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

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學習剪弧線。

  2.在感知辨認紅、黃、藍顏色的基礎上,能根據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3.體驗剪紙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紅、黃、藍色的紙若干。

  2.教室兩面草地的底版。

  3.錄音機、磁帶、剪刀、膠棒、抹布。

  【活動過程】

  (一)紙條寶寶變魔術,引出主題。

  T:“紙條寶寶可調皮了,它們爬呀爬爬到我的頭上,你們看,它們變成了什麼?”(兔子的耳朵)

  T:“它們又爬呀爬,爬到我腰裡,這會兒它們又變成了什麼?”(裙子、腰帶)

  T:“紙條寶寶變了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它現在要請小朋友幫忙了,它們想變成春天五顏六色的花,小朋友想想,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它們呢?”(可以撕花,可以剪花、可以折花)

  (這種變魔術的方式充滿了神秘性,幼兒對魔術都有著極高的興趣,我選用“紙條寶寶變魔術”這種形式,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幼兒能快速進入狀態,更好的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透過大膽想象紙條變成了兔子的耳朵,裙子等,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二)剪刀娃娃變魔術

  1.出示剪刀。“我們來看小剪刀變個魔術吧!”

  2.老師示範怎樣使用剪刀。“小手變把小,剪刀洞裡來睡覺,剪刀張開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咔嚓——咔嚓——小剪刀剪出了什麼顏色的花?”(紅色的花)

  3.拿一張正方形的紙。我們把正方形的花對摺一下,再對摺一下,(變成小正方形,手拿小方形一角,開口朝上),正方形的花變成了小山了,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從這個角爬呀爬,爬過彎彎的小山坡,爬到了那個角,這次方形花變成了什麼花?(圓形的花,有花瓣的花)

  4.請小朋友拿出小手試一下。(以詩歌形式讓幼兒掌握使用剪刀的正確方法,幼兒能夠很快地接受,也鍛鍊了幼兒各器官間的協調能力。)

  (三)小朋友操作,老師指導(音樂聲中進行)

  T:現在請你們的小剪刀也工作起來,剪一剪,變一變,剪出不同顏色的花,剪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剪一些。小剪刀還有句悄悄話對你們說:“用完剪刀後請你們將剪刀的‘嘴巴’合上,不然它的嘴該累了。”

  (四)我和小花做遊戲

  小朋友真動腦筋,都已經剪好了,我們來和小花一起做個遊戲,請你們聽老師的口令做動作。“請把紅花和藍花放在一個手裡,黃花放在另一個手裡?”。(請幼兒根據口令找出相應的花)

  (五)花兒朵朵開

  1.春天到了,花兒都開放了,讓我們剪的美麗的花都開到草地(畫有小草的牆壁)上去吧。

  2.幼兒動手操作。(組織快的幼兒將地上的紙片撿乾淨,放在簍子裡)。

  3.展示自己的成果並欣賞他人的作品,讓幼兒體會到遊戲的快樂。

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2

  一、設計意圖: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幼兒認識並理解等號、大於號和小於號的含義,感知大於號和小於號的開口方向及內在規律,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大於”、“小於”來表達數量關係。

  二、教學目標:

  1、認識並理解等號、大於號和小於號的含義。

  2、感知大於號和小於號的開口方向及內在規律。

  3、學習用大於號、小於號表示兩種物體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義。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比較數量的多少,理解等號,大於號,小於號的含義。

  (2)能正確運用“>、<”完整表達數量關係。

  2、難點:認識大於號,小於號,並能正確運用“>、<”來完整表達數量關係。

  四、課前準備:

  1、材料準備:花園圖一幅;等於號、小於號、大於號卡片;數字頭飾;小包(裡面放有1~10數字卡片);鼓;《幼兒畫冊》。

  2、環境創設:活動室中有可供幼兒比較數量的物品。

  3、幼兒經驗準備:熟悉10以內的數量關係,能正確比較數量的多少。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激發興趣

  1、比較數量的多少,理解等號的含義,引出大於號和小於號。

  (1)出示花園圖並提問:花園裡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數一數有幾種花,每種花各有多少朵。

  (2)請幼兒說出各種花的數量,並貼上相應的數字卡片。

  (3)提問:紅花和黃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如果用數字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還是一樣大?

  (4)啟發幼兒用一個符號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教師:我們可以在兩個數量之間放上等號(教師出示“=”)。這樣,一眼就可以看出兩邊的數量一樣多。

  (5)提問:紅花和藍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如果用數字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在這兩個數字之間能放“=”嗎?

  (二)和大於號、小於號做朋友。

  1、引導幼兒認識大於號“〉”

  (1)出示大於號“〉”,引導幼兒觀察符號的形狀和開口方向,說說像什麼。

  (2)教師小結:“〉”就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表示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大。

  (3)提問:紅花和藍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如果紅花多於藍花,可以用數字怎樣表示?

  (4)啟發幼兒用一個符號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教師:我們可以在兩個數量之間加上大於號(教師出示大於號),這樣一眼就能看出哪個數大。

  (5)引導幼兒說出“10大8小”,並列出不等式“10〉8”,讀作“10大於8”。

  2、引導幼兒認識小於號“〈”。

  (1)出示小於號“〈”,引導幼兒觀察符號的形狀和開口方向,說說與大於號“〉”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像撅著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小數瞧,表示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小。

  (3)提問:藍花和紅花相比,哪個多?哪個少?如果藍花多於紅花,可以用數字怎樣表示?

  引導幼兒說出“8小10大”,並列出不等式“8〈10”,讀作“8小於10”。

  (4)引導幼兒學兒歌:大於號,開口對著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3、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大於號和小於號,加深對兩種開口方向的記憶。

  (1)請兩名幼兒扮演數字寶寶,任選一個數字頭飾帶好,再請另一名幼兒扮演符號,站在兩個數字寶寶中間,用身體動作表演“>”“<”,全體幼兒輪流扮演。

  (2)請全體幼兒根據表演讀出“幾大於幾”或“幾小於幾”

  4、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練習使用大於號和小於號。

  (1)遊戲“擊鼓傳數”。

  教師敲鼓,幼兒傳數,鼓聲停止,裝有數字的盒子在誰手裡,誰就和前面一位幼兒各從盒子裡抽出一張數字卡片,比較大小,如抽出的數字卡片的順序是“9”和“5”,抽出9的幼兒說“9大於5”,抽出5的幼兒說“5小於9”。

  遊戲可根據幼兒興趣反覆進行。

  (2)指導幼兒理解《幼兒畫冊》內容,完成練習。

  請幼兒數一數圖中花園裡的花朵各有多少,在對應的空格中填上相應的數字,並在兩個數字中間的空格處填上大於號“>”或小於號“<”。然後請幼兒大聲讀一讀不等式。

  (三)活動拓展

  準備一些可供幼兒比較數量的物品,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來表達數量關係。

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紙有吸水性的特點,感知不同材質的紙吸水性不同。

  2、經歷簡單的探究過程,用實驗驗證猜想。

  3、樂意動手操作,對實驗充滿興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帶一盒水彩筆或蠟筆

  教師:紙花每人2朵(210*2=420),大水槽(15個),一個大水桶,一個小瓢

  教學過程:

  1、紙花塗顏色(12分鐘)

  (1)大家看,這是什麼?(紙花)

  (2)它是什麼顏色的?(白色)

  (3)是的啊,我們每個人的花都是白色的,老師覺得好單調啊,你們想不想把它們塗成五顏六色的花朵?(想)

  (4)老師給每一個小朋友一朵小白花,請你給它塗上漂亮的顏色。

  要求:

  ①只塗一面。

  ②只塗花瓣,

  ③先把花瓣折出來,沿著折線畫一條線,然後開始塗。(師拿出已經塗好的示範)你可以每一花瓣用不同的顏色,也可以像這樣,間隔著塗顏色。

  ④我們來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塗的又快又好!

  (5)發紙花,學生塗色,師巡視指導。

  (6)待學生全部塗完後,請學生把水彩筆收起來,放在桌子下面抽屜裡。

  (7)接下來,請小朋友把紙花折成一個花苞,怎樣折呢?(師示範)把每一個花瓣都向著花心折,一個接一個折。全部摺好之後,用手按一下,一朵花苞就做好了!

  [設計思路:從一個白色紙花匯入,引出色彩單一,動手塗色,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體驗動手的快樂。]

  2、紙花開放(12-14分鐘)

  (1)現在每位小朋友手裡都有一朵漂亮的紙花苞,紙做的花苞也能像真花一樣一點一點地慢慢地盛開嗎?(學生猜想,如果有孩子說能,問他是怎樣做?如果孩子說不能......)

  (2)花苞放到水裡後會怎樣呢? (學生猜想)

  (3)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想)

  (4)(師示範),我們把紙花放在水裡,怎樣放?花心向下行不行?斜著放行不行?

  (5)正確的方法是:把花心向下,輕輕的放入水中。

  要求:2個人共用一個水槽,給每個水槽加水。靜靜觀察花苞的變化,實驗介紹後, 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的發現。

  (6)發水槽,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7)待實驗結束後。學生的紙花苞均已開放。

  (8)教師提問:為什麼花苞放在水中,花瓣會慢慢盛開呢?

  (9)(請小朋友發表見解,老師進行對比。)

  (9)小結:原來水用力擠進紙的纖維,纖維輕微膨脹,摺痕處的纖維膨脹就使花瓣打開了,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10)整理桌面。

  (11)[設計思路:透過提問“紙做的花苞也能像真花一樣一點一點地慢慢地盛開嗎?”,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在動手之前講明要求,然後思考“為什麼花苞放在水中,花瓣會慢慢盛開呢?”,透過老師講解,孩子親手實驗,感受其中的科學原理。]

  3、拓展延伸(4分鐘)

  (1)這裡有兩個紙花苞,一個是平時用的白紙做的,另一個是用手工紙做的,同時放進水裡,你覺得哪一個會先開放?

  (2)如果折一個小紙船,你會選擇哪一種紙?

  [在瞭解了其中的原理之後,透過一個對比實驗,進一步探討花朵開放快慢和什麼有關係。]

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橘皮、紙等材料製作花朵,發展剪、撕、貼等手工技能。

  2、能發現不同花朵的特徵,發展比較性觀察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活動室提前擺放菊花、一串紅、雞冠花供幼兒欣賞。

  2、橘皮、毛線、皺紋紙、卡紙,剪刀,膠棒,已經畫好枝葉的畫紙等。

  3、教師事先做好的一幅花朵。

  活動過程:

  1、觀察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秋季開放的花。

  (1)請幼兒仔細觀察活動室裡擺放的菊花、一串紅、雞冠花,說說它們的顏色與形狀有什麼不同之處。

  (2)引導幼兒再次觀察並分辨三種花的主要特徵,正確說出三種花的名稱,像雞冠的是雞冠花,像糖葫蘆一串串紅紅的是一串紅,有很多花瓣並且花瓣卷卷的像人的捲髮的是菊花。

  (3)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花的名稱,並說說為什麼喜歡?

  2、引發幼兒製作花朵的興趣,瞭解做花的基本材料和方法。

  (1)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花朵引起幼兒的興趣,並請幼兒觀察教師做好的花朵,說一說是用什麼材料做的,請幼兒猜想教師的製作方法。

  (2)請幼兒說一說還可以用什麼材料製作花朵。

  (3)教師出示各種材料(橘皮、皺紋紙、毛線、卡紙等),和幼兒共同討論這些材料可以做什麼,如何製作等。如皺紋紙可以做花的莖和葉子,可以用撕、剪、扭、畫等方法改變皺紋紙。毛線做成各種花朵,主要採用貼上和纏繞等方法。

  3、教師示範用橘皮製作菊花。

  (1)將橘皮的蒂部作為花心,用剪刀將橘子皮由外向蒂部剪成條狀,塗上膠水,貼到已畫好的枝葉上方。

  (2)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剪刀。

  (3)貼上時要注意花瓣的錯落有致。

  4、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操作材料,分組進行製作。

  (1)橘皮製作菊花;

  (2)毛線製作花朵;

  (3)各種紙製作花朵。

  5、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各種注意事項。

  6、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相欣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體現了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使學習美術成為一種樂趣。幼兒能積極參與整個活動,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中心,寓教於樂,培養了幼兒的興趣,充分發展了幼兒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5

  【教材分析】

  印染畫色彩豐富,具有神奇多變的藝術魅力。活動中我們結合紙的吸水性的特點,選用宣紙為印染載體,裁剪出各種花朵的輪廓,並引導幼兒將花朵形狀的宣紙進行反覆摺疊,並透過自主大膽探索印染的方法,發現在印染中的問題,然後帶著問題看教師進行示範點、蘸等印染的方法,能夠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印染方法的興趣。同時,透過在印染過程中感受色彩和圖案的變化,進一步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習按花朵形狀紙的不同形狀有規律摺疊,能用點、蘸等方法印染漂亮的花朵。

  2.能大膽操作,嘗試在花朵形狀的紙上印染出不同的圖案。

  3.感受印染畫的神奇與美妙,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印染藝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提前收集具有印染工藝的裙子、手絹等。

  2.提供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花朵形狀的宣紙若干,教師示範用的花朵宣紙。

  3.每兩人一組的調好水的彩色顏料、棉籤、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手絹、花裙等印染實物的圖片,初步瞭解印染畫,感受印染的神奇與美妙。

  提問:看了這些手絹和花裙上的圖案是怎麼做出來的?這些物品上的色彩和花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這種手絹和裙子上的圖案是特殊的染色方法-----印染做成的。將容易吸水的布輕輕的蘸到顏料上或用工具把顏料點到布上變成的漂亮圖案就是印染畫。

  二、出示印染材料,學習按花朵的不同形狀有規律摺疊及點、蘸的印染方法。

  1.出示用宣紙剪出的花朵輪廓圖,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印染的方法。

  (1)提問:這是什麼紙?遇到水會怎麼樣?(知道印染畫要用吸水性強的紙)運用什麼方法印染才能讓花朵變漂亮?(引導幼兒說一說紙應該怎麼樣摺疊、怎樣蘸顏料等)

  (2)幼兒初步嘗試印染,探索印染的方法。

  (3)個別幼兒交流印染的作品。

  提問:你是怎樣印染花朵的?在印染的時候發現什麼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在印染的時候沾顏料的方法,邊和腳怎麼印染,沒有印染到的地方應該怎麼辦等問題。)

  2.教師示範印染的方法,重點示範蘸、點的方法。

  (1)教師邊朗誦兒歌邊示範印染的技能

  花朵折一折,花邊對花邊;花邊、角兒輕輕蘸,空白的地方點一點,綻放美麗的小花朵。

  (2)教師展示印染作品。激發幼兒探索印染的興趣。

  提問:老師的作品好在哪裡?(提示幼兒說一說顏色的運用、蘸染的方法等)還可以怎樣摺疊花朵輪廓圖?

  小結:摺疊的形狀不同、蘸染料的區域和多少不同,印染的花紋也不同。

  三、幼兒印染作畫,嘗試印染出不同的圖案,探索印染的規律,體驗印染畫的樂趣。

  1.提出要求:

  (1)提醒幼兒印染時要把握好蘸顏料的量,不要將紙長時間浸在顏料裡。

  (2)燃料要及時的用抹布擦乾淨

  (3)印染好的作品要開啟晾乾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印染畫的神奇與美妙。

  1.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大版面上,佈置“花兒朵朵開”情景。

  2.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評價同伴的印染作品。

花兒朵朵開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團”“搓”“揉”“捏”的手法表現花朵的造型。

  2、幼兒透過欣賞圖片、遷移原有對花朵的表象經驗,進行花朵形態的表現和創造。

  3、幼兒體驗欣賞美、表現美的愉悅感,產生對藝術活動的喜愛之情。

  活動重點:學習運用“團”“搓”“揉”“捏”的手法表現花朵的造型。

  活動難點:幼兒透過欣賞圖片、遷移原有對花朵的表象經驗,進行花朵形態的表現和創造。

  活動準備:

  常見的花卉、收集一些花的圖片或照片 、各色泡泡泥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人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一年四季都有花朵開放。你知道都有哪些花嗎?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賞生活中的花,觀察花朵的不同造型。

  2、對比欣賞多朵花的畫面。教師:這幅畫上的花是什麼樣子?花蕊是什麼樣子的?花瓣是什麼樣子?

  3、引導幼兒透過教師的提問和自己的觀察,進行討論和交流。

  4、透過教師的引導,拓展幼兒的思維。幼兒自由想象,大膽表述。

  5、介紹操作材料,提出任務與要求。

  三、結束部分:

  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幼兒互相欣賞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