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資訊科技課堂作業設計例談
學資訊科技課堂作業設計例談
小學資訊科技教材經過幾次改版,在形式和介面上都有了較大的改進。然而,現有教材在操作實踐的設計上平鋪直敘、整齊劃一,古板生硬、缺少變化,缺少情趣,欠缺人性化的介面,不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特點,也不盡貼切新課程理念。為了使作業形式靈活化、型別多樣化,資訊科技教師需要不斷研究小學生的認知習慣、心理特徵和興趣喜好,努力設計出形式活潑、富有童趣、可操作性強、有一定彈性並能適合不同學情的題型。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設計有童趣的作業,適合學生的基本需求
例1:找異同。請用橢圓工具畫出紅色的圓圈,將上圖中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標記出來。“找異同”是一個在兒童書籍中較常見的遊戲,也是低年級學生所喜愛的遊戲形式,將它應用在學生初學“畫圖”軟體時,目的是讓學生熟悉橢圓工具或其他基本工具的操作,同時用調色盤設定紅色的前景色,並瞭解shift鍵在畫幾何圖形時的輔助作用,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得到初步鍛鍊。對於這類練習,教師可以尋找更多有教育意義的圖片,稍做修改,就可以用於學生的練習了。
例2:填顏色。請用調色盤設定出不同的前景色,並用油漆桶將不同的顏色填充到上邊地圖中不同省份的範圍中。最後,試著說出地圖中各個省份的名稱。這是一個與地理知識整合的遊戲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調色盤設定出不同的顏色,並區分前景色和背景色的不同性質。
反思: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心理特徵、認知習慣和興趣喜好,從學生愛聽、愛看的事物入手,採用遊戲、故事等形式,靈活地設計一些生動有趣、形式豐富的課堂作業,豐富教學內容。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二、設計有彈性的作業,適合各類學生的需求
例1:文字的修飾。展示一篇優美的短文,請學生按要求修改。你能把我變大一些嗎?幫我換一種字型吧!可以把我變成紅色的嗎?你能把我變的粗壯一些嗎?誰能把我恢復本來的樣式?文字的修飾是word學習中一項基本的操作,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本例中對文字進行修飾的要求透過疑問的口氣提出,小學生比較樂於接受,因而在操作練習時候也比較積極。
例2:創作任務。教完“設定動畫效果”一課後,提供給學生一些有關“哪吒鬧海”的圖片,要求學生以接編故事的形式,創作兩幅幻燈片,設定不同的動畫效果,在交流時簡要說說創作的思路。設定動畫效果是powerpoint中一個重要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本例中教師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對課堂練習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將操作練習隱藏在創作中。課堂練習的提出既包含了教學目標,又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任務出示更加自然和諧,學生很樂意接受,從而使學生在操作探究中更加興趣盎然,收穫頗多。
例3:故事任務。如在教授“移動和剪貼圖形”一課中,筆者用“小熊請客”的故事,編制了一個小任務,讓學生來完成:“小熊的好朋友都到齊了,我們就開飯啦。小熊根據每一位好朋友的喜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接下來,請同學們把每一個小動物最喜歡吃的食物分別放到它們的盤子裡。”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個小故事任務,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可不少,這裡面要用到“矩形選定工具” “移動”“透明處理”與“不透明處理”等舊知識,還要用到“任意形狀的裁剪工具”“複製”“貼上”等新知識。“任意形狀的裁剪工具”在“畫圖”的工具箱中就有,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並加以運用。但問題也就出現了,小馬和小羊都喜歡吃草,可草只有一份,那可怎麼辦呢?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時候一下子集中到了這個問題上來。此時,順應學生們的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複製”“貼上”等知識也就被學生牢牢地掌握了。
反思:資訊科技課堂上設計有彈性作業,可以滿足各類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由於每個學生實際操作水平的差異性,在完成課堂作業時,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而有些操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完成彈性作業中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當這些水平較高的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後,可以讓他們做“小老師”,來幫助那些學習能力一般,操作不熟練的學生。透過課堂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適合自己水平的操作任務;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既表現了自已的特長,又融洽了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