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三上《古詩兩首》優秀教案

人教課標三上《古詩兩首》優秀教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古詩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課標三上《古詩兩首》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意思。

  體會古詩所描繪的美景及特點,並動手畫一畫。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絡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透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透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四、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板書: 碧水:開、回

  望天門山 青山:中斷

  孤帆:日邊來

  第二課時

  一、匯入

  1、學生背誦《遊園不值》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遊園不值》,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裡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學習新課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灩: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後小組之間互相說。

  4、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5、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後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麼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麼?為什麼這樣寫呢?

  (後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麼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透過發揮自己的想象,並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麼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範讀。)

  7、背誦全詩

  自由背誦然後檢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