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案(精選7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3、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

  1、 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 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 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 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後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 雲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 鳥飛 雲去 孤獨)

  理解“盡”,說“眾鳥高飛盡”詩意;理解“孤”“閒”,說“孤雲獨去閒”詩意

  二、 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 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三、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 四目相對 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裡,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裡,敬亭山哪裡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 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 高興 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四、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誇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五、自由讀誦,背誦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透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連結: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透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一、匯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望廬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靜夜思》——鄉愁滿懷的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螢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啊?打亂順序讀。

  3、強調“敬亭山”------敬亭山在哪裡?(江南,安徽)

  強調“兩不厭”------註釋中如何解釋“厭”,那麼不厭是什麼意思?“兩不厭”又怎樣解釋?

  強調“孤雲”------孤雲是多少白雲?只有一朵。白雲的夥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後一朵,也將要“獨去閒”了。悠閒自在的飄走了。

  4、出示:“盡”在字典裡的三種解釋,全部;完了,沒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氣。“高飛盡”裡面你怎樣理解“盡”字的意思?“高飛盡”又怎樣解釋?“眾鳥高飛盡”呢?

  三、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一)從題目上感悟

  師:知道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透過預習已經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後,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後去過,並且在那裡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所以敬亭山後來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隻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雲相伴也很悠閒啊!(生回答,都沒有並說說從哪句詩裡知道的。)

  4、沒有夥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心情?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願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知道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麼會孤獨,會憂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閒,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隻鳥,沒有一片雲,此時此刻有誰願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裡有鳥嗎?有白雲嗎?只有什麼?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麼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彙報之後,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雲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願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麼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

  8、李白願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裡的話,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麼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四、回顧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穫?

  五、作業小超市

  1、練習背誦並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蒐集一些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學習透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匯入

  1、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 釋題,簡介背景

  1、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詩意。

  五、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透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 自由吟讀

  1、 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 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 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 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 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 引導賞析

  1、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 交流課外積累

  1、 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 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透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1、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遊覽了不少地方吧?

  1、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裡?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2、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藉助註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1、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於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師範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詩句意思。

  4、交流:

  ⑴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⑵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透過註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

  師:透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麼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⑴“獨”坐是“誰”獨坐?

  ⑵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麼?詩人聽到些什麼?會想到些什麼?

  ⑶本來,還有眾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雲為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麼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裡你讀懂了些什麼?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透過詩句的字裡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透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呢?

  (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景,什麼樣的情?)能不能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後,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後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註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後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的朗讀節奏、重音的處理,不宜由教師直接下結論,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後,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形成彼此認同的意見後誦讀效果會更好。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透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二、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三、選文目的:

  透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四、教學準備:

  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獨”是指獨自一個人。請同學們看註釋瞭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心情。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並範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眾”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閒”對比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後兩句,後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麼?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後兩句:我靜靜的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裡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為何心中什麼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心情,(瞭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的情懷。)

  (四)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6

  (一)匯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

  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簷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透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獨坐、敬亭山、煙渚、日暮、野曠、漁燈、風簇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思想教育:

  培養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詩人的資料、古詩的有關圖片、插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

  詩三首)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麼?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佈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①指讀全詩。(正音)

  ②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孤雲:孤單的雲,也就是隻有那一片雲。閒:休閒,休息。厭:滿足)

  詩句意思:後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說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群群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雲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淒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範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充套件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說說為什麼喜歡它?

  2.交流。(學生說)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佈置作業

  熟背《獨坐敬亭山》。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

  (板書課題,齊讀)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藉助註釋,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容,並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古詩

  1.範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學生讀。

  (檢查學生的音準情況。)

  3.指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註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詩句沒有註釋的還可以理解。

  (3)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可以發揮想像)

  (4)提出疑難。

  (加強自學能力訓練,討論時間10分鐘左右)

  三、整理彙報自學情況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為什麼會有新的愁苦?教師要點撥一下:此時作者身在異鄉,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之愁。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放大了的掛圖。

  (結合圖意理解詩的後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於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麼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麼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麼呢?

  (又是一些新愁)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導,使學生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以突破重點。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加強能力的訓練,同時培養欣賞美的情趣。)

  2.指導停頓,詩中表達情感。

  3.配樂朗讀

  第三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學過《古詩三首》的前兩首詩,哪位同學會背?(指名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三首《舟夜書所見》。

  (板書題目)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釋提問:“舟”是什麼意思?“舟夜”呢?“所見”是什麼意思?“書”字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書字不易理解,引導學生選字義。)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是什麼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的內容嗎?

  2.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遊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多詩是透過旅行見聞來描寫山川風景的。

  三、佈置自學

  1.朗讀兩遍,讀準字音。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像詩句意思。

  3.同桌相互講講對詩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讀,試講,教師精講點撥,掌握全詩內容

  1.指名朗讀。

  2.出示寫有詩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導學生試著講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情況指導訂正。

  “月黑見漁燈”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見:通“現”。漁燈:漁船上的燈火。這句話是說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在河面上。

  “弧光一點螢”弧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這句話是說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指點: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那麼清楚,那麼明亮。)

  “微微風簇浪”簇:聚集、簇擁,這裡是吹起的意思。這句話是說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散:散開。作:變作,變成。這句話是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

  (指點:這是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裡,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盪漾。)

  五、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朗讀詩句,相機出示投影圖片,或用電腦顯示詩所描繪的情境。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麼樣的景色?後兩行寫了什麼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後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映“散作滿天星”的景象。)

  3.啟發想像詩情畫意:

  (l)閉上眼睛想像: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坐在船上看到一隻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麼美妙啊!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著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盪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的光亮,就像許多閃爍的星星,多麼神奇啊!

  (2)朗讀全詩。

  4.教師小結: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變化,這些都是詩人親眼見到的。詩人觀察得多麼細緻,想象多麼豐富!詩人從“孤光一點螢”到“散作滿天星”好像讓我們感到月黑的夜晚,一隻小漁船點著孤零零的一盞漁燈,彷彿螢火蟲的光亮,那情景多麼寧靜!微風吹來,河上蕩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點光亮,隨波散開,那水波盪漾,光亮閃爍的景象又是多麼動人!詩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

  六、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1.教師範讀。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2.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七、作業

  熟背三首古詩,記住古詩句意思。

  板書設計:

  19 古詩三首

  鳥飛

  獨坐敬亭山 雲閒 看不厭

  宿建德江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愁

  魚燈

  舟夜書所見 風簇浪

  散河星 美

  課後小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