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數學教案
北京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將數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書寫特徵。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麼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製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製,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於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製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麼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容,學生交流彙報)
出示圖例1
在繪製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釐米相當於實際距離100000000釐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釐米的距離相當於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4.介紹放大比例尺
出示圖例2
“在生產中,有時由於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以後,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製作圖紙。“
學生看圖,“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麼意思嗎?這也是一個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2:1
比較這個比例尺與上面的比例尺有什麼相同點,什麼不同點。
相同點:都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不同點:一種是圖上距離小於實際距離,另一種是圖上距離大於實際距離。
5.總結
比例尺書寫特徵。
(1)觀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書寫形式有什麼特徵。
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後項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簡和轉化
“我們再看一下北京地圖上的這個線段比例尺,這裡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釐米:50千米,你會把這個線段比例尺轉化成數值比例尺嗎?”
說明:這兩個數量的單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們化成相同單位,再化簡。
“是把釐米化作米,還是把米化作釐米?為什麼?”(因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於多少釐米?”學生回答後,教師把50千米改寫成5000000釐米。
“現在單位統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樣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5000000
教師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圖給學生看,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麼意思。
最後教師指出
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這是一個比,不應帶計量單位。
②求比例尺時,前、後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如10釐米:10米,要把後項的米化成
③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項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形式,分子也應化簡成“1”。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過程要求
(1)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寫出數值比例尺)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3)彙報交流結果。
2.完成課文練習八第1~3題。讓學生完成第48頁的“做一做”。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化成同級單位。集體訂正時,要注意檢查學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項是不是“1”。
四、課堂小結
(本課要點:1.比例尺的意義;2.線段比例尺和數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單位名稱的改寫,如把千米和釐米的換算就是擴大或縮小100000倍的關係。)
北京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數學教案2
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比例尺;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透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重、難點
1.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小黑板、中國地圖一張。
學具準備:學生各自準備一張地圖。
教法學法
教法:對於意義理解部分主要採用嘗試法。對於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現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透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如果要給我們的教室畫一張平面圖,它應該是什麼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課前我們量過教室的長、寬各是多少?
(生:長大約9米,寬大約6米。 )
師: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生畫師巡視)
(以談話的形式,從學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讓學生先估計教室的長和寬,再嘗試畫出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複習了上節課圖形的放縮知識,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師:大家畫的圖是長9米,寬6米嗎?(不是)誰來說說是怎麼畫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長方形長9釐米,寬6釐米。
或者是長3釐米,寬2釐米。)
師:同樣畫的都是我們的教室,卻不一樣大,大家贊成誰的畫法(故意)?為什麼?
(觀點一:都可以,因為這兩個圖的比都是3:2。
觀點二:這兩種畫法一樣,但畫的大小不一樣,一個面積是54平方釐米,一個是6平方釐米。)
師:是啊,這兩個平面圖,別人一看會知道我們教室的大概形狀,但我們的教室不可能是長9釐米、寬6釐米,也不可能是長3釐米、寬2釐米,你能想個辦法,讓別人也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嗎?
(生動腦想、動手寫)
引導學生彙報:
(1)直接寫上"教室面積大約50平方米。"
(2)在圖上標出"長9米、寬6米。"
(3)標上"1釐米=1米"。
(4)1釐米怎麼能等於1米呢?我認為可以寫"1釐米相當於1米。"
(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去動腦、動手、動口,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讓學生體會了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
師:看來同學們很愛動腦筋,遇到問題會想辦法。現在請拿出課前準備的地圖,找一找看看上面有無類似的標註?透過彙報,讓學生髮現地圖上有不同的標註。教師板書不同的標註。
(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讓學生自己尋找、發現和觀察比例尺,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意義建構(認識比例尺)
1.介紹各種比例尺的名稱。
師:在地圖上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據板書教師介紹數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
2.認識比例尺。
如:師問比例尺1:600000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圖上1釐米的長度代表現實中的600000釐米。
師:比例尺1:230000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地圖上1釐米的距離相當於現實中的230000釐米的距離。
師:同學們講得都對,那到底什麼是比例尺?
引導得出:
1.比例尺就是一種可以把實際距離放大或縮小的計量單位。
2.我認為比例尺就是圖上長度比上現實中長度。
3.圖上畫的長度與現實距離的比。
4.圖上長度與實際距離的比。
師:(規範學生語言)對,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由上列公式並推匯出:圖上距離=比例尺x實際距離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充分描述什麼是比例尺,教師再規範語言,這樣,一促進了學生思考,二促進了思維外顯,三促進了交流。)
三、實際應用(比例尺的應用)
1.出示小黑板(笑笑家平面圖)
師:這是笑笑家的平面圖。要求笑笑的臥室的實際面積是多少,需要知道哪些條件?(臥室實際的長和寬)怎麼解決?
2.學習課本第30頁內容。
(1)學生自己閱讀。
(2)學生動手測量笑笑家的平面圖的圖上距離,計算出笑笑臥室的實際面積。先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全班交流。
(3)獨立算出笑笑家總面積,再全班交流。
(4)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再獨立思考、解決,全班交流。
(5)先嚐試解決,再全班交流。
3.誰幫老師算算小黑板上的圖是按比例尺多少來畫的?求出比例尺並標註。
4.師:剛才我們畫的教室平面圖,你現在有辦法讓別人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了嗎?
指導學生在畫的長是9釐米、寬是6釐米的圖上加上了"比例尺1:100"。
在畫的長是3釐米、寬是2釐米的圖上加上"比例尺1:300"。
5.完成第31頁"試一試"第1題、"練一練"第一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