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
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白《蜀道難》優質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精彩的語言。
2、學習想象、誇張等藝術手法。
重點難點:
品味鑑賞詩歌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時間穿越千年,而今唐詩依然被我們吟唱。這燦爛的詩園中,有一個人曾為唐詩樹起一面獵獵大旗,引領唐詩走上了浪漫主義的高峰。他就是詩仙——李白。
因為李白有顆狂放之心,所以他只須把胸中那口氣噴出便成就華美的篇章。
於是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壯闊;
於是有“仰天大笑出門去”得意;
於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他的詩中更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飛瀑;以及他的危樓摘星,他的夢飛吳越無不讓我們感受到想象之奇妙。
所以也只有狂放的李白,能舉起詩歌的火炬,來照亮輝煌壯麗的唐代文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被人稱為“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也”的詩篇《蜀道難》,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詩風。
展示教學目標。(課件展示目標)
1、品味詩歌精彩的語言。
2、學習想象、誇張等藝術手法。
二、向大家介紹三種讀詩方法:
(1)響讀——放聲朗讀,初感文意。
(2)品讀——領悟語言、學習寫法。
(3)吟誦——入情入境,審美體驗。(課件展示方法)
三、響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感知詩歌大意。
標出自己讀不準的字詞。
明確字詞的準確讀音。(課件展示字詞學生讀)
2、請大家簡單說說詩歌寫了什麼內容,談談對印象最深的詩句的理解。
(學生交流展示)
——大家初讀此詩,感受到了蜀道的雄奇險峻,體會到作者對朋友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勸誡。詩中想象、誇張的大氣,讓人讀之難忘。
四、下面老師範讀課文,初步體會詩歌的情感。
3、找出詩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詩句,並解說。(學生交流)
(在文中三次出現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句子。)(課件展示)
——大家對這幾句詩歌感情的把握還是比較到位的。這一唱三嘆的句子,讓我們有一種獨特的體驗。“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篇感嘆詞連用,直抒胸臆,極力誇張。蜀道之高盡現眼前,讓人驚歎不已;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蜀道之險,讓人又驚又怕,畏懼不敢前行;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劍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面對地勢兇險,戰禍慘烈,人只有嘆息之情,作者也只能為朋友擔憂了。
讀至此大家已初感詩文用語之奇。
(明確嘆:高(驚)
嘆:險(懼)
嘆:兇)(憂)(板書)
學生再讀該段,體會一唱三嘆所表達的情感。
五、品讀課文:
4、北宋歐陽修《太白戲聖俞》詩云:“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落筆生雲煙。”也只有李白能開篇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先聲奪人,那麼蜀道到底有何難呢?
讀第一段,請找出具體描寫“難”的詩句,說說詩人怎樣把抽象的“難”展現在你我面前。(可以從:傳神的詞語、表現手法、寫作角度等方面點評。)
(給出一個賞析範例)
(如: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前一句運用絕妙的誇張,“捫”“歷”兩個動詞的連用,顯出行人出沒在星宿之間,山高之狀就顯現出來,更讓人感覺行走的艱難。後一句中透過“撫膺”“長嘆”的動作表現出行人的心驚膽戰,以及無法繼續前行時無助的嘆息之情。“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描寫與此處有異曲同工之妙。)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足見其與世隔絕之久;“地崩山摧壯士死”更見闢路之難;終於“天梯石棧相鉤連”。世上本沒有路,開闢出來了,也便有了路。路有了,可是這路好走嗎?神龍至此仍要回轉,善飛援之“黃鶴”“猿猱”面對奇絕之蜀道尚且不得過,就反襯人行之更難。
又以“縈巖巒”山之高危,“捫參歷井”“撫膺坐長嘆”人之無助的神態、動作,正面慨嘆。如此行道能不難乎?這一切不僅讓行人無助,讓我們讀者也不禁膽戰心驚。
讓我們在驚心動魄中再讀第一自然段,再一次感受作者濃郁的情感和奇妙的筆法。熟讀成誦。
(梳理出:隔絕之久——闢路之難——奇絕難行——撫膺嘆難)
5、請同學們總結把抽象之難化為具體可感的方法有哪些。
(極度誇張;奇幻神話;他物反襯;正面描摹:神態、動作。手法變換,語言便在排空而來的氣勢中展現的大氣磅礴,音韻迴環,同時又不失細緻、精準。
6、第一段中蜀道之難已至極點,詩人還能怎樣寫難,你對詩人下文的描寫又會有怎樣的驚歎呢?
請大家跟著老師讀這一段(師大聲讀,生低聲跟讀)
透過讀我們初步感受了這一段的描寫側重於意境的營造,請你從語言、手法、意境等角度,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說說自己的賞析,然後交流。
(學生品讀、鑑賞、交流)
——詩人憂君入蜀,更因深山絕境中有如此之景:一“悲”一“號”,一“啼”一“愁”,於是古木參天,氣象森嚴,淒厲鳥聲,迴盪其間。豐富的想象,把人引入一個悲涼、慘淡的境界,詩人忍不住詢問友人何日歸還。
“連峰”“枯松”之靜,“飛湍”“瀑流”之動相互映襯,雄偉壯闊的群峰,絕壁倒掛的枯松,擊崖震響的水石,萬壑雷鳴的音響。既充滿詩情畫意,又令人聞之色變。這排山倒海的力量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不由生畏。至此對蜀道之難的真切駭人的描寫似已達到登峰造極之境。詩人不由質問——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以蜀人口吻勸阻“西遊”之人不要來蜀地。
在悲悽中變色,在震響中生畏,讓我們再審視這畏途,審讀詩人用語之神妙,詩歌意境之奇也盡顯眼前。
再讀,背誦該段。
7、風光變換,險象環生,在這樣驚險的氛圍中,我們隨詩人的思緒飛往劍閣,生讀其地勢險要的句子
(生讀,自由交流該段傳達的詩人的情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勸誡友人,憂安居之難,嘆仕途坎坷,對國事之隱憂。)
8、回觀全文,詩仙三次感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蘊涵著不同的心理體驗。第一次,初入視野,驚呼其高。由隔絕之久,驚呼開闢之難,第二次由山勢之危,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展示度越之難,憂懼之情溢於詩間,第三次由地勢之險、戰禍之烈,憂安居之難,憂朋友之行,憂國事之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在文中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詩歌從語言、寫法到風格、意蘊無不顯奇。至此蜀道之難在作者奇妙的筆法中展現在我們面前。
六、吟誦詩文:
9、現在,讓我們在深刻的體悟中吟誦這首極盡想象與誇張的“奇之又奇”的千古絕唱——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配樂生讀)
10、一曲蜀道難行之悲歌,既有個人之憂情,又有國家之怨情。中國詩壇上最瀟灑飄逸、狂放不羈的詩人——李白,他以獨特的個性,滿懷的抱負,傲岸的反抗,在這裡奏一出了最強音。天才極至,似乎沒有任何約束,似乎毫無規範可尋,一切都是衝口而出,隨意創造。這首詩語言奇,意境奇,風格奇,意蘊更奇。正可謂“奇景奇語發奇調,千古奇詩耐思量”。我們不僅讀李白的詩,還要讀更多的經典,讓這些優秀人物的文字涵養我們的性靈,讓文化的驚魂永遠在中華大地上照耀著,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