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1
教學內容:
認識角的名稱、大小,會折角、畫角。(課本第56 -58頁)
學習目標:
1、 透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叫的過程。
2、 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重、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2、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 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過渡語:同學們,今天這節課和往常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場有意義的比賽,有信心嗎?比賽的題目是:《角的認識》。
二、揭示目標
過渡語: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呢?請看:學習目標(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
三、自學指導
第一次先學
過渡語:下面,請大家開啟課本翻到第56頁,我們請自學指導來引領我們達到目標。請看自學指導(課件出示:師讀)。
認真看課本56頁的例1,認真看圖、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這四種圖形都是( )?
2、觀察例題2:觀察角,你發現角是由( )條邊和( )個頂點組成的。
3、說一說,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嗎?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沒有關係?
5、用一張紙,你能折出多少種角?你能指出他們的頂點和邊嗎?
6、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學
1、 開啟課本第58頁例3,看圖、看文字,想一想,怎樣畫角?
2、 畫角時,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3、 你能畫出一個角嗎? 師: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認真,自學效果好。 (6分鐘後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
四、先學
1、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在緊張的自學。
2、做一做: 過渡語:(5分鐘後)師問:“看完的請舉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師就來檢測一下同學們的自學效果。請看檢測題:(1)課件出示檢測題(2)58頁第一題
3、教師巡視,關注後進生,瞭解學情,收集錯例,在頭腦中進行第二次備課。
五、後教
1、更正: 師:做完的請舉手?(全班都做完後),請大家一起觀察黑板上的學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補充。
2、討論(議一議): (1)、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3、評議板書和正確率。
4、同桌交換互改還要改例題中的題,有誤訂正,統計正確率及時表揚。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七、當堂訓練(課件出示)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3.透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1.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長25釐米、寬15釐米的長方形,另一個長35釐米,寬10釐米的長方形。
學具:每四人一組,長25釐米、寬15釐米的長方形;長35釐米、寬10釐米的長方形各一個,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個學生面積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充分感知面積的意義
同學們,今天鍾老師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大家有信心來上好這節課嗎有信心的話咱們同桌之間擊個掌,(孩子們擊掌)我也來(老師加入學生的擊掌中,從第一排開始從左向右依次與學生擊掌,停留在與一個學生擊掌的過程中)。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他的大(學生進行比較)同學們,請把你的手掌輕輕地放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比比看,數學書的封面大還是手掌面大。(學生進行比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還是數學書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還是黑板面大(師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還是黑板面大。
師:剛才我們說手掌、數學書、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體,他們有的大,有的小,像這樣物體的表面的大小,這是他們的面積(板書:物體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們的面積)。今天我們來研究面積(板書課題:面積)
師:誰能舉例說說什麼叫面積(師拿出數學書摸數學書的封面)如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如:我們剛才摸的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閉圖形的面積。
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有大小嗎
課件出示:
選一組你喜歡的圖形塗上顏色,比較這組圖形的大小,說說在比較中你發現了什麼。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3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練習用紙。
一、課前練習
1、認識鐘錶整點和半點
2、填空:3時30分=(:)11時=(:)6:00=()時
二、情景設疑
1、師生談話
師:令人振奮的運動會剛剛過去,還記得當時的口號嗎?
生: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刻苦鍛鍊,振興四小。
師: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更強壯,看,咱班的張彬在做什麼呢?仔細聽認真看,你知道了什麼?
2、情境質疑
情境1
彬:作業寫完了,幹什麼呢?對了約張洞名去跑步吧(嘟…..嘟…..0
銘:喂,找誰啊?
彬:張洞銘,今天有空嗎?我們一起去跑步。
銘:哦,今天不行,我有事,明天行嗎?
彬:好吧,明天6:00在明珠花園見,不見不散。
銘:好的。明天見
師質疑:他們倆個能按時見面嗎?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板書:6:00)
生:A不能,因為沒說是上午還是下午
B能......
師·:我們一起看看接下來到底發生了什麼?
情境2
(門鈴響叮-----咚)
彬:誰啊,一大早就來敲門?
銘:我是張洞銘,你怎麼還在家?
彬:怎麼了?
銘:你不是說6:00在明珠花園見面去跑步嗎?我等了你兩個小時了
彬:嗨,我是說下午6:00
銘:啊??
彬:真笨
師:為什麼張彬和張洞銘沒按時見面?
生A:他們沒說是上午6點還是下午6點。(師板書:上午6時、下午6時)
生B:......
師:如果是你約同學你會怎麼說?張彬你準備是什麼時候的6時跑步呢?
生:......
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生:有兩個6時,分不清了.....
3、圖片引入
師:老師再給大家看一組圖片(幻燈),看看是幾點小朋友在幹什麼呢?
生:9點
師:怎麼有兩個9點呢?它們是同一時刻嗎?(板書:上午9時,下午9時)
生:......
師:看來一天不僅有兩個6:00還有兩個9:00呢。
三、探索新知
1、趣味引入
師:度量一天的時間工具是“鐘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天裡的時間,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動畫,邊看邊回憶一天是怎麼形成的同時大家都想一想一天有多少個小時?
(課件演示:鐘錶上時針在一天的時間裡的轉動過程)
師:仔細觀察,小組同學互相說,從中發現了什麼?
學:生彙報交流......
師小結:一天有24個小時,地球繞著太陽轉,地球在繞著太陽轉的同時,自己還不停的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圈所需的時間,就定為一日。一日是24時。也就是一天一夜時間規定為24小時,從夜裡0時------24時。0時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也是前一天的結束,是今明兩天的分界線。(幻燈)
師:想想在哪裡見過0時?
生:......
師:我們來看一段影片(春節晚會倒計時影片)
師:24時也叫0時,我們再次看課件。(師指明學生描述圖中同學在什麼時間幹什麼呢)
生:......
(板書:晚上12時,早上7時,上午8時,上午9:30,中午12時,下午2時,下午4:30,晚上7時,晚上8時,晚上9時30分)
師:剛才我們說的早上幾時上午幾時和下午幾時晚上幾時都是普通計時法,(板書:普通計時法)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組節目預報,看看這裡是怎麼計時的,你能知道對應的時刻嗎?我們給這種計時法起個名字吧。
(幻燈出示課本節目預報表)
生:......
師:(板書:24時計時法)
2、比較2種計時法
師:你認為普通計時和24時計時法有什麼不同,應用時要注意什麼?
生:討論、交流......
師小結: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刻,前面要加上“早上、上午、下午”等時間詞,而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不要加這些時間詞,上午鐘錶上是幾就我們就說幾時,中午12點後,鐘錶上是幾時就把鐘錶上的幾時加上12就可以了。
3、評價
師:你喜歡哪種計時法?為什麼?
生:交流——24時計時法簡潔、簡便
師小結:生活中郵電、交通、廣播電視等部門計時,為了簡明不易出錯,都採用24時計時法。(幻燈)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24時計時法?
生:......
(師出示課件:電子錶、火車票、肯德基營業時間、車站站牌)
4、轉換方法
師:歸納說一說普通計時法轉化成24時計時法的方法
生:上午的時間不加12,下午的加12,把時間詞去掉
師小結:上午的時間,也就是鐘錶第一圈走過的時間不用加12,直接吧時間詞去掉就行了,下午的時間也就是第二圈的時間加上12並且把時間詞去掉。
(完善板書,把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
師:說說24時計時法轉化成普通計時法的方法
生:......
師小結:24時計時法轉化成普通計時法時,把相應的幾時減12就可以了,用普通計時法時一定要注意在全面加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時間詞就可以了
(師出示CCTV---少兒的節目預報表)
四、鞏固練習
1、運用24時記時法播報節目。
師:同學們已經會用24時記時法記時了,老師希望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運用24時計時法,現在我們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正在招聘小廣播員,條件就是要用24時記時法預報,你想試試嗎?老師相信你能行
(師出示紅領巾廣播站節目預報)
師:可以給它加一個開頭和結尾,例如:紅領巾廣播站開始廣播了,下面先向你預報今天的節目......節目預報到此結束,歡迎同學們到時收聽。
2、作息時間
師:夏季快到了,這是一份夏季的作息時間表,你能把裡面的兩種計時法進行轉換嗎?
3、課本25頁
4、課本25頁“練一練”1題
五、小結
師:經歷這次時間之旅,你有什麼收穫?
生
師:學完這節課,張彬你再約朋友時可以怎麼說?
彬:……
六、作業
1、制定作息時間表
師:一寸光陰一寸金,希望同學們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下面是老師的作息時間表,課下請同學們也制定一份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堅持好的作息時間,合理利用時間
(幻燈)
2、觀察日出日落時間課本26頁3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4
教學內容:
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後,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賽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筆算比賽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指導練習
1、練習三第5題。
學生獨立做後全班交流。
2、練習三第6題。
學生讀題,然後在書上填寫,全班評價交流。
3、練習三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第(1)小題,然後再提問題。
4、完成練習三後的思考題。
六、課堂小結
1、說說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麼體會,你有什麼發現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積累了那些經驗
七、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5
一、乘除法
一、教學內容:P2~P14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
2、 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出結果。
3、 使學生能夠應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
4、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
1、 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2、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3、 能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
1、 口算乘法中的進位口算
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
3、 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五、課時安排:7課時
六、教學進度:第1~2周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內容:P2~P3
教學目標:1、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掛圖、數字卡片。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引入:
同學們,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大家一進校園就會看到花壇裡盛開著美麗的鮮花,它在裝點著我們美麗的校園,這麼美的環境大家喜不喜歡。(喜歡)要有美麗的環境,就需要花草樹木。
二、 探索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裡有什麼?
1、仔細觀察並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著解決所提問題。
引出:20×3=
4、討論演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5、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並讓學生說說20×3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學生互相交流20×3的計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師再提哦出問題: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自己完成,最後在小組內與同伴交流。
三、 拓展應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學生做完後在全班交流自己發現的計算規律,說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確,教師都給予肯定。
2、完成P2第3題,做完說說計算時是怎樣想的。
3、完成練一練第1~3題
(1) 1~2 學生獨立完成。
第一題先認真看圖,明白圖意,然後再解答。
第二題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2)第三題前兩問可讓學生先討論怎樣算,然後再做。最後一問有開放性,學生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
四、數學遊戲
教師先向學生說明遊戲的規則,並演示幾次,讓學生明白玩法後,再互相進行遊戲。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麼? 學得怎樣?
需要多少錢
教學內容:P4~P5
知識目標: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理多種演算法交流的過程,並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教具準備:掛圖、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匯入:
暑假裡,有三個小朋友,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
出示掛圖:同學門自己觀察這幅圖把你看到的說給同桌聽一聽。
二、 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圖,並根據圖提出問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6
課題:
小數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透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裡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棒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透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棒,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 ○ 0.6
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並選派代表交流、彙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於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塗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並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 ○ 1.5
(1)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彙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麼0.8肯定小於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 1010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彙報交流,並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並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裡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 0.6○2.2 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麼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什麼方法來比較?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後教師總結。
(1)採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後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綵帶各長多少釐米嗎?(6釐米和9釐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綵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並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塗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後比較大小。
指名彙報,彙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後指名彙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後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後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並能夠正確讀、寫。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學具準備:三張圓形紙片 兩張長方形紙 彩筆 膠帶
教學過程:
一、產生分數
“六一”兒童節到了,學校準備一次郊外野餐活動,你們想參加嗎?
(出示主題圖)小軍和小云也參加了野餐活動。你們看,他倆準備了哪些食品?
(生答:蘋果、礦泉水、蛋糕。)
這麼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會讓兩人都滿意?
(學生回答:蘋果每人兩個,礦泉水每人一瓶,蛋糕每人半塊。)
每人分得一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兩個蘋果、一瓶水都可以用學過的數表示出來,板書:2、 1。半塊蛋糕怎樣用數來表示呢?有誰知道?
(如果知道,問:1/2是什麼數?如果不知道,問:想知道嗎?)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數學王國的一位新的朋友——分數,板書課題,
評: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產生認知衝突,發現已學的自然數不夠用了,需創造一種新的數來表示“一半”。孕伏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
二、認識分數
1.請開啟課本98頁,自學這部分內容。
評:學生有了認知衝突,會自主尋求答案。教者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簡單的讀書自學能力。
透過看書,你知道了什麼?相機教學“1/2”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名稱。
還有什麼疑問嗎?考考大家。
①像“1/2”這樣的數,為什麼叫分數?
②半塊蛋糕為什麼會用“1/2”這個符號來表示?
(學生感到困難,播放分蛋糕的課件,指出:“—”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這樣的1份。)
評: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符號感。
結合分蛋糕,指名說“1/2”的含義,同位互說。
2.這是蛋糕的“1/2”,你能表示出一張長方形紙的“1/2”嗎?學生操作。
張貼不同折法的作品,讓其分別說出“1/2”的含義。
3.生活中,你在什麼情況下遇到過“1/2”?
評:把視角引向生活,結合生活經驗進一步理解“1/2”。
4.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他分數吧?請開啟課本99頁,做“想想做做”第1題。
電腦對答案,的兩題指名說思考過程,後兩題同桌互說。
5.做“想想做做”第2題。
伸出手指悄悄地告訴老師,你選第幾幅圖。其他三幅圖有什麼問題嗎?
評:增加情趣,顯現教法靈活。
三、比較大小
分數是不是和整數一樣,也存在大小呢?
我們先來做一個遊戲:拿出三張圓形紙片,比較一下這三張圓形紙片的大小怎樣?
①學生折“1/2”,塗色。
②學生折“1/4”,塗色。
③比較塗色部分大小。
張貼一個學生的塗色紙片。問:這兩張紙中的塗色部分各用什麼分數表示?你能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嗎?
板書:1/2>1/4。還可以怎樣說?(1/4<1/2)
④學生用第三張圓紙片折出它的1/8,塗色。張貼一生的塗色紙片。
⑤用“1/8”與前面兩個分數分別比較。板書:1/2>1/8,1/4>1/8。
⑥透過這三個分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聯絡生活經驗理解:可以把圓紙片看作大西瓜,平均分給的人越多,每人吃到的就越少。)
評:在操作中體會,在做中比較大小。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學生容易發現規律。適時拓展,發展學生思維。
①做99頁“想想做做”第3題。
第一張紙條全部塗色,用“1”表示。第2、3張紙條呢?
你是怎麼知道第3張紙條塗色部分佔整體的1/6?
(有的靜止地看第3張紙條數出1/6,有的聯絡第2張紙條推出:1/6。)
今天所學的分數和以前學過的“1”有什麼聯絡?
評:結合紙條圖,把新學的分數納入已有的數的知識結構中,建立數感。
四、鞏固深化
我們做一個遊戲:拿出第二張長方形紙,與同組的小夥伴比較一下它的大小。
折出你最喜歡的幾分之一,並塗上顏色。
在小組長帶領下,比較它們的大小。
每組選出最優秀的一幅作品用膠帶貼在黑板上,並在旁邊寫出你要表示的分數。
集體評價。指名說出其中分數的含義。
評:折何分數,學生自主;比較大小,學生自主;評價作品,學生自主。學生在自主的時空裡,積極踴躍,容易有所創造。
五、總結、延伸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需要學習什麼樣的分數?
評:整理本節課的收穫,開啟下節課的所學,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
總評:本節課,學生始終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分數,讓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這樣聯結的知識才牢固,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認知衝突,學生主動操作,自主評價,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被調動並得以釋放,學生學得輕鬆。同時,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符合這一學段學生的思維特點。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8
教學目的:
(一)、結合實際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二)、在探究活動喝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小數
(三)、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二)、教學難點:小數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購物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去購物好嗎?
生:好。
師:但這次購物有點特殊,是在教室裡面,大家看這是什麼?(出示幻燈片)。
生:鉛筆。
師:多少錢一支?(出示幻燈片)
生:5角。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師:那大家還想買些什麼文具呢?
生:(學生自由回答)。
師:好,大家想買的東西很多,那我們來看一下鋼筆的價格是多少?
生:8元。
師:尺子呢?
生:1元零6分。
師:筆記本呢?
生:3元5角。
(教室據學生回答完畢,再出示幻燈片,並板書)。
師:大家想一下,可以小組討論,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價格還有其它寫法嗎?(學生自由回答,根據實際情況,教師進行教學)
師:我們可以把這些價格用元表示出來,大家仔細看好了,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
(老師出示幻燈片)
生:出現了小數。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元、角、分與小數(教師板書)。
(二)、新課
1、初步認識小數
(1)、認識小數的各部分
師:大家觀察一下,今天我們學的書與平時學的有什麼不同?
生:出現了小數。
師:很細心,像0。50、1。06、3。50的數我們就稱為小數,來,大家跟老師念一遍,像0。50、1。06、3。50的數我們就稱為小數,讀兩遍。
生:齊讀)“像0。50、1。06、3。50的數我們就稱為小數。
師:那下面大家看一下螢幕上哪些都是小數,哪些數是整數(出示幻燈片)。
師:小數是哪些?
生:1。50、2.70、16.85、9。99。
師:那整數呢?
生:1、5、3、20。
師:回答得很好,小數與整數有什麼不同?
生:出現了小圓點。
師:我們稱小圓點為小數點,小數前面的數我們稱為整數,小數後面的數我們稱為小數部分。
師:下面大家分小組認識小數的各部分,由小組自己選擇一個小數來進行認識。一分鐘後由小組派代表說出你們的討論結果。
師:大家討論好了嗎?
生:討論好了。
師:那哪個小組先來?看看哪個組表現得。
生:(依次點名或學生自願說,老師作適當點評,也可請學生自評或他評)。
師:看來大家認真預習了,你們表現得很好,下面由老師出題,大家自由回答,比一比,哪組回答的又快又準。
師:準備好了嗎?老師姚開始了(出示幻燈片)。生:3。55。
師:它是小數嗎?
生:是。
師:它的整數部分是?
生:3。
師:小數部分呢?
生:55。
(2)、小數的讀法
師:這些小數你們會讀嗎?
生:會(由實際情況定)
師:那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指著黑板)
生:0。5元、1。06元、3。05元。
師:我們回憶一下,小數怎麼讀?
生:從整數部分開始讀,遇到小數點讀點,最後讀小數部位。
師:大家認為他說得對嗎?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作總結。
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
師:現在大家開啟教科書,翻到第2頁。
師:圖畫上沒支鉛筆多少錢?
生:0。5元。
師:鋼筆呢?
生:8元。
師:尺子呢?
生:1。06元。
師:筆記本?
生:3。50元。
師:水彩筆?
生:16.85元。
1認識一位小數的實際意義
師;每支鉛筆0。50元,誰知道0。50元是多少錢?
生:5角。
師:幾個一角是1元?
生:十個。
師:那就是說5角師一元的幾分之幾?
生:十分之五。
師:我們以元為單位用小數可以表示成什麼?
生:0。5元。
1認識兩位小數的含義
師;那麼每把尺子師1。06元,它是多少錢?
生:一元零6分。
師:幾個一分十一角?
生:十個。
師:幾個一角是一元?
生:十個。
師:幾個一分是一元?
生:一百個。
師:那大家想一想6分是一元的幾分之幾呢?
生:一百分之六。
師: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如果我們以元為單位用小數可以怎麼表示?
生:1。06元。
師:下面請大家做一下課本上第二頁的習題,還是同學們已經提前做好了?
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
師:哪個同學願意回答第二幅圖,它表示的師幾元幾角幾分?
生:十二元五角零分。
師:用以元為單位用小數表示呢?
生:12.50元。
師:大家想一想,5後面的0可以省略嗎?
生:可以。
師:為什麼?
生:因為0表示的師沒有的意思,在末尾可以省略。
師:如果老師不小心把0和5的位置互換了,即寫成了12.05元,0還可以省略嗎?
生:不可以,因為0代表的是角,5代表的是分,分比角小,如果省略了0,就成了12.5元了,與12.05元不同。
師;大家認為他回答的對嗎?還有其它的補充嗎?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老師靈活進行)。
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誰來總結一下末尾師0的小數的情況?
生;如果末尾師0,可以省略不寫。
師:還有補充的嗎?
生:還應該加上小數二字,因為若是整數則末尾的0肯定要寫,不能省略。
師:那把這兩位小朋友的話綜合起來,我們應該怎麼說呢?大家小組討論一下,互相交流一下各自意見,待會自願起來說。
生:(討論後)對於整數來說,末尾的0不可以省略,還有補充嗎?生:不論是小數還是整數,中間的0都不可以省略。
師:小朋友們考慮得很全面,下面我們接著第三幅圖,哪個小組來提問?(學生舉手)。
生1:圖中表示的是幾元幾角幾分?
生2:2元0角4分。
生1:以元為單位用小數表示呢?
生2:2.04元。
生1:中間的0可以省略嗎?
生2:不可以。
(老師作必要的提示,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提問)。
(三)、做遊戲
(提前讓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圖)。
遊戲規則:由每小組派出兩名代表,一名隨意抽出卡片,另一名回答卡片代表的師多少錢,其它小組成員做好相應記錄,回答得是否正確,最後看哪個小組回答得最多最準確,每個小組兩分鐘。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生:元、角、分與小數
師:小數的讀法是?
先從整數部分讀起,小圓點讀作點,最後讀小數部分。
師:那遇到末尾有零的小數呢?生:不用讀。師:在讀小數部分時,我們應接順序來,不能跳讀,中間有0的一定要讀。
(五)、作業
1、完成課本第三頁中的練一練的第一小題。
2、在日常生活中,超市裡有許多價格牌,請適當摘抄五個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價格牌,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元、角、分與小數
1、鉛筆:5角→0。5元,讀作零點五元。
2、鋼筆:8元→8。00元,讀作八點零零元。
3、尺子:1元6角→1。06元,讀作一點六零元。
4、筆記本:3元5角→3。50元,讀作三點五元。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9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用數學方法去思考、解決。(板書:實際問題)
師:為了準備乒乓球比賽,老師去商店買乒乓球了。
課件:出示乒乓球和價格。
提問:看了螢幕你們知道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你根據自己收集到的資訊,能提出什麼問題來呢?
問題: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
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買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問:哪個問題以前沒有學過?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可以自己先想辦法解決,然後在小組裡討論。
學生彙報(板書):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
提問:5表示什麼?2呢?“每袋5個”和“每個乒乓球的價錢是2元”這兩個資訊有直接聯絡嗎?根據這兩個資訊可以求出什麼?(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麼?(買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問:誰能說說這種方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先算買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買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個)
30×2=60(元)
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電腦閃爍表示圖意。
提問:6表示什麼?5呢?“每袋5個”和“買了6袋”這兩個資訊有直接聯絡嗎?根據這兩個資訊就可以求出什麼?(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就可以求出什麼?(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問:這種方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再算買30個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學生提出如下解決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師應讓學生說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個乒乓球,買6袋一共要12元,實際每袋有5個,所以再乘5,就是買6袋乒乓球所需的價錢。如果學生說不出理由,可以告訴學生:這樣算出正確的得數,但道理比較難理解,你們可以繼續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況下不用這種方法。
師:方法一先算什麼?方法二呢?
講述:雖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還可以互相檢驗。
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什麼特徵嗎?(板書:兩步連乘)
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時要怎樣觀察和思考?(要仔細看圖,認真閱讀文字,找到已知的資訊,然後找直接關係的兩個資訊看能求出什麼,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練習鞏固,體會解題思路及方法。
談話:下面,我們就到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小動物們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1、出示第1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資訊: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麼?
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
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演算法,說說自己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指名彙報,集體評議,說說解題思路。
2、課件出示。
師:小茄子告訴我們什麼?大家一起讀一下。(學生齊讀)
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
交流核對。
3、課件出示。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
學生列式計算,交流核對。
4、完成第5題
(1)出示第5題的情景圖,指導學生觀察,收集資訊: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呢?你找到了幾個已知條件?問題是什麼?
指名把這題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完整地敘述一遍。
(2)讓學生各自獨立列式解答。
(3)教師組織交流:
指名說說解題思路,根據學生的口述畫出線段圖:
透過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蘋果樹是桃樹的6倍,掌握這題的兩種解法。
5、對比練習。
(1)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一次可以運4噸,6輛汽車8次能運多少噸水果?
(2)商店在運進水果,每輛汽車可以運4噸,第一次來了6輛汽車,第二次來了8輛汽車,兩次次一共運進多少噸水果?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評議,辨析兩道應用題的異同點。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第(2)題的兩種解法:
方法一:6+8=14(輛);14×4=56(噸)。
方法二:4×6=24(噸);4×8=32(噸);32+24=56(噸)。
6、第6題。
(1)觀察插圖,你讀懂了什麼?
(2)要求8次一共運煤多少噸,一定要先知道什麼?
(3)請你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
7、第7題。
(1)你獲得了什麼數學資訊?
(2)告訴我們“每人每天組裝8臺電腦”,現在要求幾人幾天?
(3)你打算怎麼做?說說你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小結:這是連乘問題的又一種型別,也有兩種不同的解答。
四、回顧反思,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步連乘應用題,你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現在談談你的收穫,好嗎?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10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知道常用的長度單位間、質量單位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
4.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展實踐能力。
(二)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毫米、分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
具體內容安排:
例1
結果不是整釐米時引入毫米,發現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關係,與1毫米厚度的實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例2 m
課桌的長度時引入分米,發現分米與釐米、米之間的關係,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例3
在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係,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例4
際測量、走一走等活動感受1千米的長度,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例5
單位換算。
例6
否同時過橋的問題,認識質量單位噸,同時明確噸與千克的關係。透過討論1噸有多重,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例7 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
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質量單位“噸”,透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三)單元課時安排
7課時
第一課時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P2-5例1、2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練習一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透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讓學生知道米、分米、釐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
3.初步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十進位制關係。
2.難點: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師: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一枚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米、釐米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1米、1釐米大約有多長?
2、複習量法:
(1)量物體的長度一定要注意把物體的一端對著尺
子的什麼刻度線?
(2)認整釐米
A.判斷:這種量鉛筆的方法對不對?
B.錯在哪裡?
C.訂正: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把鉛筆的一端對著尺子的"0"刻度線。
D.認整釐米,再看鉛筆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鉛筆是幾釐米?8釐米是整釐米數嗎?
E.小結:象8釐米這樣的結果是整釐米。
二、引入新課:
這張紙條還是整釐米嗎?不是整釐米量出來的數精確嗎?如果要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該怎麼辦?
小結:
這個比釐米更小的單位就是毫米。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認識
1、出示米尺放大圖
提問:米尺放大圖上有一些什麼樣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認識1毫米
(1)從觀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麼得到的?
(2)這個放大圖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請拿出尺子來隨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1分硬幣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拿出1分硬幣,說出厚度在哪裡。並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看見食指和拇指之間留下了一條縫,這條小縫的寬大約是多少?
舉例:你還見過什麼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用釐米作對比出示1釐米長的紙條,量出長度。
4、毫米和釐米的關係
(1)出示米尺放大圖: 看看1釐米裡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師領著學生數毫米
(3)1大格有幾毫米?1大格還可以說是幾釐米?
小結:所以1釐米等於幾毫米?
5、用毫米量。
師: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與用米、釐米量物體的長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認識。
1量紙條。
量教師發的10釐米長的紙條。
師:10釐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勢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紙條上比量出1分米的長度,移出手勢說:"1分米大約這麼長。
3、釐米、分米的關係。
師:這麼長是幾釐米?這麼長還可以說是幾分米?
所以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
(板書:1分米=10釐米)
4、分米和米的關係。
畫出1米長的線段。
提問:1米等於多少釐米?100釐米裡有幾個10釐米?
1個10釐米是幾分米?2個呢?10個呢?
這條線段的長是幾分米?還可以說是幾米?
小結:10分米和1米怎麼樣?(板書:1米=10分米)
三、鞏固練習:
1、P3、4"做一做"
2、P5頁 1、2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1釐米是多少毫米?10釐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1毫米 1分米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內容:練習一的第3-7題。
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加深對毫米、分米的認識。
2.能力目標: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計算。
3.思教目標: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間十進關係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難點:不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單位不相鄰的兩個數的換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請你按從大到小的順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釐米
1分米=( )釐米 1釐米=( )毫米
你們是怎麼想的?
二、導學階段:
1、教師發7釐米的紙條。注意提醒學生量的方法。這張紙條長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單位,該怎樣表示呢?
先討論,再各抒己見。
學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進率推算出來,有的用數的方法,只要是正確的,教師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讓學生明白:用進率推算比較簡便。應該這樣想:
1釐米=10毫米,7釐米就是7個10毫米,所以
7釐米=70毫米。
(板書:1釐米=(10)毫米)
2、量一量課桌高度。
提問:
這個課桌的高度是多少釐米?誰能說一說用分米作單位怎樣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用遷移類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釐米=8分米。
自己做,訂正時說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說明:
長度間的十進關係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用。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3、4 題。
(1)第3題
(2)第4題
重點觀察第1小題:
1米-2分米=( )分米
師:長度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要把1米變換成10分米再計算。
2、小測試:
5分米=( )釐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釐米=( )毫米
60米=( )釐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釐米=( )毫米
90毫米=( )釐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釐米
86釐米-46釐米=( )釐米=( )分米
3、第5-7題練習。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米和米以內長度單位的換算
7釐米=(70)毫米
80釐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千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P7千米的認識及"做一做",練習二的第1-2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在學習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難點: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捲尺。
教學過程:
一、知識準備:
師:我們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
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二、導學階段:
師: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比米大的長度單位,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如,我們說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
從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這些都是用千米做單位的。
1、 出示P7第一幅圖
說明:公路上路牌上的"21千米"指的是從這裡到葉鎮的路程是21千米。“23千米”指的是從這裡到靈山還有23千米。
2、出示第二幅圖。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體育嗎?誰知道通常體育場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嗎?2圈呢?
那2圈半是多少米呢?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板書:1000米=1千米)
那麼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教師帶學生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
分組以人或樹為起點量出100的距離,並仔細觀察一下。
按一般的步行速度走一走,並計時。
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
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3、教科書P8"做一做"
組織學生儘量實際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的第1-2題
第1題連線。
說說這些交通工具每小時大約行多少千米。
第2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千米又叫1公里
1千米=1000米
教學後記:
第四課時 千米和米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P8例5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第3-6題。
三維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知道長度單位在實際中的應用。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2.難點:長度單位間簡單的計算。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知識準備:
1、填空
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
4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6釐米=( )毫米
500毫米=( )分米
二、導學階段;
1、教學例5:
出示例5:
3千米=( )米
出示問題:
1千米是多少米?
3千米是幾個1000米?
誰知道例5的空格里應填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出示: 5000米=( )千米
問:多少米是1千米?5000米是幾個1000米?空格里填幾?
做"做一做"中的題目。
師:題裡給出的兩個條件單位名稱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中的第3-6`題。
1、第3題 獨立完成。
2、第4題
獨立完成。指名說說推理過程。
3、第5題
說說圖意再獨立做。
5、第6題小組討論,全班反饋。
板書設計:
千米和米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教學後記:
第五課時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頁的內容
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將書上大米袋示意圖製成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教師:我們都學過哪些重量單位?
讓學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體有多重。
2.5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1000克=( )千克 8千克=( )克
二、新課
1.教學噸的認識。
教師:我們以前學過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比如,一袋糖重500克,一袋鹽重1千克。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比千克還要大的重量單位(引出新課)。
出示書上第一個直觀圖。引導學生說一說圖意,然後教師指出: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教師:誰能說一說還有什麼物品用噸作計量單位?1 噸到底有多重呢?
教師直接引出:1000千克就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教師: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是幾噸?
教師:你還能說出哪些東西大約重1噸?
2. 教學千克和噸的換算。
4噸=( )千克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推算,不用寫出推理過程,啟發學生想出:1噸是1000千克,5噸是5個1000千克,5個1000千克是5000千克。所以5噸是5000千克。
3.做“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給有困難的學生一定提示。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三、小結
四、課堂作業
教師還可以再給出幾個例子讓學生說出合適的單位名稱。
教學後記:
第六課時 有關重量單位的混合練習
教學內容:練習三的第1-4題
三維目標:
1.加深對噸的認識。
2.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重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重量單位間的進率。
2.難點: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000千克=( )噸
1噸=( )千克
4000克=( )千克
5000克=( )噸
8噸=( )千克
6千克=( )克
二、練習:
練習三的第1-4題。
1、第1題連線。說說為什麼。
2、第2題 補充
4噸=( )千克
20xx千克=( )噸
1噸-30千克=( )千克
8000千克-7000千克=( )噸
獨立做,並說出推理過程。
3、4米 Ο 1500毫米
3噸 О 4050千克
提示:
單位不同的兩個數能直接比較大小嗎?怎麼辦?
4、第3題
教師解釋"載重2噸"是什麼意思。說說題意,小組討論,口答。
三、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1噸是多少千克?1000千克是幾噸?
四、第4題
回家與爸爸媽媽合作完成。
板書設計:
有關重量單位的混合練習
1000千克=`1噸 1噸=1000千克
教學後記:
第七課時 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內容: 教材第一十四頁的內容
三維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牢記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聯絡生活,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這些數學知識。
4、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聯絡生活,說出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
1、複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
2、複習質量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質量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克、1千克、1噸有多重?
二、聯絡生活,瞭解生活中的數學
(一)自學課本第一十四頁的內容
1、學生看書第十四頁的內容。
2、各學習小組交流,你看到了什麼?
3、全班交流
師:請各小組代表彙報你們組發現了什麼?
生:我們組發現一輛汽車限載重量8噸,……。
(二)學生彙報社會調查情況
師:請同學們彙報這兩天來你透過什麼方法,發現生活裡存在我們學過的長度和質量知識。
生1:我爸開摩托車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時40千米,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大約是2千米。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5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認識年月日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24時計時法,並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時刻,在能力上要求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遷移,培養善於思考、發現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並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場景,認識24時計時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
24時計時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化。
教學突破: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大課堂的容量,將抽象知識形象化,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準備:
鐘面模型、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課件出示圖片)
2.話說一天豬八戒收到了一張請柬,開啟一看,(課件演示)
茲定於6月10日7時在瑤池舉行蟠桃宴,請天篷大元帥屆時光臨!
王母娘娘
6月9日
3.原來是王母娘娘要請他赴宴。這下可把他樂壞了,第二天天還不亮,他就一個骨碌爬了起來,匆匆趕往瑤池去赴宴,可是他從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時,瑤池的大門才姍姍開啟。
4.這是怎麼回事呢?
5.請柬上的時間該怎麼修改呢?(課件演示:晚上7時)
6.一天中原來有兩個7時,那一天中還有兩個幾時呢?(學生回答)
7.下面咱們把同學們說的這些時間按先後順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知道?(學生回答)大家都見過這個場面嗎?(課件出示春晚倒計時場面)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計時的場面,當時針和分針同時指向12的時候,舊的一天結束了,新的一天開始了。
8.利用活動鐘錶熟悉普通計時法,豐富感知。 (播放活動鐘錶課件)夜裡的12時就是一天的開始,接下來就是凌晨1時,凌晨2時……。夜裡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設計說明:學生在此之前,學習了鐘錶的初步認識,只會讀鐘錶上的時刻,以及時、分、秒之間的簡單換算,透過調查瞭解到,大部分學生生活經驗比較匱乏,只會讀表,對普通計時法、一天24小時等不太瞭解或一知半解,而這些又是學習24時計時法所必備的。所以在這節課一開始我先安排這樣一個環節,喚起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印象。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引導探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感悟24時計時法。
1.老師把剛才的時刻都記錄了下來,請看:(出示課件)
凌晨1時
下午1時
凌晨2時
下午2時
凌晨3時
下午3時
凌晨4時
下午4時
早晨5時
下午5時
早晨6時
下午6時
早晨7時
晚上7時
上午8時
晚上8時
上午9時
晚上9時
上午10時
晚上10時
上午11時
晚上11時
中午12時
晚上12時
2.這種計時法在咱們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經常用到,我們就叫它普通計時法。普通計時法用1時到12時來表示時間,前面必須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時間詞,老師覺得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時間有點麻煩,並且前面如果掉了時間詞的話,就會出錯,就像剛才的請柬一樣。那咱們能不能發明一種簡明易記,又不易出錯的計時法呢?咱們乾脆不要前面的時間詞了,夜裡的12時,是一天的開始,我們就叫它0時,接下來就叫1時、…12時,那下午1時叫什麼呢?對,接著12往下數,13、14……。24時。(課件演示)
3.同學們真了不起,數學家們也是這樣想的,用0-24時來表示一天的時間,這種計時法,就叫24時計時法。
4. 24時計時法是怎樣來計時的?
下面咱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一天的時間,(出示課件)
(透過活動鐘錶來感受一天的時間。)夜裡12時,也就是24時計時法的0時,新的一天開始了,接下來是1時、2時………。12時。接著走第二圈,13時、14時……………。24時。一天結束了。下面我們再來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時間,請同學們邊看鐘表邊做動作來表示這時你在做什麼。
5.想一想剛才在一天的時間裡,時針一共走了幾圈?共多少小時?(板書)所以人們才發明了24時計時法。
6.那一天為什麼有24小時呢?這是有科學道理的,請看:(出示課件:地球的自轉)
7.小組探究,解決問題。
(1)撥一撥:在鐘面模型上從0時撥到24時,邊撥邊讀出每個時刻。
(2)填一填:用24時計時法填寫鐘面外圈的時刻
(3)議一議:鐘面上外圈數字表示什麼?外圈數字和對應的內圈數字有什麼關係? (如:1時和13時,2時和14時… … )
8.學習了24時計時法,剛才的請柬就可以寫成19時了。
你在哪兒見過這種計時法?
9. 24時計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這樣的資料,請看大螢幕:(課件展示畫面)
(設計說明: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己來探究24時計時法這種計時方法,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與智慧來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提升認識,總結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你喜歡哪一種呢?
那麼二者之間的轉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麼好辦法嗎?(看課件自主總結方法。)
小結:把普通計時法轉化成24時計時法,時針第一圈所走的時刻,也就是中午12時以前的時刻,直接把前面的時間詞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時刻,去掉時間詞,再在時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練習,鞏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賞古代的計時法。(課件展示)
2.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計時法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了,未來社會的計時法就靠你們去發明創造了,希望同學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才會有所作為。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複習準備,匯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後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麼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匯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複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裡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著圖問:這一捆小棒哪裡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麼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麼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餘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並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蔔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4、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透過大量關於年、月、日資料的收集和閱讀,來主動的學習和思考關於大月、小月、平年、閏年方面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會判斷某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把年、月、日的知識與生活連貫起來,把有關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概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
4、滲透愛國主義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對每個月的天數的認識。(正確、迅速記住十二個月的天數)
教學難點:
平年、閏年的判斷。
教學準備:
學生:年曆卡、草稿本、查閱的資料、預習年曆上2月及全年的天數。
教師:課件、水果卡片、2句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老師聽課,高興嗎?那讓我們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板書:20xx年10月19日時分)
2、20xx年,年是什麼單位?還有其他時間單位嗎?(月、日、時、分),我們已經學過時分秒,今天我們來研究年月日(齊讀:年月日)
二、探索新知
(一)自學年月日之間的聯絡
1、年月日是表示較長時間的單位,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你在哪些物體上見過年月日的?(課件演示:物體上的年月日),還有許多,下課自己找一找。
2、我們的日子一年一月一日的過著,你們知道一年一月一日的來歷嗎?讓我們來看一看這方面的小知識(課件演示:年月日的來歷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跑一週的時間為一年;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跑一週的時間為一月;地球在繞太陽跑的同時自己也在不停的自轉,自轉一週為一日。),原來一年一月一日是跟什麼星球的運動有關係的?(太陽、地球、月亮的運動)
3、除此以外,年月日還有許多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自學書本44頁,要求填寫表格,並閱讀後面的文字(大聲)。
4、透過閱讀你知道了什麼?(大月)誰補充?(小月)一年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還有一個月呢?
5、怎樣方便的記住大小月?(拳記法、兒歌)可以用喜歡的方法記大小月。
6、我們認識了大小和二月,下面來練一練。
24個月=( )年
5年=( )個月
1星期=( )天
小紅到奶奶家作客,住了62天,正好2個月,這2個月分別是( )月和( )月。為什麼是7、8月?為什麼小紅要住62天?
(二)探索判斷平閏年的方法
1、知道了2月有28天或29天,下面進行競賽,給一個年份,看誰能很快報出這一年2月天數和全年天數,請同學們拿出年曆卡,準備好了嗎?現在看螢幕。(從 1996年到20xx年的年份隨機出示)觀察1996到20xx年總天數,發現什麼?(有365天和366天)天數是怎樣算的?(平年:317+304+28閏年:317+304+29或365+1)為什麼會相差一天,這一天差在哪個月?我們把2月為28天全年為365天的這一年叫平年,把2月為29天全年為366天的這一年叫閏年,看一看這裡有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閏年?(多人說)
2、 再看看平潤年的排列順序,你發現了什麼?(每4年一迴圈)如果把平、閏年除以4,結果會怎樣?用1996、1997年試一試,你發現什麼?那麼你知道怎樣判斷平閏年嗎?(小結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3、 判斷閏年,先看左邊的2個年份(1978年、1904年),算一算。
4、 算一算1900年,(學生髮現1900是4的倍數,認為是閏年),看1900年2月的月曆,28天,說明1900年是平年,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一個小知識(課件演示:閏年的來歷)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小結公曆年份是400的倍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現在誰能說1900年為什麼是平年呢?20xx年呢?2100年呢?
5、 會判斷了平年和閏年,下面來看,我們知道年月日是表示較長時間,有比年更長的時間單位嗎?(1世紀=100年)
(三)綜合練習
今天同學們表現很好,老師想送給你們一些禮物,同學們喜歡吃水果嗎?要想吃到水果必須先回答水果先生提出的問題。
閏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 )天。
請說說你出生在哪一年,那年的2月有多少天?
今年全年有( )天,合( )個星期零( )天。
單數都是大月嗎?
一年中有哪幾個大月?
1世紀是多少年?我們現在生活在多少世紀?
怎樣判斷平閏年?告訴方法。
2100年2月有( )天。
(四)課外延伸
1、 除了書本上,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 檸檬先生有個問題:東東已經16歲了,可是他只過了4個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在哪一天嗎?
三、總結
時間和生活緊密相連,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天,送給同學們一首歌《三百六十五個祝福》,祝大家幸福快樂每一天。
板書設計:
年、月、日
1世紀=100年
大月(7個)1 3 5 7 8 10 12(31天)
小月(4個)4 6 9 11(30天)
2月 28天或29天
平年:365天 3012+7-2
閏年:366天
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公曆年份是400的倍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14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 使學生透過動手實踐,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瞭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二、教學時間:4課時
千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P29——32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瞭解用秤物體質量的方法,透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樣食品(出示蜜棗、膨化食品),他們在爭吵到底誰比較重,你能想個辦法幫它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討論,得出結論:掂一掂、稱一稱、看一看
二、操作體驗,認識千克
1、學生嘗試稱一稱蜜棗的重量
談話:透過掂一掂,我們發現蜜棗比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稱一稱吧。
學生活動,交流稱的結果並說出自己是怎樣看出重量來的。
談話:秤面上的指標指著“1”,到底“1”表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這檯秤吧。
2、認識秤面,認識千克
學生觀察秤面,說說在秤面上看到了什麼?(g和數字刻度)
問:你知道g表示什麼麼?
講述:g是千克的符號,稱一般物體的重量時,通常用千克做單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稱物體的重量時,秤面上的指標指著1,就表示這個物體重1千克,那麼如果秤面上指標指著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這檯秤最多可以稱多重的物體嗎?
3、學生再次稱一稱蜜棗,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演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透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演算法。
教學難點: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複習、整理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節課我
們繼續來複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複習
1、回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麼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演算法時要注意什麼?
2、全班交流:個別彙報
當一個兩位數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除法改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並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