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教案(通用15篇)

小學古詩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古詩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古詩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覆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註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1.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麼區別?

  2.你知道什麼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於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瞭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覆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麼?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麼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1.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2.教師範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揹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小學古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o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愛。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認識1個偏旁。

  3.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小朋友已經學過不少古詩了,你能背揹你最喜歡的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嗎?

  2.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文,說的是一個小朋友在家裡把學到的古詩講給奶奶聽的故事。

  二、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

  “英”,是整體認讀音節,又是後鼻音。

  “詩”:是整體認讀音節,讀翹舌音。

  2.邊說邊書寫兩個生字。

  3.齊讀課題。

  三、初讀指導

  1.(出示投影片)圖上有什麼人?他們正在幹什麼?

  小結:英英正在和奶奶說話,兩人有說有應,有問有答,這叫對話。

  2.學習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課文中表示說話人的名字和他所說的話之間必須用冒號(力隔開。(板書:冒號:)齊讀“冒號”兩遍。請你找一找,文章中說話的人是誰?她說話內容是什麼?

  3.我們現在再讀課文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我們已經看懂了對話的形式了。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小節號和生字詞。

  4.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

  ①自己讀讀詞語。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英”、“靜”、“層”:是讀後鼻音,不讀前鼻音。

  “詩”:是整體認讀音節s川,要讀準翹舌音。

  “思”:是整體認讀音節si,要讀準平舌音。

  “首”、“照”:是翹舌音,不能讀成平舌音。

  “層”:是平舌音,不能讀成翹舌音。

  “背”:是個多音字,既可讀“”,也可讀“”。用這兩個字音分別造句。

  ③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④去掉拼音後,齊讀生字詞。

  ⑤給生字找朋友。(即給生字組詞)

  (2)(出示二類詞語即兩條綠線內的生字詞)

  ①自讀,齊讀。

  ②去掉拼音後再次齊讀詞語。

  6.同學們把這些生字詞帶人課文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1)自讀,同座位互讀。

  (2)指名讀,師生共同指導、糾正。

  7.同學們既然喜歡讀,下面兩人自由組合來分角色朗讀課文。

  (1)兩人互相讀。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分兩個大組對讀。

  四、初步理解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2.英英和奶奶共有幾次對話呢?

  3.小結:英英和奶奶有問有答,話說得多麼清楚!以後我們說話也要這樣。

  五、指導寫字

  1.書讀得好,字也能寫得好。

  2.出示打亂順序的詞。指讀,齊讀。

  3.看筆順表裡的生字,自學後描紅。

  4.反饋檢查。

  5.有什麼字覺得比較難寫?教師指導。

  靜:左邊是青字旁,跟讀兩遍。

  “月”字的撤要改為豎。整個宇要寫得左窄右寬。

  教:左右同寬,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緊下松。

  意:上中下緊湊,“立”最後一筆橫要寫長,中間扁日橫落在豎中線上。

  詩:右部分的三橫間隔距離相等,中間橫最長,兩筆豎不在同一條豎線上,豎鉤偏右。

  6.學生描紅、仿寫、臨寫,教師巡視指導。(放輕音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指導用“思念”說一句話。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靜夜思》

  1.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靜夜”是什麼意思?(靜靜的夜晚)

  “思”是什麼意思?(思念)誰來說說詩題是什麼意思?

  過渡:詩人會思念什麼?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圖上畫的是誰?

  (1)從課前的預習中,你對李白有什麼瞭解?

  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2)此時他正在幹什麼呢?

  (李白正在靜靜的夜裡思念家鄉的親人)

  3.學詩句。

  (1)指名讀詩句。

  (2)詩共有幾句呢?下面我們透過英英的話來理解詩句。<

  第一句:

  ①自己讀讀英英的話,想一想這一句詩句是什麼意思?

  ②“疑”是什麼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這裡的想像是多麼奇特!獨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詩句特有的風格。

  ③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句詩句。

  第二句,

  ①還是自己來讀讀英英的話,說說第二句詩句的意思。

  ②(指著圖)此時,李白看見的就是這輪明月,想一想,什麼時候的月亮是這樣圓圓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節裡,你們是怎樣度過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時候,可是假如你此時獨自一人遠在外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你會怎樣呢?(傷心、難過)

  ⑤是啊,(教師指著圖)此時此刻,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孤孤單單一個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會想些什麼呢?

  ⑥同學們說得真好,同樣的月亮,同樣的月光,勾起了遠在他鄉的詩人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

  ⑦現在,誰願意來當李白,有感情朗讀第二句詩句呢?

  (3)同學們可以看圖,來當詩人邊表演邊吟誦詩句。

  自讀,指名讀詩句。

  (4)朗讀指導。

  朗讀節奏:(“/”為句中停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光”、“霜”、“鄉”讀時要清晰些,停頓時間長一些。

  (5)指名上來演吟誦詩句。

  (6)指導背誦。

  二、鞏固詩意

  1.誰願意來當一回英莢、奶奶,把她們之間的對話演一遍呢?

  要把詩句解釋清楚哦!自由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課文。

  三、指導用“思念”造句

  1.誰在什麼情況下思念誰呢?

  2.就連小動物之間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師生共同糾正。

  四、小結課文

  1.這篇課文透過對話形式,引出一首古詩,反映了小學生英英對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並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2.同學們,學過課文後,你們對學習古詩有什麼認識?可以談談。

  小學古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遊園不值》。

  3.讀懂《遊園不值》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啟發談話。

  古詩是同學愛讀愛背的文學體裁。背誦理解古詩對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三位大詩人的作品。

  板書:12古詩三首

  二、通讀全課,學習生字

  1.觀看誦讀動畫。

  2.自己練習朗讀課文,注意節奏,注意生字讀音。

  3.讀生字組詞,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三、自學《遊園不值》

  1.讀通全詩。

  2.自主探究詩句意思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四、彙報自學收穫

  1.指定一個小組的代表到臺上來,給大家講這首詩。(教師用動畫輔助。)

  在學生講的過程中,其他人可以發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質疑,可以答疑;老師適時點撥。

  2.在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後,師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暢的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l)關於題目。

  遊園不值:意思是遊覽花園,沒能進去,因而沒遊成。不值:沒有遇到。

  (2)“應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與下句的關係。

  通順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園的主人)太愛惜蒼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壞。

  第一句意思明確了,學生自然明白因為園子主人“憐蒼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開”,一因一果。

  (3)關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的理解。

  a.表面意思:園子裡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探出牆頭來。(看圖印證)

  b.這兩句詩反映了春天朝氣蓬勃、生動活潑,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強大及不可阻擋。

  (4)詩的前兩句與後兩句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呢?

  (前兩句感到掃興、遺憾;後兩句則有對蓬勃春意的讚美,心中充滿驚喜、快慰。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春的讚頌,對旺盛生命力的讚頌。)

  五、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背誦下來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朗讀其它兩首詩。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讀懂這兩首詩的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背誦《遊園不值》。

  二、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1.讀通全詩。

  2.朗讀、感悟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三、彙報自學收穫

  1.指名到臺上當小老師,指著字幕片上的詩句,逐詞逐句講解需要點撥的地方:

  (1)題目。

  (2)西子,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適,適宜。

  (4)前兩句寫的是實景,後兩句則是作者大膽的想像,用西施之美來比喻西湖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愛之深。

  (5)前兩句中的詞語之間對仗工整,如“水光”對“山色”,讓學生找出其他相對應的詞語,體會作者構思、用詞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風姿。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3.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四、自主學習《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1.讀通詩句,詩準字音。

  2.自讀、感悟,讀懂詩句,體會情感。

  3.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五、彙報學習收穫

  1.請一名學生上臺講詩意,其他人隨時質疑,“小老師”若解答不出,教師相機點撥。

  (1)“淨慈寺”與“西湖”有何聯絡?

  題目中的“淨慈寺”是一個佛寺,在杭洲西湖邊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題目意思是清早走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時看到的景色。)

  (4)“無窮”,在詩中指範圍廣,無邊無際。“無窮碧”,指無邊的綠伸向遠方。

  (5)“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特別可愛。

  引導:同樣是寫西湖,這首詩與前一首有什麼不同?

  (前一首詩中作者用奇麗的想象把西湖擬人化了,表現了西湖之美;這一首詩作者集中描繪了湖面蓮葉、荷花,紅綠相映,荷日生輝,把西湖之美具體化了。)

  2.看圖,(用投影)直觀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3.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六、總結

  1.指名朗讀三首詩。

  2.說說每首詩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達方面的相同之處。

  3.談談自己的收穫。

  七、佈置作業

  1.抄寫課文。

  2.閱讀相關內容的古詩並背誦一首。

  3.為“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配畫。

  小學古詩教案 篇4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麼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這節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麼?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藉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煙口──知

  ⑵換筆畫,換區域性組字:

  讀──詩對──樹──村睡──眠閃──問──間──聞屋──居

  醒──醉親──童外──處歲──多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古詩冬眠到處見聞鄉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願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同學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範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⑵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裡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麼?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裡颳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自由練習背誦。

  ⑷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同學配上音樂。

  ⑸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村居

  六、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村首醉出散

  chushousanzuishi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複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清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裡的什麼景象呀?

  (春天裡,同學們放學後,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麼?

  (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⑴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麼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後面稍作停頓)

  ⑵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⑶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同學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聲多處知忙

  2、同學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區域性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餘的字同學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後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遊湖》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韓愈《晚春》

  小學古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瞭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用具】

  PPT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生思考,後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

  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琅琅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註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彙報交流。

  點撥: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裡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雲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於: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瞭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麼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遊: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佈置】

  畫一幅秋色圖

  【板書設計】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雲深處,人家居住

  小學古詩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山行》描寫了詩人行走在深秋時節的山中看到的美景。教學時將多媒體課件與古詩巧妙融合,使課堂充滿靈動的氣韻和優美的意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讀中品情,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獨特體驗,關注學生對古詩的積累,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色的熱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課要求會寫的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默寫詩句。

  3.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欣賞圖畫,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一年有四季,分別是哪四個季節呢?(學生回答)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景,比方說: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楓葉、冬天的梅花。(展示PPT圖片)因為有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

  2、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欣賞螢幕上的動畫,猜一猜這是哪個季節呢?這幅優美的畫描繪的是哪首詩?(學生回答)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我們來聽一聽(播放動畫)。大家都猜得很準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讚美秋天的經典之作——《山行》 。

  3、理解題目,瞭解詩人。

  師:誰能說說“山行”是什麼意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4、資料展示:詩人簡介。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古詩。)

  2、你們有沒有不認識的字呢?下面老師來考一考大家。

  出示“徑、斜、楓、霜”4個生字,指名認讀,幫助正音。全班齊讀。哪位同學來給這些生字找個好朋友,組個詞?

  3、指名讀詩,注意讀出節奏,師評價。

  4、指導全班齊讀古詩。(提醒:讀古詩時語速要放慢,注意句內停頓。)師讀一句,學生跟讀。 5、請大家再次自由朗讀,讀出節奏感。然後分別請女生、男生比賽讀古詩。

  三、朗讀古詩,品味詩境,體會詩情

  1、詩畫結合,品讀一、二句:

  (1)讀著優美的詩歌,我們和詩人杜牧一起欣賞著秋天的景色。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一二句。

  (2)你們從中看到了什麼樣的美麗景色?(寒山、石徑……)

  (3)寒山是什麼樣的山?為什麼覺得寒山美呢?

  我們經常說,距離產生美。那麼,從遠處看,寒山是什麼樣的?大家做一個比較了再回答:什麼東西矮矮的、短短的,讓人感覺醜醜的。

  寒山,讓人感覺。

  (4)複習《七律·長征》中描寫山的詩句。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5)理解“徑、斜”的意思。(展示PPT:石徑圖片)

  (6)除了寒山、石徑,詩中還有什麼景色讓你感覺到非常美?(白雲)

  “白雲生處”的雲是怎樣的?(什麼顏色的?雲是厚厚的還是薄薄的?)

  雲在空中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我們用一個成語怎麼說?(若有若無。)

  (7)在這若有若無的白雲生處還有什麼呀?(隱隱約約的人家。)

  (8)大家欣賞著如此動人的景色,你會怎麼來讀這句詩呢?(指名讀一二句)

  學生有感情練習朗讀。

  (9)學生說說一二句詩意。

  2、詩畫結合,品讀三,四句。

  (1)前面一二句寫的是遠處的景色,接著詩人杜牧把筆鋒一轉,由遠到近,他又寫

  了什麼呢?(學生齊讀三四句。)

  (2)詩人原本是坐在車上欣賞著深秋時節的美景,可這會兒詩人卻停下車來了,為

  什麼呢?用詩句怎麼說?(停車坐愛楓林晚。)

  ①“坐”是什麼意思?

  ②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情感?(“愛”。)

  ③老師依次問“愛”、“晚”的意思,學生自由發言。 ④學生說說第三句詩的意思。

  (3)詩人在這些景物中,最喜歡哪種景物呢?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①老師依次問“霜葉”、“於”、“紅於”的意思,學生思考。

  ②學生說說第四句詩的意思。

  (4)請大家思考一下:美麗的景物這麼多,為什麼他獨獨最愛楓林的霜葉?

  詩人拿霜葉和二月花作(比較),我們來比較一下。

  ①對比:“霜葉”是深秋時的楓葉,二月花是春天的鮮花。從氣候來看,深秋的氣溫降低,春天的氣溫回升,這說明楓林霜葉所處的環境比二月花要……? ②提問引出楓葉精神:可是,被秋霜打過的、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楓葉卻比溫暖的春天中盛開的鮮花還要紅豔,這說明楓葉具有怎樣的精神??(楓葉具有不畏嚴寒的精神。)

  (5)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補充。

  (因為“紅如”不過是說霜葉和二月花一樣紅,而“紅於”是說霜葉比二月花還要

  紅,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豔,而且更能耐寒,更經得起風霜考驗。)

  (6)那麼,我們應該帶著什麼樣的感情來讀這首詩呢?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更深層次地說,《山行》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

  引領學生有感情地吟誦詩句。兩個大組賽讀古詩。

  四、古詩新唱,拓展閱讀

  1、大家喜歡唱歌嗎?古詩也是可以編成歌曲的,下面讓我們跟隨動畫影片一起唱一唱《山行》吧!

  2、其實以前也有很多詩人寫過秋天的景色,大家比較一下,和詩人杜牧寫的有什麼不同?PPT展示:

  ①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戰國·宋玉《九辯》。)

  本句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肅殺氣氛多麼令人悲傷啊!蕭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敗景象。

  ②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燕歌行》)

  ③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以前的詩人常常把秋天寫得很淒涼蕭條,流露出消極傷感的情緒。而詩人杜牧卻把深秋的景色寫得(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傷感之情。)

  3、也有一位詩人和杜牧一樣,一反常調,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

  PPT展示:秋詞唐代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人杜牧和劉禹錫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希望同學們也留心觀察生活,能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4、其實,一切詩境皆心境。不管是以前的詩人寫的淒涼的秋天還是杜牧寫的充滿生氣的秋天,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詩人當時的情感。

  5、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山行》 。

  總結:希望大家以後有機會去外面旅遊時,如果欣賞到楓林的美景,能吟誦出詩人杜牧的詩句,或者在心中默唸自己即興創作的詩,唱一唱也行,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媽呀,葉子都掉地上了,有啥好看的呀!”剛才給大家開了一個玩笑,古詩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希望學習古詩可以陶冶你們的情操,豐富你們的想象,提高你們的素養!

  五、作業

  想象《山行》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象,並把它畫出來。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雲、人家

  近景:楓林

  霜葉

  (呈現景色的圖片)

  小學古詩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會認“幾、夾、岸、斷、舟”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透過看圖讀詩,感受春天的美景,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點:

  1、會認“幾、夾、岸、斷、舟”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透過看圖讀詩,感受春天的美景,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春姑娘拿著魔法棒悄悄的走來了,給我們的大自然帶來許多變化,你發現了嗎?

  (指生自由發言。)

  師:春天真是個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季節。宋朝的詩人俆俯就趁著春光出門遊玩,寫下了這首《春遊湖》,請大家齊讀課題。你們猜猜他去哪裡遊玩了?

  二、初讀課文。

  1、師,春天的湖畔到底有怎樣的景色呢?請大家自由的讀一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比較難的句子多讀幾遍。

  2、識字。

  a.自由認讀。

  b.指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

  c.認讀詞語:燕子、雙飛、幾時回、桃花、夾岸、蘸水開、斷橋、撐出、柳陰。

  3、師:詞語朋友回到古詩裡了,你們還能讀準嗎?讀給你的同桌聽聽吧!(指名讀,正音。)

  4、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我也想來讀一讀,如果我讀得好,請你們給我鼓鼓掌,好嗎?(師帶動作範讀)老師讀得好是有小竅門的:那就是邊讀邊想象詩中美好的畫面,這樣才能讀得很有感情,你們也來試試吧!

  5、齊讀。

  三、圖文結合,品讀古詩,讀懂詩句。

  1、由圖引入。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真想馬上到湖邊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你們也想去看看嗎?快和詩人一起去湖邊遊覽吧!(出示遊湖畫面)

  2、看圖感悟。

  (1)(出示湖邊美景圖)師:慢慢地、仔細地欣賞,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a、(當學生說到燕子)指導讀古詩第一行:

  師:整整一個冬天沒看見可愛的小燕子了,你瞧,它們成雙成對地飛回來了,跟小燕子打個招呼吧!(你好,小燕子!)你們看到小燕子可真開心啊,誰能開心的讀一讀這句呢?----小燕子看到大家也很高興呢,瞧,它們一會飛得高一會飛得低,你來讀-------到底是什麼時候回來的?請你來讀-----(指名讀,男生讀。)

  b、指導讀第二行:

  師:除了小燕子,你還看到了什麼?(桃花)小燕子可真聰明,看到這麼美的桃花開了就悄悄的飛回了,你能美美的讀一讀這句嗎?----看,桃花紅紅的、粉粉的,多可愛啊,請你來讀。------兩岸到處是桃花,真多呀,你來讀-----因為春雨綿綿,湖水漲得好高,你看桃花都碰到水面了,水靈靈的,請你來讀-----(指名讀,女生讀。)

  c、兩岸的桃花真多呀,樹枝都被壓彎了腰,再加上可愛的小燕子,春天就更美了,誰能把一二行連起來讀一讀。(指名讀一二行,讀出感受。)讓我們看著美景一起吟誦這優美的詩句吧!

  (2)(出示人物、斷橋、小舟圖)師:詩人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繼續前行,又看到了什麼?

  (當學生說到斷橋)師:是啊,春雨連綿,湖水猛漲連橋也沖斷了,遊人們都過不去了,怎麼辦呢?誰來讀讀這句?------對面嫩綠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潤下探出了小腦袋,還有五顏六色的野花在向我們招手呢,可惜都看不成了。請你來讀(指名讀)------大家說怎麼辦呢?(生:有船啊)在哪?(柳樹下)正在人們著急的時候,柳樹下居然撐出了一條小舟,瞧你們多驚喜啊,讀出感情-----船兒輕輕劃,穿過那像簾子一樣的柳條,多舒服呀,請你來讀-----坐著小船,咱們又可以繼續遊玩了,多麼愉快,請你來讀------(指名讀,)

  師:雖然不能從橋上過去,但是坐著小船欣賞美景也不錯,誰能把兩行詩連起來讀一讀呢?

  3、全班在優美的配樂聲中齊讀古詩。

  4、師生一起讀:讓我們一起緩緩地,有節奏的,要是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讀---

  四、指導背誦,體會感情。

  1、師:學完整首古詩,相信這清新的景色和優美的詩句都讓你們印象深刻,能不看書背誦出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2、師:你可以看著圖片吟誦,也可以閉起眼睛,想象美麗的湖邊風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給同桌聽聽。

  3、配樂,集體背誦古詩。

  五、課外延伸,注重積累。

  1、你還知道哪些和春天有關的古詩呢?背給同學們聽聽吧。

  2、從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大家非常喜愛的季節,也流傳著好多讚美春天的文章和古詩,我們課後一起把它們都收集起來吧!

  六、板書設計:

  春遊湖

  (宋)徐俯

  燕子

  桃花(蘸)

  斷橋

  小舟 柳陰

  小學古詩教案 篇8

  一、教學背景

  在語言文字規範化大背景下,幫助學生解決應用“的地得”的疑惑與困難。

  二、設計思路

  針對學生對於“的、地、得”的誤用與忽視展開教學,規範結構助詞“的、地、得”的使用。按照“問題的提出、問題的分析、問題的解決”的思路展開教學,總結歸納最佳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掌握“的、得、地”的區別與聯絡。

  2、知道“的、得、地”的三種固定搭配。

  3、引導學生運用口訣來正確使用“的、得、地”。

  四、教學重難點

  1、“的、得、地”的區分。

  2、“的、得、地”在實際情景中的正確運用。

  五、教學設計與過程

  (一)、匯入語: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地、得”的正確用法。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的區別。

  (二)、區別與聯絡

  1、相同之處:“的”、“地”、“得”三個字都可以做助詞使用,他們在做助詞時,都可以念輕聲“de”。

  2、不同之處:在書面語中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而且它們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麼樣的什麼

  (2)怎樣地幹什麼

  (3)幹得怎麼樣

  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它們的正確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潑的孩子

  美麗的花園

  快樂的玩耍……(形容詞+“的”+名詞)

  (2)鳥的世界

  故宮的景色小鳥的羽毛……

  (名詞+“的”+名詞)

  (3)他的桌子

  我的書本

  她的鉛筆……

  (代詞+“的”+名詞)

  2、“地”的用法

  悲傷地說

  高興地寫

  甜甜地笑

  認真地聽

  快速地奔跑

  消極地回答

  (形容詞+“地”+動詞)

  3、“得”的用法

  寫得快

  讀得好

  玩得高興

  笑得開心

  紅得發紫

  白得發光

  (還有一首簡單的口訣,可以幫我們更好的區分和使用它們,想學嗎?跟我讀吧!)

  (四)“的、地、得”用法簡要口訣

  名詞前面“白勺”“的”,動詞前面“土也”“地”,

  形容動後“雙人”“得”,當作助詞都讀“de”。

  (師:下面我們帶著口訣,一起來做幾道練習吧!)

  六、鞏固練習

  1、在括號裡填上“的、地、得”

  跑(得)飛快

  飛快(地)跑

  仔細(的)觀察

  觀察(得)仔細

  強烈(的)渴望

  強烈(地)渴望

  (師:練習簡單嗎?我們提高難度試一下,請看題目)

  2、給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雛燕飛到大樹的上方,高興地喊起來:“我真的會飛啦!而且飛(得)很高呢!” 小結:能填對這個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經學會它們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結(師:讓我們再來回顧“的地得”的用法口訣)

  同學們,只要你記住口訣:名詞前面“白勺”“的”,動詞前面“土也”“地”,形容動後“雙人”“得”,當作助詞都讀“de”。相信你再也不會弄錯“的地得”了!

  八、結束語:

  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學到這裡,是不是對這三個“的”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呢!課後大家還要多多練習哦。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小學古詩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透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一、回憶詩人,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瞭解李白嗎?誰來背揹他寫的詩?

  2、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瞭解詩意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⑴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楚孤帆亦妝

  讓學生讀生字,並幫助正音

  ⑵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絡課文中註釋,並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⑴學生個人讀悟。

  ⑵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⑷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後,請介紹為什麼讀得這麼好!

  4、引導背誦:這麼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四、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小學古詩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詩的意思,感受詩的內涵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詢詩人的相關資料。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匯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先來學習《草》。

  二、自讀古詩、解決字詞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裡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 ,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 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讀詩詞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麼?(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五、背誦古詩

  1、情境背誦: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六、練習

  1、填空。

  離離( ),一歲一( )。野火( ),春風( )。

  籬落疏疏一徑深,( )。( )。飛入無處尋。

  2、按結構給字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七、書寫生字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裡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失望)。

  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3、和同學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小學古詩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難點:

  從字裡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螢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後自由發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 “思念家鄉”。)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透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後考取功名,開始四處遊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古詩。

  2、藉助註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蒐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蒐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遊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夥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 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蒐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師小結:剛才我們瞭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麼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三、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複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後拿出課堂筆記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後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裡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四、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麼樣的美景?想好後跟大夥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後資料袋裡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後發表意見。

  4、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長相思》

  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題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

  二、學生初讀詞

  1、要求:

  ⑴ 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

  ⑵ 讀後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開始。

  2、教師指導學生讀通詞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

  3、學生反覆讀,邊讀教師邊指導停頓。

  三、初讀後想象

  1、讓學生說說詞給自己什麼印象?

  2、要求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裡行間去

  四、悟詞意

  1、分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體會詞意。

  2、教師提兩個關鍵的問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⑴ 作者的“身”在那裡?

  ⑵ 作者的“心”在那裡?

  3、學生再談體會。

  4、練習有感情朗讀,讀出作者“身”與“心”分離的感受。

  五、想象畫面

  1、教師放音樂指一學生讀,學生想象畫面。

  2、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

  3、練習朗讀。

  4、寫片段:

  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5、再讀。

  六、課堂延伸

  1、出示“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2、創設情景,感情昇華。

  教學反思

  《長相思》是校長揚州之行的一大發現,某次偶然的機會向本人推薦,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決定一試。在此之前我從未曾想象到,一首簡簡單單的詞,能上得如此之豐滿,如此之渾厚,如此之動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斷的起承轉合的節奏變遷中詠唱著那一份情感,讓激越的思緒不斷飛揚,不斷擴散。

  讀是這節課的元神,是這節課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詩詞教學依託載體是讀,所以我對讀的訓練是足夠的,並都儘量做到每一次讀都解決一個問題。從讀準字音到理解詞意的讀,從感受身在征程到心繫故園的讀,從領悟故園夢美到征程心碎的讀,一個“讀”字裡,把作者納蘭性德思鄉的情切、思鄉的無奈、思想的痛楚表現得一覽無餘。

  小學古詩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熱愛家鄉,珍惜友情的真摯感情。

  4、透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並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難點

  多元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詩題

  1、揭題

  師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25課——古詩兩首。請看第一首——《回鄉偶書》(課件開啟)

  二、自主學習,初解詩意

  1、(1)看課件,猜猜是什麼詩。(從書法作品中認字、猜字激起學習漢字的興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型的《回鄉偶書》

  (3)不會的字藉助課文中的拼音,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集體彙報交流。

  (1) 個別讀——正音——齊讀

  (2) 質疑——解疑,看插圖理解“鬢毛衰”。

  (3) 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三、品析詩句 深悟詩情

  讀詩,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出愛家鄉的感情?邊讀邊品析。

  1、你讀這首詩時,頭腦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2出示“兒童笑問”這個課件,想象畫中人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

  四、熟讀成誦,進入詩境

  1、指名讀、分組讀,教師指導讀出感情。

  2、配樂練習讀。

  3、你覺得能讀好了,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認真聽,聽完之後,談談你的感受。

  4、名讀。學生評議。老師適時點撥。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來?背誦《回鄉偶書》。

  五、書寫指導:音 客

  客:中間不要寫成“文”。

  音:第二橫寫長寫些,“日”字寫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學古詩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有兩首,我們學習了《回鄉偶書》的第一首,體會作者眷戀家鄉以及憂傷之情。老師這有第二首,同學們自學,細細體會作者又要抒發一種什麼情懷。大家可藉助字典和其他資料自學。(出示課件)

  《回鄉偶書》第二首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

  1、背背課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詩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學生簡介李白的生平)——教師補充(課件)

  李白後人稱他為詩仙。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今天咱們學習其中的一首,請大家齊讀詩題——《贈汪倫》。

  讀了詩題,你知道了什麼?

  二、學習古詩出示[課件二]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1、按自學提示自學古詩:出示[課件三]

  ①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詩

  ②結合資料和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組內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②找出難記的字,交流識記方法。“潭”字:學生邊說記憶方法,教師

  邊板書,並用紅色筆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兩個豎,而不是“西”。

  ③瞭解詩意: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其他同學糾正或補充。

  ④質疑解答,重點理解“深千尺”、“踏歌聲”和最後兩句詩的意思。

  深千尺:誇張,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哪個同學願意到前面表演,幫助學生理解?老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你們願意幫我解決嗎?桃花潭水深與汪倫送“我”的情誼有什麼關係?(學生討論)

  師小結:我明白了,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書:水深--情深),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啊!讓我們透過讀來表達他們之間那種濃濃的深情。

  自由朗讀--指名讀--評讀--再指讀--齊讀--師生輪讀

  1、配樂背誦出示[課件四]

  2、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聽的歌。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時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盡情表達出來吧!(生邊看圖邊自由朗讀--指讀--評讀)

  3、哪些同學可以背誦?(指名背誦--會背的齊背)

  三、擴充套件學習

  1、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現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3首,供你們自學欣賞,請你選擇其中一首,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

  2、教師提供古詩學習方法和6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

  3、彙報學習成果(或朗讀、或背誦、或說詩意、或講故事)

  四、引導課外練習

  這節課先交流到這裡,語文課外活動時再繼續展示同學們的學習成果。

  作業 :

  背誦詩仙的詩,能夠向家長講述詩仙的故事。

  背誦詩仙的詩,能夠在同學之間相互之間傳說詩仙的故事。

  小學古詩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兩首古詩均為描繪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別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廬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絕句》為詩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詩透過對明媚春光的描繪,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這首詩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著名的唐詩,學生都會背誦。教學時,關鍵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

  以求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促使學生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情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影。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我們學過許多李白的詩,現在,咱們開一個李白詩會,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詩背給大家聽一聽,願意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板書:望廬山瀑布)齊讀。

  2、解題

  誰能講一講課題的意思?

  廬山在什麼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見過瀑布嗎?(出示掛圖)

  學習生字:瀑。

  3、小結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二、精讀《望廬山瀑布》。

  1、指名讀古詩。

  2、小組討論,說說詩的意思,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3、師生交流:(每句詩都先請學生來說,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⑴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什麼意思?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雲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麼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裡是“升騰”的意思。

  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頂瀰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裡散發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

  ⑵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是什麼意思?

  遠。

  “川”是什麼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瀉之後像一條河。

  “掛前川”是什麼意思?

  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掛”字化動為靜,形象地表現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

  ⑶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什麼意思?

  飛瀉的水流。

  “直下”是什麼意思?

  “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三千尺”是什麼意思?

  “三千尺”是虛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長。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很長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

  ⑷疑是銀河落九天

  “疑”是什麼意思?

  疑,可能是,懷疑。

  “銀河”是什麼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裡呈現出的由許多恆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麼?

  落,這裡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九天”是什麼意思?

  古代傳說天有九重,這裡指天的最高處。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的最高處傾瀉下來了。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麼? 你認為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

  5、練習朗讀、背誦。

  6、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裡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讚頌。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總結(欣賞錄影)

  四、作業

  用你手中的畫筆畫一幅廬山的瀑布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絕句》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板書課題,齊讀

  有誰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們知道他嗎?

  2、解題

  這是作者對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景物的描寫。

  二、精讀《絕句》

  1、教師範讀。

  2、這首古詩寫了什麼?

  3、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複習

  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

  助字典或查詢一些材料,把這些難於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4、小組學習,教師點撥

  同學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5、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6、指導朗讀

  注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注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

  7、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三、總結

  四、作業

  你能用一幅圖描繪出《絕句》的意境嗎?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古詩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 能讀懂三首古詩,並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並由此展開聯想,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 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能正確書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閒”“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 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1. 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前預習:

  1. 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 藉助註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 蒐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詞,讀熟三首詩,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假期裡,很多同學都出去旅遊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

  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麼樣的。

  二、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透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三、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導讀準後鼻音

  諳——暗:區別音、形、意

  四、分組學習

  1. 讀熟三首詩

  2. 藉助註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3. 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五、班內交流彙報小組學習情況。

  六、作業:

  1. 抄寫生字。

  2. 讀、背三首詩。

  第二、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透過想象,進一步感受每首詩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及表達方法,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吟誦、理解〈獨坐敬亭山〉

  1. 議: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鳥:多、高飛無影

  雲:少(孤)慢慢飄走(閒)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

  2. 在詩人筆下,萬物似乎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請你從詩中找出這樣的詞句。

  閒、相看兩不厭——體會詩中擬人的表現手法。

  3.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讓學生粗略瞭解詩中寄寓的情感。

  此詩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鬱悶時所作,因此透過眾鳥高飛、孤雲閒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

  4. 指導背誦《獨坐敬亭山》

  二、吟誦、理解〈望洞庭〉

  1. 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洞庭湖景色,看誰描述得最美。

  此環節注意提示學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諧;湖面的光亮平靜。

  (2)白銀盤和青螺分別所指。

  ——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那天夜裡的月色很美。

  2. 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詩人是站在湖邊往遠處看的?

  3. 詩人透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請找出詩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經打磨的鏡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銀盤,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導背誦《望洞庭》

  三、吟讀、理解《憶江南》

  1. 釋題:憶,在此當回憶講。“憶江南”為詞牌。

  2. 根據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補充註釋。

  舊:過去勝:超過

  3. 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體會到怎樣的景色,詩人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樣的景色的。

  (太陽昇起的時候,天空佈滿火紅的朝霞,江邊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燒著的火焰還要紅;那一江春水像藍草一樣青綠,像晶瑩的翡翠。

  ——比較、比喻)

  4. 請聯絡前面幾句詩的意思,把最後的反問句寫完整。

  江南的景色,讓我怎能?

  5. 指導背誦《憶江南》

  四、交流蒐集的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1. 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 其它描寫山水風光光的古詩

  參考篇目:《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五、作業:

  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

  小學古詩教案 篇15

  知識與技能:

  1、會認“簸”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學習藉助註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詩的意境、節奏、韻律美,養成課外積累名家名篇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藉助註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複習舊知匯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有關劉禹錫的哪些詩呢?誰來給大家背誦一下?

  2、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插圖,指名說圖意,釋題。

  2、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多讀幾遍。

  3、指名認讀生字,注意正音。

  4、指名讀古詩,讀中正音。

  5、同桌互讀。

  再讀古詩,藉助註釋和圖理解詩意。

  三、細讀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節奏、韻律美。

  1、指名讀第一行。

  (1)說說“九曲”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2、指名讀第二行。

  (1)說說“浪淘、簸”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3、指名讀第三行。

  (1)說說“上、銀河”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4、指名讀第四行。

  (1)說說:“同”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5、學生自讀古詩,想想整首詩的意思。

  6、分組讀、男女生讀詩。

  7、說說這首詩反映了什麼?從哪句體會到的?感情朗讀。

  8、學生各自背誦古詩

  四、拓展。

  請學生回家後再查詢劉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板書設計:

  浪淘沙。

  景: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情:直上、同到(豪情萬丈)。

  作業設計:

  背誦並默寫古詩、課外查詢李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