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教案設計(通用5篇)
杜甫《蜀相》教案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杜甫《蜀相》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蜀相》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個一類字,3個二類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文。
3、體會詩人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對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讚揚。
教學重點:
結合歷史背景,體會“老臣心”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對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讚揚。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解題
1、同學們,請看課題,誰能說一說“蜀相”是什麼意思?齊讀課題。
2、指名朗讀這首詩。指導朗讀,注意把調值讀夠,把音讀飽滿。
3、齊讀古詩,注意要讀標準。
二、解大意
1、指名說這首詩的大意。
2、解釋“長”、“頻煩”詩中的與我們現在所寫的“頻繁”意思相同。“自”、“空”。
3、誰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介紹寫作背景。
4、遙隔526年,作者來到武侯祠又輕輕地呼喚了一聲“丞相”,從這一聲丞相當中,你體聽到了什麼?(思念、崇敬、仰慕)
三、理解詩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
5、看武侯祠的圖片,當年詩人來到武侯祠,這裡是一番怎樣的景象。讀詩的前四句,邊讀邊想象,當年的武侯祠是什麼樣的。伺機指導學生朗讀。
6、作者也許在問丞相“丞相啊,這悽悽的碧草你還看得見嗎,這婉轉的聲音你還聽得見嗎?”我們帶著作者的這種思念再來讀讀前四句。
四、理解詩文後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
7、武侯祠的冷寂,肅穆該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你看看後四句你讀懂了什麼,哪些沒讀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會兒可以把問題提出來。(學生默讀)
解讀“老臣”,字典中並沒有這個詞,書下注釋也沒有,能不能透過讀,感受到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老臣。再前面我們聽到了作者輕輕地呼喚了一句“丞相”,在這裡他又深情地讚歎了一句“老臣”。藉助“開濟”瞭解“老臣”,請了解蜀漢知識的同學說說丞相是如何輔助先帝開創基業,又是如何輔佐幼主繼承大業。
出示《三國志》裡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丞相的心裡,放不下的是什麼?
看畫面,雖然丞相已經離開我們1700多年了,但是人們還是要到他的祠堂前表達自己對他的崇敬。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心裡默讀“老臣心”直到你腦海裡不只是這三個字。誰來說說你腦海中出現了什麼樣的情形。
8、英雄為什麼會“淚滿襟”?
齊讀詩的後四句。英雄都指哪些人?老師為大家講一位這樣的英雄。岳飛到武侯祠看到《出師表》,抄錄下了這篇表文。
聽到這個古詩你是否又生出很多疑問,追念丞相,履行忠誠,那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事。齊讀《蜀相》
杜甫《蜀相》教案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課標對高中階段就選修教材詩歌方面的學習要求如下:培養鑑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並嘗試詩歌創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者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層面的掌握,更要求我們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加強關注,所以本人將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
我校近來推行的三一六課堂教學模式是對課改的最好踐行,三一六模式即三要素、一不準、六環節。首先,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發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教師從講授者轉變為引導者,就像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在課堂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從而徹底杜絕教師在課堂上的滿堂灌現象;根據知識建構的金字塔結構,學生合作討論,講給他人聽是保持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因此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合作學習和展示的機會;最後,通過當堂檢測確保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教材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自主賞析模組的第三首詩歌。本單元為古代詩歌鑑賞單元,單元教學目標為掌握詩歌鑑賞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即在解說詩歌的時候,要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裡地理解詩歌的主旨(解讀文辭,揣摩情意;融入體驗,體會情趣;超越原意,推陳出新。)知人論世即結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詩。杜甫被譽為“詩聖”,他為我們留下大量詩篇。《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遊覽古蹟,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樣的名家名篇是進行“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詩歌鑑賞指導的最好教材。本課的學習,將為學生學習本單元“推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物件是高二年級的學生。學生對杜甫其人及其詩歌風格已經有所瞭解,因此學生對杜甫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以及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並不陌生。根據課堂“三講”和“三不原則”:學生會的沒必要講。高二的學生與高一學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高,且對知識的求知慾望也非常強,那麼再次學習杜甫的經典詩歌就不能簡單的停留在“詩歌表達了什麼”這一層面上,而應積極探討“詩歌透過什麼表情達意”,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主體地位。此外,高二六班部分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所以不僅要注意學生成長的大方向,還要留意個別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儘量做到因材施教,以學定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的輔助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自主學習,瞭解杜甫其人及其詩歌創作風格。
2.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分析詩歌意象,體會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知人論世,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學習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鑑賞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尋”、“自”和“空”在詩中的情感
【教學方法】
1.教法:本著新課標的精神和詩歌教學的特點,結合我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學情。主要採用啟發式、探討法、導學法、朗讀法和教授法。其中以朗誦法、探討法為主,啟發式、導學法和講授法為輔,結合導學案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法:自主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環節】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以杜甫和諸葛亮的畫像匯入:一位是一代賢相,他用至誠開創了蜀漢三分天下的輝煌;一個是大唐詩人,他用帶血的喉嚨嘶啞地吼出了盛唐氣象破滅的哀傷,忠心也好,至誠也罷。都抵不過人生長恨水長東,南陽臥龍終成夢,少陵野老淚滿襟。當這兩位聖賢相識時,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認真聆聽,走入文字引起學生興趣,迅速進入課堂狀態,為新課做好準備,學生初步感知杜甫對武侯的崇敬之情。
以詩話的語言營造課堂文學的氛圍。
集體朗讀1
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於詩文的學習尤其是這樣,讓我們一起把詩歌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詩歌
初次誦讀詩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學生示範誦讀請一個學生評價集體朗讀,並示範誦讀。
學生評價,並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誦讀一次。
學生評價,使得評價機制多元化。同時讓學生懂得如何用欣賞的眼光去尋找他人的長處與優點,並用恰當而巧妙的語言讓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議。
思1.如果讓你把詩歌的情感用一個字概括,你會用哪個字?用原文回答。
學生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透過關鍵字詞體會詩歌情感的能力,透過討論前的自學,為小組討論奠定基礎。
集體誦讀2如果詩歌情感基調是哀傷的,那麼誦讀的語調應該是低沉的,語速應該是緩慢的,讓我們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再一次感受詩歌的情感。學生在之前誦讀和分析詩歌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再一次誦讀詩歌。進一步透過誦讀感悟詩歌感傷之情。
議詩歌透過一個“尋”表達了杜甫拜謁諸葛武侯的迫切心情,請問在《蜀相》中,杜甫分別找尋到了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結合導學案在小組之內討論
自主學習,重在主動性,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渴望獲得知識的個性心理特點,學生可以產生積極的認知傾向和情緒狀態。這時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享受和體驗。
透過對祠堂外部氛圍的營造、內部景象的描寫和對諸葛亮功績的追述,表達了杜甫對諸葛亮的崇敬傾慕之情和自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學生在自學中進一步瞭解作者蘊藏在字詞中的情感。
展經過合作探究,學生展示作者尋到了什麼,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感,其中著重體會“柏森森”、“自”和“空”表達的情感,以及頸聯以樂景寫哀情的表達方式。學生展示小組討論成果,並補充表達自己對詩歌情感的體會。
當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時,才說明自己真正理解到位了。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接受知識的思維方式是判斷其對知識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尺度。
在詩歌學習中,應有文字意識,緊扣字詞體會情感,從而做到讀者、文字和作者的多重對話。
集體誦讀3在充分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再一次誦讀,感受作者的悲情。學生集體誦讀。在誦讀中達到和作者心靈溝通的目的。
思2詩的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英雄流淚,請問這裡的英雄指的是誰?根據出句可明確是諸葛亮,根據前文的分析也可知是杜甫本人。詩人寫古人古事,常常會將自己與古人相對照,從而生髮感慨。
議2和同桌互相說一說,杜甫詩一個什麼樣的詩人,並說說原因
知人論世瞭解作家的思想、生平和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思想,有助於培養學生提煉歸納資訊的能力。
誦讀4總結課堂,結尾誦讀有感情的在誦讀中結束課堂。
在已學習的基礎上再次以誦讀感知懷才不遇之士的悲情。
評根據學生展示的成果,教師以幹練簡潔、一針見血、有推進型的語言進行評價;或者採用生生互相評價的方式對展示的討論成果予以評價。學生展示討論成果,認真聆聽他人的回答,並思考提出問題。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的運用可以促進學生深入問題的思考,對他人的評價實際是對問題的二次思考,不僅有利於建立競爭模式,也可以推動思維的深化,避免自學流於形式化。
檢學生5分鐘時間完成課堂練習,夯實基礎、加深理解。
對所學知識是否掌握的檢測,有利於鞏固課堂所學。
佈置作業記錄作業透過作業鞏固知識。
【板書設計】
蜀相
杜甫
杜甫《蜀相》教案設計 篇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詩歌透過意象、意境來表現情感的`寫法,蜀相教案。
2.透過錘鍊字句,提高學生的詩歌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2.難點:"自"和"空"的理解。
三、教學步驟:
1、匯入
三國中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智和忠歷來為後人稱道,那麼,當一代詩聖杜甫路過諸葛亮祠的時候會產生什麼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蜀相》。
2、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生於河南鞏縣,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的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有《杜工部集》傳世。杜甫創作的詩很多,流傳下來有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教案《蜀相教案》。
三、背景知識
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自比為舜的輔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亂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肅宗,不久就被放還,從此鬱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後便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藉此抒發自己的情懷。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六年後即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瞻仰那裡的武侯祠,寫下了又一首紀念諸葛亮的詩《詠懷古蹟.其五》。
四、詩歌鑑賞
1.師問:詩歌寫景的有哪幾句?
生答:首聯、頷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師問:都寫到哪些意象(景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生答:祠堂、翠柏、碧草、黃鸝,營造了寂寞、悲涼的意境。
師問:"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歷來被認為名句,這裡的"自"和"空"能不能換成"盡"和"皆",為什麼?
生答: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
生答:"自"和"空"卻使詩意陡然逆轉,在賞心悅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層濃濃的寂寞和悲涼。正所謂是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2.師問:詩歌敘事或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生答:頸聯、尾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師問:這兩聯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生答: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蜀漢,濟助後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師問:該怎樣來理解這兩聯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生答: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生答: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我們讀出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讀出了詩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3.歸納詩歌主旨
明確:這是一首憑弔古蹟、頌揚諸葛亮的詠史詩。詩人借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了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
杜甫《蜀相》教案設計 篇4
【教材內容】
唐詩是古典詩歌發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領風騷,繼承了中國詩歌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大傳統,在學生充分的學習解讀這兩首詩之後,再次讓學生走進這兩首詩,利用本節課的比較閱讀,更加深入的從四個角度去理解李白豪放飄逸的風格和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的不同,並透過寫作交流呈現自己的理解。
【教學目標】
品味涵詠詩歌,深入理解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
【教學重難點】
探究理解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唐代是一個詩人輩出的時代,其中出現了兩位偉大的詩人,他們是(學生齊聲回答)李白、杜甫。韓愈在他的詩中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給予他們的詩歌以的高度讚揚,今天我們再次走進他們的詩歌,感受他們不同的風格,不一樣的情懷。
(過渡語:首先我們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大家齊讀一下)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涵詠詩歌,深入理解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二、合作探究涵詠詩歌就需要朗讀,古人云“三分詩靠七分讀”,包含情感的吟誦,可以加深我們對詩歌的理解,然我們再次聆聽關於《蜀道難》和《蜀相》的朗誦
1、誦讀品韻味(設定朗讀情境)找四名同學分別跟著音樂來朗誦這兩首詩。朗讀結束之後同學們談出聽後的感覺總結出李白和杜甫不同的風格。
老師板書:豪放飄逸沉鬱頓挫老師提問:那麼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區別他們的這種不同風格呢?學生思考回答出四個方面。
老師板書:意象手法情感意境老師佈置任務:下面我們就分成四個分別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討論。一組分析意象,二組分析手法,三組分析情感,四組分析意境。相互討論完成下面的表格
2、細讀文字,多角度分析李杜詩歌風格的不同,完成表格
學生充分的討論之後,交流討論結果。
1、一組同學聯絡詩句,找出意象,分析李白筆下的意象“吞吐山河,包孕日月”,體積巨大,而杜甫的詩句寫了平常細微的事物。老師總結“象由心生”,意象解讀對理解詩歌很重要。
2、二組同學聯絡詩句,找出手法,分析出李白善於運用大膽地誇張和想象來表達他的情感,而杜甫卻借樂景寫哀情,借古傷今含蓄、迂迴的傳情達意。老師做出評價。
3、三組同學聯絡詩句,分析出李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讚美,熱愛,對國事的擔憂而杜甫則是仰慕、傷感和壯志難酬。老師做出評價“詩者,吟詠性情也”。
4、四組同學分析出李白詩歌的意境雄奇壯觀,大氣磅礴,而杜甫詩歌的意境卻是幽靜、寂寞和陰冷的。老師做出評價“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意境需心領神會。
老師總結:在充分的交流之後,我們更加明確了李白和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老師提問:你們能再回憶幾首李杜的詩歌來展現他們這種不同的風格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三、回顧所學,加深對李杜詩歌不同風格的理解學生回顧背誦李白、杜甫的詩歌並分析,老師指導學生依據風格去朗誦。用聲音去傳達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大約七八人展示)過渡:從大家朗讀中可以看出,李白杜甫的詩歌已深入人心,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李白和杜甫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和認識,下面我們就以“我心目中的李白”或“我心目中的杜甫”為題寫寫你對他們的認識。進入下一環節四、表達感知,以“我心目中的李白”或“我心目中的杜甫”為題,寫寫你對他們的認識。學生寫作然後交流,小組推薦優秀作品展示,學生點評。老師展示作品並朗誦:在我的心中,有一個長長的影子,縱跨上下千餘年,青衫長袖。持劍把酒,他,就是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我眼中的李白,一身傲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我眼中的李白,滿心情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在我眼中的李白,灑脫豪放。李白,一代詩仙,盛唐狂人,用豪情作巨筆,寫下了錦繡大唐。
五、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從四個方面分析了李白杜甫詩歌風格迥異的原因,希望同學們從中也能學到一些解讀詩歌的方法。六、佈置作業:課下背熟這兩首詩,並整理好本節課的學習筆記。
【板書設計】
亦真亦幻話詩意
豪放飄逸沉鬱頓挫
杜甫《蜀相》教案設計 篇5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詞語及詩句的內涵,瞭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聯絡詩歌創作背景及詩人的人生經歷欣賞詩歌。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誦讀、討論、探究、點撥式教學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從陸游和杜甫兩位詩人的一生經歷和愛國情懷匯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與作品的關係。
二、賞析示例:《書憤》
1、整體感知、融入體驗
(1)(看題目,明大意。)
先賞詩題,引導學生明白詩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調。請一生初讀,達到讀準字音、讀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點介紹中間兩聯,頷聯六意象連用,創雄壯豪邁之意境;頸聯塑造自己壯志未酬、衰鬢先斑的愛國者形象。
(3)(看詩眼,明感情。)
自由討論,分聯探究,融入體驗,分析概括。
補充詩眼的作用。答案可能豐富多彩,讓學生課後探討。老師概說。
哪一聯最能體現作者的抑鬱、悲憤之情?讓學生用原文詞句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板書:憤——空自許(壯志未酬)、鬢先斑(英雄老邁)
然後進入自由討論探究環節,時間三分鐘。請學生探究這種抑鬱、悲憤之情還在那些地方體現出來,找出來,並說說理由。
請一生融入體驗,朗讀該詩。
情感沒有充分讀出,引出“知人論世”法。
讓學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風格)和論其世(看註釋,明緣由)。
請大家推舉一位同學情讀此詩。
點評後老師做誦讀示範。
2、把握內容主旨
請同學們齊讀這首詩,品味感情。
讀得好,是因為解得妙,是因為不自覺地運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法。
三、賞析指導
(一)先了解什麼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結:“詩鑑五看五明”與“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關係。
四、自主賞析《蜀相》
(一)知人論世
(二)自主賞析四問——自由組合小組,討論探究,暢所欲言,三分鐘後每小組推舉同學代表發言。
1、此詩頷聯的詩眼是什麼?
2、頸聯中諸葛亮形象有何特點?
3、尾聯的英雄指誰?有沒有包括自己?
4、頸聯尾聯各包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5、把握內容主旨
請同學們齊讀此詩,不僅要音讀,意讀,更要情讀,用聲音來表達美。
五、總結
千秋詩聖惟子美,亙古男兒一放翁。倡導讀其詩,品其文,懷其人!
六、作業
(一)課餘熟讀《書憤》,背誦《蜀相》。
(二)透過比較的方法進一步深入理解《書憤》和《蜀相》這兩首作品。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法賞析《臨安春雨初霽》的內容和主旨,並比較《臨》和《書》在表達重點和詩歌風格上的差異。(後兩題見“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