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

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知道公雞因貪吃、愛聽恭維話導致上當的原因。

  2、學習用推理的方法推測並大膽表達公雞屢次受騙的情節,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利用多媒體制作:背景圖;故事角色、與故事背景相對應的圖示、字卡,配樂故事。

  活動過程

  (一)回憶A段故事,理解角色特點。

  1、前幾天,我們已聽過《金雞冠的公雞》中的第一段,知道了公雞第一次受騙的經過。狐狸是怎麼引誘公雞的?誰能來學著狐狸的樣子對公雞唱一唱呢?

  聽了這首兒歌,你們感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狐狸?

  2、從公雞的受騙中你們感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公雞?

  3、公雞被狐狸抓住以後,它們一路上都經過了哪些地方呢?

  (二)根據角色特點,推理故事情節。

  1、根據貓與畫眉鳥、狐狸的特點,推測情節的發展。

  (1)那如果你們是貓和畫眉鳥臨走的時候,會對公雞說些什麼呢?這次它們交代公雞時的語氣會是什麼樣的?

  (2)狐狸聽說貓和畫眉鳥不在家,它又會動什麼壞腦筋呢?

  (3)當狐狸唱完這首讚美詩,公雞的反應會是什麼樣的呢?

  2、感知並理解公雞再次受騙的原因。

  (3)可公雞始終不為所動,那如何才能騙到公雞呢?就讓我們一起聽聽這隻狐狸是如何說的?

  (4)這次狐狸為什麼說“母雞把它們撿起來,就是不給公雞”?

  3、從這兒,你們又發現了公雞的哪些弱點?

  4、當狐狸帶著公雞跑回狐狸洞時,公雞繼續“喔喔”地喊救命,誰學著公雞的口吻來喊一喊?

  (三)感知三次受騙的過程,歸納公雞的特點。

  按理說,公雞受狐狸騙過兩次後,應該不會再上當了,可事情到底是如何的呢?請小朋友繼續往下猜一猜。

  1、你們想,公雞已經受騙兩次了,貓和畫眉鳥更加擔心了,所以它們臨走的時候又會如何對公雞說呢?從貓和畫眉鳥三次關照公雞的語氣中你們發現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2、狐狸聽說貓和畫眉鳥不在家,又一次來到了窗子下面,它可能會故伎重演,於是把前兩次唱的`歌又對著公雞搖頭晃腦地唱起來。

  3、兩首兒歌都唱完了,可是公雞仍然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你們想,當小豆和麥子都騙不了公雞,狐狸又可能會想出什麼好吃的來欺騙公雞呢?

  4、那狐狸第三次到底又是怎樣唱的呢?

  5、你們想,當公雞聽到這裡時會怎麼樣?

  (四)提升歸納公雞的特點,感悟蘊涵的寓意和哲理。

  故事發展到這裡,公雞前後一共受騙了三次,你們明白公雞一次次受騙的原因了嗎?

  (五)完整傾聽故事,整體感受原著。

  剛才我們一起創編了《金雞冠的公雞》這個故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童話,是俄國的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老爺爺編寫的。

  那麼,最後貓和畫眉鳥到底有沒有救出公雞呢?還是讓我們一起完整地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2

  活動時間:6月21日

  活動地點:各班活動室、大操場

  活動物件:小、中班幼兒

  活動目標:

  暑期即將來臨,為了進一步提高家長及幼兒的安全警覺性,增強幼兒的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我們中班年級組於6月21日開展了“防騙防拐”安全教育的系列活動。

  活動過程:

  系列活動一:“防拐防騙”安全演練

  1、年級組發動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專門請平時不怎麼來接送幼兒的家長來幼兒園充當“騙子”,利用誘人的美食,新穎的玩具去“誘拐”孩子們。

  小結:從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經不起誘惑,乖乖地跟著“騙子”走,這說明部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是比較淡薄的。

  2、老師們利用照片和錄影等形式記錄下活動的過程,然後根據活動的具體情況,各班再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拐防騙的教育活動,如:“一個人在家有人敲門了怎麼辦”、“出門旅遊或逛超市時與大人走散了怎麼辦”、“路上有陌生人跟著你怎麼辦”、及“怎樣撥打報警電話”等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及應對方案。

  系列活動二:舉行“防拐防騙”家長座談會

  活動結束後,班級老師與所有的幼兒家長進行了交流和總結。透過這次的演練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知道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指導孩子如何去做。家長們更要提高警惕防範,在大忙季節更要關注孩子,讓孩子隨時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入園時要將孩子送到班級老師的手裡才能離園,家長委託別人接孩子,不僅要帶好接送卡,還要事先給班級教師打電話預先告知。

  反思:

  這次“防拐防騙”的安全系列活動,不管是對教師、家長還是對幼兒都是一次特殊的經歷,更起到了警醒和呼籲的作用。安全教育需要幼兒園、家庭共同努力,在引導孩子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教師及家長也應提高防範意識,將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幼兒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防拐防騙安全教育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有關的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裡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片:

  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遊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透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生的一段事情,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麼。再透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定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再透過遊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