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計算:食品袋上的數字
大班計算:食品袋上的數字
活動目標:
1、在觀察交流中發現食品袋上的數字代表不同的意義。
2、喜愛生活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用處。
活動準備:
不同包裝的食品,重量和日期的貼紙。
活動過程
一、探討:食品袋上的數字(會看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1、尋找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
爸爸媽媽帶我們去商店購買食品時,都會在食品袋上找兩個重要的日期,你們知道分別是什麼日期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出示事先收集的`食品外包裝,請幼兒尋找各食品袋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討論:食品包裝上為什麼要註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關鍵性提問:從這些日期看,我們可以獲得什麼資訊?(所有食品都必須在這個時間段裡吃完,食品過了保質期,就會變質,就不能再吃了。)
3、保質期表示的方法。
(1)直接標明。
(2)推薦日期,如3個月、6個月。牛奶、蛋糕等食品的保質期一般很短,只有幾天。
關鍵性提問:怎樣判斷食品是否過了保質期?過期的食品怎麼辦?
水果往往不寫明保質期,不同水果的保質期不同,多以買好水果後,要儘快吃完。
4、小結: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衛生的食品。
二、食品的淨含量(瞭解食品上的數字還可以表示食品的含量)
1、尋找食品袋上的淨含量標示。
出示兩包包裝不同的食品,請幼兒看看、猜猜,哪個包裝袋裡的食品多?
(幼兒可以查詢食品袋上的淨含量標示,也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進行判斷。)
2、淨含量的標示方法。
(1)表示重量的單位一般有“克”“千克”等。
(2)表示容量的單位一般有“毫升”“升”等。
引導幼兒觀察食品包裝袋,找到淨含量標示,如250克重的袋裝薯片、250毫升的盒裝牛奶,讓幼兒感知這些食品的含量有多少。
小結:這些數字都表示食品的重量和容量。數字越大,表示食品的量越多,價格也貴;數字越小,表示食品的量越少,價格相對也便宜。
3、討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去買食品時會挑選量多的?(人多的時候、喜歡吃的時候,等等。)
三、分組模擬買賣遊戲(鞏固幼兒對食品袋上數字的概念)
1、創設一個超市場景,有不同的食品專櫃(有大小包裝不同的薯片、山楂、餅乾、糖果、蛋糕、牛奶、巧克力等),請幼兒用貼紙為每種食品貼上保質期、淨含量和價格。
2、幼兒開始超市買賣遊戲,自由選購食品。提醒幼兒觀察生產日期、保質期、食品的淨含量。
3、互相交流:你買了哪些食品?是什麼時間生產的?保質期是多久?淨含量是多少?價格是多少?
4、小結:食品袋上的數字,有的表示生產日期、保質期,有的表示食品的重量,還有的表示食品的價格。我們以後去超市購買食品,一定要看看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吃到新鮮、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