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與地月系(教案)

月球與地月系(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球與地月系(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概況、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及月相的變化和月球對地球的意義等知識。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

  本節的重點是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及月相的變化。

  教學難點

  本節的難點是月球的自轉與公轉及月相的變化。

  教學方法

  直觀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三球儀、投影片月相變化示意圖等。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太陽系中太陽、九大行星和主要天體的知識。太陽系中包括一個重要的天體系統,這個天體系統和我們密切相關。大家知道是哪個天體系統嗎?

  學生回答:地月系。

  【教師引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大家閱讀課本上有關月球概況的.知識,分小組討論如下問題:

  (1)同地球相比,月球在直徑、體積、質量、表面重力加速度、表面積等方面有什麼區別?會產生哪些結果?

  (2)月球表面有哪些特點?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3)“阿波羅”11號登月以後,有什麼重大發現?

  (4)月球有多大年齡?這與地球有什麼關係?

  小組代表發言,由學生小結:

  月球與地球相比在各個方面都小的多,導致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假如地球上體重120千克的人,在月球上只有20千克重了。由於月球的質量小,其引力小,因而月球上沒有大氣,聲音也無法傳播,所以月球是一個寂靜無聲、死氣沉沉的世界。由於沒有大氣層,自然沒有水汽、風、雲、雨、雪等自然現象。由於沒有大氣,其晝夜溫差特別大,白天陽光直射時溫度可達127℃,夜晚則降到-183℃。月球上沒有水,因而也沒有生命物質。

  月球表面有兩種地形:一種是陸地,它佔滿月視面的83%,分佈有10多條山系,它們都以地球上山脈的名稱來命名。另一類為平原和低地,地勢低平,從地球上看,為比較暗的陰影區好似“海”,它們是被暗褐色熔岩覆蓋的地區。整個月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它們都是宇宙物體衝擊月面和火山活動的產物。

  “阿波羅”11號登月以後,發現月面佈滿了一層厚度不等的月塵和岩屑。在月岩中已發現近60種礦物,其中有6種是地球上尚未發現的。有月岩和月壤中發現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學元素,以及多種有機化合物,但無生命跡象。

  月球的年齡大約是46億年,這同地球的年齡大約相當,它們是同時形成的。

  【板書】第二節月球和地月系

  一、月球的概況

  1.直徑、體積、表面積、質量、重力加速度

  2.無空氣、無水、無生命

  3.表面形態——山和“海”

  月球的運動比其他星球更加明顯易見。它對地球來說影響也很大。由於地球只有一個天然衛星,即月球,因地球的質量比月球大的多,地球和月球相互吸引使得月球不斷地繞著地球公轉,在宇宙中形成了一個很小的天體系統——地月系。月球繞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27。32日,月球自轉一週的時間也是27。32日,與公轉相同都是自西向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