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通用15篇)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會讀、寫小數,瞭解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小數的產生過程,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表達和交流資訊的能力。

  3、能正確區分整數和小數,滲透知識間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感受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準備:

  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數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你們見過嗎?是什麼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引領學生輕鬆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喚醒學生的經驗。】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

  (一)動手實踐,藉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

  1、師:現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

  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資料。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讀作零點五米。0.5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點的寫法。

  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這三個數之間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現了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交流(交流分數、小數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設計意圖:聯絡生活,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透過動手測量教室裡課桌的長與寬,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整數、分數自然過渡到小數,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絡,初步認識小數和理解小數,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

  (二)自主探索,藉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2、師:你能將商品的價格改寫成用元作單位數嗎?同桌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指名回答。提問:為什麼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為什麼0.8元的小圓點左邊要寫0呢?那1.2元和3.5元為什麼就不寫0呢?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最常見的小數是商品價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使用人民幣的經歷。因此,這個例題的教學採用了自主探索與交流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幾角或者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小數。由於學生大多具有實際體驗,因此都能順利完成換算。】

  (三)自學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

  1、關於小數,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

  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彙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

  下面一組資料,說說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並指出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1.6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92.5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3.8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0.8元。

  【設計意圖: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於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其實是屬於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因此,適時地採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互相問答,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型別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小數

  1、配鑰匙。(分數和小數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軸上的小數)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聯絡實際,應用小數

  1、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

  2、師:古代數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了,你想了解有關小數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遊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點的數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遊戲。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利用配鑰匙和擺小數遊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裡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匯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彙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麼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後彙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裡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隻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理解小數的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會正確的讀、寫小數。

  4、透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歸的能力。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難點

  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會認、讀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法學法:

  教師指導點播、精講。

  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多練習。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開展教學

  1、引入小數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麼禮物,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禮物(出示課件)文具

  2、區別整數與小數

  師:好的,請同學們把這些文具按價格分成兩類

  展示學生的分類,並說明分類標準。

  教師出示自己的分類。

  書包:45元。

  鋼筆: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筆:3元

  曲別針:0.15元

  3、引入課題

  象3.50、0.20、0.15這樣的數就叫做小數,這個小點叫做小數點,(板書3.50、0.20、0.15)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認識……小數(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認識小數

  1、試讀小數

  師:生活中處處有小數,這些小數你會讀嗎?請大家讀一讀螢幕上的商品價格

  教師提問:小數點左邊整數部分表示什麼?(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什麼?(角)第二位表示什麼?(分)

  讓學生完成螢幕上填括號。

  總結:小數的讀法。(結合板書的小數學生再讀)

  2、你還在那裡見過小數?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給予肯定。

  3、老師這裡有一些關於小數知識,大家想了解嗎?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出示蒐集的小數知識圖)

  4、小結:看來咱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用小數表示價格,還可以表示質量和長度等。

  三、探究新知,教學例題

  1、彙報自己的身高

  學生彙報後教師說,剛才同學們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釐米作單位,如果我們只想讓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單位,又會遇到什麼困難呢?現在同學們可以自己自學來解決這個問題。

  2、自學提示

  (1)仔細閱讀課本89頁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學過的知識寫出用分數和小數表示的數。

  (2)你發現什麼問題,在小組說說,並想辦法解決。

  (3)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課本中的括號內容。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師生交流

  板書: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3米

  7分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釐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釐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03米

  18釐米是米,還可以寫成0.18米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釐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釐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頁做一做,讓學生填在書上,全班交流。

  四、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1、做一做練習二十一第一題。

  做完後師生交流

  2、試一試我能行

  學生口答,師生肯定

  五、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認識了小數,並且會讀小數,知道了小數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我相信同學們會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數知識。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瞭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彙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透過小組同學反覆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係。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遊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後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麼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裡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5

  1、題目:小數的初步認識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透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匯入新課;

  (3)設計數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小數的讀寫法;

  (4)體現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合理板書。

  4、考核目標:

  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年級:小學三年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探究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數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讀、寫小數,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談話:開學的時候小明的媽媽為小明準備了許多文具。書包48元圓珠筆3.50元日記本3元鉛筆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談話:大家仔細看看,你能把這些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麼?誰願意來分分?這組數不是整數,它們也有自己的名稱,叫做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些關於小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認識小數)

  二、探究新知

  (一)讀小數

  師:小數點在小數中就讀作“點”,你會讀小刀的標價麼?(指名學生讀,多叫幾個)

  師:這個小數與其他的有什麼不一樣麼?

  生:這個小數小數點的後面只有一個數字,而其他的都有兩個。

  師:觀察得真仔細,像這樣小數部分只有一個數字的叫一位小數,有兩個數字的叫兩位小數。

  師:剛才我們唸了一位小數,那麼大家會念這些兩位小數麼?

  (先讓學生自己試試,再有老師總結讀小數的方法:小數的整數部分可按照整數的讀法讀,而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師:再請幾個同學試著讀讀。(如有讀錯的加以糾正)

  (二)寫小數。

  師:小數我們已經會讀了,那麼它該怎麼寫呢?寫小數與讀小數的順序是一樣的,先寫整數部分,再寫小數點,最後寫小數部分。(以書的價格為例老師一邊說寫法一邊在黑板上示範)

  師:學會了麼?好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紙上寫一寫其他幾樣文具的價格。(生自由練寫,師巡視)

  (三)鞏固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師:剛剛的轉化學會了麼?我們在來練練怎麼樣?請把書翻到88頁,中間有張表格,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表中食品的標價,然後完成這張表格,填寫它們分別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填完後指名同學回答。)

  (四)尋找生活中的小數。

  師:你還在哪裡找到過小數呢?

  生1:自動鉛筆上標有0。5毫米的字樣。

  生2:飲料上也有。

  生3:書的背面有標價,也是小數。

  師:同學們都觀察得好仔細呀。老師也找了幾個,大家瞧瞧:人體正常體溫可達37.5攝氏度,籃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三、鞏固練習

  8.64元=8()6()4()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麼?

  五、佈置作業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6

  練習目標

  1、透過畫圖等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徵,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透過“擺一擺”“找一找”等練習,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教學重點

  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

  點子圖,方格紙等。

  練習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題中文字。

  (1)先讓學生找一找,這裡的哪些字是對稱的。是對稱的字,在它的下面打個“√”。

  (2)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是怎麼找的,並互相檢查詢得對不對,完整不完整。

  (3)彙報結果。

  透過觀察,思考,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在對稱方面有什麼區別。看看學生能不能發現其區別,即對稱軸的位置不同或對稱軸的數目不同。明白有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只一條。

  2、請學生說一說對稱圖形的特徵。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體會,主要是抓住兩點。

  (1)沿著對稱軸對摺。

  (2)對稱軸左右兩邊圖形完全重合。

  二、專項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2、3題。

  第2題:

  第1個圖。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出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然後找出對稱軸的位置。

  第2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縱向的對稱圖形(左右對稱)。

  第3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橫向的對稱圖形(上下對稱)。

  第3題:

  讓學生照課文擺一擺,也可以參照課文圖形,自己設計新穎的,簡單的圖形。

  2、課文第16頁的第4、5題。

  第4題:

  第一個圖形像一座橋或椅子。

  第二個圖形像飛機。

  第三個圖形像火箭。

  第5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與畫法。

  (3)教師指導,並說明要點。

  (4)針對錯誤圖形,進行分析。

  3、課文第16頁“你知道嗎?”。

  (1)讓學生根據課文圖形,判斷哪些樹木是對稱圖形。

  (2)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想到什麼?

  三、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第1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並打上“√”;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1) 讓學生按題目要求試一試。

  (2) 把鏡子所放的位置畫出來。

  (3) 說一說,這條線是什麼。

  2、實踐活動。

  (1) 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裡展覽。

  (2) 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四、作業設計

  1、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整個圖形是什麼,再畫出另一半。

  2、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麼?畫“√”。

  ( ) ( ) ( )

  五、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學

  《猴子撈月》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一看鏡子裡的圖形和正個圖形。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學生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標: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對東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室外部分

  一、匯入

  師:今天有許多老師來聽課,其中不少老師還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緯二路小學呢!對我們學校不是很瞭解,大家能不能先當個小導遊領著老師們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時間的關係我們只參觀前院四周的情況,介紹時注意使用正確的方位詞。能當好小導遊嗎?(能)下面就分小組請老師們去參觀吧!

  (學生分小組進入操場向參觀的老師們介紹校園)

  二、認識東、西、南、北

  1、認識東、西、南、北。

  學生集合彙報。

  師:同學們是怎樣向老師們介紹的?

  (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後左右來介紹校園的情況)

  師:為什麼幾位同學有的說他的前面是教學樓?有的說他的前面是幼兒園樓呢?

  (兩位同學站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他所面對的事物就不一樣。)

  師: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前後左右來描述,有侷限性了。怎麼辦呢?你還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嗎?

  (可以用東西南北來描述)

  師:你知道哪是東嗎?(太陽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

  知道了東還能知道那個方向?(西方,東與西相對)

  剩下兩個方向是什麼?(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麼知道的?

  2、鞏固東西南北。

  師:看大家是不是認清了東西南北,咱們來做幾個小遊戲。

  教師說方向,學生轉向那個方向。(速度適當加快,增加娛樂性,使學生在遊戲中熟練辨別東西南北。)

  一學生說方向,其餘學生指出相應的方向。

  用方位詞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3、知識擴充套件。

  師:在學校同學們都已經熟練地辨別出東西南北了,出了學校還分得出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東圖書店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聚豐德呢?泉城廣場呢?

  師:你的家大約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室內部分

  4、方向的相對性。

  師:回到電教室,你調向了嗎?文化牆在操場的哪邊?辦公樓呢?教學樓呢?幼兒園樓呢?

  師:現在在多媒體教室裡,我在同學們的哪邊?門呢?那幼兒園樓在我們的哪邊?哎?剛才有同學說幼兒園在操場的南邊,可現在幼兒園又在我們的北邊,這是怎麼回事呢?

  (不是幼兒園在動,而是我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看來我們再敘述方向時,要說明誰在誰的什麼方向。

  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沒有完成,同學們能將“文化牆、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樓”及它們的方向填在操場四周並把這張平面圖完成嗎?試試看!

  學生繪製,展臺前展示,介紹繪製情況。說說為什麼這麼畫。

  師:同樣的校園,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畫在了上面,如果不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清楚地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統一一個畫圖的標準)

  師:對了,根據地理知識,在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的,(板書)為了使大家知道我們是按這個標準畫的就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寫明“北”。

  師:請同學們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圖。

  展示。

  四、看圖辨方向

  1、遊樂園。

  師:春天就要到了,我們該去春遊了,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好嗎?(出示)

  師: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如果沒用上方位詞可引導學生“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介紹”)

  師:你怎麼知道花壇的北邊是噴泉的?

  我們先去哪兒玩?(學生自主選擇進入並介紹情況)

  2、北京。

  師:去過北京嗎?老師有幾張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學生欣賞。

  師:這兒有一張廣場的照片,同學們能根據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圖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嗎?

  變換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說說四周的情況。

  五、小結

  今後我們再出去旅遊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練習四第2~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豎式的寫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愛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怎樣筆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

  2、筆算除法要注意什麼?

  二、指導練習:

  1、第21頁練習四第1題

  (1)看作業比較上下兩行的異同。

  (2)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2、練習四第2題

  (1)讀題。

  (2)小組合作練習。說說錯在哪裡?分頭進行改正。

  (3)全班訂正。

  (4)作補充練習。

  3、練習四第3題

  (1)看圖說清題目意思。

  (2)說一說還能想到的問題。

  (3)畫出要擺的形狀,再說說解答這類問題要用什麼方法。

  (4)解答後集體訂正。

  4、練習四第4題

  (1)讀題,審題。

  (2)找問題、條件、解答問題,評講。

  三、全課總結:

  透過本節課的練習,你學會了什麼?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教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你們看,都有誰呢?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能說說它的位置嗎?(出示電腦圖片)

  二、學習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可是它的位置卻沒有表達清楚。第幾排是怎樣確定的,第幾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小猴是怎樣說的?

  播放電腦媒體課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烏龜(我在第二排第三個)

  聽了它們的話,你能找一找哪兒是第一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麼第幾個應該從哪邊開始數呢?指著圖看看。

  從上面的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排數一般從前往後的,個數一般從左往右數,要講清楚一個小動物的位置,就要說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同時出示媒體課件)

  三、試一試

  1、小動物的位置講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學們,從右往左數,可以這樣確定,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第幾個一般從前往後數。

  誰來試試說說自己的位置?

  ()在第3組第2座?()做在第4組第4座?

  2、師裡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找找位置?

  根據給出的資訊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上打“√”。

  A同學:第3組第2座

  B同學:第2組第5座

  C同學:第4組第3個

  電腦課件展示,集體校對。

  四、闖關練習

  1、電腦出示題目一:根據題目給出的訊息,要求正確說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出示電腦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2、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電影票(第幾排幾號),學生回答正確後,進行表揚鼓勵。

  3、找圖書。(幫圖書管理員來找圖書)說出什麼書在第幾層第幾個,正確說出它們的位置。

  4、找金幣。(出示翻板,回答正確後,給出尋寶提示。)

  在給出的藏寶資訊後,自己貼金幣制作尋寶圖,然後在尋寶區展開尋寶活動。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0

  第三單元

  統計

  教材分析:

  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包括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加以解決。透過這些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統計觀念。本單元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認識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並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教材還介紹了描述資料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平均數。透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並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2、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求平均數。

  第二課時

  條形統計圖(二)

  教學內容:

  教材第39頁例2,練習十第2、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會正確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重點難點:

  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老師非常關心同學的身體健康狀況,如體重,身高等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組5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麼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提問:請你製作一張這一組同學身高的條形統計圖,你想怎樣製作,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先讓學生以4人為一個小進行討論)

  彙報:如果每一格代表1釐米的話,這張條形統計圖要畫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釐米和更大單位的話,不容易體現這五個同學的身高情況,因為他們的身高情況,因為他們的身高資料都集中在一個段裡,只相差幾釐米。

  教師:大家提出的問題,老師想個辦法幫你們解決。

  二、親身實踐,學習新知

  1、製作身高統計圖

  教師:我們即要使每個同學的身高情況,看得很清楚,又不至於把圖畫得太大,教師建議大家0-137 釐米這一段的長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畫的時候,第一格不能畫成線段,而應畫成波浪線,意思表示我們中間省略許多小格。

  出示示意圖,第一小組學生身高統計圖。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學生動手製作,然後教師出示示意圖講評。

  2、製作體重統計圖

  教師:你能根據剛才的身高統計圖製作一張體重條形統計圖嗎? 小組合作完成,評價交流。

  3、看書瞭解: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

  提問:根據前兩張的統計圖和這張統計表,你得到了哪些資訊?有什麼合理的建議?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講評。

  提問:條形統計圖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麼不同?

  2、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十的第3題。

  教師:第一格表示90秒,後面的幾個小格你想怎麼標上資料,根據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講評。

  3、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十的第4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35頁1—3題

  學習目標:

  1、整理本單元知識內容,使學生全面掌握本單元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2、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

  3、透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來梳理知識,形成網路。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整理本單元知識內容,全面掌握本單元知識。

  教學難點:

  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過程:

  1、透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

  口算除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估算除法

  筆算除法 一位數除兩位數

  一位數除三位數

  除法的驗算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2、具體內容

  1)口算除法

  240÷4 280÷7 350÷7 450÷9

  2)估算除法

  75÷5 238÷6 317÷2 309÷3 832÷4

  除法的驗算:沒有餘數 商×除數=被除數

  有餘數 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3、鞏固複習

  1)35頁1題

  三位小朋友在議論什麼?題目提出了什麼問題?

  也就是求120裡面有幾個3

  2)35頁2題

  (生獨立解答,小組討論)

  3)35頁3題

  要求每輛車應坐多少人,也就是把225名學生要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有多少人。

  第12課時 整理和複習

  教學內容:

  練習九

  學習目標:

  1、透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方法。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正確的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1、口算(師讀一題,生快速口算)

  120÷3 60÷2 480÷6 3000÷5 36÷3 48÷4 600÷5 320÷4

  2、估一估(生在本上完成)

  162÷4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323÷4

  3、計算並驗算

  262÷6 564÷4 608÷6

  (學生在本上完成,三生板演)

  4、36頁2題

  方法一:把四道除法算式的商估一估,再同圈中間的數比一比。

  方法二:運用除法的驗算方法,把圈中的數分別去乘每道算式中的除數,比較得到的積與算式中的被除數是否接近。

  5、36頁3題

  先分別看三本書的單價。注意“大約”一詞。

  6、37頁5題

  回顧運算順序:只有乘、除法的運算和只有加減法的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當乘、除法與加、減法混合時,先算乘或除法,再算加減法。

  有括號的算式先算括號裡的運算,再算括號外的運算。

  7、37頁6題

  生讓學生觀察畫面,從畫面中能瞭解到哪些資訊呢?

  生:楊叔叔8箱冰棒4天賣完,每根冰棒3元,每箱冰棒有30根。

  提問:平均每天賣多少根?

  平均每天賣多少元?

  (生先解答,再集體訂正)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並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遊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遊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遊戲。

  遊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儘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彙報。

  2.遊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遊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後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遊戲。

  遊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儘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彙報。

  (三)小結。

  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搭 一 搭

  遊戲一

  遊戲二

  練 習 三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3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內容有:加法、減法和加減法的驗算。

  根據《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於三位數加減三位數,本單元主要教學三位數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學習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進位加和連續退位減。

  本單元三個部分的教學改變了過去單純出計算式題教學的形式,都是透過具體的生活問題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計算問題,並注意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應用問題,以加強計算教學與實際應用的聯絡,使學生感受計算教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根據《課標》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加減法的教學均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安排,增強估算意識,培養數感,並結合部分例題,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教材在編寫時對法則不作全面呈現,僅在重點和關鍵處進行提示和引導,以體現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計算教學練習比較枯燥的問題,練習的安排加強與實際應用的聯絡,努力做到形式多樣,並設計了一些思考和開放題,提高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的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形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學習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掌握驗算方法。

  難點:

  1、連續進位加法

  2、連續退位減法

  突破方法:

  1、讓學生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

  計算往往是和實際問題中引出的,教師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出數學問題,學習數學方法,也可以利用身邊熟悉的事例進行教學。

  2、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時可採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體現學習自主性。

  3、加強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計一下“的環節,同時也可以利用練習中提出的估算要求,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4、恰當、適時的運用合作學習方式。

  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探索和討論。

  課時安排:(共9課時)

  1、加法…………………………………………3課時

  2、減法…………………………………………3課時

  3、加減法的驗算………………………………2課時

  4、整理和複習…………………………………1課時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4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讓同學們試著計算兩位數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豎式計算),並讓同學們說出各有什麼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進位次數不同。)

  出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

  (二)講授新知:

  出示課本第15頁圖片,讓同學們認識這些動物,並引導學生回答這四種動物分別屬於哪個種類。

  接著讓同學們看圖下面的《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試著分析。教師讓學生試著講解“已知種類”、“中國特有種數”以及“瀕危和受威脅的種數”各是什麼意思。

  在此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滲透保護動物的思想,讓同學們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讓同學們試著從15頁的《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找出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頁上面的簡化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觀察統計表。

  由學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種)

  再讓同學們不用筆算,是這估計一下結果是多少?(教師指導估算的方法。)

  再讓同學們用筆算計算出,讓一名同學上黑板列式計算並點評。

  98

  +215

  ————————

  123

  最後提示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寫“答”。並根據學生計算的實際情況做單獨指導。

  (三)強化新知,鞏固練習:

  讓同學們先估算、後用豎式計算第16頁“做一做”第1題。

  65+7839+8667+9543+88

  教師巡視,並對所發現的問題給與提示與解答,特別是不要忘了進位,計算要認真……

  (四)課堂小結:

  著重提示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的方法,滲透估算的思想。

  (五)課外作業的佈置:

  1、第16頁“做一做”第2題(用豎式計算);

  2、練習四第2、3題。

  六、板書設計加法

  98

  +215

  ————————

  123

  最新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1、根據《標準》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學中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以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並結合例2,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2、能進行三位數的加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學情分析

  1、本節內容涉及到兩次進位及三位數之間的加法,這些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透過讓學生獨立計算、口算、估算等方式來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教學。

  2、本班學困生多,在學習時,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和學習計算方法;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討論和交流。

  3、透過對加法計算的教學,使學生養成謹慎仔細的辦事態度;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計算是學生學習的障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匯出新知

  1、列豎式計算:

  59+77

  85+68

  59+89

  問:誰還記得兩位數連續進位加法列豎式時要注意些什麼?你注意到了嗎?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問:不用筆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嗎?你是怎麼想的?

  二、學習新課

  1、估算

  師:剛才同學們透過把數字轉化成整百整千的數字進行計算,很快估計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數,這也是一種估算的方法。下面讓我們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數。

  爬行類376兩棲類284

  師:你能估計出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嗎?

  四人小組討論,要求每人都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方法。

  師:376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字?(400)

  師:284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字?(300)

  問: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大約一共有多少種?(700)

  問:如果精確計算,你認為會比700多還是比700少呢?為什麼?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們的和肯定不到700)

  2、筆算

  師:請同學們列豎式做精確計算,看看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在計算到前一位的時候不能忘記加進位1。

  三、鞏固發展

  1、師:透過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掌握了連續進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國爬行類和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的種數,其實我國還有許多珍惜野生的動物,請同學們開啟課本15頁,說一說你在表中發現了什麼數量關係?

  學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數量關係,形成問題,並列豎式解決問題。

  2、做一做:課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