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歌八駿馬

五指山歌八駿馬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感受、體驗《八駿馬》的音樂情緒,聽辨廣東音樂及福建南曲樂隊中的主要樂器,初步認識這兩種音樂體裁的音樂風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唱歌,用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五指山歌》。能夠背唱其中的一首歌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夠喜歡演唱高山族和黎族民歌,喜歡聆聽廣東音樂及福建南曲,並對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感興趣。

  教學重點: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五指山歌》

  教學難點:感受、體驗《八駿馬》的音樂情緒

  教學用具:計算機、教學光碟、鋼琴、

  課前分析:

  學唱《五指山歌》時,可將歌曲分為兩部分(即:第1—22小節及第23—42小節兩部分)學習。在學唱前一部分時,要注意變換拍子及裝飾音的問題。節拍要唱得準確,裝飾音要唱得自然。

  教學過程:

  《五指山歌》

  牐犂枳宸植莢諼夜海南省各地。由於地區方言的關係,黎族又分為杞、侾、美孚、本地、德透五個支系,在支系中還會分出更小的支系。黎族各支系都有自己特定的傳統音樂調腔。在傳統音樂調腔的基礎上,又可分為山歌、情歌、劈山欄歌(一種刀耕火種時唱的勞動山歌)、舂米謠(杵歌)、犁田歌、打硪歌、兒歌、敘事歌等民歌體裁。

  牐牎皢呢調”是杞黎中最為流行的調腔。它因歌曲開頭時常用“囉呢”之類的襯詞而得名。這種調腔的'節奏從容、旋律舒暢、抒情性很強。《五指山歌》就屬此類。

  牐牎段逯幹礁琛肥嗆D先嗣褚讕蕁皢呢調”的調腔而創編的革命民歌。其內容是歌唱紅軍勝利歸來,嘲諷蔣軍失敗並逃往臺灣的。歌詞采用比興的手法和問答的方式說明一個鐵的事實和真理——正義的紅軍必將戰勝反動的蔣家王朝。《五指山歌》為d徵調、變換拍子,舒緩的速度,二部曲式結構。歌曲的兩個樂段,前8小節的旋律是完全一樣的。它們用非常抒情的音調,表現相互關聯的同一問題。儘管它們有問有答,卻前後呼應、珠聯璧合。而兩個樂段的第9小節之後,卻是又有對比、又有統一的。第一樂段的音調,自始至終是沉穩而抒情的。雖然歌者也提出了兩個問題,但好像他是在心照不宣地明知故問。而第二樂段的音調,先是用堅定的語氣表現嘲諷的內容:“蔣軍失敗流落海”;而後又回到那種沉穩抒情的情緒中,以表現海南人民對紅軍崇敬、愛戴、親近的深厚感情。

  《八駿馬》

  1.“八駿”為周穆王(前1001—前951)之良馬。周穆王曾乘之以周遊天下。後世的許多藝術家都曾用這一題材進行創作。如:五代時期,晉之史道碩曾繪有名畫《八駿圖》。在福建南曲中也有《八駿馬》的著名樂曲。

  牐牎棟絲ヂ懟酚置《八走馬》,是福建南曲中四大名曲之一。全曲共分八節,每節都有一個小標題。這八個小標題分別是:驊騮開道、騄駬閒遊、玉驄展足、駊驥驕奔、烏騅掣電、赤兔嘶風、黃驂脫轡、白犧歸山。我國音樂工作者對南曲進行了發掘整理工作,將《八駿馬》精心刪改成四節,使樂曲在不失原來意境的前提下顯得更精練、更集中。

  牐犜曲的八個小標題並不能準確地概括音樂的情趣,但它們充分說明:樂曲內容是在描繪、刻畫駿馬之各種動態的。

  牐牎棟絲ヂ懟肺迴圈體結構,整理後的樂曲還具有變奏的因素。其結構形式為:樂曲中迴圈再現的節奏音型(b)貫穿全曲,具有走馬形態之意境。其旋律是:其他的幾段旋律分別是:

  牐2。福建南曲又名“福建南音”、“南樂”、“南管”、“管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它與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戲曲音樂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這些音樂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逐步地形成了這個樂種。

  牐牳=南曲主要流行於閩南的泉州市、晉江地區以及廈門、龍溪和臺灣等地。此外在東南亞國家華僑聚居的地方也很盛行。南曲包括了“指”、“譜”、“曲”三大部分。“指”是一種套曲;“譜”是有標題的器樂套曲;“曲”是有唱詞的散曲,只唱不說。南曲的演奏形式有“上四管”、“下四管”之分。

  牐犐纖墓芤遠大鏤主,稱做“洞管”;以笛為主的稱做“品管”。《八駿馬》採用洞管的形式演奏。它使用的樂器有:洞簫、二絃(一種拉絃樂器)、琵琶、三絃、拍板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