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度量教案

一年級數學度量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度量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度量教案1

  教學目標:

  1、自我介紹,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瞭解本冊數學書的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3、明確數學課和數學作業的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4、透過講故事,悟出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並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自己本學期應有的學習態度,認真紮實地上好每一節課。

  2、悟出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並掌握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過程:

  一、匯入——自我介紹

  1、同學們知道這節是什麼課嗎?你怎麼知道的?(板書:數學)

  2、大家認識我嗎?怎樣歡迎?“朱”有幾筆,你怎麼數出來的?

  3、你瞭解朱老師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的互動)

  4、知道怎麼聯絡我嗎?背一背: (誰能說一說怎麼快速的記住老師的電話)

  二、認識本學期學習任務

  1、如果現在請你看一看數學課本的目錄,再來向大家介紹本書的內容,你能行嗎?試一試吧。

  三、介紹本學科的相關要求

  問題1:上課前要做哪些準備?怎樣愛護書本?

  (一)學習用品

  1、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放在左上角。(安排檢查組長)

  2、書本要包皮,不亂塗、亂劃、亂寫。

  3、作業用同一種顏色的鋼筆。

  問題2:課堂上注意哪些紀律?在教師辦公室注意哪些紀律?

  (二)學習紀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動作(慎言慎行)

  2、積極發言,聲音響亮,表達完整。

  3、老師講話時看老師,老師寫字時看黑板。

  4、預備鈴響後馬上回座位靜候老師到來。

  5、上課遲到或進老師辦公室喊“報告”,得到允許後方可進入。

  6、在教師辦公室不得隨意講話,排隊三人以上時,第四人應在辦公室外等候,出一人後再進。

  7、做作業獨立完成。討論、請教同學等同抄寫,在家不會寫可以問家長,家長也不會的註明原因可不寫,在校可以問老師。

  8、課間不得寫作業(訂正除外)

  問題3:做作業應注意些什麼?

  (三)家庭作業要求

  1、註明時間、作業內容;按時、按質、按要求完成作業。

  2、每格寫一行,做完一題空一行。

  3、訂正要重新寫,不得在原題上改;在練習冊上可以直接訂正,但要換一種顏色的筆。

  4、答題用鋼筆,字跡工整,爭取做到乾淨、整潔、不塗改。

  5、班級姓名按照要求寫在指定地方。

  6、連線要用直尺,畫圖要用鉛筆和直尺。

  7、當天作業當天訂正。全對直接交組長,有錯訂正經老師批改後交組長。

  8、每天的家庭作業必須要家長檢查後簽字並寫上完成情況。

  (四)課堂作業的要求

  1、按時、按質、按要求完成作業。

  2、在每次寫作業之前,先在第一行寫上第幾次,在第二行寫上幾月幾日、星期幾,從第三行開始再寫作業。

  3、認真書寫,字跡工整,爭取做到乾淨、整潔、不塗改。

  4、每格寫一行,做完一題空一行。

  5、有錯當天及時訂正,養成檢查的好習慣。

  6、只用一種顏色的筆寫作業。

  7、凡是請假的同學,來校之後立即補作業並及時上交。

  四、聽故事悟道理——介紹數學學科的學習方法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一年級數學度量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六單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的第二節課。教學幾何初步知識,不單純是使學生獲得有關圖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前幾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時,已經注意透過一些操作和作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但是限於學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圖都比較簡單,在本冊適當提高一些要求,透過教學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以及操作和作圖的技能。在備課時,我曾經想過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的知識安排在一個課時內完成,但發現課堂容量非常大,學生學得不紮實。在本次教學中,我把教學內容適當進行了調整,在一節課內集中教學角的度量,使學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後再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懂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無關,而與角的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2、能力目標:進行觀察對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細緻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形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三、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達到目標,形成能力,就必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力量,教師要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法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匯入——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線段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直觀演示,舊知過度,設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學角的概念.透過師生的操作,利用動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引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透過直接的比較,學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程度有關,為引入角的度量進行間接比較角的大小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初步認識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建立角的計量單位度和符號“°”。

  第三部分,教學角的度量.在學生認識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單位、符號的基礎上,再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後透過實際測量說明:角的大小要看兩邊-開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本節課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口答,判斷選擇,實際操作等),圍繞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點,達到鞏固和運用概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度量教案3

  一、指導思想:

  透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內容分析:

  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他們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領域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二)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與態度領域

  1、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五、教學物件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兩個班的數學,他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即將踏入正式的、正規的教育學習。我任教的這兩個班,他們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對學校的一切充滿好奇,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時間較短,孩子普遍好動,行為習慣還有待規範。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教師應從課堂常規訓練開始,因為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裡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

  七、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透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3、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絡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透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八、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略

一年級數學度量教案4

  教學目標:

  1. 會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度量物體的長度,並初步認識度量工具尺。

  2. 初步認識米尺,知道長度單位(毫米、釐米、米),建立1毫米、1釐米、1米長的表象,知道1米=100釐米,1釐米=10毫米。

  3. 會用直尺去度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1. 長度單位毫米、釐米、米的認識。

  2. 知道1米=100釐米,1釐米=10毫米。

  3. 會用直尺度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建立1毫米、1釐米和1米長的表象。

  教學準備:

  工具尺、米尺等各種不同的尺、多媒體和度量的工作單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師:我們學校正在改建,要請木工叔叔為大家定做一些桌子,可工人叔叔不知道桌子的長度,你們能幫助叔叔嗎? 問: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來知道桌子的長度? (從一個生活情景引入,讓學生嘗試去解決發生在身邊的事,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二、學習用拃、腳底、腳步等方法來度量

  1. 初步瞭解用各種不同的度量方法

  師:(媒體出示)看!小丁丁、小巧他們是用什麼方法量的?

  ①生:小丁、小亞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張開來量桌子的長。 辨錯

  (媒體出示小丁的正確量法和小巧的錯誤量法)

  ②生:小胖用腳步量黑板的長,小巧用腳底來度量櫥的長度。

  (說明:本節課已經進入了長度的定量比較,也就是透過兩數來表達長度。每個人身上都有相對不變的器官延伸,如:拃。腳底、步子等都可充當計量單位。但由於並不精確,只可作為估測工具。)

  2. 與生活聯絡

  師:觀察四周,哪些物體的長度用腳步/腳底/拃來量比較好?

  3. 小組活動:用不同的方法度量

  ①師:每組選一種喜歡的方法來量桌子的長度,併到老師這兒領表格記錄量的結果。 (小組活動) 彙報:我們是用xx方法量的,量出的結果是。

  問:都是量桌子的長,為什麼大家量出的結果不一樣?

  (讓學生親身實踐,用喜歡的方法去兩課桌的長度。由於選用的方法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不同。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如果用一樣的方法去測量結果會如何。)

  ②師:我們一起用“拃”來量桌子的長。 量出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師:“拃”不是標準的度量工具。 用什麼工具度量,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呢?

  4. 出示課題:尺是標準的度量工具,它能幫助我們準確的度量。

  (學生的手的大小差異不大,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用拃充當計量單位去測量。透過實踐學生會發現用拃測量並不精確,因為每個人的手大小不同,量出的結果也不相同,因此拃只可作為估測工具。而能準確度量的工具是尺。)

  三、認識工具尺

  (多媒體):觀察,尺上有什麼? (刻度、刻度線、釐米的英文表) 問:你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嗎?在尺上找一找。 師:尺上的每2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 問:找一找身邊哪些東西的長度是一釐米的? (多媒體)一個手指的寬度、鉛筆的寬度、橡皮的厚度等都大約有1釐米。 (與生活實際相聯絡,學生對1釐米的認識會更深刻更有意義。)

  四、用尺度量

  1. 用尺嘗試度量

  師:桌上的信封裡有一根小棒,請你動手量一量。 老師看到有幾種不同的量法。

  辨錯:(多媒體出示①斜著量②正確③沒有對準0)

  測量物體時要把物體的一端對準0,另一端到幾就是幾釐米。

  2. 看圖直接說出物體的長度

  3. 實踐操作

  ①量一量鉛筆盒中的學習用具的長度。

  ②剛才各組用腳步/腳底/拃來量桌長,那你們的1拃/一步/一個腳大約有多少釐米?

  ③知道你們1拃/一步/一個腳的大約長度,那你知道桌子大約有多少釐米嗎? 生彙報結果:桌子的長大約是xx釐米。

  (讓學生量出自己1拃/一步/一個腳的大約長度,這樣就等於身上有把尺了,可以隨時對所要測量的物體長度進行測量。)

  五、小結

  師:小朋友幫工人叔叔量出了桌子的長,老師代表工人叔叔謝謝你們。

  問:用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還想解決什麼問題嗎? 如果老師想量操場的長度,你們說該用什麼工具來量?

  (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有了成功的體驗,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熱情會更高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