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蝌蚪變青蛙

中班科學:蝌蚪變青蛙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活動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2、在瞭解青蛙的過程中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材料準備:

  製作好的青蛙成長過程圖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歌曲《我是一隻小青蛙》、實物蝌蚪、青蛙

  活動重難點:

  掌握從蝌蚪到青蛙變化過程中的4個主要過程

  活動流程:

  激趣匯入——經驗再現——欣賞故事——引導交流——遊戲鞏固——情感教育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二、經驗再現:

  1、你們知道小青蛙小時候是誰嗎?(小蝌蚪)

  2、小蝌蚪長的什麼樣子?

  3、小青蛙長的又是什麼樣子呢?

  三、故事欣賞:

  四、引導排序、交流:

  1、小蝌蚪甩著小尾巴在池塘裡游來游去的'時候先後發生什麼變化?

  2、請幼兒給小蝌蚪——青蛙的成長過程排隊。

  3、指名幼兒上臺排序。

  五、遊戲鞏固:

  六、情感教育:

  1、小結

  2、隨音樂律動出教室

  活動反思:

  “蝌蚪變青蛙”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生活中的一個興奮點。我們這邊的孩子雖然是生活在農村,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中班幼兒年齡又小,大人也捨不得帶他們到田裡、山上,或者大自然中去,所以他們對一些小動物的認識都很少。而在幼兒的眼中,動物是最能吸引他們的,只要一遇到動物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親近他們,那就讓我們給幼兒多一些與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所以,我就選了這樣一個活動,利用農村的優勢,去弄了蝌蚪和青蛙的實物來,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從而激發了幼兒熱愛動物、保護動物、關注動物的美好感情。

  在活動中,教具準備充分,能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和身邊實時的自然條件,透過操作、遊戲、表演等多種形式輔助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讓孩子們從活動中瞭解、在遊戲中學習,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不足的地方是教師語言不夠嚴密、簡練,實際操作較少,在遊戲這個環節中顯得比較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