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一、班會時間:

  20xx年3月9日

  二、班會地點:

  教室

  三、班會目的:

  熟知消費者權益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1983年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而我國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且自我國立法制定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每年的3.15就和消費、維權、打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一個高消費的社會群體,眼中或許只有麥當勞、肯得基卻不知有消協、消法,只知消費卻不懂維權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為提高同學們的維權意識,特開展此次主題班會。

  四、班會形式:

  可開展辯論賽、座談會、PPT課件講解等,具體由各班團委自行決定。

  五、班會主題資料

  (僅供參考,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其他符合主題的材料)

  前言資料: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職場陷阱坑苦學生,大學生維權率只有10%》的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大學生雖然有知識、有理性、綜合素質較高,但維權意識不強。而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維權比例只佔10%

  並加強對消費者協會的認識,透過社會輿論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發生消費糾紛可及時撥打工商管理部門監督投訴熱線12135,保障自身權益!

  指導思想: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主要內容,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切實加強學生消費知識和有關法律知識,大力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增強和提高學生法律綜合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用法律去維護消費者權益。活動主題:瞭解消費者權益知識,學會維護自我權益。活動內容與流程:

  1、兩名主持人透過介紹3.15的由來,向學生宣傳瞭解有關消費者權益的知識,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為保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都做了哪些工作;透過報刊、廣播電臺、電視節目進行宣傳,提高學生作為消費者的意識。

  2、邀請學生講述親身體驗或耳聞目見的事例,講解自己在碰到有損消費者權益的時刻是如何處理的這樣事件;其他同學針對這種事例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自己碰到這樣的事情,會如何去處理,怎樣處理是最好的方式,透過集體討論和發言,得出最佳處理方案。

  3、主持人播放一則消費者維權的實況節目,讓學生談談觀後感,透過大家積極發言,讓學生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瞭解豐富消費者權益的具體知識,如果自己碰到類似情況,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4、主持人總結本次活動並向同學們宣告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維護自我消費者權益;班主任點評本次活動並告誡同學們在以後生活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維護消費者自我權利,作個細心人,作個有心人,作個懂法律意識的消費者!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篇2

  一、班會時間:

  20xx年3月

  二、班會地點:

  各班自習教室

  三、班會目的:

  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1983年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而我國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且自我國立法制定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每年的3.15就和消費、維權、打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一個高消費的社會群體,眼中或許只有麥當勞、肯得基卻不知有消協、消法,只知消費卻不懂維權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為提高同學們的維權意識,特開展此次主題班會。

  四、班會形式:

  可開展辯論賽、座談會、PPT課件講解等,具體由各班團委自行決定。

  五、班會主題資料(僅供參考,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其他符合主題的材料)?

  前言資料:不久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職場陷阱坑苦學生,大學生維權率只有10%》的報道,報道指出當今大學生雖然有知識、有理性、綜合素質較高,但維權意識不強。而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維權比例只佔10%,不到全國的平均水平(11%)。

  大學生在購買產品、中介服務、求職就業領域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日益嚴重。且購買時尚、電子、影像等消費產品時權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主要表現在產品質量低劣、實物與廣告宣傳差距過大、大學生在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和電器時售後服務極為缺乏等;而中介服務方面,受到投訴最多的莫過於房屋出租中介,兼職介紹中介,他們從不同方面對大學生這一跨立在社會和學校的中間團體的權益進行了侵害。而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也選擇了沉默,這樣合適嗎?

  權益案例資料:上海理工大學20xx級的學生陳馬在期中考試後就開始聯絡寒假兼職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試時她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從11月10日開始,我先後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讓我先交押金,然後等訊息。”小馬說,幾經考慮之後,11月12日,剛參加完期中考試的她就和同學一起來到了街道口的某大廈上的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120元的“資訊費”。當時工作人員表示,她們一年內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資訊,可兩個星期過去了,中介公司並沒有主動給她們提供資訊,她打電話詢問時,中介找了幾個公司讓她們去面試,而面試後,她們才發現這些公司都在報紙上登了招聘廣告,並沒有委託中介來招聘。據小馬介紹,像她這樣交了中介費卻找不到兼職的同學太多了,由於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與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時間後就只好放棄了。

  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資訊:中國消費者協會創辦了《中國消費者》雜誌和“中國消費者協會資訊網”兩個權威媒體,作為消費者提供資訊和諮詢服務的有力途徑;湖南消協會地址長沙市楓林一路9號工商局內,熱線是xx;工商管理部門監督投訴熱線12135。在遭受權益侵害時,你可以透過這些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但這些維權途徑你瞭解嗎?

  六、班會總結

  由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較為淡薄,缺乏相關的社會經驗,合法權益經常容易遭受侵害,因此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我們必須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瞭解作為消費者享有的權利,以及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敢於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企業的欺騙。

  另外我們也想透過此次班會呼籲大家提高維權意識,並加強對消費者協會的認識,透過社會輿論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發生消費糾紛可及時撥打工商管理部門監督投訴熱線12135,保障自身權益!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3.15並知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整理食品找出偽劣產品並歸類。

  3、瞭解偽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激發幼兒打假的熱情。

  4、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情景佈置(超市)、PPT教學圖片或影片

  活動過程

  1、逛超市,引出課題。

  “小熊超市開業了,邀請小朋友去購物。”

  師生共同逛超市,幼兒選擇自己喜愛的食品。

  透過逛超市引出課題,同時引起幼兒對本節課的興趣。

  幼兒檢查所買食品的質量與保質期。

  幼兒在已會看保質期的前提下檢查自己買的食品,並幫助幼兒鞏固了已學過的知識。

  2、觀看PPT或動畫,瞭解偽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

  幼兒看PPT並說說看到了什麼。

  透過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知道偽劣產品對我們的危害。

  再次觀看PPT圖片,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老鼠的頭為什麼會那麼大呢?(因為喝了偽劣的奶粉)

  “刺蝟身上的刺為什麼都沒有了?(因為用了偽劣的洗髮水)

  “豬的鼻子為什麼像大象的鼻子一樣長呢?(因為用了質量不合格的化妝品)

  請幼兒說一說看到偽劣產品後的感想。

  “你看到這些偽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有什麼想法呢?”

  幼兒在觀看圖片後,對這些偽劣產品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後果說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非常同情那些受害的消費者。

  教師小結:偽劣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危害,危害到了我們的面貌、身體健康,嚴重的還威脅到了我們生命。所以我們在購物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檢查商品的質量和保質期後才能購買。

  3、討論買到偽劣產品因如何處理?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買到偽劣產品或過期產品的感受和處理方法。

  “我們剛剛去逛超市有的小朋友買到了偽劣產品,心情怎麼樣呢?”

  “我們買到偽劣產品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要怎麼處理這些東西呢?”

  “如果工作人員不幫我們調換新的產品怎麼辦?”

  根據已有的經驗來討論買到偽劣產品的處理方法,有些幼兒說扔了、送人,賣掉,拿著小票找工作人員調換等等。

  教師講解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有關知識。

  “如果我們買到偽劣的產品我們可以去找工作人員調換,如果工作人員不理睬我們或不幫我們調換,我們可以打電話去消費者協會去投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透過討論,教師告訴幼兒另一種維護自己利益的方法——到消費者協會投訴,增加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並知道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觀看影片,瞭解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偽劣產品的。

  “那你們知道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是怎麼處理這些偽劣產品的嗎?”

  “你剛剛看到了什麼?”(工作人員用火把偽劣產品銷燬)

  在此環節中,幼兒猜測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偽劣產品,最後透過影片告訴幼兒工作人員是如何處理的。

  4、幫助小熊檢查超市的食品。

  教師講解操作要求:

  “我們要把過期的食品找出來放到邊上的回收箱裡,再把食品按種類來上架擺好。”(可以按糖果類、薯片類、餅乾類、飲料類等來分類。)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幼共同檢查食品的安全。

  幼兒操作,複習保質期的看法並根據食品的種類進行分類。同時也加強了幼兒在購物時要仔細檢查商品的質量和保質期以防買到偽劣產品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處理偽劣產品

  “我們已經把超市的偽劣產品找出來了,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偽劣產品去處理掉吧!”

  在延伸活動中,讓幼兒不要隨便處理這些偽劣產品,以防壞人把這些偽劣產品拿出來再騙人。所以在處理上一定要完全銷燬,不要讓壞人再害其他的.消費者。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發票,瞭解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樹立維護自我權益的意識。

  3、懂得3月15日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體驗消費者的權益。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發票。

  2、幼兒用書《消費者的保護者》。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舉行“發票博覽會”。

  幼兒將自己收集的發票張貼在展板上,互相觀看、介紹。

  師:你知道發票是什麼嗎?(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項憑證)發票上有什麼?(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名稱、商品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公章、發票號碼等內容)

  師:你知道發票上的這些公章、號碼、金額都表示什麼意思嗎?

  二、引導幼兒瞭解發票的用途。

  師:你和爸爸媽媽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要過發票?

  師:如果你們要了發票,是做什麼用的?(報銷、抽獎、退換貨、防止偷稅漏稅、尋找失物等)

  師:如果你們沒有要發票,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碰到問題後你們有什麼感受?

  引導幼兒討論: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需不需要索取發票?(發票是維護消費者權益必需的,我們要養成消費者後索取發票的好習慣)

  三、我是發票設計師。

  觀察幼兒用書中不同型別的發票(手寫發票、撕票、電腦打印發票等),請幼兒說說這些發票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手寫發票逐漸被撕票和電腦打印發票所取代,今後發票還會發展成什麼樣呢?(從製作發票的材料,發票票面內容等加以討論)

  【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美工區自己設計發票。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誠信的道德觀,提高對自覺履行義務的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

  學會理性消費,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培養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能力目標:

  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運用關於消費者的九個基本權利的知識來指導實際消費。

  學會運用智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當自己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能夠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

  3.知識目標

  知道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

  掌握一些消費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知道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後尋求解決的一途徑。

  教學重點:

  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途徑。

  教學難點:

  增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知識連結:

  材料一:學生列舉生活中有哪些消費

  材料二:學生相互介紹消費時的感受(尤其是受到欺騙的)

  材料三:課本89頁材料

  材料四:課本89頁——91頁材料

  材料五:學生列舉生活中遇到的有獎銷售

  材料六:課本96頁材料

  學法指導:透過學生列舉身邊的例子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在衝突中明辨是非,增強維權意識。

  導學過程:

  第一步:組長帶領組員默讀全文

  第二步:組長帶領組員找出預習題目

  一框

  1、消費者

  2、為什麼說消費者處於不利地位?

  3、消費者在社會生產過程中處於什麼地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有什麼意義?

  4、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二框:

  1、怎樣煉就一雙慧眼?

  2、維護權益的意識和途徑

  小結反思:能夠自覺增強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與不法經營者進行鬥爭。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班會教案 篇6

  【理論基礎】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教師透過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架設一個合適的平臺,由學生蒐集、分析、處理各種資訊資源,擴大自身認知空間,增大其資訊量,以支援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從而確立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順利實現角色轉變,成為學生知識意義建構的組織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高一思想政治下冊第七課的內容。在第一節分析作為消費品載體的商品服務市場的基礎上,教材自然過渡到了消費的直接過程和消費者,第二節側重於消費的有關知識,其中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知識結構上重要的一環,是本課的重要內容,也是有關消費者知識的最重要部分,同時又是提高消費者法律意識,向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第七課思想教育的落腳點之一。

  【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高一學生具有理解能力較差、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特點。他們雖然在初中已學過這方面知識,對這一方面知識有所瞭解,但也只停留在具體知識的記憶上,理解的不是很深。高治學習不但要掌握知識是什麼,而且還要能夠學以致用,並指導實踐。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對學情的具體分析,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機構和途徑

  理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運用:運用所學知識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透過現實經濟生活中紛繁複雜的現象,認清問題的本質,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提高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並同各種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作鬥爭。同時也要遵守社會公德,尊重經營者合法權益。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作為消費者,明確自己的各項主要合法權利,懂得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本課的重點,這是因為,從內容上看,掌握消費者的權利是什麼並不會感到困難,而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具體分析侵犯了消費者什麼權利則很重要;從實踐上看,作為消費者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後,該怎麼解決是本課學以致用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只有從理論上弄清楚怎麼辦,在現實操作上才能更好指導實踐。

  教學難點:消費者合法權益產生的客觀依據。也就是為什麼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本課的難點,這是因為學生理解能力較差,思維能力不強,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上升到理性認識還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把它作為本課的難點。

  【教法和學法】

  教法:自學指導法

  學法:問卷調查法、對比法、把自學、討論、對比和探究相結合

  【教學手段】多媒體

  現代多媒體技術,為整合提供平臺,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中綜合、整合、處理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及影片、音訊等多種資訊,形成一種全新的更易於人接受的處理資訊的載體。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衝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樣就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平臺。因此,多媒體技術是實現研究性學習和基礎性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手段。

  【教學準備】

  一週前佈置預習本框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本框題知識,並思考相關現實問題;蒐集並精選相關時事材料,設計並印發問卷調查,製作多媒體課件,設計教學的流程,整個準備過程為激發學生課堂思維及進課堂討論創造有利條件(師生共同完成)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及資料蒐集情況,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第一組:消費調查,第二組:為什麼要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第三組:消費者的權利是什麼;第四組:消費者權利實現的形式和途徑即怎麼辦。然後請各小組選出代表在課堂上展示各組的研究成果。

  第一步

  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問卷調查應大體涉及: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受到侵害?受到什麼樣的侵害?怎麼解決的?)由學生針對以上內容設計調查問卷,並進行反饋,從而進行資料分析,得出結論,形成認識:必須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設計意圖:以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建立了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自己設計問題,針對不同領域的消費者做出調查,並結合多媒體,演示其成果,比較直觀,使調查結果一目瞭然。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情境,為新課教學作了有力的鋪墊。

  第二步

  由於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感性思維階段,可能理論上把握不夠準確,在這裡教師加以積極指導,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闡述:(1)生產和消費的辯證統一關係(2)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關係。最後學生概括得出結論:消費者權利的實現不只對消費者本身有利,而且對生產經營者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是有利的。

  設計意圖:以多媒體形式展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在這裡媒體展示使整個知識呈現由繁變簡,便於知識掌握。

  第三步

  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由學生廣泛蒐集與本課消費者權利相關的一些案例,經過整理,剪輯,能夠以最簡潔的方式達到最具有說服力的效果。使學生知道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有哪些。並引導學生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說明各項權利,弄清消費者的權利與市場交易原則的聯絡。

  設計意圖:這裡多媒體它集聲、像、形為一體,使知識點由抽象變具體,由無形變有形,更加直觀形象。同時學生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製作時政課件,發人深省,並提出問題、分析討論,討論中觀點碰撞,從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步

  學生透過自學,討論,基本上能瞭解

  ①我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和組織機構,

  ②知道解決爭議的途徑:

  在以上知識的呈現上學生可能只看到權利的維護,而忽視義務的履行,這裡引導學生,作為消費者要做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設定討論題:如何看到知假買假(師加以指導,生蒐集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主持這部分課堂教學,不僅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平等性和參與性,而且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透過放手讓學生大膽去探討、去分析、去發現、去自我完善,提高他們分辨良莠的能力,這本身就是給了學生個性表現與發展的最好空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最後,教師總結,評價(評價本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但重在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以便在日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激勵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