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案7篇

獨坐敬亭山教案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3、理解題意:“獨”是什麼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遊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麼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

  1、 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 很有詩人風範)齊讀

  3、 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 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後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範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彷彿看見了什麼?(鳥飛 雲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置身於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 鳥飛 雲去 孤獨)

  理解“盡”,說“眾鳥高飛盡”詩意;理解“孤”“閒”,說“孤雲獨去閒”詩意

  二、 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鳥飛雲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 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雲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三、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相看是什麼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 四目相對 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麼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裡,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裡,敬亭山哪裡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 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 高興 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四、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於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誇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五、自由讀誦,背誦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透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二、教學重點: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三、選文目的:透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四、教學準備: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獨”是指獨自一個人。請同學們看註釋瞭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心情。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並範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眾”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閒”對比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後兩句,後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麼?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後兩句:我靜靜的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裡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為何心中什麼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心情,(瞭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的情懷。)

  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總結全課。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知道請教可以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幹,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簷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後的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紮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並讓學生寫好字。採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透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充套件。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於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後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4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獨坐敬亭山》一詩的生字。

  理解詩歌的意思,由詩句想象畫面。

  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自學生字詞,自主瞭解詩人的生平。

  教學圖片

  教育過程

  匯入新課

  瞭解李白。

  由《早發白帝城》一詩引出李白

  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

  學生自由討論有關李白的詩或故事

  寫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現在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裡做過太守。李白一生曾七遊宣城,這首五絕寫於天寶十二年(753)秋遊宣州時,是李白離開京城長安後,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遊,來到宣城時寫的。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板書課題《獨坐敬亭山》,學習生字亭

  獨坐敬亭山

  亭

  點選檢視圖片

  指出亭字是後鼻韻母。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學習詩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聽錄音

  劃出節奏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詞語意思

  獨坐:

  敬亭山:在宣州(現在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

  眾鳥:

  高飛盡:

  獨去閒:

  厭:

  瞭解詩句意思。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意思是: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賞析本首詩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看似寫眼前的景象,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

  眾鳥高飛盡,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眾鳥一般可以讓我們想到什麼?本來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山中閒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鳴啼,多有情趣啊!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卻是越來越遠,一個高字擴充套件了空間:抬頭仰望,空闊的藍天上,鳥兒在遠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這句的表現力度,可以想見李白這時的萬般惆悵。運用這種烘托寫法的,還有很多,例如……

  後句中,默默的雲也在漸漸飄走。而云並非滿天白雲,原本就只是孤雲無伴,偏偏還悠閒地慢慢地飄離。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小精靈

  詩人以閒寫出了孤雲的狀態,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我們在品味孤雲離去的狀態時,感知詩人內心的不忍和無奈,令人迴腸蕩氣。

  盡閒兩個字,把我們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薄雲離散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它們都似乎有靈性,不願與詩人為伴,遠離詩人而去,只留下一個闊大茫茫的空間,詩人坐在這樣的空間之中,更顯孤獨和渺小。其實,山林的鳥是飛不盡的,雲也不會飄遊到天外。在詩中,眾鳥孤雲都離詩人而去,這是詩人情感外露的結果,是詩人有意創造為表現自己的孤獨情感的茫茫空間。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我們以聯想:李白坐在那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眼看著眾鳥、孤雲漸漸飛去,眾鳥和孤雲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舊坐在那裡欣賞著它,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三、四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同時,相看也點出此時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兩字相重,山與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 與這一句非常類似。

  眾鳥、孤雲的動與敬亭山這靜對比更加突出了詩人的無奈!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並非敬亭山無物可寫,敬亭山極目如畫,然而風景如畫又怎麼樣?我們並不知道詩人相對於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本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藉此地無言的景色,抒發內心無奈的情感。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裡,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

  聯絡自己實際談問題:

  我們有沒有過李白的這種孤寂感覺?誰能舉例說明?

  我們是怎麼排遣這種孤寂帶來的苦悶感覺的呢?

  拓展學習李白的其他寫景詩歌

  這首詩與上首有許多類似之處

  《月下獨酌》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是個樂觀灑脫的人,這在他的很多詩中都表現出來的,請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課堂小結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於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鬥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讚,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美意境的山水詩。李白的山水詩與其說是對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繪,不如說是按詩人個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他只求把握整體的氣勢或氛圍,而略去具體的細節,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詩又是無往而不抒情的,他善於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徵之間有著同構互感的微妙的

  佈置作業

  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請把他想對敬亭山說的話,寫出來。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嗎?怎麼安慰他呢?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透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重點難點: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的遊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二、初讀古詩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有誰知道敬亭山?你來說說。(圖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稱為“江南詩山”。自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為什麼這麼讀? (你讀得很慢,因為——哦,是因為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為——哦,很孤獨;你怎麼讀這麼重?——哦,是在感嘆!)

  3、讀課文: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奏自由讀兩遍。開始—— 好!誰來試試! (讀得多好啊!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裡聽出了什麼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於思索!)

  三、細品詩意

  1、李白到底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獨”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2、這首詩裡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為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麼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閒”是指——),滿山不見一隻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雲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

  3、讀讀這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李白久久地坐著,久久地看著,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4、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裡,還有云麼?還有鳥麼?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句話是說——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啊!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四、感悟孤獨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遊歷了那麼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為什麼此刻這麼深情地看著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裡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在李白的眼裡,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雲在棄他而去。 再讀: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其實在自然環境中,鳥飛雲走,是很自然的。為什麼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麼孤獨?你想過麼?(你們很善於推測。)

  (介紹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時候。李白曾經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遊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10年以後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在你明白了麼?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配樂,範讀。

  同學們來!(齊讀)

  3、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麼話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麼話對李白說呢?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啊!鳥兒和雲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裡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啊!”

  五、課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裡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麼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並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六、作業: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相看

  獨←——————→敬

  坐←——————→亭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激趣匯入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透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透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連結: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透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一、匯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望廬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靜夜思》——鄉愁滿懷的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螢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啊?打亂順序讀。

  3、強調“敬亭山”------敬亭山在哪裡?(江南,安徽)

  強調“兩不厭”------註釋中如何解釋“厭”,那麼不厭是什麼意思?“兩不厭”又怎樣解釋?

  強調“孤雲”------孤雲是多少白雲?只有一朵。白雲的夥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後一朵,也將要“獨去閒”了。悠閒自在的飄走了。

  4、出示:“盡”在字典裡的三種解釋,全部;完了,沒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氣。“高飛盡”裡面你怎樣理解“盡”字的意思?“高飛盡”又怎樣解釋?“眾鳥高飛盡”呢?

  三、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一)從題目上感悟

  師:知道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透過預習已經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後,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後去過,並且在那裡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所以敬亭山後來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隻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雲相伴也很悠閒啊!(生回答,都沒有並說說從哪句詩裡知道的。)

  4、沒有夥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心情?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願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知道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麼會孤獨,會憂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閒,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隻鳥,沒有一片雲,此時此刻有誰願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裡有鳥嗎?有白雲嗎?只有什麼?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麼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彙報之後,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雲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願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麼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

  8、李白願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裡的話,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麼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四、回顧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穫?

  五、作業小超市

  1、練習背誦並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蒐集一些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