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袋裝食品的儲存

中班社會:袋裝食品的儲存

  活動目標: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會還潮、變質。

  2、透過嘗試操作,學習幾種簡單的封口辦法,在實驗中比較發現最好的封口方法。

  3、感知科技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已經開封的食品包裝袋、保鮮袋人手一隻,毛線、雙面膠、塑膠夾、膠水、透明膠、封口夾、封口機若干。

  2、已開袋的餅乾一袋,未開袋的餅乾一袋、托盤兩個、開口、封口標記卡各一。

  活動過程:

  1、出示已開袋、未開袋的食品各一,提問:

  (1)小朋友看,老師給你們帶了什麼?(餅乾)

  (2)兩袋餅乾有什麼不一樣?(一袋開過口、一袋沒開過)出示標記。

  2、幼兒品嚐餅乾。

  (1)現在請你們嘗一嘗,一會兒告訴我你有什麼發現?(脆脆的、軟軟的)

  (2)為什麼兩袋一樣的餅乾一個吃上去脆脆的,一個是軟軟的呢?(一袋原來就開過口,一袋是沒開過口的)

  (3)為什麼開過袋的吃起來就軟軟的呢?(有空氣進去了,受潮了)

  小結:開過封的食品,如果時間放長了,空氣就進去了,空氣裡的水分就把餅乾變潮了,有的還會變質,就不好吃了。

  3、幼兒探索交流

  (1)師:“那怎樣讓沒吃完的餅乾下次吃起來還是脆脆的呢?”(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想到的辦法與同伴交流,得出結論:要封住袋口)

  (2)師:“剛才你們想了很多的辦法,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等一會兒,先想一想你要用什麼辦法來封口,然後再拿材料去試一試,怎樣封口既快又方便。又衛生。”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5、總結、交流,比較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1)你的袋口封住了嗎?

  (2)你是怎樣封住袋口的?(請幼兒介紹自己封袋口的方法)

  (3)總結出用夾子、封口機封口最方便。(演示封口機的操作方法)

  6、再次操作,嘗試最簡單、最方便的封口方法。

  師:“聖誕節快到了,聖誕老人準備了一些糖果,準備到了聖誕節的時候送給小朋友,可是聖誕老人有個要求:就是要你們用最簡單、最方便的辦法幫他把糖果裝在袋子裡封好,你們願意來幫聖誕老人的`忙嗎?”(幼兒開始包裝糖果,嘗試用封口機、封口夾封袋口)

  6、拓展生活經驗

  師:“生活中除了我們剛才想到的這些辦法,還有什麼辦法可以來儲存食品?”(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回答)

  反思:

  本次活動以沒吃完的袋裝食品不封口就會還潮變質為切入點,引導幼兒探索封袋口的方法。因為在生活中,沒有吃完且沒有封存的袋裝食品吃起來口感不一樣。沒有吃完的袋裝食品如何保鮮?使用什麼工具對袋裝食品進行儲存等等,都是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準備了開袋和不開袋的餅乾讓小朋友自己品嚐,讓他們認識到兩者的不一樣並思考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接著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嘗試、操作,讓他們在嘗試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瞭解用哪些工具來封口最方便、最快。活動開始,小朋友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品嚐餅乾,發現兩袋一樣的餅乾為什麼吃起來不一樣的這個環節中,孩子們侷限在餅乾的味道上,沒有體會到一個脆脆的、一個軟軟的,這裡耽擱時間比較長(可能是餅乾受潮的程度不夠導致的,試教的時候沒出現過這個問題)。在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有的拿夾子夾,有的拿毛線捆,有的拿透明膠貼,還有的小朋友拿著訂書機訂了半天,弄得整個塑膠袋上都是訂書釘,忙得不亦樂乎。在小朋友操作完並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時,安排小朋友交流的時間少了,有些幼兒的想法還沒有機會跟同伴交流,就進行了二次操作,比較倉促。如果在這裡設計一個比賽,讓幼兒親自參與,比較一下哪一種方法、最方便最快,這樣幼兒就可以很直觀的瞭解到哪一種封口的方法是最好的。在進行二次操作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多孩子沒有用最簡便的封口方法了。本次活動是一次提升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把每一個環節考慮得再細緻、再完善一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