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求實態度和科學精神。

  學過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導其他同學參與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們交流的非常熱烈,那你想不想拿上來給大家看看?你先來吧,(一生上來介紹自己的名片),我們仔細看(老師示意其他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看),你從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麼內容?(生說)你看得非常仔細,而且還在用心的記,很好。你是屬牛(鼠)的,我也記住了,

  請回。誰再來介紹?還有誰想來?

  2、提問。

  師:小朋友們,根據剛才大家的介紹,你想不想了解我們全班的一些情況?想了解什麼呢?

  學生可能會說

  ①我想知道屬牛的有多少人,屬鼠的有多少人?

  師:哦,你想了解屬相問題。板書:屬相。

  ②我想知道愛好什麼的多?板書:愛好

  3、統計。

  師:那怎麼能知道?學生可能會說:統計一下

  師:這個方法不錯,那我們就分組做一下統一下吧。請開啟信封,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三個表格,第一個是屬相統計表,請統計出你們小組屬牛的有多少張,屬鼠的有多少張。第二個是愛好統計表,愛好唱歌的有多少張,……如果還有其他愛好,可在後面的空格里填寫。第三張是性別統計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張?(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向學生介紹三個表格的使用)

  屬相統計表愛好統計表性別統計表

  聽明白了嗎?下面開始統計吧,看哪個小組統計得又快又對。

  (教師向學生介紹完統計表後在黑板上貼出三張大的表格,設計成摺疊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師:都統計完了嗎,各小組彙報一

  下吧。各小組彙報統計的資料,教師記錄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體會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師:剛才大家統計得不錯,下面呢,我們就來玩這些名片。想玩嗎?想玩得好嗎?那你可得聽好了,看好了。來,先把你的名片翻過來,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塊兒,(教師慢慢說,一定要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不錯,小朋友都跟著做了。看老師,我從這些名片中隨便摸一張,想知道是屬什麼的?(生猜測著說)你告訴大家。(教師向一生出示結果),繼續看,把這張放回去,重新打亂了,再摸一次,又是屬什麼的呢?你說說。如果這樣重複摸很多次,結果會怎樣呢?(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究竟結果會怎樣?想不想摸摸試試?那你會像老師剛才這樣摸嗎?好,聽清老師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組長做好記錄,並統計出結果,開始吧。

  2、遊戲。

  (教師出示黑板上屬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後巡迴參與小組的活動)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教師在表格中記錄資料,並做出標記。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組屬同一種類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組則正好相反。當三組彙報完後,師可問:怎麼你們小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個小組不一樣)

  學生可能會說因為他們小組屬鼠的多,別的小組屬牛的多。

  師:哦,原來是因為數量多少的問題,咱們一塊兒看看是這樣嗎?一組……二組,哦,果然是這樣,你們說的還真有道理,(教師指著表格中的資料和學生一塊兒分析,並做標記)來,該四組說說你們的結果)如果4個小組實驗的結果都正常,師可問:你從這4個小組的實驗結果,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②驗證偶然現象,可能四組出現了張數少的摸到的次數反而多這種偶然現象。(因為4組教師安排的兩種屬相數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別的小組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師:你們對這個實驗結果有沒有什麼想法?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意見,哦,感覺不大對,不要緊,咱們再來重新做一次實驗,這次咱們每人摸二次,誰到黑板上來做記錄,其他同學仔細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透過這次摸又能說明什麼問題?(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再一次說明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組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問題。

  師:再仔細比較一下這4個小組實驗的這些資料,你能不能再發現點兒什麼?學生可能會發現張數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數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學生可能會說:某數和某數相差那麼大,或我們組屬牛(鼠)的一張也沒摸到,因為屬牛的張數太少了,只有一張……

  師:你是說你們組摸到屬牛的和屬鼠的次數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舉個例子。為什麼會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這說明什麼?

  ④進行合計,再次說明問題。師:如果把全班同學的名片合到一塊兒來摸,摸到屬什麼的可能性大呢?合計一下,看看結果怎樣?(先合計張數,讓學生預測後,再合計次數)

  上面的彙報教師要把握好這幾個層次。

  a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導學生對偶然現象再次驗證,體會到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越準確,同時體會到數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這裡沒出現這種偶然現象)

  c引導學生比較各小組的實驗資料,發現數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導學生進行合計,再次說明問題。

  4、各小組預測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大。

  師:屬相的問題我們解決了,我們還統計過愛好情況,你能猜猜摸到愛好什麼的可能性,什麼最小,為什麼?(學生預測,教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標記)

  5、預測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關注有沒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認為在你們小組裡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為什麼?如果放到全班裡面來摸呢?

  三、摸名片(二)——體會數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預測。

  師:愛好的問題我們也研究過了,下面我們來研究男女生問題,你能猜一下你們小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會怎樣呢?(學生預測,教師標記)

  2、驗證。

  師:的方法還是摸摸試試,這次每人摸2次,小組長還是要做好記錄,你知道這次為什麼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沒有重複做第二次實驗,這裡就不必提這個問題了)(教師出示性別統計表的右半部分)。

  3、彙報。

  ①各小組彙報結果,並同預測的比較,教師記錄(學能會稍有差別,引導學生預測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結果正常)

  ②如出現偶然反常現象,要組織學生再做驗證。

  師:有的小組實驗結果和預測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緊,我們再來做一次,這個小組每人摸3次,誰上來記錄,其他同學看好了。這下結果怎樣?(一般結果會是次數差不多,或比原來縮小差距)

  師:透過這次實驗,你又有什麼體會?如果繼續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師在家裡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教師邊說邊向學生出示一枚硬幣)拋硬幣的實驗,我連續拋了很多次,將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做了統計,結果是這樣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從中發現什麼?(拋的次數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現的次數越接近,越能證

  明正面和反面出現的可能性是一樣大的)

  四、應用——設計摸獎方案。

  師:小朋友們,摸名片好玩嗎?摸獎好不好玩?還有比摸獎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設計一個摸獎方案,讓別人來摸,摸什麼你說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試試?

  (投影出示)某商場玩具部要設計一個促銷摸獎方案

  ①凡購物滿50元,即可參加摸獎一次。

  ②兌獎規則。

  紅色珠子—一等獎遙控汽車黃色珠子—二等獎芭比娃娃藍色珠子—三等獎智力拼圖。

  白色珠子—謝謝光臨。

  ③用紅黃藍白各色珠子共100個進行摸獎,各種顏色珠子各應多少個呢?紅色珠子()個,黃色珠子()個,藍色珠子()個,白色珠子()個,小夥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彙報評優(可能各有各的優點)

  五、課堂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透過摸名片活動是在研究什麼問題呀?(板書課題:可能性)你能關於可能性說一句話嗎?(如: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課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識,還有什麼體會?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2

  一、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周長

  1、剪一剪,初識一週邊線

  秋天的樹葉色彩繽紛,形狀各異,每一片葉子都是秋姑娘寫給我們的信。老師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給我的一片樹葉。

  師:你能幫我剪下來嗎?可以怎麼剪?(師引導突出一週邊線)

  師:一定要從他指的這個點開始剪嗎?

  小結:從哪裡開始剪都可以,只要沿著樹葉一週的邊線,最後回到起點就行了。

  (請學生剪下樹葉)

  2、描一描,再識一週邊線

  老師這兒還有一片樹葉,你能一筆描出它一週的邊線嗎?[板書:一週邊線]

  3、比一比,初步認識周長

  師:這兩片樹葉一週的邊線一樣長嗎?

  對呀,邊線是有長度的,有的邊線長一些,有的短一些。樹葉一週邊線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完成板書]

  二、結合身邊例項,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

  1、摸一摸,圍一圍,說一說

  (1)用掌心摸一摸我們坐的課桌的表面。這個課桌面也是有周長的,用手指圍一圍課桌面的周長在哪裡。誰能說說什麼叫課桌面的周長?(課桌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課桌面的周長)

  (2)拿出數學書,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在哪裡?比劃給同

  桌看。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2、辯一辯,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個蘋果,這個蘋果的周長在哪裡?

  師:蘋果是個立體物體,不好表示周長。但是如果我們把蘋果切開,就露出了一個切面,像這樣的平面就有周長。

  誰來指一指蘋果切面的周長?

  (2)找一找你身邊,哪裡還能找到周長?

  生:黑板面的周長,門表面的周長等

  (3)小結: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很多平面圖形上也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周長”概念的建立,我設計首先是認識物體表面的周長,進而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其中透過一個立體蘋果實物,讓學生理解,周長是指物體“表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潛移默化中,起到了物體表面與平面圖形這兩方面的紐帶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圖形的周長

  1、操作交流中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

  師: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並說一說什麼是它的周長

  (幾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書本62頁)

  2、變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圖形周長的認識

  師:你們看,房子圖上開了一扇門,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一樣嗎?變得怎樣了?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變了,變長了。

  師:呀,房子圖上又開了窗,現在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開了門的房子圖相比,變了嗎?

  學生辯論後明確:周長沒變。

  明確:圖形的周長只和外面一週邊線的長度有關,與圖形裡面的線段無關。

  師:這也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認識嗎?它有周長嗎?為什麼?

  學生辯論後明確:沒有周長,因為從起點圍,圍不到一週。

  師:添上什麼它就也有周長了?

  生:

  總結:看來,只有怎樣的平面圖形才有周長?(起點和終點手拉手,封閉起來的圖形只有周長)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描周長、剪周長的'具體活動中並不能完全建立“周長”的概念,它還需要一定的觀察、比較、思辨等思維活動的參與。怎樣幫助學生建立較為豐富而深刻的“周長”概念呢?我設計了一個逐步遞進的衝突情境——開門的房子、開窗的房子、以前學過的角,讓學生在經歷衝突的過程中深化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四、自主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周長

  學到這兒,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周長,封閉的平面圖形也有周長。

  1、探索規則圖形的周長測量計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你有什麼好辦法?同桌論討商量。

  (用尺量,再計算)

  請兩位同學合作到黑板上測量,其它同學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用這樣的方法還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圖形的周長?為什麼?

  小結:用線段圍起來的圖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計算的方法得到周長。

  2、探索不規則圖形周長測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這片樹葉的周長,可怎麼辦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

  兩位學生上臺操作,得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57釐米。

  3、在圖形的變化中體驗周長的變化

  這是一個方格圖,每個方格的邊長是多少?

  (1)求一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在這個方格圖中來求正方形的周長,我們既可以數,也可以算,都是求這個正方形所有邊線的總和。

  (2)求3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3個方格拼成的,你覺得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預設:12釐米、8釐米、10釐米

  師:答案不一樣了,你支援哪種答案的說說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可以舉手提問或反駁。

  師總結:透過剛才的辯論,我們進一步明白了圖形的周長就是它一週邊線的長度,要求周長,關鍵是找準圖形的一週邊線。

  (3)求4個方格的周長

  這個圖形是由4個方格拼成的,你認為它的周長又是多少呢?你是怎麼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嗎?

  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8釐米,但是你看看它們形狀一樣嗎?

  那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由3個方格拼成的圖形並不是3個方格周長的總和。我利用這個“認識易錯點”顯現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引發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對“周長”的正確認識,有效地避免了錯誤。)

  五、實踐應用周長,積累測量經驗

  今天,我們和周長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長呢?那就讓我們來執行幾項任務吧。

  1、先請4人小組的組長來抽取任務

  2、在做任務時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軟尺,米尺等)可以由組長到工具角借,請工具管理員介紹工具的用法3、小組合作,教師指導

  1號任務:測量一元硬幣的周長

  2號任務:測量課桌面的周長。

  3號任務:小組內選一位同學,測量它的腰圍

  4號任務:沿中間曲線剪開,想辦法弄清楚剪開後兩個圖形的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

  ①周長=②周長()(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圖形剪開來比。)

  4、彙報交流

  5、教師評價,評選出“智慧小組”、“團結小組”、“文明小組”

  (設計意圖:採用分小組來抽取任務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小組間產生競爭意識,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學生在自主測量物體和圖形周長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測量、計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去認識和理解,讓孩子們在操作中經歷,在經歷中應用數學知識。)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所學知識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進位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熱身小遊戲

  二、複習舊知: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並想一想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35+34= 48+29=

  230+540= 360+240=

  三、新課匯入:

  1、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溼地嗎?(學生自由回答)那麼今天徐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領略一下溼地的美。(出示溼地圖片)

  溼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溼地野生動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吧!(課件出示四種野生動物)

  2、下面是關於中國溼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計表,說一說你從中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有用的數學問題嗎?(課件出示:第36頁表格)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從表格中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數學資訊。今天我們研究的問題就和這些溼地野生動物的種類有關,大家有信心學好嗎?

  四、新課教學

  1、教學例1

  師:出示問題:我國溼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相加:271+122=

  師:這兩個數有點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數,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生:用豎式計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出示問題:我國溼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算式:271+31=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

  指名學生展示豎式的計算方法,重點說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想一想,271+903=?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並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當百位上相加滿十,不知道怎麼辦了?

  想:十位上相加滿十,向百位上進一;那麼百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千位上進一。

  五、總結提升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麼?

  六、作業佈置:

  完成數學書37頁的做一做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較好地掌握萬以內整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筆算下列各題

  54+33= 47+39= 220+630= 550+380=

  全班自主完成,教師巡視,做完後集體訂正。(重點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出錯的孩子為什麼出錯。)

  師:筆算進位加法要注意什麼呢?

  生自主總結: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滿十,向十位上進1,十位上滿十,向百位上進1……

  師:那今天繼續來學習萬以內的加法,比較和以前學習的知識有什麼關係?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課件36頁主題圖,你能從圖中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生1:我知道了中國溼地動物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有鳥類、爬行類和哺乳類。

  生2:我知道了其中鳥類最多,有271種;哺乳類最少,只有31種。

  生3:我知道了爬行類有122種。

  (2)利用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加法方面的問題呢?

  生1:中國溼地動物中鳥類和爬行動物一共有幾種?

  生2:中國溼地動物中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幾種?

  生3:中國溼地動物中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類一共有幾種?

  你們真會觀察,首先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該怎樣計算呢?

  生:就是把鳥類和爬行類動物的種數相加,算式是271+122。

  師:這兩個數有點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數,不容易口算,那我們該怎麼辦才能更準確地計算出結果呢?

  生:用豎式筆算。

  師:想一想,豎式應該怎樣寫呢?自己試一試。

  學生嘗試獨立列豎式筆算;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及結果: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過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跟我們以前學習過的筆算方法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師:第二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學生嘗試獨立回答:是我國溼地鳥類和哺乳類總共多少種,列式為:271+31。

  師:怎麼又對又快的列出豎式呢?請自己嘗試完成。

  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展示豎式計算方法,重點說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那271+903該怎樣計算呢?自己試一試。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師:你在計算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生:當百位上相加滿十時,我不知該怎麼辦了。但是想起“個位上滿十,向十位上進1,十位上滿十,向百位上進1”,我覺得應該是百位上滿十,應該是向千位上進1。

  師:說得很對,那誰再來提醒其他同學,為什麼都要滿十進一呢?

  生:因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百,十個百是千。

  你們學習能力真是太強了,老師都很佩服你們,很了不起!

  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裡討論交流“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麼”。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3、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要相同數位對齊。

  要從個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

  對於學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給予肯定並鼓勵。(第三條學生在總結方面可能能力會欠缺,在孩子們自己充分的嘗試總結基礎上老師應該給予引導和幫助。)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37頁“做一做”。

  透過練習學生反饋問題,不管是計算方面還是法則方面出現問題,對其他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再學習。學生講解說明時候一邊對照法則一邊描述,這樣可以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

  四、總結提升

  學生自主談收穫

  五、板書設計

  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進位加)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5

  學情分析:

  在學習“三位數和三位數的連續進位相加”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兩位數和兩位數進位相加,對列豎式進位相加已經有一定的瞭解。本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和三位數加三位數進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進位激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學內容:

  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法)。(教材第38頁)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進行驗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學會合作學習,樂於與別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驗算的方法。

  難點:理解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

  教學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先估一估,再筆算下列各題。

  238+91= 659+306=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麼?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我們學習了不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接著完成有關溼地生物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例3、某溼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溼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請看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例3)

  我知道了某溼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該溼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呢?自己嘗試算一算。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誰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求溼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種類數與野生動物的種類數相加,算式是445+298。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結果是:

  我們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這樣445+300=745;剛才多加了2,所以再減2,745—2=743。

  算得對不對呢?你會驗算嗎?

  可以交換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學們自己試一試,算一算298+445的結果與剛才的結果一樣嗎?

  三、知識運用

  1、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連起來。

  277+769 423+576 766+657

  521+902 125+874 358+688

  可以根據和的個位進行判斷比較簡便。

  3、用豎式計算

  69+93= 167+78= 449+374=

  四、總結

  今後我們在做練習時,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呦!

  五、作業

  1、用豎式計算。

  749+284= 479+546= 857+396=

  627+385= 954+288=

  2、一個電飯煲295元,一個電餅鐺148元,買一個電飯煲和一個電餅鐺共需要多少錢?

  3、三年級同學植樹368棵,四年級同學植樹545棵。三、四年級同學一共植樹多少棵?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例項和塗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的。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例項和塗色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流程:

  一、 周長和麵積對比中感受面積的含義。

  1、 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一元和一角硬幣,請同學們沿著硬幣的輪廓畫一圈,想想畫出的是什麼圖形呢?(圓形)請同學們來畫畫吧!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提示一定要沿著硬幣的輪廓的邊緣來畫)比一比,看誰畫得好!

  在這裡感覺我設計的這個環節,學生缺少參與其中的熱情,我這個設計還要思考,要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去畫,在教師的引領下,產生積極的數學思考。

  2、 學生動手畫

  3、 如果我們畫的兩個圓是兩隻小螞蟻的運動場,你能說說你的發現嗎?(這個情境我沒有在課的一開始設定。)

  A:大圓的周長長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多;小圓的周長短一些小螞蟻跑的路程少些。

  B:一個圓(面積)大些,一個圓(面積)小些

  …………

  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為學生上學期學習周長的時候,描過樹葉的周長,所以學生說周長的可能性多一些,關於面積能提到我就順勢讓學生塗面積,不提到,我就讓學生幫助小螞蟻鋪草坪塗顏色。

  4、 下面我們用彩筆塗上綠色,幫助小螞蟻把運動場鋪上草坪。

  A:塗完後,能從數學的角度去說說塗的感受嗎?

  B:哪個塗得快些,哪個塗得慢些?為什麼?

  A、B兩個問題我到底怎麼提好呢,還要結合課堂的生成,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問題A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廣泛一些。問題 B過於直白。

  (大圓面大塗得慢,小圓面小塗得快些。這裡學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說出面積這個詞語。)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就象剛才的兩個圓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6、我們來摸摸課桌的表面,說說你的感覺,這個桌面的大小叫做課桌的面積。

  看看,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面,你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總結:桌面、課本封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7、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摸和塗色中知道了什麼是面積(板課題:面積)。能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面積嗎?

  問題:這裡我的初備是和一笑老師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這裡我沒想好怎麼揭示這個概念,呈現這樣兩種形式,還想聽聽網友的意見。

  8、揭示概念:

  教師板書:物體表面的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匯入中,我採用的是比較簡單的形式,這個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自己的曾經的教學和前幾天房間裡的一個老師的困惑-----學生對周長和麵積的概念區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對概念的引入從周長入手。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感受,周長是是表示長度的。而在塗面的時候,感受面積的概念是和長度的含義是不同的。學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這畫和塗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已經能充分感受他們的區別。學生在塗平面圖形和摸實物的過程中自主建構了面積的概念。

  這裡面對於周長和麵積的區別我在教學中並沒有強調的很多。主要是讓學生經歷畫和塗的對比中去感受周長和麵積的概念。

  一笑的教學設計我看了。她是從生活中物體的面積匯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賞一笑老師的二次設計中,給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這個部分,充分體現讓學生感受物體表面積的大小。我的設計雖然是從平面圖形引入,但是這個平面圖形也是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圖形,我想對於學生來說,可能並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較面積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說說教室裡一組物體的面,並比較一下他們面積的大小。

  2、有些圖形我們一目瞭然就能比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圖形我們就不能。出示書上39頁比一比

  (1)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讓學生先進行直觀估測,和後面的驗證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2)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裡的學具想出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讓學生把學具袋裡的學具都可以嘗試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驗證)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這裡面的交流重在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可以相互借鑑,相互學習)

  D、小組展示驗證,全班彙報,並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摺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

  (3)小結: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準確。

  三、鞏固練習

  (1)第一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1頁的1、2題。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直觀估測能力,發展空間知覺。

  (2)第二個層次的練習我安排了40頁的畫一畫。這裡我改了一下呈現順序。感覺這個題目更有難度一些,接著做41頁的3題。3題中的第二個圖形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想辦法,把兩個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個小正方形。如果這個地方突破了,後面的4題就不成問題了。

  (3)第三層次的練習41頁的4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面積的含義,同時拓寬學生的思維。

  四、全課總結: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面積的知識?

  全課的結束,我向學生丟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面積的問題。(我就在想,學生會不會提出,我們學校操場的面積那麼大,我們怎麼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課桌的面積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