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通用9篇)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猜燈謎是我國元宵節的一種習俗。

  2、產生對猜謎活動的興趣。

  3、嘗試動腦筋猜燈謎,並學習自己喜歡的謎語。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貼有燈謎的花燈若干

  2、元宵節猜燈謎影片一段

  3、謎語若干

  活動流程:

  1、觀看影片,知道猜燈謎是我國元宵節的一種習俗。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邊人山人海,這麼熱鬧,大家都在玩些什麼?(賞花燈、猜燈謎……)

  師小結:大家這是在賞花燈、猜燈謎,新年過後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每年的這天晚上,人們就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如果猜對了燈謎還有小禮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麼開心啊!

  2、請幼兒自由賞燈,發現燈謎,激發猜謎的興趣。

  出示貼有燈謎的花燈

  今天,老師也把這些好玩的花燈帶到了我們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觀賞,觀賞完之後告訴老師這些花燈與以往花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引導幼兒發現:花燈上面貼有謎語)

  花燈上面所貼的就是燈謎,也就是謎語,需要小朋友把謎底猜出來,大家願意猜燈謎嗎?(揭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玩猜燈謎遊戲,教師隨意選擇花燈,引導幼兒來猜,並有小禮品派送。

  4、遊戲:比一比

  出示謎語,比比哪個幼兒猜得又對又快。

  5、引導幼兒學習自己喜歡的謎語。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將學會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來猜謎底。

  2、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長、教師、同伴玩猜謎語的遊戲。

  小結及反思:本次活動,孩子們在喜慶熱鬧的元宵節氛圍下,快樂的玩有效的學,整個過程都是以孩子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知識經驗的積極性,效果極好!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2

  設計意圖: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為了慶祝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更為了讓幼兒親身感受民俗節日的氣氛,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學習做元宵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及興趣。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難點)

  2、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重點)

  3、品嚐元宵的不同味道,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有關元宵節的錄影。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燈。

  4、黑芝麻,豆沙,五仁餡若干分別盛在小碗內。和好的糯米粉並分成小團,幹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膠檯布,盛元宵的容器。

  6、歡快的慶新年樂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元宵節”錄影,並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從錄影中看到了什麼?幼:(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引出元宵節的習俗。

  二、學做元宵。

  1、師:小朋友們吃過元宵嗎?幼:吃過。師:吃過什麼餡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們真厲害吃過這麼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來看看老師這有什麼口味的元宵,請小朋友來嘗一嘗(幼兒挨個品嚐不同口味的元宵,並說出它的口味)。

  2、師:院校是什麼形狀的啊?幼:圓形的。師: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動手做元宵呢?幼:想

  3、認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團,幹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餡。

  4、觀察教師做元宵:現將小團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團圓,再挖坑,然後把餡放在中央幷包起來,最後再把它團圓。

  5、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元宵,根據教師講解的做元宵時的重要細節:揉,搓,團圓,挖坑,包餡。並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最後將做好的元宵整齊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結:讓幼兒瞭解元宵的形狀,顏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時能運用揉,搓,團圓,挖坑,包餡等技能製作元宵。

  三、品嚐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1、教師出示花燈,讓幼兒跟隨音樂玩舞花燈,猜燈謎遊戲。

  2、煮元宵的同時教師把碗,勺子擺放好,幼兒洗手。

  3、幼兒品嚐元宵,互相說說此時心裡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經驗:

  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學說繞口令。

  活動指導:

  1、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並小聲交流自己的認識。

  2、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共同閱讀、交流。

  3、引導幼兒學說繞口令兒歌。

  《做元宵》

  一手下,一手上,

  麵糰中間放。

  手掌合起轉一轉,

  我的元宵真好看。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猜謎、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的快樂。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3、透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4、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幹米粉、小盤子、大盤子。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透過猜燈謎的遊戲形式匯入本次活動。

  共同來猜謎:請幼兒介紹謎面,讓同伴猜。

  二、說一說——在說一說的過程中體會元宵節的熱鬧。

  1、你知道什麼節日要玩猜謎嗎?(元宵節)

  2、元宵節還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結: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透過自己親手操作體驗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過的元宵有什麼味道?

  2、請老師介紹元宵的做法。

  3、幼兒分組製作,提醒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乾淨。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盤子裡,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

  四、做燈籠

  ——透過自己親手製作燈籠體會元宵節的習俗。

  五、延伸活動(嘗一嘗)

  ——透過品嚐自己親手做的湯圓體會成功的喜悅。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4

  設計思路:

  (一)當前,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單純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這種形勢下,我國的民族文化面臨著如何生存、發展、創新的問題。時代賦予了幼兒教育擔負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兒教育應當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其儘早接觸祖國傳統文化並對其有粗淺的瞭解,從小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瞭解祖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元宵節時處寒假剛過,多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新學期開始,組織幼兒與家長共同在園渡過節日。愉快的節日體驗,幼兒園如家的氛圍,可使幼兒及家長順利渡過剛入園的情緒不穩定期。

  (三)即將升小學的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班級中接待父母,共渡節日,有助於增強其集體榮譽感、自我服務能力及責任感。

  (四)讓家長走進園中共同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活動,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不同閱歷的家長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使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更加豐富,更加有效。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討論並制定出家園合作活動的計劃。

  2、設定情景,讓幼兒對怎樣接待家長進行討論。

  3、與幼兒共同創設環境,營造節日氣氛,裝飾彩燈、彩條,手工製作燈籠(上掛燈謎)

  4、幼兒與教師共同製作邀請卡邀請家長,並向家長介紹程式。

  活動過程:

  一、教育活動:

  歡樂元宵目標:

  1、瞭解元宵節習俗

  2、體驗與家人一起過節的快樂

  準備:燈謎、小獎品

  過程:

  1、分組進行談話活動,瞭解元宵節習俗。

  今天是歡樂的元宵節,我們請來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與我們共同渡過,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呢?請小朋友們當小記者採訪一下他們吧!(4—5個幼兒與家人為一組,共同進行談話活動)

  ①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

  ②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③去年家裡是怎樣過元宵節的,有哪些有趣的事?

  ④家人小時候是怎樣過元宵節的?

  2、請個別幼兒及家長進行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叫做大年或正月十五,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古時候,過了這一天,人們就要結束春假,開始一年的工作。因此,在這一天,人們要盡情地歡樂,進行觀燈、猜燈謎、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有趣、有益的活動,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象徵團圓的元宵,祝願家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團團圓圓。

  3、與家人互相祝福幼兒與家人互相耳語一句祝福的話,共祝元宵節快樂。

  4、猜燈謎分組從燈籠上摘取燈謎競猜、領取小獎品。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同時也學會了運用揉,搓,團圓,包餡技能,製作不同口味的元宵,體驗勞動的快樂!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4、透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元宵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幹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鑼鼓音樂伴奏帶

  三、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並示範製作方法。

  ①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幹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最後放在手心裡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製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嚐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瞭解燈謎的由來、種類和結構,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感受燈謎的主要特點,學習猜謎的方法,體驗競猜的快樂。

  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園內展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和燈謎。

  活動建議:

  1、參觀花燈展,欣賞花燈的外形、色彩、圖案。

  2、交流對燈謎的認知經驗,豐富對燈謎由來、種類和結構的認識。

  3、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老師對優勝者給予適當的獎勵。

  4、請猜謎有困難的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師幼共同研究幫助的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的設計激發了幼兒興趣,讓幼兒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7

  活動形式:

  集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我國元宵節的意義及民俗習慣。

  2、引導幼兒成分體驗傳統節日的歡樂氣氛。

  3、培養幼兒尊老愛幼的社會性品質。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帶幼兒看燈會,給幼兒講燈,豐富他們對花燈的認識;請家長為幼兒準備一盞花燈,帶到幼兒園在教室或室外一角佈置燈會。

  2、請五六位幼兒分別化裝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燈掛圖各一幅。

  活動過程

  1、憶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燈的圖片,引起幼兒對元宵節的回憶和談元宵節的興趣。

  (1)看了這幅圖想起什麼事情。

  (2)元宵是用什麼做的?吃起來什麼味?

  (3)元宵表示什麼意思?

  2、觀燈會

  (1)教師向幼兒提出觀燈要求:要仔細觀看燈的顏色、形狀幾特點。

  (2)幼兒自由結伴觀花燈,可與同伴相互介紹自己的花燈特點,然後請同伴到燈會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帶“孩子”觀燈,其中一個孩子吵著看不到,老人無奈。觀察幼兒怎樣處理,必要時給予指導,是幼兒懂得相互關心和照顧。

  3、總結性談話。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遊戲,體驗“元宵燈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透過律動和打擊樂器感應樂曲的拍子和重音。

  3、瞭解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欣賞各式各樣花燈並創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燈的造型。

  4、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有關元宵燈會的錄影、圖片。

  2、打擊樂器(大鼓、小鼓、吊鑔、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掛圖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寶寶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後,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元宵燈會。哇!好多燈籠啊!都有些什麼燈籠?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看到的龍燈、金魚燈籠、火箭燈籠等,寶寶看得眼花繚亂。”

  二、習俗活動:認識元宵節和花燈(觀看VCD花燈造型)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燈籠呢?哦,原來是過元宵節啦!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個春節節慶活動的最後一個高潮,家家戶戶都熱鬧慶祝。元宵節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燈籠在外面遊玩,全國各地也會組織各種活動……(如果提供有關元宵節的影片給幼兒觀賞,效果會更好)

  三、肢體花燈造型

  你們今年元宵節看到花燈嗎?你們在哪看到花燈呢?(萬綠園)你們見過什麼樣的花燈?能與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燈造型嗎?

  1、老師敲鼓(可嘗試放音樂),鼓勵幼兒嘗試隨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種步伐行進。

  2、幼兒聽音律動,創編單人、雙人或多人一組,變化各種花燈的造型。

  (1)單人遊戲。

  幼兒聽音走一種步伐,聽吊鑔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多聲變多種造型。

  (2)雙人遊戲。

  幼兒雙人聽音走另一種步伐,聽吊鑔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3)多人遊戲。

  幼兒多人組合聽音變步伐,聽吊鑔一聲變一種花燈造型,二聲變兩種造型。

  四、感應拍子和重音

  1、欣賞中國民間音樂(元宵燈會)

  這麼熱鬧的元宵燈會,還有一首好聽音樂,我們一起聽聽《元宵燈會》。

  (1)肢體樂器(坐地)

  聽音樂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後換另個地方感應拍子,拍頭,肩,臉等)

  重音時拍地板。(口唱:準備好)

  (2)欣賞後提問:聽了這首樂曲有什麼感覺?這首樂曲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認識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樣,聲音中敲得響的那個音,叫重音。

  (4)感應重音

  2、律動遊戲:跳呼啦圈擺造型

  (1)老師示範遊戲,並介紹規則。

  (2)分組拿圈。

  (3)聽音樂,集體遊戲。

  3、大型打擊樂器

  (1)推出大鼓。

  (2)教師示範。

  (3)分組拿鼓棒

  (4)練習互敲鼓棒

  (5)配樂演奏

  調孩子分四組,輪流當小組長(組長的任務是帶領組員走不一樣的步伐)。

  歡樂的元宵節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賞燈、吃元宵等);

  2、初步嘗試用語言、藝術等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感受小朋友與老師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樂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佈置活動室,懸掛幼兒與父母共同準備的紅色物品;

  2、麵粉、盤子、小碗、小勺等。

  3、在網上收集花燈和元宵節的影片。

  具體活動過程

  1、各班欣賞各種各樣的元宵節的影片,瞭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賞燈、吃元宵等)。

  2、欣賞花燈,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圖案。

  3、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介紹花燈的名稱與特點,體驗說一說、玩一玩的快樂。

  4、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品嚐元宵的習俗。

  5、透過做、煮、品嚐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

  6、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嚐元宵時的心情。

  教學反思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在主題活動中,透過觀察、學習、體驗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幼兒不僅能對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更可以透過自身的參與和表現,進一步獲得對節日氣氛的體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