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
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1
教學內容:
最小公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目標:
1、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學習任務:
任務一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任務二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師:同學們,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麼?(最小公倍數)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知識?(倍數)
2、師:(出示課件)誰會求這倆個數的倍數?有了這個知識做鋪墊,相信我們這節課一定會學的很輕鬆。
3、(出示目標)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請同學們默讀一遍,並牢牢的記住它。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
一、任務呈現
師:過幾天,我們五年級的同學將外出旅遊,高興嗎?小蘭也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遊玩,可從7月1日起,小蘭的媽媽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們打算等爸媽全部休息時,全家一塊兒去。那麼在這一個月裡,他們可選那些日子去呢?你會幫他們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
要求:先獨立思考,不會的小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學習
教師巡視學習情況
三、展示交流
1、師:他們可選那幾日外出?(12、24)
你是怎樣選出來的?根據回答板書;
媽媽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數
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數。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數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數
還可以用集合圖來表示,
2、仔細觀察兩組資料有什麼特徵?
3、再次強調4的公倍數就是媽媽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數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數就是爸爸和媽媽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 12
12也是這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叫做最小公倍數。
5、集合圖還可以這樣表示出示課件
問:和前面的圖有什麼不同?中間的部分表示什麼?(重合的、公共的)
你會填嗎?把剛才的資料填在這個表裡,中間填?兩旁呢?
這樣我們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數是12、24.
6、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麼是公倍數?什麼是最小公倍數?
7、89頁做一做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數呢?
任務二
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一、任務呈現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數
2、想一想
1.你還能想出幾種求法?
2.公倍數有多少個?你能找出的公倍數嗎?
3.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二、自主學習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書
2、交流以上三個問題
(三)檢測導結
1、目標檢測
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要求5分鐘)
2和7 4和8
3和5 6和15
2、結果反饋
一次正確5分,自己改正4分,幫助改正3分,
3、反思總結談談收穫和不足
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49頁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2、理解、掌握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知道約數、倍數的相互依
存關係,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3、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
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自學、討論等方式的學習,培
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兩張卡片、2、多媒體演示課件
〔評析〕為了體現當今新的教育觀,即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兒童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有目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標體系全面、恰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1、整除的含義
①讓學生在小卡片上寫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學生的除法算式
〔評析〕學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尋找的,而不是教師或書本給定的材料,它們來源於學生自己,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興趣,學生樂於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③教師提出問題:
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
B、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④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⑤學生交流完畢,每小組派代表彙報本小組研究成果
〔評析〕讓學生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即給了學生一個人人參與、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平等、自由、真誠悅納的情意關係中學會了與人共處。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師: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數,用字母b表示除數,在什麼情況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師:讓學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義
〔評析〕由於學生對整除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透過學生討論,師生對話,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鞏固練習
①下面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個數中誰能被誰整除
2、3、6、12
〔評析〕概念初步後,為了有效鞏固,恰到好處增加了練習,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發展,增加了開放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加深了學生對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學,瞭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提出問題,看書自學
①在什麼情況下,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
②約數和倍數中的數一般指什麼數?不包括什麼數?
③你能仿照書中的(例1)舉一個例子,說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另一個數是這個數的約數
2、學生自學,並回答問題及舉例、說明理由。
〔評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這樣的學習,即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學能力。
3、明確約數和倍數的關係
根據例項提出問題: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單獨說45是倍數、15是約數,為什麼?
生:略
師生共同小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不能單獨地說一個數是倍數或約數。
〔評析〕透過以上的學習,學生明確了一個數是否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或約數時,必須是以整除為前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獨立存在。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準確地把握了教學關鍵。
4、鞏固練習
①下面每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②下列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又是誰的約數?
1、2、6、12
③遊戲
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師提出的條件,符合的`請舉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誰?
你們是我的什麼數?我又是你們的什麼數?
b、我是19,誰是我的約數?
c、我是2,誰是我的倍數?
d、我是1,誰是我的倍數?(小結: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e、讓全體同學舉起卡片,讓具有數字6的同學指出自己的約數
〔評析〕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發展,即有層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樣。即重視基本知識的訓練,同時還將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敏捷。透過練習,即鞏固了知識,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得到了發展
五、回顧反思,談各人的收穫。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麼?又是怎樣研究的?你有什麼收穫?
〔評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方法,並談自己的收穫,這個過程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收穫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反思〕:素質教育的重要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於記憶和理解、立足於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究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於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學習方式,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筆者在設計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這一課時,採用了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以合作交流、討論、自學等形式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綜觀整堂課,教師教得非常少,而學生講得非常多,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多,學生自主學習多,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3
教學目標:
1.透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係,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透過複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絡,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難點:
透過複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係.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生回答後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複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係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彙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麼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麼?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麼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或者, 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係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 )×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係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麼聯絡?有什麼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後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透過今天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什麼是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麼辦?
3.小組派代表介紹測量方案。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學生的測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個正方體容器,裡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後把石塊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釐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也就是石塊的體積了,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的水的體積與放入石塊後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是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並將溢位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後直接讀出溢位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可以用細沙代替水,方法類似於方法一、方法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定測量方案。
引導學生探索與體會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二、進行實驗
讓學生按各自小組制定的方案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小組代表領取所需測量工具,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並且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透過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
三、試一試
1.在一個正方體容器裡,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3.小結。
師:透過實驗,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請幾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的測量方法去測量其它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四、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學生聽老師講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五年級第四單元數學鼎尖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同伴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樂於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鞏固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6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小盒,投影。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容進行練習。
二、複習
1.師:什麼是物體的表面積?
抽生回答。
2.師: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一定要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和。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這個長方體(正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2)求做長方體排氣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長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3.師:什麼是物體的體積?什麼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1)求長方體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這個長方體的什麼?
(2)挖出的這些土能墊多長、多寬、多高的領操臺,是求這個領操臺的什麼?
4.如果求火車的一節車廂能裝多少噸煤,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5.動手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6個同樣的小盒子,設計一個包裝盒。
設計的包裝盒要美觀、大方、實用。
儘可能地節省材料。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用多少紙板。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
(2)彙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練習四第4題,填上適當的體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的單位,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練習四第5題:透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並可以結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練習四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佔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練習四第8題:注意要把4釐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和體會?有什麼提高?
作業設計:
練習四第2、6、9、10題、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練習四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第8題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調整板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