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學期地理教案 2.1 地形和地勢第2課時教案
人教版初二上學期地理教案 2.1 地形和地勢第2課時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上學期地理教案 2.1 地形和地勢第2課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目標:
1、運用地形圖等有關資料分析我國地形和地勢的特點。
2、運用資料分析我國地形地勢特點對於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透過閱讀地圖等資料分析歸納我國地形、地勢的特點,以及地形、地勢的特點對於生產生活的影響。
②教學難點:分析地形、地勢的特點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活動探究法、提問講解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程引入:上節課老師留的課後延伸是請同學們說出圖中的的地形區位於哪些山脈之間。同學們都認真看圖瞭解了嗎?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溫故知新:請說出老師給出的地形區大致位於哪些山脈之間?
青藏高原:主要位於崑崙山、祁連山以南、喜馬拉雅山以北、橫斷山脈以西
內蒙古高原:主要位於大興安嶺以西、祁連山以東、長城以北
黃土高原:祁連山以東、太行山以西、長城以南、秦嶺以北
雲貴高原:橫斷山脈以東
過渡承轉:這是我國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確了位置,我們再來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點。
四大高原:(觀看影片)請同學們觀看影片,瞭解四大高原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
(練習鞏固)將我國的四大高原的名稱與其特點連線:
過渡承轉:四大高原主要位於我國的西部和北部,我們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國西部和北部還有哪些地形型別的地形區。
溫故知新:還是請看圖說出老師給出的地形區大致位於哪些山脈之間?
塔里木盆地:崑崙山以北、天山以南。
準噶爾盆地: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
柴達木盆地:崑崙山以北、祁連山以南。
四川盆地:橫斷山以東、巫山以西、秦嶺以南。
四大盆地:(觀看影片)請同學們觀看影片,瞭解四大盆地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
(練習鞏固)請同學們猜一猜這些描述和圖片分別指的是哪個盆地?先選字母再說盆地名稱。
“我國最大的盆地,當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是A,塔里木盆地。
“內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稱”。是C,四川盆地
“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有‘聚寶盆’之稱”。是B,柴達木盆地
“是我國最靠北的盆地,內部有沙漠”。是D,準噶爾盆地
過渡承轉:以上我們認識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都是位於我國中部和西部的重點地形區我們再看看我國的東部還有哪些大的地形區?它們又是以哪些山脈為界?
溫故知新:請說出老師給出的`地形區位於哪些山脈之間。
東北平原:大興安嶺以東、小興安嶺以南、長白山以西。
華北平原: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
長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東。
三大平原:(觀看影片):還是請同學們觀看影片,瞭解三大平原在大小、海拔、特色、別稱等方面的特點。
(練習鞏固):請同學們根據影片和圖片來描述該平原的主要特點。
華北平原:我國第二大平原,開闊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東西狹長,寬窄不一,地勢低平,最低。河湖眾多,有“水鄉澤國”、“魚米之鄉”之稱。
東北平原:我國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蕩,黑土廣佈、沃野千里。
過渡承轉:在我國的東部除了平原外,還有低緩的丘陵。
認識丘陵: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過渡承轉:透過以上的經歷,同學們感受到我國地形的複雜多樣了吧。現在有個問題,這五種基本地形型別我國都有,它們是五分天下的嗎?面積各佔全國面積的比例一樣嗎?肯定不一樣,那又是怎樣的呢?
讀圖歸納:請同學們讀我國各地形佔全國面積百分比圖,按從大到小排排序。
各提一個字就是“山、高、盆、平、丘”
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山區,算一算我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的比例?約佔2/3。由此說明我國地形在所佔面積比例上講又有著“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
思考探究:從地形型別的種類上講,我國地形具有複雜多樣的特點,從各地形型別面積所佔比例上講具有山區面積廣大的特點,請同學們思考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生產生活會有何影響呢?
有利影響:發展多種經營,在林業、牧業、旅遊業、採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
不利影響:修路難,交通不便;耕地少,對於發展種植業不利;地質災害多發等。
課後延伸:請同學們課下找一個我國山區經濟開發的例項,瞭解其開發的有利與不利條件,開發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果,寫成調查報告,在班級主頁上與同學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