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風系與氣候

行星風系與氣候

  一、教學內容與說明

  1、教學內容

  全球氣壓帶對降水帶分佈的影響;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世界主要氣候型別特點及分佈;結合氣壓帶和風帶分佈,分析主要氣候型別成因。

  2、地位與作用

  氣候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分佈、成因是自然地理學習中的重要環節。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知道世界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及分佈;能夠聯絡氣壓帶和風帶分佈分析主要氣候型別成因。

  2、透過閱讀地理景觀圖、地理分佈示意圖、地理圖表,能夠說出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分佈及成因,提高地理圖表的閱讀能力。

  3、培養觀察、思考地理問題的習慣。認識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辨證關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分佈及成因。

  2、難點:主要氣候型別成因分析

  四、教學流程示意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利用PPT展示地理景觀圖片,設問:“你能比較兩地的地理景觀差異嗎?”“影響氣溫分佈差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影響降水分佈差異的因素有哪些?”

  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透過地理景觀圖片可讓學生直觀地體會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引發學生對氣候差異因素的思考。

  (二)新課教學

  1、氣壓帶、風帶與氣候

  學生閱讀圖冊“全球大氣環流和氣壓帶分佈圖”“全球降水帶分佈圖”兩圖,對照閱讀並思考:“氣壓帶與降水帶分佈的有何影響?”

  引導學生認識氣壓帶分佈與降水分佈的關聯:低氣壓帶—上升氣流—多雨地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少雨地帶。

  學生閱讀課本專欄《“東風”與“西風”》。教師可連續設問:①為何西歐地區和我國的人們對於西風有不同的“好惡”?②西歐的西風和中國的西風相同嗎,為什麼?

  這部分內容屬於“季風”一課,但該專欄對於理解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尤為適用。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讓學生比較影響歐洲和中國的“西風”的不同,引導學生認識“西風”的主要源地的差異(來源於海洋還是陸地,低緯還是高緯)對於氣候的不同影響。為下面分析風帶對沿岸氣候影響作鋪墊。

  教師總結,利用PPT呈現全球部分緯度氣溫與降水的組合特點示意圖。

  教學過渡:氣溫和降水的不同組合就產生了不同的氣候特點,比如赤道地區氣候熱溼,極地地區寒幹。透過這幅圖,可以讓我們初步認識到世界氣候的差異。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幾種主要的氣候型別。

  2、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分佈與成因

  教師利用PPT展示氣候景觀圖片及對應的氣溫降水月分配圖。

  教師根據需要,對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月份配柱狀圖在讀圖及語言表述上進行指導。

  引導學生閱讀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表,闡述五種氣候的不同特點。結合教師對地理景觀圖片的介紹,使學生對氣候差異有直觀瞭解。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世界氣候型別及分佈圖”,逐一找出上述氣候型別的大致分佈地區,瞭解五種氣候的特點及分佈。教師設問:這些氣候型別是怎麼形成的?

  引導學生利用世界氣候型別分佈圖,學會找出氣候分佈,及表述氣候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特點。

  教師利用PPT,展示“非洲和歐洲區域性地區氣候分佈圖”。對照“氣壓帶風帶示意圖”,指導學生讀圖並思考氣候成因。

  對照閱讀時,引導學生先找出5種氣候區的氣壓帶風帶分佈特點,再聯絡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然後思考氣候成因。

  教師利用PPT,將氣壓帶和風帶位置及季節移動情形覆蓋到氣候分佈圖中,讓學生觀察不同時間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情況,並從氣候特點出發思考氣候成因。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並完成表格內容。

  氣候名稱分佈所處主要氣壓帶、風帶對氣候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赤道低氣壓帶上升氣流,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迴歸線附近大陸中西部副熱帶高氣壓帶

  東北信風帶下沉氣流,高溫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40°~60°大陸西岸西風帶來自海洋,溫和溼潤

  地中海氣候30°~40°大陸西岸副熱帶高氣壓帶、

  西風帶夏季副高控制高溫少雨冬季西風影響溫和多雨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10°~20°之間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終年高溫,乾溼季明顯

  (三)課題結語,設定疑問

  透過學習,我們知道太陽輻射決定了全球的氣溫分佈,行星風系則更多對全球降水產生影響。但是大家需要注意,我們在分析它們對氣候影響時,都只是考慮一個理想狀態,即地面性質均一。實際上,陸地表面海陸分佈、地形等都會有差異,它們均會影響到氣候的形成。

  下個課題學習前,留給大家一個問題:上海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區,但是,上海與世界上其他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地區的氣候一樣嗎?

  六、專家評析

  分析行星風系與氣候,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教師本著從易到難、從區域性到整體、從已知到未知的學習順序和過程進行設計。

  氣壓帶、風帶對全球的降水的重大影響,是比較難與理解的內容,所以以教師講解為主,幫助學生將現象歸納。氣候型別的分佈屬於新知識,於是採取以學生自學、分組討論為主的方法。為便於學生對氣候分佈地區名稱的學習,建議教師提供世界地形和政區掛圖。透過小組討論,學生認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加深理解,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分析氣候型別。要求完成的表格,是從已學過的知識入手,提供學生一種思維的方法,便於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看到了氣候型別分佈規律和分佈特點,同時掌握了利用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中總結規律的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