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精選7篇)
統編版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統編版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兩個偏旁;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生字。
2.透過圖文結合、聯絡生活實際,瞭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透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瞭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教學難點
瞭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並對傳統文化感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查詢屈原的資料和端午節的習俗。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同學們,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學生自由說端午節的習俗。
3.教師:端午節,你都做過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4.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板書課題:端午粽)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橫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2.出示詞語:
端午節總會粽子中間十分紅豆鮮肉帶回知道據說紀念
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讀。
3.誰能當小老師來領讀?學生跟讀。
4.出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1)按結構劃分,鞏固讀。如,左右結構:“端、粽、知、據”。
(2)同偏旁識記:“總、念”都是心字底。
(3)圖片、猜謎識記。如,“分”:分蛋糕的圖片,理解記憶。大米、粽子、肉等圖片。
(4)字形演變識記。如:“帶”的甲骨文“”,最初的時候,上面表示束在腰間的一根帶子和用帶的兩端打成的結。下面像垂下的鬚子,有裝飾作用。本義: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隨著時代的發展,扁平狀的物體、條形的區域也常用“帶”表示,如,帶魚、熱帶、溫帶。後來,“帶”還可以表示隨著,拿著,如,攜帶、帶回去。
5.過渡:同學們,一個漢字可以演變出這麼多的意思,我們祖國的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啊!
6.聯絡生活鞏固,你在哪裡見過這些字?
三、指導書寫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觀察結構,說說哪些筆畫需要提醒。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提示:“真”字中間有三橫,長橫平、長、穩,橫畫之間的間距大體相等。“豆”字寫時要注意上窄下寬,下面的長橫要舒展,托住上部。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5.評價修改。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上,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教師:同學們,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們提前準備什麼材料啊?(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下面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精讀感悟
1.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4個自然段)
2.想一想,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請用圓圈圈出來。
粽子是用、和做成的。(提示: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把話說完整。)
3.出示箬竹葉實物:同學們見過箬竹葉嗎?出示圖片或實物。這就是箬竹葉。你們看,尖尖的箬竹葉多像是一把劍啊!用箬竹葉包成的粽子,就再也不怕汨羅江裡的魚蝦和蛟龍了。
4.引導:一個粽子還有這樣的故事,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還真豐富呢!
5.出示對比句子:
①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②粽子是用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糯米,中間有一顆棗。
你發現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①有“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等詞語。②沒有。)
6.這樣的短語,我們在第二單元中曾經學過,你會讀嗎?注意讀出節奏感。指名讀。
7.作者為什麼要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呢?(顏色鮮豔,板書:顏色)
8.粽子的顏色多麼鮮豔,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齊讀。
9.練習讀長句子:標出停頓符號進行練讀。
10.賽讀長句子:聽的同學要認真,聽後評價。
小結:剛剛我們透過讀好一個詞,然後讀好一個短語,最後藉助停頓和標點符號,讀好了長句子,這真是一個朗讀的好方法。
11.作者為什麼要加上“裡面、中間”這樣的詞語呢?出示課文的圖片,請同學們對照圖片,然後分別再讀這句話,這句話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呢?你是從哪幾個詞語中知道的呢?
仿說訓練:出示元宵圖片。
元宵是用的糯米粉包的,有芝麻餡。
小結:同學們,你們可真了不起,可以把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老師可真的要給你們點個大大的贊呢!看著圖片一齊讀。
12.粽子包好了,就等著吃了。請你用剛剛我們學過的讀長句子的方法讀讀下面的話。注意“一”的讀音。
出示句子:“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讀好帶“一”的短語。出示“一掀開、一股清香、一口粽子”。再加上前後文的“一鍋粽子”“一小籃粽子”讀準確。
(2)讀好關鍵詞:又黏又甜。
(3)讀好句中的停頓: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4)糯米的香氣伴著箬竹葉的清香,在掀開鍋蓋的那一瞬間,真是香氣撲鼻。我已經忍不住要讀一讀了。教師範讀。請同學們邊想象畫面邊做動作讀。
13.姥姥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讓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感受這好吃的端午粽吧!
14.讀好長句:“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1)讀好關鍵詞:美滋滋。
(2)讀好停頓: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3)外婆為什麼要我們分給鄰居吃?
小結:如今,會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外婆在端午節這一天把她親手包的粽子分享給周圍的人,也是在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啊!讓我們也學著外婆一起來包端午粽吧!
15.用以上學到的方法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幾位同學讀,大家認真聽,說說誰讀得最好,好在哪裡。
16.關於端午節的由來。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教師:誰能給大家講講屈原的故事?(學生可以試講,教師補充。)
(3)補充《屈原的故事》或是影片。
(4)交流聽故事的收穫。
教師:同學們,聽了故事以後,你能說說屈原是個怎樣的人嗎?
學生:屈原是個憂國憂民的人,愛國的詩人,和祖國共存亡的人。
教師:屈原投江以後,老百姓又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三、課外拓展
1.把屈原的故事或者端午節吃粽子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查詢其他的傳統節日的資料。如:清明節、中秋節、春節。
四、總結全文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飲雄黃酒、遊百病、懸鐘馗像。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向我們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我們要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端、粽、節”等13個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個偏旁;會寫“午、節、葉”等7個生字。
2、聯絡實際,結合圖文,瞭解與粽子相關的詞語。
3、朗讀課文,學會讀長句子;透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瞭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難點:讀好長句,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匯入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與一種食物有關,大家來猜一猜是什麼吧!
課件出示謎面:一個白胖子,裹著綠毯子,腰上紮根細繩子。(同學舉手猜謎)
2、同學們真聰明,沒錯,這種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課件:粽子圖片。
3、學寫生字“午”。
(1)觀察佔格。
(2)教師範寫,學生口述筆順。(區分“牛”)
(3)學生書空、描紅。
二、結合語境,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在課文中圈出生字,讀讀,想想,有什麼好的記字方法。
2、同桌或小組交流:有哪些記住生字的好辦法?
3、展示識字情況。
(1)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
(2)用多種方法識記。
4、把生字放回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通讀順。學生自由朗讀,標出全文自然段。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悟
1、學習第1自然段。
2、師:課文裡外婆一到端午節就會做什麼?
(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
3、師:外婆的心情會是怎麼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盼著,表現外婆期待、高興的心情)
4、誰來讀出外婆期盼的心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全班齊讀第1自然段。
四、指導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讓學生認讀“節、葉、米”。
2、觀察分析: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誰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認真,最仔細。
3、師範寫“節、葉、米”等字。重點指導:“豎”畫的寫法。(午、節、葉、米)
“豎”畫的寫法:“午、節、葉”為懸針豎;“米”為垂露豎,“米”要左右對稱。
4、指導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臨寫。
5、讓學生練習口頭組詞、擴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匯入,瞭解傳統節日
(板書課題)有沒有人知道粽子是什麼時候吃的?端午節是在什麼時候?你們還知道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呢?(學生自由舉手發言)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那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人們在端午節這一天還會做什麼啊?(學生回答)沒錯,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課件出示有關端午節習俗的圖片)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2、3自然段,指名說一說,讀完之後,你知道了什麼。
2、教師讓學生畫出描寫粽子的句子,齊讀畫出的句子。
3、分析句子。第2自然段中描寫了粽子由外到裡的樣子、顏色、味道。
師:箬竹就是竹子的一種,葉子寬大,是一種很好的包粽子的材料。
師:粽子顏色十分豐富,糯米是白白的,棗子是紅紅的,粽子外衣是青青的。
師:粽子的.味道呢?(又黏又甜)
4、指名讀句子。分小組比賽讀畫線的句子。
5、學生想象粽子的樣子,並拿彩筆在自己的圖畫本上畫一畫,比比誰畫得更好看。
6、師:齊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樣。(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
7、出示: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師:你從中讀出了什麼?外婆是一個怎樣的人?(善良、樂於分享的人)
三、學習第4自然段,瞭解歷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圖片,提問:有沒有誰瞭解這個人物?
2、老師講解愛國詩人屈原及他沉汨羅江的歷史故事。
3、指名讀第4自然段。師: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啊?(屈原)
4、全班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6、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
四、學習生字“真”“分”“豆”
1、出示生字,觀察佔格。
2、學習筆順,教師範寫。(“真”裡面是三橫)
3、學生書空練習,教師指導。
五、回顧拓展
1、全班齊讀課文,指名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什麼。
2、教師回顧總結:這篇課文講了外婆給“我們”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更加了解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及其來源,課後同學們去了解一下中國的其他傳統節日吧。
[教學板書]
10、端午粽
熱愛
思念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花樣多(紅豆粽、紅棗粽、鮮肉粽)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我從學生實際出發。學生們都吃過粽子,知道人們在端午節都會幹什麼。因此,我用謎語匯入時,學生很快就猜出了謎底。透過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透過學習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與愛國詩人屈原有關,並適當地向學生普及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知識。
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教學目標:
1、認識“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鮮肉、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等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透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
2、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播放影片,展示端午節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
(1)師生共同欣賞影片,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2)導問:說一說在端午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裡,人們都會做什麼。
預設1:我們家人會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預設2:我們家人會起早去山上採艾蒿葉、掛香囊。
預設3:還有一些地方舉辦端午節賽龍舟活動……
(3)教師追問: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有包粽子的習俗。孩子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和大家說一說,你都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預設:水果粽、豆沙粽、紅棗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說了這麼多種粽子,想必同學們一定都很喜歡吃粽子,這節課我們就走進《端午粽》,來共同品味一下課文中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
設計意圖:端午粽對孩子們來說並不陌生,上課伊始,創設濃厚的節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談一談自己對端午粽的瞭解,貼近生活實際的匯入法,更能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詞
1.自由朗讀課文。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2.學生認讀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藉助拼音,反覆拼讀圈畫的生字;認識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檢查,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並說說自己是怎麼記憶這些生字的。
3.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詞。
(1)遊戲環節:我是讀詞王。
(2)多媒體出示生詞:端午節、粽子、總是、糯米、中間、十分、鮮肉、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
(3)以小組為單位,搶讀生詞,讀正確的小組得到詞卡,並且領讀,得到詞卡最多的小組獲勝。
(4)齊讀課文,注意生詞在課文中的讀音。
設計意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節透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遊戲環節,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三、再讀課文,練習書寫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指名學生逐段彙報朗讀,把句子讀通順。
3.教師指導學生多種方法朗讀。
(1)出示朗讀要求。
①說一說課文共由幾個自然段組成。
②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並讀給同桌聽。
(2)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3)教師範讀,指導學生把長的句子畫出停頓。
4.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葉。
(1)出示:箬竹葉的圖片。
(2)學生觀察圖片,從顏色、形狀上來描述箬竹葉的樣子。
(3)多媒體出示生字——葉,看圖學習生字。
(4)師生共同書寫生字,比一比誰寫得工整、漂亮。
5.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真。
(1)觀察生字結構,總結書寫規律,學習書寫。
(2)巧記生字:筆畫中橫最多,中間三橫才封口。
6.研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師提出問題:外婆包的粽子花樣很多,結合課文說一說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種類。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立”“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長句子。
3、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立”“米”。
教學難點:
1、讀好長句子。
2、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猜謎匯入
1、猜謎: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謎語,想猜嗎?聽好了:三角四樓房,珍珠裡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粽子)
2、揭題: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粽子有關的文章:《端午粽》。(板書課題:10、端午粽)
這個題目裡藏了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兩個生字,分別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你是怎麼記住這兩個字的嗎?你用了什麼識字方法?(熟字換偏旁認識“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換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認識“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糧食有關,比如“糧”、“粽”、“糟糠”“籽”等。)
3、讀了這個題目,你的小腦瓜裡都產生了哪些問號?過渡: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小問號一起走進課文。
二、探秘方法,科學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把自然段標出來。
2、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文中的詞語寶寶忍不住要和你們見面了,你們認識他們麼?(指名讀一遍)
(1)象形字識字。“米”字和“豆”字這兩個字是從古代的實物演變而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的演變過程。首先來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從中間被上下分開,逐漸的中間兩粒米相連,慢慢又演變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米”字。再來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顆豆子細分了,種皮、胚根等都有,後來又慢慢簡化為現在我們所熟悉的“豆”字,這兩個字你記住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心字底識字。還有兩個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別是“總”和“念”。這兩個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倒八字頭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總”。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憶,口中有所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加一加識字。還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比如“節”、“間”、“分”、“知”、“據”、“帶”。首先來看“節”字,草字頭加上兩筆(橫折鉤和豎)就可以了,可以組詞節日。門字框裡面加上一個“日”就成了“間”,可以組詞時間。“八”字加上一個“刀”就成了“分”,可以組詞十分。“矢”字加上一個“口”就成了知,可以組詞知道。提手旁加上一個“居”就成了“據”,可以組詞據說。“卅”字加上禿寶蓋再加一個巾字就成了“帶”字,可以組詞皮帶。這幾個字你認識了嗎?我們一起來帶上拼音讀一讀。
(4)巧用字謎識字。猜謎:一人在內,打一字。謎底就是肉字。“內”字裡面再加一個“人”就成了“肉”。齊讀。
帶拼音齊讀生字——去掉拼音齊讀、指讀、開火車讀——接下來,我們把生字請到詞語中來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情
1、生字詞掌握了之後,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樣以及為什麼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接下來,請拿起你的書,靜靜的聽老師讀,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粽》這篇課文。
2、朗讀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學習第一段。
1、過渡:聽完後,誰能告訴老師,作者一到端午節總是去誰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節,外婆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望著“我們”回家吃,說明外婆非常希望“我們”回家,一家人團聚,開心地過節。
3、指名讀,讀出外婆的期盼。
4、齊讀。你們讀得可真棒啊,老師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學習第二段。
1、過渡:每年端午節“我們”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呢?誰來告訴大家?(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1)我們來看“青青的箬竹葉”這個片語,“箬竹葉”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顏色是青色。那我們還可以說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來看“白白的糯米”這個片語,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會吃起來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說“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們還能說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後來看“紅紅的棗”,你還能說出紅紅的()?
(4)同學們,你們“青青的箬竹葉”和“青的箬竹葉”哪個更順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紅紅的棗”和“紅的棗”呢?
這類詞語都是用顏色來形容事物,並且所用表示顏色的字是重複的,這樣更符合我們的表達習慣。這類的詞語搭配你們掌握住了嗎?
3、粽子是用箬竹葉、糯米、紅棗包成的,那作者喜歡吃粽子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名讀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話)
(1)我們一起來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話,句子比較長,先聽老師讀一遍,看看老師是怎麼把長句子縮短讀的。(範讀時停頓時讀的明顯一些)誰能來試一試?這位同學已經抓住老師範讀的精髓了,比老師讀的都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把長句子讀短。
(2)接著我們一起來看“又黏又甜”這個詞語,粽子吃起來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如又大又圓、又細又長、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誰能把你對粽子的喜愛給讀出來?(指名讀、男生女生賽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段
1、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粽子是用什麼做的了,那除了紅棗粽,還有什麼粽?(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還……”說一句話嗎?(我除了會唱歌,還會畫畫)
3、從這一段中,你能體會到“我”對端午粽有什麼樣的感情?(喜愛)你從哪體會出來的?(指名讀第三段第三句)這一句話也比較長,你會像剛才那樣斷句嗎?誰來試一試?“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我們一起來試試吧!看看誰最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學習第四段
1、過渡: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嗎?(指名讀第四段)
3、這一句話也是一個長句子,那應該怎麼讀好呢?誰來給大家提個醒?“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男生女生賽讀)
4、端午節是幾月幾日?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風俗?
五、認真觀察、指導書寫
1、呈現“午、葉、真、豆、節、米、分”7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7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整體範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午”的第二筆橫寫在上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並且比第一橫長。“葉”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左窄右寬第四筆橫短一些,寫在橫中線上方一點點,第五筆豎寫在右半格。注意“真”字裡面有三橫。“節”字第四筆橫折鉤從橫中線開始起筆,第五筆豎寫在豎中線上。“米”字第一筆點和第二筆撇分別寫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豎寫在豎中線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個八,一撇和一捺要分開。學生跟筆書空。
3、學生在書上先描紅再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鑑,教師巡視指導。
4、班級展示。
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會認讀本課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好長句子。
2.知道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文中含義。
3.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會認讀本課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教學難點
知道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文中含義,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熱愛。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孩子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為什麼?那你知道怎麼包粽子嗎?今天咱們就跟著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麼包粽子。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1)端午是什麼時候?
(2)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3)帶著疑問讀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藉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3.同桌互讀,討論問題。4.小組派出代表,回答問題。
三.學習生字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認讀。2.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生字。3.爭當小老師領讀生字。4.同桌互讀,檢查。5.給生字組詞。6.識記生字。(1)加一加。(2)減一減。(3)比一比。7.遊戲鞏固生字。
四.指導書寫。1.觀察字形。2.指導書寫。
真字最後一橫要長。豆的第一橫要短3.描紅,書寫。
4.作業展示,評一評。
五.總結
你今天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10.端午粽
端午粽子節日中間總是
帶回去知道據說懷念糯米
作業設計
1.把《端午粽》讀給爸爸媽媽聽。2.把端午節的由來講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遊戲複習詞語(摘蘋果)。
2.同桌互讀課文,檢查。
二.美文賞析
1.學習第一自然段,選學生讀。
2.賞析“盼著”。
3.用“盼著”說一句話,體會“外婆盼著我們回家的心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選學生讀。
5.粽子是怎麼做成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用“一......就......”說一句話。
7.外婆做了哪些花樣的粽子?為什麼吃了之後還要帶回家去,分給鄰居?(體會分享的快樂)
8.再讀2,3自然段,體會文中流露出的快樂與懷念之情。
9.學習第4自然段,激發對傳統節日的熱愛。
三.指導朗讀。
長句子的斷句。學習兒歌:遇到長句不要慌。逗號換口氣,句號停一停。四.課文小結。
這節課有哪些收穫?
作業設計
1.你喜歡過那個節日,為什麼?寫一寫
板書設計
10.端午粽
青青的箬葉白白的糯米粽子
各式各樣花樣多熱愛思念
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透過想象畫面、體會朗讀好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瞭解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積累"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
中午分開葉子大米節日
2.指名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聽寫字詞,觀察圖片,回憶課文內容,儘快進入到課堂中。
二、品讀課文
1.品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外婆總會煮好了盼我們回去)
(3)從"一到""總會""盼著"你體會到什麼?(外婆濃濃的愛)
(4)指導朗讀,讀出外婆端午節的期盼。
2.品讀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讀一讀,讀好長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來怎麼樣?誰來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
課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裡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①你能把表示顏色的詞圈出來嗎?你有什麼感覺?(美)
②我們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粽子的圖片】
③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吧。
(3)這粽子不僅看起來好看,聞起來也很香,從哪兒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
外婆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
你覺得這清香是什麼樣的味道?(箬竹葉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棗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說個句子嗎?(我一回到家就寫作業)
(4)現在來看看粽子吃起來味道怎麼樣?(又黏又軟,十分好吃!)
課件出示:
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學們,你們吃過的粽子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課件出示:
看起來--美
聞起來--香
吃起來--甜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香甜。
3.品讀第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
課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樣也多。"
(2)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文中哪兒寫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兒又寫出了花樣多?
(第2自然段寫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話寫了花樣多)這樣的句子就叫過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幾種?這幾種你都吃過嗎?
【課件出示紅棗粽、紅豆粽、鮮肉粽的圖片】
課件出示:
"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後,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
(4)仔細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什麼?(外婆不僅勤勞能幹,而且質樸大方)
(5)指導朗讀。讀出粽子的花樣多,讀出外婆的勤勞能幹、質樸大方。
4.品讀第4自然段。
(1)自讀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麼?
課件出示:
"人們端午節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同學們,你知道屈原是誰嗎?
【課件出示屈原相關圖文資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創造出新體詩"楚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3)據說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設為端午節,並在這一天互相贈送粽子作為禮物。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了嗎?
(4)原來,這小小的粽子,不僅包含著外婆的愛,還寄託著我們中國人這麼豐富的感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逐段分析文章,可以從多角度把握內容,包括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內容、還有涉及課本之外的知識的,可以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
三、總結拓展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品嚐"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我們還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認識了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是收穫多多。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
2.你還知道我們國家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你能說說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什麼習俗嗎?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習俗:熬年守歲。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清明節:農曆三月初八(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那一天,公曆4月5日左右);習俗:掃墓、踏青。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習俗:穿針乞巧。
重陽節:九月初九;習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習俗:賞月。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習俗:喝臘八粥。
【設計意圖】總結端午節的來歷,同時拓展我國傳統的節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文章內容、掌握傳統節日,更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四、課堂練習
插入動畫"端午粽節日與美食"。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跟父母交流我國的傳統節日。
點選檢視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教師資訊、教師交流、教師學習
盡在小學教師幫!
一下語文《端午粽》優秀教案 篇7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認識生字卡片。
2.聽寫生詞。
二、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別好吃,那麼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
子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2)指名讀第3自然段。
(3)指名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4)指名回答並板書:花樣多。
(5)練習用“除了……還有……”說話。
(6)總結: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樣多,還叫我們帶回去給鄰居吃,看來,外婆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善良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啟發談話:人們端午節吃粽子為了什麼呢?
(2)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3)交流蒐集到的有關屈原的資料。
三、課文拓展,指導書寫
1.總結交流。
(1)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那麼屈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人呢?
(2)課件出示屈原資料,瞭解其生平,以及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2.拓展交流。
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鄉端午節習俗資料,並和課文內容相對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3.指導生字“真、分、豆”書寫。
(1)課件演示“真、分、豆”筆順。
(2)認讀3個生字。
(3)觀察三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並指導書寫。
四、佈置作業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2.佈置作業。把在本課中收集到的詞語放在你的詞語庫裡。課外瞭解我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
五、板書設計
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
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
花樣:多
意義:紀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