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教案範文集錦6篇
母雞教案範文集錦6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母雞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母雞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孩子們特別喜歡。 而小班幼兒的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小雞小雞在哪裡》是一首 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歌詞中小雞和母雞媽媽的對話能激起幼兒情感的共鳴,好 像在和自己的媽媽對話一樣。所以在活動過程中我扮演母雞,請幼兒以小雞的身 份做遊戲。幼兒在歡快而又輕鬆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活動目標:
1、透過對唱遊戲活動,感受歌曲的對答情趣與親情,在遊戲的情景中快樂的學唱歌曲。
2、激發幼兒想象力,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磁帶以及老狼的音樂磁帶。
2、小雞胸飾,母雞頭飾。
3、與幼兒一起創設遊戲情景“花園”
活動過程:
一、對唱遊戲
1、教師和幼兒邊唱邊跳進活動室,花園裡的花好漂亮啊請小朋友在花園的籬笆旁坐下。
師:“今天天氣真好,雞媽媽帶雞寶寶到花園裡去玩,好嗎?”
2、(1)學對歌詞。
師:“小雞,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
師:“小雞小雞在哪裡?”
幼:“嘰嘰嘰嘰,在這裡。”
師:“小雞小雞在哪裡?”
幼:“嘰嘰嘰嘰,在這裡。”
(2)學唱新歌。
師:“雞媽媽用好聽的聲音來問,你們會用好聽的聲音來回答嗎?”
彈琴一起學唱。
二、遊戲《小雞與大灰狼》
1、講故事:有一隻大灰狼,躲在草叢裡,每次小雞出來玩的時候,他就來抓小雞,小雞可聰明瞭,他們變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雞媽媽來找她的寶寶,她輕輕地唱:“小雞小雞在哪裡?”,小雞就又回到媽媽身邊唱歌了。
2、幼兒遊戲,聽到大灰狼音樂,馬上變成“小花”不動,等到雞媽媽來唱:“小雞小雞在哪裡?”小雞們一起站起來回答媽媽:“嘰嘰嘰嘰,在這裡。”
3、幼兒遊戲2——3遍。
三、結束活動
1、師:“天黑了,小雞要回家了。”
2、聽音樂《晚安曲》回家。
母雞教案 篇2
教學設計思路: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圖案和色彩鮮豔,幼兒感興趣,翻看故事書更是覺到內容的幽默與詼諧,與此同時我想把這個故事編成教案,在班級進行一次語言教學的想法油然而生,於是我就這麼做了。
經過反覆琢磨我發現這本書除了色彩鮮豔內容有趣以外,其故事的線索很清楚、明顯,而且能有很大的餘地讓小朋友自由地發揮和展開想象的空間。在這過程中更可以促進他們在語言的講述、表達、詞彙的運用等方面能力的發展。根據我們中班小朋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活動目標、活動過程的準備工作。
目標的設計是根據我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來制訂的:1.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2.根據故事線索,讓幼兒想象、講述並展開故事情節;3、透過閱讀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詼諧和幽默。在圍繞目標實施過程中我採取了三個教學策略:其一、集體看書,透過閱讀故事,讓小朋友們初步地理解故事內容;其二、出示情景圖,讓小朋友對故事當中的場景能夠映像深刻,使故事中的主要線索--母雞散步進一步清晰;其三、圖示卷軸的連貫出示,使小朋友對整個故事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啟示。在兩條線索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絡。
活動名稱:
《母雞蘿絲去散步》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根據故事的線索,讓幼兒想象、講述並展開故事情節;
3、透過閱讀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詼諧和幽默。
活動準備:
圖示卷軸、故事書、情景圖
活動過程:
一、透過閱讀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邊看書邊講述故事
師:故事的名字?故事裡有誰?母雞去散步,狐狸為什麼跟在後面?母雞被吃了嗎?這一路上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再來看故事(書)
二、根據線索,幼兒展開想象
1、將回型針取下,根據故事的線索,豐富故事情節,邊提問,邊猜測。
2、師:母雞散步去了哪些地方?--出示情景圖
師:這就是母雞散步走過的地方
3、師:狐狸一直跟在母雞的後面,就想吃它,可到最後也沒有吃到,這是為什麼呢?
4、出示圖示卷
師:原來呀,狐狸碰到了這麼多倒黴的事情,這真是一隻倒黴的狐狸呀!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
師:現在我們再來完整的講一邊故事,想說的小朋友,我們一起講這真是一本好玩的書,我們回去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吧。
四、結束教學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小朋友能大膽地講述、想象和猜測故事的情節,課堂氣氛輕鬆而活躍,他們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和感染,非常的開心快樂。經過這個活動小朋友能夠積極動腦,不斷閃現出靈感的火花,在請他們猜測狐狸的遭遇時,還有了意外的收穫,他們在觀察書上的圖片中發現了很多細節,並且以此猜測想象和講述,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發展,透過這個故事,我發現不要擔心小朋友在上語言課時,不會講或是講不好,只要老師在設計提問方面要恰到好處,提問句要具有啟發性,那麼小朋友的表現一定會令人相當的滿意。
活動過程中我先用回形針把故事的部分內容隱藏起來,製造懸念,當小朋友對故事有了初步瞭解之後,邊想象邊猜測,邊講述,使故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精彩,接著採用展示情景圖的方法,使他們對故事當中曾出現過的場景映像深刻,之後圖示卷軸連貫出示,使小朋友對整個故事產生了想說、想講的積極慾望,最後大家一起邊看書邊講述,愉快的結束教學。這幾個策略的使用,圍繞教學目標,順利地完成,同時我還有發現在語言類的教學活動當中老師的提問語言,啟發性的語言、引導性語言、暗示性語言,都要精練,點到即止,充分的發揮以教師的主導性和小朋友的主動性為主,多給他們機會來表達、講述、表現自己和發揮想象,這樣才能讓兩者之間產生互動和共鳴。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其實對小朋友來說有很大的發展餘地和空間,可以再創編或續編故事情節,可以在體育遊戲中使用,書中曾提到許多動詞有:走過、越過、繞過、鑽過、穿過等,還可以玩角色遊戲,更可以與其他科目相結合開展綜合活動,例如在美術活動時用繪畫的形式給故事創編其他的情節,他還有更深層的寓意:壞人做壞事沒有好下場。
母雞教案 篇3
(一)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能夠正確發出“g、j、h”的音,正確說出公雞、母雞、黃豆等詞,並會用禮貌用語打招呼。
2、在遊戲中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要求幼兒能夠聽懂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
3、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共同參與猜測和判斷的遊戲活動。
(二)活動準備
1、手指玩偶公雞和母雞。
2、黃豆、紅豆、積木等小物品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手偶玩具,設定遊戲情境。
*教師分別出示手指玩偶。透過自我介紹和相互問好的形式帶領幼兒練習發準“公雞和母雞”的字音。
*教師以玩偶的口吻與幼兒問好,如:我是公雞頭,小朋友好!公雞頭和母雞頭分別與個別幼兒問好。教師及時糾正幼兒的發音。告訴幼兒下面做個遊戲,猜猜黃豆在哪頭。
2、教師出示黃豆,表演遊戲。
*教師邊念遊戲兒歌,邊表演動作,最後伸出兩個拳頭,請幼兒猜猜黃豆在哪頭。遊戲進行2——3次。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遊戲兒歌,啟發幼兒一起和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表演動作。
*教師重點帶領幼兒練習:公雞、母雞、黃豆等詞的發音,先集體練習,後請個別幼兒念一念,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音。
3、教師引導幼兒遊戲
教師請2位幼兒表演“公雞頭,母雞頭”的遊戲活動,讓幼兒糾正不正確的發音,掌握遊戲的玩法。提醒幼兒注意規則:猜錯了就繼續遊戲,猜對了就將黃豆交給對方,交換角色,重新開始遊戲。
4、幼兒自主遊戲
*幼兒與同伴兩兩結伴遊戲,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的能力。
*教師出示紅豆、積木,用紅豆怎麼來玩這個遊戲呢?
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創編的兒歌。
*幼兒與客人老師玩遊戲。
兒歌《秋葉》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從兒歌中感受秋風,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秋葉的認識。
2.能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1.課件-秋葉
2.幼兒用繪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幅秋葉圖
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秋的生活經驗。
2.欣賞兒歌-秋葉
提問:兒歌裡說了什麼?
(提示幼兒試著用兒歌裡的話說)
3.全班幼兒跟隨老師念兒歌,
教師可利用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熟記兒歌。
兼顧全體幼兒基本會朗誦。
4.讓幼兒戴上頭飾,扮演秋風,隨配樂朗誦《秋葉》,
師幼共同表演,動作根據兒歌自編。
5.引導幼兒將《秋葉》的內容畫下來,可聽錄音作畫,並可發揮想象,增加有關秋天的情節
《秋葉》
秋葉跟著秋風,
悄悄溜出家門。
秋風吹口哨,
秋葉把舞跳。
轉轉轉,轉上天,
搖搖搖,搖下地。
累壞了,躺在地上睡一覺。
母雞教案 篇4
師:可是現在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因為老舍先生認識了一隻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
(出示句子: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雞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聲讀句子
師:自由讀課文第5—8節,讀讀、圈圈、劃劃體會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生:學生自由讀圈劃詞句理解(師巡視)
組織交流
生:“不論是在院裡,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一隻鳥兒飛過,或是什麼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後,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從“挺著脖兒、歪著頭兒、挺著身兒”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中可以看出這隻母雞自從有了一曲雞雛後非常小心,對自己的孩子很負責。
生:(對前面一個同學發言進行補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備。自從有了一群雞雛後這隻母雞“警惕、謹慎、警戒”是一位負責、慈愛的好媽媽。
生:“假如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我覺得這隻母雞非常“勇敢”,假如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而且把它們“趕出老遠。”(讀句過程中強調“趕出老遠。”)
生:老師我有補充,課文前面提到“它永遠不反抗公雞”,但自從有了一群雞雛後“連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讀句中凸現“連、也”這兩個字)
生:這位雞母親“負責、慈愛、辛苦”,“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是任何貪睡的人也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自從有了雞雛後,它連晚上休息時也變得非常警惕,一有動靜它便放聲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聲“頂尖銳、頂悽慘”(誇張強調“頂”的讀法)
師:“頂”是什麼意思?(適時發問)
生:頂——特別,到了極點。
師:請你再來讀讀這句句子,把這種“頂尖銳、頂悽慘”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結果,每一隻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這裡把雞雛和母雞進行對比,每一個雞雛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雞自己卻瘦了不少,說明雞媽媽很慈愛自己捨不得吃都省下來給自己的孩子吃。
……
師:(出示圖片:雞媽媽和一群雛雞)雞母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它偉大因為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讀第9自然段
分析:
課文的第5—8節透過對母雞保護雞雛的動作和神態的細緻描寫,生動展示了一位母親的形象。引導學生圍繞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母愛的偉大。作為教師從旁協助在關鍵處或指導朗讀,或引發思考,或提示點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感悟文章遣詞造句的精妙為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中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母雞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正確發“g、j、h”的音,正確說出公雞、母雞、黃豆等詞,並會用禮貌用語打招呼。
2、能聽懂、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
3、樂意與同伴共同參與猜測和判斷的遊戲活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黃豆、紅豆、玩具等小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設定遊戲情境。
1、教師分別出示公雞和母雞圖片。透過自我介紹和相互問好的形式帶領幼兒練習發準“公雞和母雞”的字音。
2、教師以玩偶的口吻與幼兒問好,如:我是公雞頭,小朋友好!公雞頭和母雞頭分別與個別幼兒問好。教師及時糾正幼兒的發音。告訴幼兒下面做個遊戲,猜猜黃豆在哪頭。
二、教師出示黃豆,表演遊戲。
1、教師邊念遊戲兒歌,邊表演動作,最後伸出兩個拳頭,請幼兒猜猜黃豆在哪頭。遊戲進行2——3次。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遊戲兒歌,啟發幼兒一起和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表演動作。
2、教師重點帶領幼兒練習:公雞、母雞、黃豆等詞的發音,先集體練習,後請個別幼兒念一念,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音。
三、教師引導幼兒遊戲
教師請2位幼兒表演“公雞頭,母雞頭”的遊戲活動,讓幼兒糾正不正確的發音,掌握遊戲的玩法。提醒幼兒注意規則:猜錯了就繼續遊戲,猜對了就將黃豆交給對方,交換角色,重新開始遊戲。
四、幼兒自主遊戲
1、幼兒與同伴兩兩結伴遊戲,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的能力。
2、教師出示玩具,用玩具怎麼來玩這個遊戲呢?
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創編的兒歌。
兒歌《公雞頭、母雞頭》:公雞頭,母雞頭,猜猜黃豆在哪頭?
活動反思:
選擇這個聽說遊戲時感覺這個兒歌不是很複雜,就四句(公雞頭母雞頭,黃豆黃豆在哪頭?在這頭,在那頭,請你猜猜在哪頭?),孩子應該會說,但我還是讓我女兒(二年級)和她的朋友(一年級)的兩個孩子先玩了玩,發現她們一起玩的時候會繞進去,總說錯,於是我就想到了要和小班孩子玩這個遊戲一定要改兒歌了,“公雞頭,母雞頭,猜猜黃豆在哪頭?”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先出示了公雞和母雞讓孩子叫她們的名字,小班孩子“G”的發音發不準,因此公雞這個詞語讓孩子多說,多練,然後再到和公雞頭母雞頭打招呼,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就練習了兒歌中的句子,到了遊戲環節,孩子特別感興趣,先老師說,孩子猜,到孩子幫老師說,再到兩個孩子上來說猜,並講清規則,聽說遊戲一定要有語言練習要求的規則,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最後再讓孩子自己和朋友玩,但是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還是會有兒歌說完手不握緊的情況,交換玩的意識不強,這仍需以後繼續遊戲時強調,不過比較成功的是孩子改編兒歌比較好,老師提供不同的材料,孩子都能根據材料說兒歌,這個遊戲孩子很有興趣,可以讓孩子常玩。
母雞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
2.嘗試用體態和語言表現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樂意參與活動,熟悉兒歌並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嘗試用體態和語言表現兒歌。
△活動過程:
1.聽聽、說說,初步理解兒歌含義。
師:(模擬老母雞聲音)你們聽,是誰來了?猜猜老母雞今天來幹什麼?
播放幻燈片,師:老母雞來幹什麼的啊?(生蛋)它生了幾個蛋?我們來數一數?老母雞真能幹啊,我們來誇誇它好嗎?(一起念兒歌前面部分)
師:老母雞生完蛋可高興了,這麼高興它會做什麼事呢?
師:它是怎樣唱歌的?我們來唱一唱。(咯咯嗒、咯咯嗒)
2.完整欣賞兒歌,初步學習朗誦兒歌
師:我們把能幹的老母雞做的事編成一首兒歌好嗎?
;師:我們一起來唸一念這首好聽的兒歌好嗎?
;師:真好聽,老母雞還想聽一遍,再來一遍好嗎?
3.嘗試用體態語表現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師:老母雞是什麼樣子的啊?誰來表演一下?(請幼兒表演老母雞的樣子。)
師:老母雞喜歡到哪裡捉蟲?它是怎樣捉蟲子的?我們來學學老母雞捉捉蟲。
;師:老母雞生蛋的時候,會躲在哪裡?它是怎樣蹲在雞窩裡生蛋的?(請幼兒表演母雞生蛋的樣子)
;師:你想不想扮演老母雞?(請幼兒戴上頭飾扮演老母雞,邊朗誦兒歌邊表演。)
師:老母雞這麼能幹,我們來學學它。讓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
教學反思:
一、思目標
教案中所定的目標為:1.積極參與活動,能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2.嘗試用體態和語言表現兒歌,體驗表演的樂趣。
而仔細來看這兩個目標,基本都定位在情感層面,缺少對活動中認知、能力的定位,且較寬泛,不夠具體,由於整個活動的重點在兒歌的表演上,於是我將原目標改為了:1.能夠用好聽的聲音朗誦兒歌並根據兒歌內容表演老母雞的各種體態。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表演老母雞的樂趣。
二、思過程
(1)活動內容的匯入
在教授兒歌這樣的活動中,我們往往會這樣想,“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這首兒歌?”在活動的匯入部分,我也透過不同的方式,想要讓孩子來“學會”這首兒歌。而這樣,活動就顯得較呆板、單一,沒有亮點,如果在匯入的部分就與後面的表演環節做好一定鋪墊,將後面原表演環節的部分問題提上來,有意識的前後呼應,也許能讓孩子更潛移默化的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有趣。
(2)活動材料的出示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目的”,我們會思考許許多多的教學方式,其中,材料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在活動的匯入部分,先請孩子聽聲音,猜一猜是誰來了。而隨即我又出示了一張母雞圖片,本來原意是想讓孩子體驗聽聲音猜動物的樂趣,但是,在活動的開展中卻發現這個環節十分的牽強,顯得很突兀。教學的手段是多了,但是一定合適嗎?這是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忽略的問題,教學手段的量不在多,而在於“質”,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孩子學習。
另外,在活動中,我一邊念兒歌一邊出示圖片,而這樣僅僅的老師講,孩子聽,便忽略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其實,在語言活動中,圖片可稍微晚一點在出示,教師可先完整的念一遍兒歌,讓孩子不受圖片等材料的干擾,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能力。在完整傾聽後,便可丟擲問題——“剛剛在兒歌裡你聽到了什麼?”,在鼓勵、引導孩子大膽講述兒歌內容時,可根據孩子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後再次完整的看圖傾聽兒歌,在兩次的感受兒歌內容中,孩子潛移默化的習得了耐心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3)活動問題的量
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孩子理解兒歌內容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較多且雜,有些“拐彎抹角”,讓孩子有些摸不著頭腦。因此,在提問時,可再直接一些,問題不要太多,但一定要問在點上,語言要精煉,切忌繁瑣。
(4)遊戲部分的引導
由於教室較小,我讓孩子們在最後的表演部分將椅子搬到了四周,而這樣,就像把整個活動截斷了一樣,不利於活動的完整開展。
另外,在表演環節我創設了老母雞出去找食吃的情境,孩子們很感興趣,但過程中基本都是教師做動作,孩子只是單純的模仿,教師可引導孩子自己做動作,問一問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而教師還可豐富表演情境,如母雞找食的不同地點不光光可以是草地,還可以是河邊、雞窩邊等。
小班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而怎樣在活動中為孩子創設豐富有趣的情境,怎樣運用生動的語言,發揮老師的魅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需要思考的長遠問題,讓孩子真正的在玩中學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