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優秀教案

《梁山伯與祝英臺》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梁山伯與祝英臺》優秀教案1

  教學重點難點

  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學目標與簡析

  1、透過欣賞此曲,掌握音樂體裁:小提琴協奏曲;作品作者。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

  2、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並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錄音機、多媒體、小提琴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設問:大家聽說過哪些傳說?有沒有聽說過樑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2、引入課題。

  二、新課教學

  1、作品介紹

  介紹作品、作者,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為下面的欣賞做鋪墊。講授:協奏曲的特點。

  2、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分段欣賞)

  A、介紹作品的曲式結構。

  B、按照板書曲式結構圖,分段欣賞愛情主題、梁祝共讀共玩、英臺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並回答:每一個片段所表達的情感?

  c、教師演奏愛情主題

  D、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所表達的音樂思想。

  小結:這首樂曲透過獨奏小提琴與樂團的配合演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可歌可泣的傳說故事。並將中國戲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樂中,對中國近現代音樂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梁祝》讚頌了人類真摯的情感,批判了統治階級的無情。

  三、看譜學唱《梁祝》主題

  1、教師給學生髮放《梁祝》愛情主題簡譜。

  2、學生根據教師彈奏,進行視唱、模唱。

  3、學生展示。

  四、課堂小結

  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的發展,精心構思佈局,寄託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願,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梁山伯與祝英臺》優秀教案2

  教學目的

  1、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

  2、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

  3、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

  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並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

  重點難點

  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一、匯入:

  播放《梁祝》音樂片段,教師語言匯入。

  教師:彩虹萬里白花開,花間彩蝶成雙對,千年萬代分不開,梁山伯與祝英臺。同學們,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家喻戶曉,下面請把你們課前收集的有關《梁祝》的資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課教學:

  (一)出示課件

  1、請學生(分小組)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梁祝》的資料上臺來與大家進行分享(各種傳說、故事背景等等)。

  師:我想同學們都聽說過樑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請你們分小組上臺來介紹一下你們所收集到的有關梁祝的資料。

  生:分小組介紹。

  師:誰來講講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講述故事。

  師:同學們講得都非常的精彩,說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聽過樑祝音樂的人,都永遠會為這種千古傳詠的愛情故事所深深撼動,愛情就是這樣,它是兩情相悅兩廂傾慕兩性向往生死相隨之最完美體現。而更讓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絕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緊密相隨的蝴蝶,在雲南民間傳說中是指美鳳蝶。從它誕生以來,就一直成為世人的愛情楷模和民族偉大情操的典範,它深刻蘊育著民族精神和忠貞理想,中國人民深深喜愛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樣是喜愛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表達這種情愫,在其中賦予著高尚的精神寄託。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用它那優美動聽的音樂向世人講述著古老而優美動人的傳說。

  2、展示課件(介紹樂曲)

  (1)協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與管絃樂隊相互競奏,並顯示其個性及技巧的一種大型器樂套曲。傳統的協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進入20世紀後,協奏曲的表現形式有許多新的發展和變化。)

  (2)樂曲的創作背景。(學生介紹)

  (3)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教師簡單介紹)

  師:剛才有同學介紹了這首樂曲主要是反映了人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梁祝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去傾聽音樂述說的故事吧!(請學生邊聽邊思考,聽完後分別歸納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並談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個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日子裡開始了。

  (二)欣賞樂曲。(出示課件)

  教師和學生用生動的語言分別以講故事的形式結合畫面和音樂進行解說。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題―副部主題。

  師: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國南方的一座村莊祝家莊,聰明美麗的祝員外之女祝英臺,衝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途中與善良、淳樸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音樂活潑、歡快),兩人同窗三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樂轉慢)。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梁山伯送祝英臺送了十八里,最後在長亭依依惜別,這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捨祝英臺。

  2、展開部: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師: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誰來給我們講講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1)學生講述: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馬太守的威脅,為了父母和祝家莊,祝英臺被迫屈服。

  師:這段激烈音樂表現了矛盾衝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音樂中似乎也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大封建勢力的重壓

  (2)師:聽,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莊探望並打算提親,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如訴如泣的曲調纏綿悱惻的音調,把兩人的內心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3)師:誰來說一說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生: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後不就病故,祝英臺得知後悲痛萬分,她下定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在一個深夜裡,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獨自來到梁山伯的墳前祭奠,向蒼天哭訴後碰碑自盡。

  3、再現部―化蝶。

  師:接下來,樂曲出現了開始的引子部分,把我們帶入了神話的意境。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後,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彷彿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三)出示課件。

  1、展示整個樂曲的結構(由學生歸納,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2、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想和體會,形式不限。(學生講述或用歌聲表達等等)

  (1)學生講述。

  (2)學生演唱《化蝶》。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都說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想所有的人都會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於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於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讓我們帶著感動欣賞一首歌曲,並祝願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尋找到真正屬於他們的幸福吧!(播放歌曲)

  三、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於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透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優秀教案3

  課型:音樂欣賞課

  教學目標: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主要音樂片段,粗輪廓瞭解《梁祝》音樂,對《梁祝》音樂感興趣,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創設體驗性、探究性的多種音樂活動,啟用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出個性。 透過聆聽、表現和創造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的美。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 掌握音樂知識——協奏曲。

  教學用具:

  多媒體、小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二、欣賞《梁祝》音樂片段

  欣賞音樂片段一——為音樂配解說詞 欣賞音樂片段二——用詩詞權時音樂 欣賞音樂片段三——給音樂選配畫面 欣賞音樂片段四——據音樂創設情景 欣賞音樂片段五——給音樂命名 欣賞音樂片段六——引出課題

  三、簡介作品與作曲家,講解什麼是協奏曲。

  四、給音樂找家。

  五、給音樂排序。

  六、“化蝶”音樂欣賞。

  七、課堂小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