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關於元宵節的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大班關於元宵節的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關於元宵節的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元宵節的教案1
活動內容:
慶祝“元宵節”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快樂的氣氛。
2、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3、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重難點分析
重點:
體驗中國的傳統節日的風俗,感受節日的快樂。
難點:
瞭解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準備
知識:
幼兒已有了過元宵節的生活經驗。
物質:
佈置花燈展覽,準備糯米、紅豆餡。邀請家長前來參與。
活動方式:
集體與分組相結合。
活動程序:
一、匯入 :觀看花燈,引起幼兒的興趣,提出活動主題。
二、展開
1、話說元宵節: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宵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天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吃元宵象徵著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呢?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看見江面上有一個漂浮物體,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 這個物體象徵著平安和幸福"。以後,人們就在正月十五這天吃元宵。我們現在吃的元宵也都是外面是白色,裡面紅的。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是由糯米制成包上不同的餡作成的,餡有豆沙餡、白糖餡、山楂餡、黑芝麻餡、五仁餡等等,煮、煎、蒸、炸著吃。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2、製作元宵:
(1 )講解制作元宵的方法:先將糯米麵團圓,再壓扁,將 紅豆餡放入糯米麵團中間,封住口後,再團圓,就是元宵。
幼兒園大班元宵節的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瞭解元宵節的意義及民俗習慣,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2、形成幼兒互相關係、友愛相處的良好品質。
二、活動準備:
1、將幼兒事先收集的花燈佈置在教室內,老師準備一些新式的燈。
2、準備若干簡單的有關燈的謎語。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下我們一起佈置的教室,請幼兒說說看:誰知道這樣的佈置是什麼節日的特色呢?
A、幼兒回答
B、教師總結:元宵節是家人團聚的意思,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有它獨特的傳統節日氣息。
2、請幼兒回憶過去過元宵節的時候,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四、做元宵、吃元宵、賞花燈等。
1、教師出示花燈,提出請幼兒觀賞燈的要求:觀察燈的種類、顏色、形態等。
A、可與同伴自由結伴觀賞花燈,並向同伴介紹自己所帶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B、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花燈的名稱、外姓特徵等,也可講述買燈時的情景,注意引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
C、教師總結,幫助幼兒瞭解花燈的特點,並且告訴幼兒:扎燈是一們民間藝術,是中國人特有的本領。
五、活動結束及延伸:
小遊戲:出示關於燈的謎語,請小朋友們猜猜看。
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可帶幼兒到湖外玩燈,在玩的過程中提醒幼兒愛惜燈,注意安全,鼓勵幼兒用禮貌用語同夥伴進行交往。
幼兒園大班元宵節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情趣。
2、發展幼兒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
3、引導幼兒暢談元宵節中的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重難點分析:
重點:能夠連貫講述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難點:講述的內容完整有意義。
活動方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物質:圖片、用花燈佈置活動室,紙、筆、花燈。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出示圖片,上面有什麼?知道什麼節日才會掛花燈?教師講述花燈的來歷。
二、展開
1、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會掛花燈,在這歡樂的日子裡你看到了什麼?有哪些事是讓你最快樂的?誰能講一講?
2、幼兒間互相講一講。
3、請個別幼兒講述。
啟發引導幼兒講述完整,有一定的內容。
4、教師也來講一件高興的事,啟發幼兒完整的講述和記憶。
三、結束
請幼兒拿出紙和筆,將自己所見所想的高興事畫下來。
幼兒園大班元宵節的教案4
活動設計背景
剛過元宵節,兒童還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中。但是很少有兒童知道元宵節的來歷。透過這次的活動讓幼兒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並把傳統傳承下去。
活動目標
1、讓孩子瞭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元宵節的來歷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並提問問題
師: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燬民間,所以人們得知訊息後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
師:元宵節的歷史悠久,人們從古至今,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用同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個節日,到了現在過元宵節意味著什麼呢?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
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三、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教學反思
《元宵節的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說,傳達的是一份濃濃的愛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為了感謝仙女救了人間的百姓,讓孩子們感觸到,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傳承熱愛、歌頌中國的傳統節日。
幼兒園大班元宵節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燈籠的種類、形狀,知道元宵節的由來。
2.能用折、粘、剪等方法獨立製作燈籠,掌握燈籠的製作方法。
3.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認識龍。
2.課件(燈籠會),人手一件燈籠製作用具(廢舊盒子、膠水、絲布、鬆緊帶)
3.各種自制燈籠範例
活動過程
1.播放課件,欣賞花燈,認識元宵節。
提問:燈會上都看到了什麼燈?你能說出幾種燈的名稱嗎?
小結:正月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元復始大地回春,人們對此加以慶祝, 燃放煙花、猜燈謎、吃元宵等。
交流:生活中你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嘗試製作燈籠
(1)出示各種燈籠的範例,示範一種燈籠的做法。
(2)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材料及燈籠形狀進行製作。
3.掛燈籠裝扮教室
幼兒自由交流相互評價製作作品。
幼兒園大班元宵節的`教案6
活動目標
瞭解元宵節的由來,感受元宵花燈多樣的美。
大膽討論製作花燈的方法並嘗試自制花燈,體驗自制花燈的樂趣。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在教室或走廊佈置出一塊區域用於幼兒懸掛製作好的花燈。
課件準備:“元宵習俗”組圖;《元宵節》動畫影片;“花燈展”組圖;“花燈”手工組圖。
材料準備:塑膠瓶、紙盒、剪刀、彩色筆、顏料、繩子、彩紙、皺紋紙、橡皮泥、吸管等。
活動過程
出示組圖“元宵習俗”,請幼兒說一說元宵節的習俗,匯入主題。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你們是怎麼過元宵的呢?
——一起來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是怎麼過元宵的吧。
小結: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每逢元宵節人們就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舞龍舞獅等來慶祝元宵節。
播放動畫影片《元宵節》,引導幼兒瞭解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有這麼多好玩又有趣的習俗,那你們知道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嗎?一起來看看影片瞭解一下吧。
小結:很久以前,因為人們誤殺了一隻神鳥,天帝決定在正月十五火燒人間,好心的仙女便告訴了人們一個辦法,於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各式各樣的燈籠、燃放煙花爆竹,天帝以為人間已經陷入火海便沒有下令放火。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人們就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出示組圖“花燈展”,引導幼兒從花燈的造型、色彩、圖案等方面欣賞花燈,感受花燈多樣的美。
——到了現在,人們在元宵節時依然會掛上各式各樣的花燈,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什麼樣的吧。
1.出示組圖“花燈展-花燈造型”,引導幼兒欣賞花燈的造型。
——看看這盞花燈是什麼燈?(荷花燈、松鼠燈……)
——你還見過哪些造型的花燈?
小結:花燈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造型,有的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荷花燈、松鼠燈等;有的是故事或傳說中的人物,如美人魚燈、龍燈等。
2.出示組圖“花燈展-花燈色彩”,引導幼兒欣賞花燈的色彩。
——看看花燈上都有哪些顏色?
小結:花燈上有紅色、綠色、黃色、藍色、橙色等,色彩非常豐富。
3.出示組圖“花燈展-花燈圖案”,引導幼兒欣賞花燈的圖案。
——看看這盞花燈上有什麼圖案?它像什麼呢?(花朵、雲朵、龍頭;花朵、葡萄、小狐狸)
——這些圖案都分佈在花燈的什麼位置?
——你還在花燈上見過哪些圖案?
小結:花燈的中間畫著明顯的大圖案,如花朵、動物等,邊緣裝飾著不同的小圖案。
出示手工組圖“花燈”併發放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討論花燈的製作方法並自制花燈,體驗自制花燈的樂趣。
1.激發幼兒製作興趣。
——花燈有這麼多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圖案,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盞漂亮的花燈?
2.出示手工組圖“花燈”,鼓勵幼兒大膽討論花燈的製作方法。
1)出示圖片“花燈-1”,引導幼兒討論用不同的材料製作花燈造型。
——你們知道這盞漂亮的花燈是怎麼做的嗎?
——看看它的造型是什麼樣的?可能是用什麼材料?怎麼做的呢?
——除了塑膠瓶和卡紙,還可以用什麼材料?(紙盒、橡皮泥等)
2)出示圖片“花燈-2”,引導幼兒討論用不同的材料表現花燈的色彩和圖案。
——看看這盞花燈是什麼樣的?
——花燈上有哪些顏色?哪些圖案?它們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呢?
——還可以用哪些材料?怎麼做呢?(將彩色卡紙剪出圖案或彩色橡皮泥團出形狀固定在花燈上)
3.發放操作材料,鼓勵幼兒自制花燈,教師巡迴指導。
——你想做一盞什麼樣的花燈?要用哪些材料呢?
——試試自己動手做一盞漂亮的花燈吧。
4.引導幼兒從花燈的造型、圖案、色彩等方面分享作品。
——你的花燈是什麼樣的?有哪些顏色和圖案?
(教師邀請個別幼兒分享作品,啟發其他幼兒製作花燈的創意)
5.請幼兒將製作好的花燈佈置在環境中,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花燈,共賞花燈。
溫馨提示
環節4中所使用的操作材料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收集、提供,主要為低結構材料,如紙盒、各類紙張、橡皮泥、毛根等,以發揮幼兒的自主創作能力。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美工區,投放製作花燈的材料,如繪畫工具、紙盒、打孔機、顏料、橡皮泥等,鼓勵幼兒繼續製作花燈。
2.在語言區,投放紙筆,鼓勵幼兒嘗試繪畫燈謎並懸掛在花燈下,請同伴猜燈謎。
日常活動
在點心環節請幼兒品嚐元宵,感受元宵節愉快、熱鬧的節日氛圍。
家園共育
請家長與幼兒共同觀看元宵晚會或參與社群、街道等舉辦的元宵活動,與幼兒共同感受元宵節愉快、熱鬧的節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