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會寫“誕、澡”等11個字,會寫“真理、定理”等28個詞語。

  2.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的含義。並說說這句話給了你怎樣的啟發。

  3.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謬誤。同學們,那麼,真理到底是什麼?(喚起學生對真理這個話題的興趣)

  (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2.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簡單交流作者資訊。

  3.匯入新課: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葉永烈探討真理為什麼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道理吧!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由、出聲地朗讀課文,小組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誕(dàn)生鍥(qiè)而不捨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誕”“澡”“械”“域”“鍥”,並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範。(“誕”右部是“延”,不要寫成“廷”;“澡”是三點水旁;“械”“域”不要忘寫倒數第二筆短撇;“鍥”右上部是“豐”和“刀”,不要寫成“豐”和“刃”。)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第1自然段,說一說這篇議論文的論點是什麼。

  (標題本身就是論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學習第2自然段,並思考: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麼?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號代替,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指的是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指透過探索,解決了問題,發現了真理。這裡用符號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地表述由“?”到“!”的“拉直”。能讓我們更加直觀、形象地認識“?”和“!”的區別和聯絡。)

  3.課文是透過哪三個具體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論點的?

  (為什麼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為什麼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有同一種蚯蚓,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

  4.默讀課文,說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以及它給了你怎樣的啟發。

  (真理的發現需要我們有敏銳的直覺,有求知的慾望,有不斷質疑、勇於探索的精神,有不斷追求、鍥而不捨的韌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解開疑問,發現真理。)

  四、交流探討,見微知著。

  三個事例中,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的?默讀課文,找到並勾畫出來。推此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

  “……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

  2.我發現,他們都是從生活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見微知著)

  五、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學習了課文是怎樣提出論點,然後怎樣透過三個具體的事例去論證這個論點的。這就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按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課文先提出論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然後用三個具體的事例去論證自己的觀點,層層深入。)

  3.匯入新課:透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到科學家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質疑,追根溯源,直到解決,進而得出真理。下面這節課就讓我們從文章的過渡詞或者過渡句談起。

  二、朗讀課文,分清詳略。

  1.全文寫了三段論據進行論證,這些論據中間是怎麼銜接起來的?

  (“無獨有偶——”“最有趣的.是——”:過渡句和遞進作用)

  2.朗讀課文,思考在三段論據中,相同的地方是什麼?

  (三個人都遇到了很奇怪的問題,並且都抓住問題不放,鍥而不捨,追根尋底,最終發現真理。)

  三、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第一個事例中的謝皮羅教授發現了什麼問題?他又是怎樣在一百個問號之後去研究問題並最終得到他的真理的?

  (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最終憑著對科學的執著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得出了真理。)

  2.第二個事例中的密卡爾遜教授發現了什麼問題?他又是怎樣在一百個問號之後去研究問題並最終得到他的真理的?

  (美國東海岸有一種蚯蚓,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這種蚯蚓,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經過研究,最終魏格納推論出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

  3.第三個事例是一位奧地利醫生髮現兒子睡覺的時候,眼珠轉動起來,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他又是怎樣在一百個問號之後去發現他的真理的?

  (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物件,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4.這三個事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每個事例都是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來敘述的。)

  四、領悟寫法,拓展延伸。

  1.快速瀏覽課文,體會這篇課文的寫作手法。

  (開頭第1自然段直接提出論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結尾引用華羅庚教授的話:“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這句話呼應開頭,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使文章讀起來一氣呵成。)

  2.學習了本篇課文,你知道議論文應該具備哪些要素才能將自己的觀點闡釋清楚嗎?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又可分為三部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3.透過本篇課文的學習,你是否知道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①準確、嚴密;②概括性和簡潔性;③運用修辭手法,體現其用詞鮮明、生動。)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視學生自讀自悟,在交流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同時重視聯絡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得到真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