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通用11篇)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通用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1

  教學目標:

  1.樂於參與畫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的快樂。

  2.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教學過程:

  一、瞭解元宵節。

  1.談話:誰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

  2.引導幼兒講述:你知道元宵節有什麼活動呢?

  3.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播放ppt)

  二、瞭解元宵品種、做法。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出示範例,初步瞭解一碗元宵的畫法:以前我們用彩泥和幹米粉做過各種元宵,今天我們一起來畫一碗元宵。

  3.看老師講解示範畫元宵。

  (1)先畫一個小碗,碗底靠著紙邊。再從碗底往上畫兩條斜線,最後再畫出碗口。

  (2)在碗口畫上喜歡的元宵。

  (3)裝飾小碗。

  三、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

  1.幼兒大膽的畫出碗的形狀。

  2.提醒幼兒要將元宵畫圓整。

  3.鼓勵幼兒裝飾出不同的碗邊。

  四、賞花燈,贈元宵。

  1.老師提出要求:現在每個小朋友手裡都有一碗熱騰騰的元宵,你想送個哪個好朋友呢?等一會我們一邊賞花燈一邊吃元宵,好嗎?

  2.在敲鑼打鼓的歡快氣氛中,邊賞花燈邊互贈元宵。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2

  一、活動名稱:

  《熱鬧的元宵節》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

  2、觀賞各種花燈,瞭解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3、知道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三、活動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家長帶幼兒觀賞元宵燈會。

  2、收集各種各樣的花燈圖片。

  四、活動過程:

  1、談話進入主題內容。

  教師:1)元宵節是什麼時候?

  教師:2)元宵節都做些什麼?

  2、出示元宵食品,瞭解吃元宵習俗。

  1)討論:每年的什麼時候會吃元宵?元宵為什麼要做成圓的?

  2)教師小結:我們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習慣。元宵圓圓的象徵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3、出示各種花燈,引導幼兒觀賞,描述。

  教師:除了吃湯圓,元宵節還有其他的一些風俗習慣嗎?

  1)提問:這是什麼?你最喜歡其中那一盞花燈?

  2)引導幼兒說一說元宵節觀賞燈會是什麼感覺?

  3)教師小結:元宵燈會是我們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在絢麗的燈會上,希望大家能快樂的聚集在一起歡度元宵燈會可以觀賞各式各樣的花燈,參加有趣的燈謎遊戲。

  4.拓展活動。

  1)幼兒可以在美工區域中畫一畫自己喜歡的燈籠。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3

  設計思路:

  (一)當前,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單純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這種形勢下,我國的民族文化面臨著如何生存、發展、創新的問題。時代賦予了幼兒教育擔負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兒教育應當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其儘早接觸祖國傳統文化並對其有粗淺的瞭解,從小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瞭解祖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元宵節時處寒假剛過,多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新學期開始,組織幼兒與家長共同在園渡過節日。愉快的節日體驗,幼兒園如家的氛圍,可使幼兒及家長順利渡過剛入園的情緒不穩定期。

  (三)在幼兒園班級中接待父母,共渡節日,有助於增強其集體榮譽感、自我服務能力及責任感。

  (四)讓家長走進園中共同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活動,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不同閱歷的家長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使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更加豐富,更加有效。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討論並制定出家園合作活動的計劃。

  2、設定情景,讓幼兒對怎樣接待家長進行討論。

  3、與幼兒共同創設環境,營造節日氣氛,裝飾彩燈、彩條,手工製作燈籠(上掛燈謎)

  4、幼兒與教師共同製作邀請卡邀請家長,並向家長介紹程式。

  活動過程:

  一、教育活動:歡樂元宵目標:

  1、瞭解元宵節習俗

  2、體驗與家人一起過節的快樂

  準備:燈謎、小獎品

  過程:

  1、分組進行談話活動,瞭解元宵節習俗。

  今天是歡樂的元宵節,我們請來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與我們共同渡過,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呢?請小朋友們當小記者採訪一下他們吧!(4―5個幼兒與家人為一組,共同進行談話活動。)①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②元宵節有哪些風俗?③去年家裡是怎樣過元宵節的,有哪些有趣的事?④家人小時候是怎樣過元宵節的?

  2、請個別幼兒及家長進行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叫做大年或正月十五,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古時候,過了這一天,人們就要結束春假,開始一年的工作。因此,在這一天,人們要盡情地歡樂,進行觀燈、猜燈謎、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有趣、有益的活動,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象徵團圓的元宵,祝願家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團團圓圓。

  3、與家人互相祝福幼兒與家人互相耳語一句祝福的話,共祝元宵節快樂。

  4、猜燈謎分組從燈籠上摘取燈謎競猜、領取小獎品。

  二、戶外體育活動:扭秧歌

  目標:1、練習扭十字秧歌步前進

  2、體驗與家人共舞的樂趣

  準備:1、紅綢帶或皺紋紙條若干,地上畫秧歌十字路數條燈籠。

  2、音樂《金蛇狂舞》

  3、幼兒已有扭十字秧歌步的經驗。

  4、小型體育器械:沙包、圈、皮球等

  進行:幼兒與家長分成五人一組,舞紅綢扭秧歌前行,先到達終點摘取燈籠者為勝。

  二、勞動:搓元宵

  目標:

  1、學習搓元宵

  2、體驗與家人一起協作勞動的快樂。

  準備:分盤裝元宵溼粉及餡與幼兒人數相同,水等。

  進行:毛巾、電鍋、

  1、複習歌曲《小湯糰》,引起幼兒搓元宵的興趣。

  小湯糰,滾滾圓,鍋裡煮,溜溜轉,芝麻香香,豆沙甜甜,團圓圓過大年,團團圓圓過大年,團團圓圓過大年1

  2、與家人分工合作:分粉、裝餡、搓圓、送廚。

  部分元宵送往廚房大鍋煮,部分元宵在班內煮。

  四、午餐:

  目標:體驗與家人共享勞動成果及在園共同午餐的快樂。

  準備:元宵及自助冷餐過程:自選元宵及點心與家人共享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瞭解燈謎的由來、種類和結構,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感受燈謎的主要特點,學習猜謎的方法,體驗競猜的快樂。

  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園內展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和燈謎。

  活動建議:

  1.參觀花燈展,欣賞花燈的外形、色彩、圖案。

  2.交流對燈謎的認知經驗,豐富對燈謎由來、種類和結構的認識。

  3.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老師對優勝者給予適當的獎勵。

  4.請猜謎有困難的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師幼共同研究幫助的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

  2、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

  3、品嚐元宵的不同味道,體驗勞動的快樂。

  4、透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元宵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重點難點

  1、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

  活動準備:

  1、有關元宵節的錄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燈

  4、黑芝麻,豆沙,五仁餡若干分別盛在小碗內,和好糯米粉並分成小團,幹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膠檯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歡快的慶新年樂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元宵節”錄相,並引出主題。

  1、小朋友們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吃元宵,看花燈,

  猜燈謎,放煙花)引出元宵節的習俗。

  2、教師講解“元宵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3、介紹“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

  二、學做元宵。

  1、小朋友們吃過元宵嗎?(吃過)吃過什麼餡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們真厲害吃過這麼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來看看老師這有什麼口味的元宵,請小朋友來嘗一嘗(幼兒挨個品嚐不同口味的元宵,並說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麼形狀的啊?(圓形的)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動手做元宵呢?(想)

  3、認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團,幹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餡。

  4、觀察教師做元宵:先將小團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團圓,再挖坑,然後把餡放在中央幷包起來,最後再把它團圓。

  5、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元宵,根據教師講解的做元宵時的重要細節:揉,搓,團圓,挖坑,包餡。並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最後將做好的元宵整齊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結:讓幼兒瞭解元宵的形狀,顏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時能運用揉,搓,團圓,挖坑,包餡等技能製作元宵。)

  三、品嚐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1、教師出示花燈,讓幼兒跟隨音樂玩舞花燈,猜燈謎

  遊戲。

  2、煮元宵的同時教師把碗,勺擺放好,幼兒洗手。

  3、幼兒品嚐元宵,互相說說此時心裡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製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6

  活動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麼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4.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吃過什麼餡的元宵。

  備註: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瞭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賞燈、吃元宵等);

  2、初步嘗試用語言、藝術等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感受小朋友與老師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樂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佈置活動室,懸掛幼兒與父母共同準備的紅色物品;

  2,麵粉、盤子、小碗、小勺等。

  3、在網上收集花燈和元宵節的影片。

  具體活動過程

  1.各班欣賞各種各樣的元宵節的影片,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賞燈、吃元宵等)。

  2,欣賞花燈,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圖案。

  3、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介紹花燈的名稱與特點,體驗說一說、玩一玩的快樂。

  4.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品嚐元宵的習俗。

  5.透過做、煮、品嚐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

  6.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嚐元宵時的心情。

  教學反思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在主題活動中,透過觀察、學習、體驗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幼兒不僅能對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更可以透過自身的參與和表現,進一步獲得對節日氣氛的體驗。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4、透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元宵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幹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 鑼鼓音樂伴奏帶

  三、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並示範製作方法。

  ① 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幹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 最後放在手心裡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製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嚐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小百科: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猜燈謎是我國元宵節的一種習俗。

  2、產生對猜謎活動的興趣。

  3、嘗試動腦筋猜燈謎,並學習自己喜歡的謎語。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貼有燈謎的花燈若干

  2、元宵節猜燈謎影片一段

  3、謎語若干

  活動流程:

  1、觀看影片,知道猜燈謎是我國元宵節的一種習俗。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邊人山人海,這麼熱鬧,大家都在玩些什麼?(賞花燈、猜燈謎……)

  師小結:大家這是在賞花燈、猜燈謎,新年過後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每年的這天晚上,人們就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如果猜對了燈謎還有小禮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麼開心啊!

  2、請幼兒自由賞燈,發現燈謎,激發猜謎的興趣。

  出示貼有燈謎的花燈

  今天,老師也把這些好玩的花燈帶到了我們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觀賞,觀賞完之後告訴老師這些花燈與以往花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引導幼兒發現:花燈上面貼有謎語)

  花燈上面所貼的就是燈謎,也就是謎語,需要小朋友把謎底猜出來,大家願意猜燈謎嗎?(揭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玩猜燈謎遊戲,教師隨意選擇花燈,引導幼兒來猜,並有小禮品派送。

  4、遊戲:比一比

  出示謎語,比比哪個幼兒猜得又對又快。

  5、引導幼兒學習自己喜歡的謎語。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學會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來猜謎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長、教師、同伴玩猜謎語的遊戲。

  小結及反思:本次活動,孩子們在喜慶熱鬧的元宵節氛圍下,快樂的玩有效的學,整個過程都是以孩子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知識經驗的積極性,效果極好!

  小百科: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10

  活動目的:

  1、初步瞭解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2、欣賞花燈,感受花燈的美。

  3、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豐富元宵節的相關知識。

  物質準備:有關元宵節的由來及只要活動的課件,謎語若干。

  環境準備:收集各種花燈,佈置燈展。

  活動過程:

  1、結合課件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只要活動。

  2、引導幼兒參觀燈展,說一說:最喜歡那盞花燈?為什麼?花燈美在哪兒?

  3、欣賞兒歌《做彩燈,鬧元宵》

  4、猜燈謎。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謎面貼在花燈上,教師讀謎面,幼兒來猜。

  小結: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不僅要欣賞花燈、猜燈謎,還要品一種美食——元宵。

  活動反思: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湯圓,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呢?我們的孩子很少接觸,知之甚少。我們的傳統節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週週末活動開展了一個遲來的元宵節活動。根據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利用正月十五拍來的花燈照片和圖片給孩子直接的感官衝擊,並讓他們在看一看、說一說中瞭解元宵節的習俗,並知道是“團團圓圓”“期盼來年順利”的意義。

  在猜燈謎的遊戲中達到高潮,孩子們積極踴躍,因為猜對了可以得到一個兔子花燈,他們非常喜歡!透過本次活動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歡度元宵節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服裝、髮型的變化來表現人物。

  2、區別顏色深淺,會用對比的顏色配色,使以彩鮮豔3、知道華人新年,元宵節時的習俗,體驗過節的愉快氣氛,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

  重點與難點:

  1、知道同一種顏色有深淺之分。

  2、用髮型與服裝的變化表現男、女人物。

  活動準備:

  1、彩色水筆、蠟筆、紅、綠、蘭、黃等水粉色。

  2、在區域裡,可張貼各種範例畫,如:各式彩燈、節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動流程:

  介紹元宵節——欣賞討論——幼兒創作——引導講評——製作教具(燈籠)活動過程:

  1、介紹元宵節知道華人新年中的元宵節——我們華族特有的節日,是全國華族共同歡慶的節日。節日裡大家穿上新衣,門前掛上彩燈,走親訪友,美麗的花燈和鮮豔奪目的各色衣服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裝點得更加美麗。

  說明:此環節可放在生活活動中進行。還可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去逛逛街,看看觀燈的人流,看看彩燈的排列及顏色,體會節日的歡快氣氛。

  2、欣賞討論。

  ①建議在觀賞範例時,可引導幼兒討論:畫面上有誰?哪幾位是弟弟?哪幾位是妹妹?他們的衣服和頭髮有什麼不同?

  說明:透過討論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理解發型和服裝的不同可表現出人物是男還是女。

  ②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人物在幹什麼?說說自己看到的彩燈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不同?(顏色、排列)說明:以上設問主要是引起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所見的興趣。給幼兒創設交流有關彩燈知識的機會。

  ③討論作畫方法。

  建議教師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讓幼兒思考並示範怎樣畫頭髮和服裝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兒創作(1)教師可啟發幼兒把人物畫大。(可以看清頭髮、五官和服裝)把畫面畫滿,想象變化不同的髮型和服裝來表示弟弟和妹妹,並引導相互啟發。

  (2)用蠟筆畫服裝的圖案、花紋。

  說明:畫得快的幼兒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齊”即可去“看彩燈”——手指點畫彩燈。

  (3)手指點畫彩燈。

  建議如在點畫彩燈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已有深淺搭配和間隔排列的意識,則應馬上介紹給集體,使幼兒逐步有配色的意識。對來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兒,要鼓勵他們在區角活動中完成。

  4、引導講評找一找畫面上弟弟妹妹都來看燈了嗎?

  看看彩燈漂亮嗎?為什麼這些彩燈特別漂亮?

  5、活動——製作教具準備白紙數張,各色皺紋紙數張,訂數機數個,剪刀數把,彩筆無數。

  先用各色皺紋紙製作彩燈,也可用白色紙製作燈籠,讓幼兒在燈籠上任意作畫,塗色。把做好的各色燈籠掛在角落增添節日氣氛。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欣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