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最新範文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最新範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最新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最新範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瞭解人口總數,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淨增加數之間的關係;理解由於人口過多所帶來的資源和環境等問題;瞭解亞洲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特點;瞭解亞洲個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透過分析各國產生經濟差異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亞洲人文地理環境的學習,初步掌握蒐集各個國家資料的方法,透過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認識亞洲人文環境,增強環境意識,懂得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亞洲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以及文化特點

  教學難點:亞洲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1、亞洲的地形有何特點?

  2、地形如何制約河流的流向?

  3、亞洲的氣候具有什麼特徵?

  匯入新課:

  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之下,亞洲的人們怎樣生活呢?

  顯示亞洲不同地區民族服飾

  根據第一節所學習的亞洲自然環境的特徵猜一猜它們分別分佈在亞洲的哪些區域?

  服飾為單一薄裙———分佈在亞洲南部、東南部的熱帶地區;

  服飾為白色裹物———分佈在太陽輻射強烈的西亞地區;

  服飾為各式長袍—分佈在氣溫年較差大內陸地區(上身袖管穿脫方便);

  服飾為皮衣皮靴———分佈在寒冷的亞洲北部。

  很顯然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自然環境深深地影響著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常指人口、經濟、城市、建築、文化、藝術、風俗習慣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們來看一看亞洲的人口情況,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有關人口的一些情況,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從哪些方面來了解人口狀況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麼關係?人口密度是怎麼計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區人口特別稠密?

  [讀圖]6.13“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圖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

  [提問]1、2000年世界總人口數是多少?(60.55億)

  2、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總數是多少?(12.95億)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幾個?(10箇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孟加拉國、日本、奈及利亞)

  其中亞洲有幾個?(6個)分別是哪些國家?(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活動]

  1、按人口數多少,給各大洲排隊(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隊(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世界平均為1.3%),計算2001年亞洲的淨增人口數和世界淨增人口數;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亞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總數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世界淨增人口數(60.55億-1.3%=0.79億),所以2001年世界淨增人口0.79億,而亞洲2000年人口總數36.8億-1.4%=0.52億,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亞洲(0.52/0.79-100=66)。

  [小結]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問]1、我們剛才用了哪些方法說明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在世界人口中所佔的比例、自然增長率)

  2、我們還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嗎?(亞洲的人口密度)

  [討論]

  分組討論亞洲的這些國家人口為什麼這麼多?(從氣候、地形、歷史、經濟角度分析)

  [討論]亞洲這麼多人口對資源和環境會產生什麼影響?

  [展示材料]人口擁擠、開墾山坡、水土流失、莊稼枯萎等。

  [小結]人口過多會導致資源不夠用,從而又轉化為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甚至對環境產生破壞作用,還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人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同時又是資源的消費者,只有處理好這兩者的辨證關係,人類社會才會順利進步。(即要理解“兩隻手”和“一隻口”的關係)

  閱讀材料“亞洲人口增長對土地的壓力”

  根據閱讀材料按因果關係填入框圖中

  A、要求增產糧食B、開墾坡地和乾旱地帶

  C、糧食產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惡性迴圈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怎樣才能進入良性迴圈呢?

  造成這種惡性迴圈的根本問題是人口的過快增長,解決途徑包括控制人口增長和依靠科學技術等。

  學生繪製良性迴圈圖

  [活動]

  以“亞洲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席”的身份,組織小組討論對亞洲人口發展的建議,站在全球角度,體驗人口問題的緊迫性,並推選代表發言。

  二、多樣的地域文化

  1.列舉一些簡單的文化現象。

  2.讀圖6.17完成活動1。要求學生解釋自然地理環境是如何影響這些文化現象的。

  (1)日本由於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築有很多防震設計。

  (2)從亞洲地形圖中可以看出,葉門位於丘陵地帶,所以葉門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農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終年高溫多雨,為了防潮,他們的房屋是高腳屋。由於過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們的房屋很長,可達200米。

  (4)恆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終年溼熱,河網密佈,所以這裡的居民出門乘船,以捕魚為生。

  (5)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之一,為了禦寒他們身著毛皮服裝,大面積的亞寒帶針葉林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終年的積雪使雪橇成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烏地阿拉伯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終年炎熱乾旱。由於氣溫很高,他們身著寬大的袍子,以便散熱。乾旱的草場適於發展畜牧業。牧人們採取遊牧的形式,所以他們身居帳篷。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最新範文2

  第1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亞洲的位置、範圍、政區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1.透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透過地圖和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發展發散思維。

  3.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於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透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

  教學準備: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物件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第一大洲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裡”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範圍、邊界。

  那麼,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動]:P3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6.3,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於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為什麼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範圍》)

  前後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說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並報出自己的方位,並按與亞洲的相鄰關係調整前後左右的距離。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仍由周邊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割槽》,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③阿富汗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④北亞部分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⑤哈薩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⑥中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這個地理分割槽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域地理特徵的學習通常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裡最重要的自然特徵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裡,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裡有什麼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裡了嗎?

  [複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麼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麼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P5

  結合讀圖6.5和P.5閱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麼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後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紀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徵(地名、海拔、景觀等)。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xx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麼特點?(地形複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瞭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座標和水平座標標註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源,流向哪裡?(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總結: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恆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板書設計,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自然環境,第2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徵

  2、能運用氣候型別分佈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徵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係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徵。

  情感態度目標:

  1、透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係,分析氣候特徵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匯入,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複雜的氣候: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連雲港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海洋性氣候,溫和溼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P7“亞洲氣候型別圖”)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型別?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型別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麼?

  亞洲氣候型別複雜多樣。

  2、觀察其中分佈範圍最廣的氣候型別是什麼?主要分佈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佔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佈在亞洲中西部。

  3、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4、展示“亞洲氣候型別圖”,並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5、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於大氣降水。

  6、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型別除了位於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佈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麼關係?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展示有關乾旱和洪澇的影片、圖片)

  農業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於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8、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型別及分佈範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麼特點?

  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活動】

  展示非洲氣候圖P9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佈有什麼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佈很廣

  氣候型別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板書設計:

  複雜的氣候:

  亞洲氣候型別複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最新範文3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透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麼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眾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佈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於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狀分佈。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幹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源於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說出亞洲的主要氣候型別,認識亞洲氣候複雜多樣的特點。

  為什麼亞洲氣候複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範圍、地形等方面說明亞洲氣候複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具有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

  2、亞洲分佈面積最廣的氣候型別—溫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佈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型別且分佈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透過閱讀“北美洲的氣候型別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佈,主要氣候型別。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範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出氣候複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佈。

  課後小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型別,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最新範文4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並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瞭解日本的抗震防災意識。

  3.運用地圖資料,說明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分佈、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研究國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學難點: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氣候為什麼呈現“海洋性”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啟用思維

  觀看多媒體課件中的一組圖片,回答一個問題:這些圖片來自於哪個國家?

  (二)展示目標

  學生集體誦讀學習目標一遍,初步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自主學習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緯度位置

  ③海陸位置

  2. 日本的領土範圍

  ①日本的陸地是由什麼組成的?

  (提示:陸地一般由大陸、半島、島嶼等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別是什麼?

  ③日本週圍的鄰國有哪些?在地圖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讀地圖冊32頁:日本群島地勢及日本地形面積比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點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裡?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麼?

  4. 日本的氣候

  讀圖課本第10頁:亞洲氣候型別分佈

  ①日本的主要氣候型別是什麼?

  ②日本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5.日本的資源

  嘗試描述日本的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及礦產資源(提示:是豐富還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將探究結果寫在老師發的紙上面;時間5分鐘。

  1. 閱讀課本55頁圖8-1-3、地圖冊32頁日本在地震帶中的位置,嘗試分析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與中國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損失要小很多,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們學習?

  3.東京和濟南都位於36°N附近,下表為兩個城市的氣象資料。

  ①完成表格

  ②對比濟南的氣象資料,描述東京的氣候特點? 造成此氣候特點的原因是什麼?

  (五)風采展示

  將合作探究的結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

  (六)達標檢測

  1.日本的地形以( )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資源中,比較豐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鐵礦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學習鞏固提升1—6題

  (七)課堂小結

  談一談你的收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