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踏莎行》(秦觀)教案
高中語文《踏莎行》(秦觀)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踏莎行》(秦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匯入
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佔有極為重要的的地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極為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後人的審美情趣和文學創作、藝術創作,今天我們欣賞一首宋詞《踏莎行》(秦觀),初步領略一下宋詞的魅力。
(展示教學目標)
二、關於詞牌名
踏莎(suo)行:詞牌名,詞調的名稱叫詞牌。詞調指詞的腔調,即詞所依據的樂曲,它決定著詞的篇幅和字數,《踏莎行》,58字。
三、作者簡介
四、朗讀
學生朗讀,指出韻(壓韻)、律(格律對稱)之美(形式的美)
五、進入賞析
1、請快速閱讀頁下注釋,搞清楚《踏莎行》的大概意思。
2、提問:讀完這首詞的上片有何感受?
(學生自主回答)寂寞淒冷
3、在上片中找出表明“寂寞淒冷”的詞語(書上標出)
失、迷、斷、孤、寒、暮
4、請參照上片詞句內容,使用這幾個詞語,發揮想象,寫一段現代歌詞,表現作者的處境。(目的:改變翻譯的做法,用再創作的方法來理解古詞的意思,是創新嗎?)(多媒體展示問題)
學生活動並展示,相互評價(評價要點:用了幾個詞語?意思表達完整、準確嗎?)
(多媒體展示)參考:霧茫茫、月朦朧,
我在寒夜之中,
無法入睡,
迷失在暮色裡,
孤單一人,望斷秋水,
杜鵑聲聲,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但何處是家鄉?
5、再次朗讀、熟讀成誦。
6、下片中“驛寄梅花,魚傳尺素”是什麼意思?用的什麼修辭手法?
表達友情和親情的傳遞
對偶:工整
化用典故:言簡意賅,生動形象,增添韻味
7、、作者感受到友情和親情在傳遞,但此時此刻的心情如何?為什麼有這樣的心情?
恨:遠謫之恨(抓住關鍵詞語)
討論後明確:自己被貶謫,身在遠方,寂寞淒冷,友情和親情在傳遞勾起了強烈的思鄉懷舊之情,但卻有家難歸,因此心中生“恨”。
8、“恨”的程度如何?
無重數:多、深(直白)
砌:深重、堅固(深刻)
9、一個人愛恨到了極點,一般會有怎樣的表達?(提示:蒼天啊!大地啊!)作者可謂恨到極點,那麼想象一下他是如何釋放的?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註釋“對無情之天地造物,發出究詰(jie)和呼號。)
明確:作者也不例外,他把無限怨恨指向天地造物,發出天問,以此宣洩、釋放個人的情感。
(多媒體展示)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處境困難)則反(同返)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壇怛(da,憂傷),未嘗不呼父母也。(司馬遷《屈原列傳》)
10、請概括主要內容。(多媒體展示)
上片—寂寞淒冷實難耐
下片—遠謫之恨向天問
六、小結:韻律美、詞句美、意境美(多媒體展示)
七、作業:完成“下片”的歌詞創作
教學反思
1、詩詞是主觀性很強的文學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對詩詞的理解、感悟需要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時間很短,對內容的把握、意境挖掘不夠深入。
2、學生的人生閱歷有限,情感態度單純,對於思鄉懷舊之情缺少人生體驗,教師對於學生情感的啟迪、學習興趣的引導缺少經驗和手段。
3、對古代詩詞的研究不深導致拓展不夠,對於賞析詩詞的美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的侷促感,缺少說服力,本課只能定位在初步領略。
4、有些環節處理簡單、粗糙,朗讀為了讀而讀,情感的引導不夠,朗讀沒有釋放出的應有的情緒。歌詞的創作,沒有給出標準,操作性不強,學生感興趣但下筆較難,示範在後面,意義不大,使效果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