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峨眉山月歌》優秀教案

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峨眉山月歌》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峨眉山月歌》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峨眉山月歌》優秀教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後,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願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願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屍”。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註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後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後向同學推薦。

鄂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峨眉山月歌》優秀教案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3——5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透過自我診斷與矯治,感受詩的意境,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複習背誦學過的李白的詩歌。

  2、範讀,讓學生初步感受兩首古詩。

  3、簡單介紹《峨眉山月歌》的創作背景。

  二、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讀前啟發:兩首詩皆有山有水,景色優美,你能體會出詩的意境嗎?

  2、自瀆,讀後同桌檢查是否準確通順,再交流各自對詩句的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詞義:(1)半輪;(2)影入;(3)下渝州。

  4、展開想象,理解詩意,體會“青幽的峨眉山上掛著彎彎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這一優美意境。

  5、讀邊悟,體會全詩意境。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反覆誦讀,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2、領會作者寫該詩的思想感情。

  3、討論交流。

  4、熟讀成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

  四、發展性練習。

  1、寫字指導,注意“君”第二筆“橫”要寫長一些。

  2、出示一首描寫山水景色的詩,生自瀆自悟。

  3、讀後交流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讀成誦。

  峨眉山月歌的教學反思

  古詩《峨眉山月歌》描寫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發了作者秋夜行船時思念故鄉和友人的感情。出示古詩後,我請學生讀讀古詩。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都讀得很有自信,他們在朗讀時還能注意詩句中的停頓,讀得很有節奏感。同時對古詩的押韻也有所理解。

  理解古詩時,我採用了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詩句中的字詞意思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時,邊看圖邊討論,先攻破字詞的意思,再把整句詩連起來解釋,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失為在古詩教學中的方法,學生透過這樣的學習容易掌握字詞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能力。學習第一、二行,我告訴他們,古詩中往往會出現詞序倒置的現象,那是詩人為了壓韻,如“峨眉山月半輪秋”,其實是“峨眉山半輪秋月”,學生感覺理解起來容易多了。“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月亮在平羌江中的倒影也隨船順流而下。這首詩是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乍離鄉土”時所作,難免會流露出對友人、對親人的'留戀之情,學生對於這樣的情感體驗甚少,只是從“思”這個字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對朋友的思念之情。為了能讓學生的知識底蘊更足一些,所以我讓學生回憶了李白頌月的詩歌,補充了其他詩人描寫月亮的古詩,讓學生反覆誦讀比較,理解詩人藉助月亮烘托情思的寫法。學生剛上四年級,課上總是不放心,怕學生不理解,在古詩的教學中分析過多。現在想想,教學古詩應讓學生自己在誦讀中體會,稍加點撥就可以了,一定要讓學生走進古詩,走進詩人的內心。

  也許一個問題,一張圖片,學生就能進入古詩的意境。教學古詩,要讓學生擁有詩人的情懷才是最關鍵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