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圖的教案

初中地理地圖的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地理地圖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中重點介紹的一個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過程和社會現狀,瞭解認識巴西就等於瞭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

  2.編者的意圖:力求以貼近生活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感知世界。

  3.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1)本節教材以人種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世界人種的分佈,但巴西人的膚色又不同於世界三大人種,從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爐的縮影的內容。教材在舉例中採取"引而不發"的方法,讓學生來總結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礎知識。

  (2)在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後,教材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巴西的自然條件、人口分佈、歷史背景、經濟發展等因素對巴西農業和工業佈局進行分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聯絡實際能力。

  (3)在聯絡實際貼近生活的內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料及圖片,培養學生從直觀的角度來認識巴西。

  4.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巴西過去與現在經濟結構差異的對比,瞭解巴西經濟的發展歷程。讓學生認識到殖民主義統治對巴西的影響及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全獨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

  難點:a.使學生懂得保護熱帶雨林的重要意義。

  b.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人口最多的國家b.能說出熱帶雨林對巴西的環境效益、開發目的及生產的環境問題。

  c.能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區劃及主要氣候特徵。

  d.能說出巴西工農業生產的特徵。

  e.能讀圖說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佈地區。

  (2)能力目標:

  a.分析獨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認識到殖民統治對巴西種族的構成及政治、經濟、文化的深遠影響。

  c.學會分析巴西熱帶雨林的成因及,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增強環保意識。

  二、說學生

  巴西是足球王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並不很陌生,現代媒體手段先進,同學們可以透過上網、報紙、雜誌查詢各種資料進一步認識巴西。

  初一年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_,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因此,在講授巴西時,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舉例,多要以實圖展示,增強學生印象。

  三、說教法

  1.教學方法的組合

  a.本節課運用談話、閱讀、討論、學習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學習競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本節又採用了知識結構圖法,使學生的地理思維隨著教師的講解而步步深入,且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b.整節課主要貫穿"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思練結合"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獨立自主親身參與、體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恰當引導,學生從不斷演示中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

  2.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將一些靜態資訊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資訊,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喚起強烈的求知慾,強調重點,攻破難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3.教具選擇

  多媒體課件。

  四、說學法

  1.依據教學目標,快讀課文,整體把握,明確重點。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理解和記憶。

  3.理論聯絡實際,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積極思考,培養能力。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說教學程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p.89—92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和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兩節。

  教學目標:1、瞭解巴西的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2、瞭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3、瞭解巴西的人種文化、工業農業。

  教學重點:巴西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狀況

  教學。難點: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關係。

  ②巴西的經濟、文化、人種與殖民主義的關係。

  1、引課設計

  根據世界盃足球賽主題音樂,引出課題:第九章第二節巴西(版書),之後,介紹胡_訪巴西,讓學生認識到巴西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學生自學,整體感知,重點把握。

  自學3分鐘,學習方式自由,要求學生儘量多的發現問題,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找出答案,準備競答與競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地理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等。

  3、教師主持,問題競答與競提。

  這一活動由教師主持,學生比賽提問題,教師從量和質兩方面為學生所提問題打分,分組比賽,決出勝負。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對地理及對地理課學習的興趣。活動中,教師可尋機插入點撥講解,在學生興趣盎然的氛圍中,教師盡情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強調重點,突破難點。

  4、總結鞏固,隨堂練習。

  總結重在綜合概括,使知識條理系統。隨堂練習意在鞏固本課所學知識與技能。

  七、設計的理論依託:

  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方式地理課程""學習結果與過程並重""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書設計:

  粉筆板書與電子板書相結合。粉筆板書採用詞語式板書;電子板書採用結構式。粉筆板書如下圖。"咖啡之國""文明古國""足球王國""狂歡之國"四個關鍵性詞語,基本反映本課的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