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精選7篇)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1

  一、活動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課件、元宵一盒、花燈等。

  二、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麼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課件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課件中看到了什麼。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複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4.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麼樣的花燈,吃過什麼餡的元宵。

  備註: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後,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恆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瞭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元宵節的民俗風情。

  3、瞭解元宵節的風俗,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喜歡過節嗎?這是什麼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放元宵節動畫)

  2.那天,你們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誰在一起?(指名說)誰能照樣子再說說!(板書課題:元宵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能把元宵節的歡慶場面都表現出來,現在就讀給大家聽!(範讀)

  2.大家想讀嗎?自己試一試!並注意哪個音節出現的次數最多。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詞裡?(指名說)用筆把它們圈起來!然後四人一組,互相幫助,試讀這些詞。

  4.指名讀,大家一起試一試!(屏顯:元宵節湯圓團圓圓又圓)

  5.給“圓”字開花,瞭解“圓”的意思,滲透“團圓”含義。

  6.反覆認讀,強化識字。自由帶拼音讀→師指字(屏顯)學生讀→同桌互相檢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讀課文→隨機指字讀

  7.四人一個小組,把你識字的方法、竅門說一說。

  8.以小組為單位彙報識字情況,並進行擴詞、說話練習。

  9.滲透“元宵節”的來歷,創設意境,“送生字寶寶回家”。(屏顯:學生喊出生字寶寶的名字,認對後生字寶寶歸位)

  10.遊戲:“摘燈籠”。(想一想,本課生字都會認了,再舉手“摘燈籠”。)

  11.“開火車”讀詞卡,為朗讀兒歌做準備。

  三、指導朗讀

  1.自由讀兒歌。

  2.學生讀,學生互評。

  3.師範讀,引導學生有節奏地讀。

  4.同桌互讀。

  5.今年的元宵節過得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學生自由發言)讓我們把這種心情帶入課文再讀一讀!

  6.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邊想邊讀)

  7.請讀得最有感情的同學上臺表演。(創造性地朗讀)

  8.還有哪些有趣的活動也在今天舉行?(拓展學生思路)

  9.讓我們把美好、團圓、幸福、有趣的元宵節讀出來吧!(想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能背的`同學就背)

  四、創新拓展

  1.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你能用這樣的句式給大家說一說嗎?(屏顯:_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_。)

  2.有一個節日,和元宵節很像,月兒也是圓圓的,你能猜出是哪個節日嗎?

  3.如果我們把《元宵節》改成《中秋節》,你覺得行嗎?試一試!

  看花燈

  教學目標:

  1、認字15個,寫字畫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學習課文,感受元宵節、鬧花燈的熱鬧景象培養學生想像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4、句式訓練,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元宵節》,大家來說說元宵節人們在幹什麼?(吃湯圓)“湯圓”的“圓”是什麼意思?(團圓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團圓了,咱們再一起去看看元宵節最好玩的花燈吧!(好)(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三、認識字詞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走進花燈的世界吧!(生齊讀課文)

  1.看第一盞花燈,認識“金”、“吐”、“泡”。

  (師出示詞語卡片“金魚”,先認“魚”,再讀文中句子,認“金魚”這個詞,最後認“金”字。)

  2.看第二盞花燈,認“眨”、“睛”、“猴”。

  (師“眨眼睛”,並讓學生認真觀察,進行討論。)

  3.看第三盞花燈,認知“走馬燈”。

  4.看第四盞花燈。

  5.小結。

  四、熟讀課文

  1.教師領讀課文。(提醒學生“吐”“眨”“追”“立”這四個字要讀重音。“真”要拖長音。)

  2.生練讀課文。齊讀。教師指導後再讀。挑戰讀。

  五、再認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組為單位認讀,評出“優勝小組”。

  2.指名認讀生字卡片,評出“優勝個人”。

  3.全班齊讀生字卡片。

  六、佈置作業

  發揮想像力,把自己喜歡的花燈畫下來。明天我們比一比,看誰的花燈最好看。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

  2、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

  3、品嚐元宵的不同味道,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有關元宵節的錄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燈

  4、黑芝麻,豆沙,五仁餡若干分別盛在小碗內,和好糯米粉並分成小團,幹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膠檯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歡快的慶新年樂曲

  活動流程:

  一、觀看“元宵節”錄相,並引出主題。

  1、小朋友們從錄相中看到了什麼?(吃元宵,看花燈,

  猜燈謎,放煙花)引出元宵節的習俗。

  2、教師講解“元宵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3、介紹“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徵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

  二、學做元宵。

  1、小朋友們吃過元宵嗎?(吃過)吃過什麼餡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們真厲害吃過這麼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來看看老師這有什麼口味的元宵,請小朋友來嘗一嘗(幼兒挨個品嚐不同口味的元宵,並說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麼形狀的啊?(圓形的)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動手做元宵呢?(想)

  3、認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團,幹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餡。

  4、觀察教師做元宵:先將小團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團圓,再挖坑,然後把餡放在中央幷包起來,最後再把它團圓。

  5、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元宵,根據教師講解的做元宵時的重要細節:揉,搓,團圓,挖坑,包餡。並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最後將做好的元宵整齊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結:讓幼兒瞭解元宵的形狀,顏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時能運用揉,搓,團圓,挖坑,包餡等技能製作元宵。)

  三、品嚐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1、教師出示花燈,讓幼兒跟隨音樂玩舞花燈,猜燈謎

  遊戲。

  2、煮元宵的同時教師把碗,勺擺放好,幼兒洗手。

  3、幼兒品嚐元宵,互相說說此時心裡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1冊第14—15頁,進一步瞭解元宵的製作過程,並學說繞口令。

  小結及反思: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製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4

  設計思路:

  (一)當前,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單純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這種形勢下,我國的民族文化面臨著如何生存、發展、創新的問題。時代賦予了幼兒教育擔負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兒教育應當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其儘早接觸祖國傳統文化並對其有粗淺的瞭解,從小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瞭解祖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元宵節時處寒假剛過,多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新學期開始,組織幼兒與家長共同在園渡過節日。愉快的節日體驗,幼兒園如家的氛圍,可使幼兒及家長順利渡過剛入園的情緒不穩定期。

  (三)即將升小學的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班級中接待父母,共渡節日,有助於增強其集體榮譽感、自我服務能力及責任感。

  (四)讓家長走進園中共同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活動,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不同閱歷的家長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使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更加豐富,更加有效。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討論並制定出家園合作活動的計劃。

  2、設定情景,讓幼兒對怎樣接待家長進行討論。

  3、與幼兒共同創設環境,營造節日氣氛,裝飾彩燈、彩條,手工製作燈籠(上掛燈謎)

  4、幼兒與教師共同製作邀請卡邀請家長,並向家長介紹程式。

  活動過程:

  一、教育活動:

  歡樂元宵目標:

  1、瞭解元宵節習俗

  2、體驗與家人一起過節的快樂

  準備:燈謎、小獎品

  過程:

  1、分組進行談話活動,瞭解元宵節習俗。

  今天是歡樂的元宵節,我們請來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與我們共同渡過,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呢?請小朋友們當小記者採訪一下他們吧!(4—5個幼兒與家人為一組,共同進行談話活動)

  ①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

  ②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③去年家裡是怎樣過元宵節的,有哪些有趣的事?

  ④家人小時候是怎樣過元宵節的?

  2、請個別幼兒及家長進行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叫做大年或正月十五,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古時候,過了這一天,人們就要結束春假,開始一年的工作。因此,在這一天,人們要盡情地歡樂,進行觀燈、猜燈謎、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有趣、有益的活動,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象徵團圓的元宵,祝願家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團團圓圓。

  3、與家人互相祝福幼兒與家人互相耳語一句祝福的話,共祝元宵節快樂。

  4、猜燈謎分組從燈籠上摘取燈謎競猜、領取小獎品。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製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瞭解元宵節,理解兒歌意思,學習完整地朗誦兒歌.

  2、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二、活動準備

  油泥、玩具小碗、根據兒歌內容繪製的圖示.

  三、活動過程

  1、老師演示搓元宵,談話匯入元宵節.

  老師:老師拿的是什麼?變變變,我用油泥變出了什麼?

  一碗香噴噴的元宵來啦!元宵節里人們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學習兒歌.

  老師示範朗誦兒歌《鬧元宵》.

  3、理解兒歌意思老師:正月十五那天是什麼節日?

  4、看圖示跟念兒歌.

  分析理解“團團圓圓”、“鬧元宵”的意義.

  老師:誰知道“團團圓圓”是什麼意思?(家裡人都來了,很多親戚朋友在一起.)兒歌叫《鬧元宵》,為什麼要說“鬧”?(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熱鬧、很開心.)

  5、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完整學習,朗誦兒歌2~3遍.

  四、附:兒歌《鬧元宵》

  元宵節,真熱鬧,

  看花燈,吃圓子,

  小牛燈,哞哞哞,

  小狗燈,汪汪汪,

  小龍燈,飛的高,

  小兔燈,跑得快.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想象畫面。

  3.瞭解作者筆下故鄉的元宵節的相關風俗。

  4.積累作者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作者以詳略得當的寫法描繪了故鄉元宵節一系列民間節日活動。

  教學難點:

  文中描繪了故鄉元宵節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民間節日活動,從中體會到汪曾祺散文流溢濃郁的生活情趣,散發著歡樂的氣息。

  相關資料

  汪曾祺(1920-1997),現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深受教寫作課的沈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表小說。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北京劇協理事,在海內外出版專著全集30餘部,代表作有小說《受戒》、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寫元宵二個字,想開去。

  2.喜歡元宵節嗎?回顧自己印象中的元宵節的情景。

  3.今天學習一篇跟元宵節有關的文章。板書故鄉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筆下的元宵節有什麼特點?

  2.總體感覺故鄉的元宵節不大熱鬧,元宵節那天白天沒有晚上熱鬧。

  三、直奔重點

  1.我們那裡一般不叫元宵,叫燈節。作者介紹了哪些燈?結合相關語句說說各自的特點。

  2.學生默讀圈畫。

  3.彙報交流。

  4.提示:這一題應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提取資訊的能力。這個環節是將閱讀重點放在了燈節的燈上。透過精讀的重點部分進一步地瞭解作者故鄉元宵節的風俗。

  四、要點串講

  1.選擇感興趣的部分,有感情地讀一讀。

  2.從中獲取了哪些資訊?

  3.交流彙報,教師點撥。

  五、拓展昇華

  1.體會本篇文章開頭、結尾的妙處,積累寫法特點。

  2.提示:文章開頭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故鄉元宵節並不熱鬧。結尾部分則在介紹故鄉風俗習慣的同時收筆:我們那裡,初一到初五,店鋪都不開門。初六開啟兩扇排門,賣一點市民必需的東西,叫做小開門。十六把全部排門卸掉,放一掛鞭,幾個炮仗,叫做大開門,開始正常營業。年,就這樣過去了。讀來顯得格外清新自然。

  板書設計

  故鄉的元宵

  汪曾祺

  元宵節藝術領域教案7

  教學目標:

  1、識10個生字,進行滲透性識字。學習書寫8個生字。

  2、複習看拼音識字,學習多音字“正”。

  3、學習偏旁:方框。

  4、有節奏地朗讀課文,並會背誦。

  5、進行熱愛我國傳統文化,重視家人親情和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元宵節”的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說說過春節時,你覺得最快樂的事。

  2、出示元宵,這是什麼?前些日子我們剛剛過了什麼節?(元宵節)

  3、你們對元宵節有什麼瞭解?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得名,是因為其節俗活動在每年陰曆的第一個月(元)月十五日夜(宵)舉行。元宵節還叫“燈節”。正月十五夜,街上到處火樹銀花。五彩繽紛的花燈上有各種謎語,供人們觀賞和猜測。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團圓、甜蜜之寓意,象徵全家團團圓圓,和睦幸福,象徵全民族的大團結。)

  4、你們還記得今年的元宵節是公曆的幾月幾日?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的人們過元宵節?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究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在不認識的字下面點點兒。

  2、老師大聲讀課文,你們坐好指讀姿勢,會讀的同學可以小聲跟著讀。

  3、同桌互相幫助,要求:不會的字請同桌幫助。

  (二)、學習生字

  1、元宵節雖然過去了,但是老師還是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元宵”,請大家品嚐。

  我帶來的元宵可不是那麼容易吃到的,請你們先把“元宵”背後的字學會了,才能品嚐到元宵的味道。(同學們認識的讀讀就行,把較難的字貼在黑板上。)

  2、在課文中讀一讀大家都認識的生字。(出示課件)

  3、請同學們用自己方法記憶這些教難的生字。

  4、小老師教學生字,說一說記憶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認識新偏旁:方框兒

  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三)、觀察田字格,看一看這些字是怎樣佔格的。

  1、自己觀察“團、歡”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書寫。

  3、學生獨立書寫生字。

  三、遊戲

  摘燈籠的遊戲。

  方法:能正確讀出並能組詞的同學可摘到小燈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