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7課《土地的誓言》教案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7課《土地的誓言》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7課《土地的誓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聲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學會給課文做批註,把握關鍵語句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聲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學難點:
聯絡背景資料,學會給課文做批註,把握關鍵語句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
學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作者端木蕻良的資料,有關寫作背景,結合“閱讀提示”給課文做批註。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首先一起欣賞一個美麗的地方,看完後,談談你的感受。(出示東北地區的美麗圖片。)
這個地方就是我們中國的東北地區,她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然而,九一八事變之後這個地方被日本人的鐵蹄所踐踏,東北人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那個時候人們內心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東北流亡作家的愛國熾情。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展示自學,夯實基礎
1.展示蒐集的作者簡介
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遼寧昌圖人。現代作家。1932年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等。
2.東北作家群。
20世紀30年代中期,從東北流亡到上海及關內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蕭紅、蕭軍、端木蕻良、舒群等人,習慣上被稱為“東北作家群”。他們開了抗日文學的先聲,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與東北廣袤的黑土、鐵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團,顯示出一種濃郁的眷戀鄉土的愛國主義情緒和粗獷的地方風格,令人感奮。
3.寫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正處於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抑制的思鄉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即使犧牲也要保衛祖國,使祖國得到解放,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衛祖國的感情。
4.展示重點詞語讀音,然後多種形式讀寫。
端木蕻良(hóng) 熾痛(chì) 嗥鳴(háo) 讕語(lán) 斑斕(lán)
怪誕(dàn) 漿液(yè) 亙古(gèn) 默契(qì) 田壟(lǒng) 蚱蜢(zhàměng) 汙_(huì) 白樺樹(huà)
5.展示重點詞語的意思。
熾痛:熱烈而深切。 嗥鳴:(野獸)大聲嚎叫。
斑斕:燦爛多彩。 讕語:沒有根據的話。
怪誕:奇怪,古怪。 亙古:遠古。
汙_:骯髒的東西。
氾濫:江河湖泊的水溢位,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默契:雙方的意思沒有明白說出而彼此有一致的瞭解。
四、課堂新授活動
活動一:傾聽誓言,整體感知內容。
現在請大家認真欣賞課文朗讀影片,整體感知內容,然後回答下面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點撥:第一段主要寫,“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我”的內心為此熱血沸騰。
第二段主要寫,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牽夢縈,“我”發誓要為故鄉母親由戰鬥而犧牲!
2、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點撥: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烈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
3、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討論:本文抒發了作者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感和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具有強烈的愛國色彩。
活動二:大聲朗讀,觸控摯愛的'土地
同學們,當我們的國土淪喪時,你不悲痛嗎?當我們的人民被蹂躪時,你不傷心嗎?下面請你帶著對祖國的熱愛,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課文,給課文做批註,自主探究下面問題,然後小組內交流。
1、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怎樣的?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
1)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美麗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故鄉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東風吹起的時候,土壤的香氣便在田野裡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裡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天空清亮透明,勞動的聲音從這頭響到那頭。秋天,銀線似的蛛絲在牛角上掛著”。
2)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富饒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賓士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糧車拉糧回來,麻雀吃厭了,這裡那裡到處飛。稻禾的香氣是強烈的,碾著新谷的場院轆轆地響著”。
3)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我生活過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在那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我吃過我自己種的白菜”。
4)作者摯愛的這片土地是神秘獨特的。從下面語句看出來:“幽遠的車鈴,晴天裡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總結:文中許多描寫像電影特寫鏡頭一樣,疊現出家鄉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讓人怎能不熱愛這片關東原野?
2、作者說“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裡懷著熾痛的熱愛。”你從文中什麼地方能看出來?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
“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使我不得不回去。”
“這種聲音已經和我的心取得了永遠的溝通。”
“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
“我必定為她而戰鬥到底。”“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
活動三:涵詠品味,體會強烈的抒情
同學們,作者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心裡懷著熾痛的熱愛。作者不僅在文中直抒胸臆,大聲呼告,還用了其他方法表達自己的感情。現在,我們涵詠品味語句,體會文章強烈的抒情,然後圍繞下面問題進行智力搶答賽,看誰回答的又快又準確。
1、“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這兩句話使用了怎樣的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點撥: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對著土地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並且將傾訴物件擬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稱,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在讀者心裡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
2、“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裡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這幾句話反覆出現“當我……的時候”,有什麼作用?
點撥:這幾句話大量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有利於抒發內心的情感。
3、“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裡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這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有怎樣的特點?
點撥:選擇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句式構成了排比,加大了資訊容量和對讀者的衝擊力,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了對東北家鄉的熱愛之情。
4、為什麼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後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點撥: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的激動,作者就不滿足於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於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物件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這在修辭上叫做“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活動四:字斟句酌,體會關鍵詞句
請大家結合寫作背景,合作交流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第一段中列舉了大量物產、景色有什麼作用?
點撥:作者把故鄉寫得如此美好,如此豐饒,能讓我們更愛她,併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憤。這更能激起我們對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復故鄉的美好的信念和決心。
2、“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點撥: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之情。表明“我”將抗擊侵略者,為保衛家鄉犧牲一切,並具有相信最終能獲勝的堅定信念。
3、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的“氾濫”的含義?
點撥:“氾濫”原意是“江河水溢位,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物到處擴散”。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氾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氾濫”來形容較之用“澎湃”“湧動”等詞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
4、怎樣理解文中“在那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個詞語的含義?
點撥:“埋葬”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作者使用“埋葬”形容我的歡笑,是為了說明我的歡笑已經死去了,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悽苦、哀愁和悲憤!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所以用“埋葬”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誰埋葬了我們的歡笑,誰奪去了我們的“田壟”,我們就要埋葬他們!讓埋葬我們歡笑的田壟成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這其實是使作者發出錚錚誓言的原因之一。
5、“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裡,存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裡噴湧著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這句話裡“紅熟的漿液”喻指什麼?
點撥:這句話是說作者思鄉的心情就像地下沸騰的岩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就要噴湧而出。
“紅熟的漿液”表層是指“大地深處沸騰的漿液”。深層是指作者內心正如地下沸騰的岩漿一般。
6、文章結尾一句“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的含義是什麼?
點撥:作者願意為了土地不惜奮鬥,為了美麗的東北故鄉而奮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表達了強烈而深沉的愛國之情。
活動五:拓展閱讀,激發愛國熱情
同學們,當國難當頭的時候,許多作家、詩人紛紛拿起手中的筆,與敵人鬥爭,抒發愛國之情,現在,我們欣賞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感受詩人的愛國熱情,熱愛我們的祖國。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把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彷彿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希望我們學習作者那種對故鄉、對土地、對祖國熾熱的愛,努力學習,早日成才,用實際行動回報祖國。
六、佈置作業
1.學習本文直抒胸臆、呼告的手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學校的感情。
2.背誦課文中喜愛的語句。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回憶:故鄉美麗、富饒
傾訴:熱愛、懷念、眷戀故鄉
誓言:回到故鄉身邊,為她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