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上《學與問》第一課時教案彙編
蘇教版六上《學與問》第一課時教案彙編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六上《學與問》第一課時教案彙編,歡迎大家分享。
蘇教版六上《學與問》第一課時教案彙編1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脈絡,精讀課文1—3節。
【課前預習】
1、讀準、讀通、讀熟課文。(不少於3遍)
(1)標出小節號;
(2)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會生字,理解新詞。
(1)識記生字,描紅後再將生字組詞各寫2遍。
【方法小貼士】:雖然課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寬,但左右部件所佔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筆畫較複雜,可要仔細觀察、準確書寫喲!
(2)補充下列成語,並用合適的方法理解成語的意思。(標註在字裡行間。)
堅持不()五彩()()()新()異
()()萬變相()相成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
(1)在文中的開頭和結尾分別畫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請用鉛筆在段尾分別寫一句話概括。)
【方法小貼士】:摘句法、串聯法、取捨法、綜合法,你要根據情況使用喲!
4、蒐集哥白尼的資料,準備在小組內交流。
【知識連結】
說理文的方法:①、舉例論證;②、道理論證;③、比喻論證;④、對比論證;⑤、引用論證。
【預習反饋】
1、讀課文給小組內同學聽(相互正音,相互評點);
2、小組內書寫生字詞展評,評出“書寫之星”;
3、交流已經理解的新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相互討論;
4、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
5、參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資料
【質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哥白尼好問?朗讀第2段,注意重點讀好這些詞語。
2、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談談“‘問’常常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這句話的含義。
3、蒐集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與同學交流。
4、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麼辦?
5、聯絡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當堂檢測】
1、用“”畫去不合適的漢字或讀音。
(翱遨)翔不(邂懈)奧(秘密)
鑰匙(chi shi)興(xìng xīng)許包括(guō kuò)
2、根據課文內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們常把有知識說成“有學問”,這是很有道理的。這是因為
。
⑵文章為了充分說明要講的道理,作者還舉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的兩個事例:①;
② 。
3、我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課後預習】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
2、蒐集沈括的資料,準備小組內交流。會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詩。
3、思考書後第2題。
4、領悟“例舉典型事例表達觀點”的寫作方法。
蘇教版六上《學與問》第一課時教案彙編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文的5個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輔相成”等詞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脈絡,明白“擺事實講道理”是說理文的一大特點。
3、透過比較引用具體事例的段落,感悟論證的嚴密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自學反饋。
1、讀課題,聽寫詞語,糾正讀音和字形。
金鑰匙鋪路石相輔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學好問觀察思考
2、課件出示詞語,理解了字詞意思幫助記憶詞語;相機講解詞語意思(不懈探求:懈怠,鬆懈;不斷地探索追求。相輔相成:輔助;成全;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3、齊讀詞串,用上一兩個詞語說說文章的內容。(初步探知文章內容)
二、結合說理文特點,梳理文脈,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師: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說理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擺事實,講道理。(板書:擺事實、講道理)
2、教師: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呢?又擺了哪些事實呢?(直接交流,節約時間)
3、交流:
相機出示: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陳述觀點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總結觀點
(2)(注意這裡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說清人物、事情和結果。)
哥白尼從小喜歡“問”,促使他對科學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解開了大林寺桃花開花遲的謎團。
(3)(教師引導:第三自然段則告訴小學生遇到問題需要——)
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4、小結:文章開頭提出觀點,中間透過例項證明觀點,結尾總結觀點,說理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特點鮮明。
三、自主學習。
1、教師:課文又是怎樣透過擺事實來講道理的呢?(重點學習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學任務:
自學2—4自然段,完成學習任務:
1、自由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每個事例側重說明什麼?從文章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
2、對比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為什麼選取這兩個事例?
自學過程中可以作適當圈畫批註,想好後也可以同桌討論討論。
四、任務一。
1、自由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每個事例側重說明什麼?從文章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
2、擺事實是很講究的,先看課文擺的第一個事實。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這個例子側重說明了什麼呢?(喜歡問)
(2)從文中哪些詞語、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歡問?(放手讓學生髮言,教師及時點撥即可)
(抓“纏”“經常”兩個詞語,感受到哥白尼問得多,問得徹底,不解決問題不罷休——不懈探求)
(抓“三問”句子,——指名讀三問,——一問,問天上的太陽;二問,問天上的星星;三問,問地上的小雞;有意思的問題,從課文列舉的三個問題中你發現了什麼?(1、範圍廣,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問題都愛問;2、……問題多的數也數不清;3、問題是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充分說明了哥白尼喜歡問,樂於追問到底呀!)
(2)練習朗讀出他的好奇。指名讀
(3)哥白尼後來從事科學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績,課文為什麼不寫?
(4)由此可見,擺事實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舉的例子所擺的事實證實要講的道理,事實和道理是相互印證的)
3、再看第二個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這個例子側重說明了什麼呢?沈括觀察了嗎?思考了嗎?(仍然、放在心上、發現、才)
(3)說理的課文應該怎樣朗讀呢?我們來看第四自然段,這一段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講道理,一是講故事,朗讀時有區別,講道理就要講得言辭懇切;語重心長,講故事要講得生動,繪聲繪色;人物的語言要讀出相應的語氣,有一句詩要吟誦;心裡想的要讀低一些。
(4)先練一練,再指名讀,齊讀。
五、任務二。
1、對比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為什麼選取這兩個事例?(你又有什麼發現?)
在總體來看課文所擺的兩個事實,(都是古代科學家,一箇中國,一個外國;他們的研究領域不同;都是勤學好問的典範,一個側重多問,一個側重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2、教師小結:擺了兩個事實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說明了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也就是(齊讀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課結尾總結的觀點,齊讀。
六、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七、佈置作業。
1、課後學習《大林寺桃花》
2、蒐集關於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清鄭燮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允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陶行知
板書:
學與問
(典型性)擺事實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