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資料的平均數。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展統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計圖,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資料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難點: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並能運用已學統計知識和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讀統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製成了統計圖,請看!透過統計圖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學生髮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言。

  接著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統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計圖完成呢?

  然後全體進行評價。

  (二)活動二:獎牌給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揮小組合作優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秀裁判組發獎牌,各小組加油喲!(同時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並參與活動,然後反饋意見,適時發優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相同,第一組總數20個,第二組總數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25個,第四組總數24個,但人數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不公平,應比小組裡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即平均數。(板書:平均數)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彙報:①移多補少

  ②計算平均數:第三組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才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後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怎麼樣啊?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也可以求平均數;但第二場比賽人數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才能解決問題,這裡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人數。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三)活動三:試一試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週賣出冰糕情況見統計圖。(展示統計圖)小熊現在有個難題,本週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四)活動四:說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的資訊,比如,我瞭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釐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彙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鍊,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的資訊?說說看。

  指名彙報,師及時進行表揚,並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於積累數學知識。

  (五)實踐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並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 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髮現並會解決體育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體育的密切聯絡。

  2、嘗試數學與體育等學科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 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課時 安排 1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喜歡體育活動嗎?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呢?

  其實體育中也有許多的數學知識,你們發現了嗎?發現那些數學知識?

  學校組織開展趣味體育比賽:體操表演和拔河。大家想參加嗎?

  二、設計體操表演的對形

  1、讓學生觀看體操表演片段後,提問:剛才的表演覺得怎麼樣?怎樣能使對形更好看些?

  2、學生設計對形的變換方法,分小組合作完成。

  3、展示評比學生設計的,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三、安排參加拔河比賽

  1、全班分四個組參加比賽,可以怎樣安排比賽呢?(迴圈賽和淘汰賽)

  2、每兩個組展開進行一場比賽,全班一共進行幾場比賽?說一說解決問題的辦法。

  3、讓學生分小組安排迴圈賽的場次

  4、淘汰賽需要賽幾場?又可以怎樣安排呢?抽籤進行比賽。

  四、。

  板書設計

  體育中的數學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從而運用分數可以描述現實世界的許多現象。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體會分數的意義。

  2、體會單位1是一個整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1、填空:四分之一寫作:,十分之三寫作

  讀作讀作

  2、“”表示。

  3、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頁2中的圖7塗上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

  (1)紅色佔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黃色佔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黃色佔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試一試

  (1)一共有幾隻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數佔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3)花蝴蝶的只數佔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4)你還能從圖中找到哪些分數?與同伴說一說。

  三、練一練

  1、用分數表示每幅圖中每種圖案的個數佔全部的幾分之幾。

  紅花:黃花:

  長方形:圓:三角形:

  2、按分數圈一圈。

  讓學生展示自己圈的結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3、他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與同伴說一說。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受相同的分數,如果對應於不同的“整體”,那麼它們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結

  課後反思:透過本節課學生對分數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懂得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許多事物組成的。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一 元、角、分與小數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高低貴。。。。。。。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並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比較小數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後系統的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時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並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貨比三家”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並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

  3、要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務必要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演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為學生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整個單元的教學要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買書”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了小數加法的算理和演算法後,應該把小數減法的問題交給學生獨立去解決。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並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裡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裡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麼?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麼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於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彙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課改年級成立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課題實驗小組,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實驗教師努力創設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採用生動有趣、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學生的學習熱情日益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前已經對小數的意義、特徵有所瞭解,並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去商店買過東西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商店裡逛一逛。

  (二)新課

  1.活動一:判斷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教材第4頁)

  師:三個文具店各有什麼商品,價錢怎麼樣?(複習小數的意義與讀法)哪個文具店的鉛筆盒便宜呢?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他們小組交流

  師:把你想出的辦法告訴小組的同伴,看看你們小組一共想出了幾種辦法。

  (3)請小組代表彙報,全班交流

  ①有的學生可能說: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說: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說:整數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討論過程中,只要學生的說法是對的,教師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2.活動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所提的數學問題,並請對方說出解決的方法。

  (3)請個別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①有的學生可能說:去哪家文具店買書包便宜?

  ②也有的學生說:奇奇文具店的鉛筆盒和尺子比,哪個便宜?

  ③當學生說出去哪家文具店買橡皮時,教師應著重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先進行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進行三個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後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動三:試一試

  (1)學生獨立解決教材第4頁的第1題。

  (2)把問題引申,先要求學生根據圖意寫出小數,再進行小數大小比較。

  (3)試一試的第2題,教師巡視,找出學生易犯錯的題,說一說原因;或者讓學生每人自選一題說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4.師小結: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體會和收穫?

  教學反思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買東西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對商品價格的高低貴*也有所瞭解。本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成功的關鍵。所以,上課時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而沒有包辦代替,把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比如比較5.1元和4.9元的大小時,先透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後透過比較、觀察、聯絡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案例點評

  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是符合課改新理念的,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進而發現並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但教師拘泥於教材的編排,在創造性使用教材方面略顯不足。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感受小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材分析

  本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特徵,並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再經歷三個小數大小比較的過程,體驗小數大小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習的興趣。教材中先安排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讓學生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引出三個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從簡單到複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以便學生交流各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瞭解不同方法的特點和思路。教師要注重各種比較方法或策略的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第一單元 元角分與小數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首先是由於學生對於小數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聯絡,有助於學生對小數的理解,並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後學習小數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的學習不要脫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 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並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並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於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最佳化的自我意識。

  3. 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演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演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為什麼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 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和演算法。“寄書”一課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四、教學重難點、關鍵:

  重點:小數含義的理解;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難點:小數含義的理解。

  關鍵:聯絡現實背景,結合具體內容,幫助理解。

  課時安排:6課時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第一單元(單元主題)除法

  1.觀察情境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

  分橘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小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彙報。

  判斷:被除數個位是0,商的個位一定是0。

  一、鞏固練習

  二、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三、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教材練一練第1題、第2題。

  2.課後作業:練習冊

  四、板書設計

  猴子的煩惱(被除數中有0)

  0÷3=0 0÷10=0 0除以任何非0數都得0

  五、課後反思:

  節約(被除數中沒有0)(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探索用豎式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計算方法。

  2.能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逐步培養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用豎式算一算

  306÷3= 840÷6=

  二、導學新課

  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

  鼓勵學生找到情景中的數學資訊並完整表達

  3個班賣廢紙和礦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數學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

  (1)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912÷3=

  (2)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3)你能用豎式來計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討論: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麼辦?

  口算解釋:先分900元,餘下12元,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夠商1,需要十位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於4,所以十位上要商0。

  (4)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學校用買廢品的錢買了522支筆,送給手拉手的鄉村小學4個班的小朋友,平均每個班多少支鉛筆,還剩幾隻?

  522÷4=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組織學生交流。

  522支筆分給4個班,平均每個班分到130支,還剩2支,不夠每個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餘數是2。

  即:用被除數個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要商0,餘數是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圈一圈,算一算。

  學生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教材 “練一練”的2題。

  2.課後作業:練習冊

  六、板書設計

  節約(被除數中沒有0)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方法。透過理解算理,發現規律,總結計算方法。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數學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的運算規律,培養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理解整十數乘法算理。

  2、探索、發現乘法的運算規律

  三、教學難點:

  探索、發現乘法的運算規律四、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計算特別快,我們比試比試?

  49 97 124 511 333 156

  生開火車對答案。 師: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乘數,乘數,積。(板書)

  (二)引入新知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螢幕上的算式,你們是怎麼計算的?51 32 510 320

  生:一五得五,二三得六,5乘10等於50,3乘20等於60。

  師:你們是怎樣算的?說一說。

  生:510,10比1後面多了一個0,所以就在得數5的後面增加一個0。

  生:先不看那個0,算完後再加0。

  師:這個算式你們是怎麼算的,為什麼?

  生:320 ,就是3乘2個10,等於6個10,是60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師板書課題:找規律

  生1:1加了個0

  生2:1擴大10倍

  師:哪種描述更準確?

  生:擴大10倍

  師:誰能總結一下規律?

  生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擴大10倍。

  生2:積擴大10倍

  師:積為什麼會變?

  生:其中一個乘數擴大10倍。

  師:你們能根據剛才發現的規律,計算這些題目嗎?(大螢幕出示題目)

  49 123 117

  490 1230 1170

  師: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生:四九三十六,9擴大10倍,所以積也比36擴大10倍,是360。

  生:先不看末尾的0,算完後再在末尾添上0。

  師:下面這些題目你還會算嗎?(出示題目)

  51 32

  5010 3020 師:你們是怎樣算的?

  生1:50個10是500

  生2:30乘2個10,就是302=60,所以30乘2個10等於60個10,就是600 師:觀察上面算式中乘數和積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大約兩分鐘左右請學生彙報)

  師:下面我們就請一些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他們有什麼發現?

  生1:第一個數相差10倍,第2個數相差10倍,積相差100倍。

  師:應該叫乘數,不是相差10倍,應該是擴大10倍。

  生1:第一個乘數擴大10倍,第二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0倍。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第一個乘數擴大10倍,第二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0倍。

  (三)運用新知師:如果我們想把這種規律運用到類似的題當中去,我們計算時可以怎樣做呢?

  37 153 233

  3070 15030 23030生:可以先不看末尾的0,最後在積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四)鞏固應用

  師:你能根據這個算式,直接寫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

  你是怎樣算的?

  生:先不看0,然後在末尾添上0。

  (五)課堂小結

  師: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的十位發現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並加以恰當地引導,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規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節 約(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在提倡勤儉節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約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匯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瞭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學資訊並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資訊,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並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麼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麼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並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①從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餘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佔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則去理解:用被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於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彙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透過上述環節,學生能夠透徹地瞭解為什麼要在十位上商0,並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餘數是2。

  5.總結演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佔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後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並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佈置作業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節 約(一)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 透過動手,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 使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平移與旋轉的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獨立設計出自己想要圖案。

  導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案:

  課前動手收集一些圖案。

  二、學生自主合作製作:

  1.說一說

  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的圖案拿出來,同桌互相說說自己覺得它美麗的地方在哪裡?然後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2.找一找

  學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筆,把自己所拿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圈出來。

  3.畫一畫

  老師可以取出一幅圖片,將其中一幅,對摺撕掉,指名生畫出它的軸對稱圖形。

  三、檢測達標

  1.剪一剪

  學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透過平移或旋轉繪製出一幅圖案。

  四、評比結束本課:

  學生把自己設計圖案拿出來,先小組比,選出優秀的圖案,然後教師在評比出優秀的圖案三份。

  課後反思: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會進行計算,學會檢查,並提高準確率。

  教學重點

  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

  1、哪種要便宜。

  出示書本上的兩幅圖,讓學生看懂圖意。

  第一幅圖: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為標準,那麼小瓶的要達到大瓶的數量,需要乘4,所以價錢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標準,那麼大瓶裝的買500克,只需要除以4,價錢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斷哪種油便宜。先讓學生思考,再討論。

  二、計算。

  讓學生把這些題做在2號本上,教師批改後,再針對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讓學生練習。

  三、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和圖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麼樣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讓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沒有空位。

  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張圓桌,2張方桌;4張圓桌,7張方桌。

  四、遞等式計算。

  也要求學生做在2號本上,獨立完成。

  五、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小明星期天想幫媽媽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時間:

  用洗衣機洗衣服30分,掃地5分

  擦傢俱20分,晾衣服5分

  怎麼樣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師引導學生用洗衣機洗衣服的同時,先後做掃地、擦傢俱兩件事,共用25分,最後晾衣服5分,最後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材分析:

  “旅遊中的數學”實踐活動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系列活動。在“租車”的活動中,透過解決40人如何安排車輛的問題,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在“用餐”活動中,透過搭配快餐,讓學生懂得合理選擇的重要性。同時,透過計算用餐的費用,複習、應用小數的加減法。在旅遊計劃中,透過讓學生了解旅遊的路線、景點、費用等活動,提高他們收集與處理資料的能力。

  學情分析:

  由於本課之前,教材已有類似內容分別編排在其他各冊中,學生已有初步的活動經歷、體驗。加之我班學生經濟條件有限,外出旅遊的機會少,要體會旅遊中的情境稍有困難。但學校處在旅遊之地,離旅遊景地較近,對旅遊有所瞭解,因此,我在創設情境時,選擇了帶領同學們去模擬旅遊。將租車、買門票、參觀、用餐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數學思維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遊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遊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都去過那些美麗的地方?誰來告訴老師。(指名學生回答)

  2、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臨潼也是一座旅遊名城,著名的旅遊景點有華清池、驪山、鴻門宴遺址、西安事變蠟像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你們最想去哪旅遊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去兵馬俑博物館旅遊,去探究旅遊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旅遊中的數學)

  【設計意圖:透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遊美好經歷的回憶,為後面旅遊活動作鋪墊;接著利用臨潼豐富的旅遊資源, ,創設去臨潼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情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模擬旅遊的活動中。創設這樣的旅遊情境,有利於引發學生強烈地學習興趣,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租車

  1、師:那麼,我們要想去旅遊,該怎麼去呢?(乘車)讓我們一起去租車吧!請大家看,從螢幕中你發現了哪些資訊呢?(課件出示情境資訊)

  (1)共有40人去參觀。

  (2)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以租:大車限乘18人,每輛160元;小車限乘12人,每輛120元。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租車呢?

  (1)同桌討論租車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車。大車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車,小車花的錢少。

  ③我覺得兩種車都可以租……

  3、教師總結:同學們的想法很好,我們租車時不僅考慮怎樣租車比較省錢,還要考慮讓車的座位儘量坐滿,如果不可能坐滿,空位必須儘可能少。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單純地呈現乘加、乘減綜合算式,機械地記憶運算順序,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為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紮實地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本節課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透過直觀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進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用直觀圖來說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為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直觀地呈現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從而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能力。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問題情境說一說所列乘加綜合算式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算式的意思嘗試計算,這樣的安排,不必刻意強調運算順序,學生就會根據題意明確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小熊購物(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買一些,你們想知道它買了哪些好吃的嗎?不過小熊胖胖有個條件,就是它買完以後,你們要幫助它算一算應付多少錢。可以嗎?

  設計意圖:透過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讀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數學資訊)

  師: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胖胖買1個蛋糕和4個麵包應付多少元)

  (2)篩選有用的數學資訊。

  師: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數學資訊呢?(學生彙報)

  胖胖應付多少元?

  請學生把有用的數學資訊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寫一寫吧。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

  提問:你們有答案了嗎?說一說你們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下列情形:

  第一種情形: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

  請學生說出圖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並幫助學生把意思表達完整準確。

  第二種情形:圖形與算式相結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請學生說說圖意,再結合圖形說一說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種情形:只列算式,沒有圖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請學生透過畫示意圖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讓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畫圖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有利於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也為更好地理解運算順序打好基礎。

  3.觀察比較,認識乘加綜合算式。

  (1)課件出示兩位同學列出的綜合算式:3×4+6和6+3×4。

  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異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是都有“3×4”,不同點是6的位置一個在前,一個在後)

  (2)提問:兩個算式中的3×4表示什麼?淘氣的算式是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笑笑的呢?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透過討論、交流可以得出:兩個算式都是先求買麵包的錢數,再加上買蛋糕的錢數,從而求出胖胖應付的錢數)

  (3)教師小結:淘氣與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兩個算式整合成一個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這樣的算式叫綜合算式。這兩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先後出現加號與乘號的順序不同。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可以分鐘面時間、經過時間兩個方面,從而正確把握有關時間計算的概念。

  2、正確計算一天之內的經過時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認識兩種時間概念:

  1、我們學習了兩種記時法,老師這兒有一句關於時間的話,來看一下:媽媽上午8時,上班一天工作8小時。(板書:8時、8小時)

  (1)讀一讀,問: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請你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師要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加以規範:

  8時:它表示上午的一個時刻,那時我們正在上課,它還可以寫成8:00;

  8小時:它指的是一段時間。

  出示鐘面(畫一畫)……

  指出:8時,是表示的某一時刻,用“時”來說,它是一個鐘面時間。(板書:鐘面時間—時)

  而8小時,是從8:00開始數8個小時,到下午4時下班,這一段時間裡經過了8個小時,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時刻。) (板書:經過時間—小時)

  (3)指板書說:時,一般是指鐘面上的幾時,它表示的是鐘面時間;小時,它一般表示的是從某一個時間開始到另一個時間結束,它是一個經過時間。 (用點●和箭頭在鐘面旁加以區分)

  2、判斷,仔細聽老師說的話,想:這是鐘面時間還是經過時間?

  老師晚上10時睡覺;老師晚上睡10小時。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透過一些鐘面時間來簡單地算經過時間。

  二、教學經過時間的計算

  1、出示:老師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時下班,上午要上班幾小時?

  (1)出示題目:這裡的早上7:00、中午11時是什麼時間?問題求上午要上班幾小時是什麼時間?

  (2)學生計算。

  (3)交流:用什麼方法比較好? (實物投影反饋)

  板書:11-7=4(小時)

  11:00-7:00=4(小時)

  討論:4的單位是時?還是小時?可以寫成4:00嗎,為什麼?

  (4)結:像這樣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用後面的幾時減前面的幾時。

  2、王師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飯,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時間?

  (1)獨立思考

  (2)全班交流,說說怎樣計算:要求的是什麼時間?(經過時間)還能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嗎?你是怎麼減的?

  教師藉助0—24小時圖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不同方法。

  7:30——10:30 3小時,再加30分鐘,是3小時30分

  7:30——11:30 4小時,再減30分,是3小時30分

  教師重點介紹橫式書寫方法,先減分再減時,分不夠減想時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時30分

  3、練一練:同學們下午1:00開始上課,下午4:25放學,同學們下午在校有多長時間?

  三、綜合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示圖,補充銀行營業時間:上午8:30——下午5:00

  (1)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

  說說所標內容是什麼意思?嘗試練習

  (2)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的?

  (3)比較得出結果

  師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若兩個時間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若兩個時間,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時間先化成24時記時法,再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

  四、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要求經過時間只要怎樣計算?該注意什麼?(單位;下午時間轉化成24時記時法;退1作60來計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