麼想法呢?”

  幼兒在觀看圖片後,對這些偽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說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非常同情那些受害的消費者。

  教師小結:偽劣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危害,危害到了我們的面貌、身體健康,嚴重的還威脅到了我們生命。所以我們在購物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商品的質量和保質期後才能購買。

  3、討論買到偽劣產品因如何處理?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買到偽劣產品或過期產品的感受和處理方法。

  “我們剛剛去逛超市有的小朋友買到了偽劣產品,心情怎麼樣呢?”

  “我們買到偽劣產品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要怎麼處理這些東西呢?”

  “如果工作人員不幫我們調換新的產品怎麼辦?”

  根據已有的經驗來討論買到偽劣產品的處理方法,有些幼兒說扔了、送人,賣掉,拿著小票找工作人員調換等等。

  教師講解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有關知識。

  “如果我們買到偽劣的產品我們可以去找工作人員調換,如果工作人員不理睬我們或不幫我們調換,我們可以打電話去消費者協會去投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透過討論,教師告訴幼兒另一種維護自己利益的`方法——到消費者協會投訴,增加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並知道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觀看影片,瞭解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偽劣產品的。

  “那你們知道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是怎麼處理這些偽劣產品的嗎?”

  “你剛剛看到了什麼?”(工作人員用火把偽劣產品銷燬)

  在此環節中,幼兒猜測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偽劣產品,最後透過影片告訴幼兒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的。

  4、幫助小熊檢查超市的食品。

  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我們要把過期的食品找出來放到邊上的回收箱裡,再把食品按種類來上架擺好。”(可以按糖果類、薯片類、餅乾類、飲料類等來分類。)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幼共同檢查食品的安全。

  幼兒操作,複習保質期的看法並根據食品的種類進行分類。同時也加強了幼兒在購物時要仔細檢查商品的質量和保質期以防買到偽劣產品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處理偽劣產品

  “我們已經把超市的偽劣產品找出來了,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偽劣產品去處理掉吧!”

  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不要隨便處理這些偽劣產品,以防壞人把這些偽劣產品拿出來再騙人。所以在處理上一定要完全銷燬,不要讓壞人再害其他的消費者。

  學生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發票,瞭解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樹立維護自我權益的意識。

  3、懂得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體驗消費者的權益。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發票。

  2、幼兒用書《消費者的保護者》。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舉行“發票博覽會”。

  幼兒將自己收集的發票張貼在展板上,互相觀看、介紹。

  師:你知道發票是什麼嗎?(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項憑證)發票上有什麼?(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名稱、商品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公章、發票號碼等內容)

  師:你知道發票上的這些公章、號碼、金額都表示什麼意思嗎?

  二、引導幼兒瞭解發票的用途。

  師:你和爸爸媽媽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要過發票?

  師:如果你們要了發票,是做什麼用的?(報銷、抽獎、退換貨、防止偷稅漏稅、尋找失物等)

  師:如果你們沒有要發票,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碰到問題後你們有什麼感受?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需不需要索取發票?(發票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需的,我們要養成消費者後索取發票的好習慣)

  三、我是發票設計師。

  觀察幼兒用書中不同型別的發票(手寫發票、撕票、電腦打印發票等),請幼兒說說這些發票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寫發票逐漸被撕票和電腦打印發票所取代,今後發票還會發展成什麼樣呢?(從製作發票的材料,發票票面內容等加以討論)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美工區自己設計發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