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教案範文合集

高中地理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教案範文合集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教案範文合集,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教案範文合集1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

  2.知道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主要問題。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種最主要的土地型別的分佈,以及它們內部的地區差異和特點。

  4.記住我國主要的土地利用型別,瞭解其特點。

  5.使學生形成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正確的資源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資源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我國土地資源的分佈及基本特點。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劇減少等土地資源問題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意義。

  3.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帶來的嚴重後果,對學生進行土地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學生齊唱環保之歌《我愛您,媽媽》“我悄悄獻上一束鮮花,獻給您親愛的媽媽,感謝您給我生命,您把我從小養大,媽媽啊,我愛您親愛的媽媽……”

  (師問)歌中的“媽媽”指的是誰?

  (生答)歌中的“媽媽”指的是養育我們的土地。

  教師總結:土地,它給人類提供了山川、萬物、衣食、財富;過去的一切得益於它,它更影響著人類的未來。這就是土地,這就是土地資源。

  二、新課教學

  (一)型別齊全,耕地比重小

  教師:多媒體出示耕地、草地、林地、城鄉建設用地、交通用地、工礦用地、永久積雪和冰川、戈壁的景觀圖。

  學生:討論這些景觀圖中土地自然環境和條件的差異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區--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築用地。

  教師:由於自然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差異,人們對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徑也就不同,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我們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承轉)我們身為中華兒女,祖國的土地資源有何特點呢?

  中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國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

  (螢幕顯示)教材P68圖3.9《中國土地利用型別的構成》。

  (師問)這些說明我國土地資源的什麼特點呢?

  (生答)土地利用型別齊全。

  (師問)我國土地資源如此豐富、齊全,對我們來說是有利條件還是不利條件呢?

  (生答)有利。

  教師總結:如此豐富和型別齊全的土地資源,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請大家觀察各類土地所佔比例,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教師總結:咱們十分需要的耕地、林地比重小,咱們不需要的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這樣的土地構成結構合理嗎?

  大家請看我國人均耕地狀況。螢幕顯示圖3.8《中國人均農業用地面積與世界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人均耕地很少。

  (二)地區分佈不均

  教師:指導學生讀圖3.9《中國土地利用型別的構成》

  學生:結合此圖並聯系所學的有關知識完成課本P71“活動2”的填表格練習,明確土地資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造成這種分佈差異的原因。

  耕地--氣候溼熱,地形平坦。

  林地--降水較多,山地地區。

  草地--降水較少。

  難以利用土地--氣候惡劣,幹、寒。

  (師問)我國季風區面積約佔全國的一半,卻集中了全國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國農、林、漁業的主要分佈區,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草地、難利用的土地主要分佈在西部內陸地區,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較低,未利用土地分佈較廣。分佈不均是我國土地資源的又一特點。大家想一想,這是優勢還是劣勢呢?

  (生答)劣勢。

  大家知道我國的耕地主要分佈在東部溼潤及半溼潤地區,結合圖3.10,你能說出水田和旱地分別位於哪個地區嗎?

  (生答)水田--溼潤區;旱地--半溼潤區

  教師提問:下面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1)水田和旱地的分佈大致以什麼地方為界?

  秦嶺-淮河一線。

  (2)大致與哪條年等降水量線的分佈相一致?

  800mm.

  (3)造成我國耕地南北差異的成因是什麼?

  南方降水多,屬溼潤區;北方降水少,屬半溼潤區。即氣候差異(降水差異)造成了農作物品種的差異。

  (承轉)土地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夠供人們永續利用;如果利用不當,會出現什麼問題呢?(生產能力會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讀圖3.11《土地資源遭到破壞》中的漫畫:

  第一幅圖:人口增長,非農業用地增加,造成耕地減少→加劇人與耕地的矛盾。

  第二幅圖:過度放牧,造成草場退化→荒漠化加速。

  第三幅圖:由於人類濫伐森林,加劇了水土流失。

  第四幅圖:人們不當排放造成土地的汙染。

  教師總結:土地是立國之本,對於我國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合理用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尤為重要,但是人們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卻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破壞,加劇了我國土地資源的危機。我國僅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1%的人口,這既令人自豪,又是一種壓力。因此,我國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學生:閱讀課本P72圖3.12,明確我國已經實施的土地保護措施,完成P74“活動3”,

  三、課堂小結

  我們知道了我國土地資源有總量豐富、型別齊全的優勢;又瞭解了其人均佔有量小、比例不盡合理、分佈不均及各類土地資源破壞嚴重的劣勢。因此大家一定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護土地資源。

  四、課外活動:實踐探究 拓展延伸

  調查實踐:

  l.在我們學校周圍,往日碧綠的田野已煙消雲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排的廠房,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短文,在全班辦一期“保護家鄉的土地”的宣傳欄。

  2.調查當地土地的主要利用型別和狀況,是否有破壞土地資源的現象,採用了哪些保護措施。

  課後習題

  在我們學校周圍,往日碧綠的田野已煙消雲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排的廠房,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短文,在全班辦一期“保護家鄉的土地”的宣傳欄。

高中地理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教案範文合集2

  使學生熟悉有關西氣東輸的具體知識,同時明確管道運輸作為一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共性及其特殊性,為下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同時,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

  [板書] 一.中國的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

  1.原因:

  2.專案: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北煤南運

  二、西氣東輸:組成、起點、終點、經過地區。

  “西氣

  東輸”

  的原因

  [影片播放] 西氣東輸工程資料片(關於原因)

  [出示圖片] 圖片1“我國東西部地區能源生產、消費佔全國的比例圖”、,圖片2“天然氣資源分佈圖”、圖片3“中國能源消費構成”,圖片4“煤炭、天然氣作為能源的特點比較圖”

  [小組分內容合作探究]

  (1)結合圖片1、2,討論: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空間分佈特點是什麼?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第一組學生完成)

  說教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最後一章的第一節,和後一節《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一起說明了區域之間的聯絡和協調發展。

  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必修的總結。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必修二主要是人文地理,必修三為區域地理,每個區域都是自然和人文的綜合體。對一個區域的認識和開發,必須要有相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理論知識。而本節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又是必修三的總結。要實施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必須要對相應區域的社會、經濟、生態的建設和發展知識做了解。學生以前所學的自然、人文知識及區域知識,在這一節中能得到綜合的應用,來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能培養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在必修三中有一條主線,就是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而資源跨區域調配的目的就是為了協調區域發展,是我國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課標理解

  “新課標”:舉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資源是人類文明進步與發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的國家之一。但是由於氣候、地質、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地域差異,使得我國資源空間分佈很不平衡。不論是地表資源還是地下資源,在區域分佈上都存在著相對富集和相對貧乏的現象。這種資源的整體性分佈與我國目前的經濟地理格局不相適應。東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技術先進卻普遍面臨著資源短缺、能源匱乏的困境;西部廣大地區資源豐富,卻因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和技術落後而得不到大規模的合理開發,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為了儘快改變這種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國現有的資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先後制定了若干跨區域資源調配方案,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晉煤外運等。

  這一“課標”的制定完全符合我國的國情,也是我國今後區域發展的主導方向。因此,我認為應該透過兩步來實現這一課標:首先透過對西氣東輸這一案例進行剖析、研究,使學生認識到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整個區域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其次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歸納、總結,掌握普遍的規律性原理,能宏觀分析我國其他的資源跨區域調配方案。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瞭解資源分佈不均的現狀,分析資源跨區域調整的必然性

  ②理解西氣東輸的三方面原因

  ③瞭解西氣東輸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④透過對西氣東輸的分析,使學生掌握分析我國其他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工程的方法。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合作學習的能力,獲取資訊、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透過創設自主和合作相結合的探究氛圍,使學生掌握運用地理資訊,進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德育目標

  ①學會與人合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②使學生樹立科學的資源觀與發展觀。

  4.教學重點、難點

  ① 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② 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及實施資源跨區域調配的重要意義。

  ③ 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影響的分析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介紹的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理論性較強。涉及區域的相關內容,學習時要聯絡區域的相關知識及西氣東輸工程。西氣東輸工程東西幾乎跨越了我國的整個大陸,涉及的省區多、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從西到東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我準備在學習本節前,先讓學生複習初中的我國新疆的相關知識,尤其是新疆的資源優勢及經濟狀況,以及我國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及資源狀況。本節內容與現實經濟生活聯絡比較緊密,網路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先自主的探究問題,透過觀察影象、收集資料、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過程,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和規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領悟知識的內涵。

  必修三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了大量的案例,我們應採用案例教學法組織學生學習,透過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剖析、研究、歸納、總結,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和典型化,由特殊歸納一般,透過案例理解普遍的規律性原理。

  教學過程分三個階段:個人體驗——小組討論——指導分析。個人體驗就是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自主的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解決問題。小組討論就是把學生分成幾組,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問題,發表各自的觀點,引導他們學會合作交流。指導分析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一起透過對比分析、延伸分析等方法,對整個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最終得到分析資源跨區域調配的一般的方法及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達到課標要求。

  三、說教學過程

  主要的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一、匯入的設計

  [提問] 同學們,知不知道現在家裡做飯用的燃氣是什麼嗎?(天然氣)

  這些天然氣來自哪裡?(我們新疆)

  那把天然氣從我們新疆輸送到長江三角洲的工程叫什麼?(西氣東輸)

  [追問] 西氣東輸是我國四大工程之一,其他三個工程是什麼?

  (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

  [提問] 四大工程中有三個工程涉及的都是資源的怎樣利用?(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講述] 我國為什麼要進行資源的跨區域調配?這種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又會給區域帶來什麼影響?今天,我們就以西氣東輸為例來分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設計意圖:從現實生活入手,一步步匯出本節課的主題,不僅能讓學生感到非常自然,也能讓學生感到我們所學的知識與生活是如此緊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西氣東輸原因”學習的設計

  [讀圖] 課本P88,圖5.1 “西氣東輸線路示意”圖

  [提問] ①西氣東輸的起點和終點在哪?

  ②西氣東輸的運輸方式是什麼?

  ③沿途經過哪幾個省級行政區和省級行政中心?

  ④沿途經過哪些地形區?

  ⑤沿途的景觀變化如何?這種變化屬於哪種地帶性分異規律?

  ⑥沿途有哪些生態問題?

  (① 主管道:塔里木盆地的輪南——上海,全長4200千米。

  ② 管道運輸的優點:運具和運線合二為一,運量大,連續性好,晝夜不停。

  ③ 沿途經過的省級行政區:

  屬於西部經濟帶:新疆、甘肅、寧夏、陝西

  屬於中部經濟帶:山西、河南、安徽

  屬於動部經濟帶:江蘇、上海

  經過的省級行政中心:鄭州、南京、上海

  ④ 經過的地形區: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寧夏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⑤ 自西向東水分逐漸減少,自然景觀出現有規律的經度地帶性變化,從森林景觀——草原景觀——荒漠景觀的變化。

  ⑥ 途中的生態問題:西段大致和古代的絲綢之路相接近,存在荒漠化問題;黃土高原區有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閱讀“西氣東輸路線示意”圖,複習了有關區域地理的知識,讓學生對西氣東輸工程有一概況,為後面的教學作好知識鋪墊。讓學生知道,西氣東輸工程連線了我國東中西三個大經濟帶,這必將給我國三大經濟帶帶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讀圖能力。

  [討論]我國為什麼要進行西氣東輸?

  (每組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派一名代表闡述本組的觀點。教師根據每組的觀點,作出適當的評價,以肯定為主。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對西氣東輸的原因作適當的講解。)

  原因1: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展示]

  [展示] 圖5.2“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能源生產、消費佔全國的比例”

  原因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展示]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比較

  [講述] 透過比較很明顯,我國以煤炭為主(69%),天然氣站佔有量很小(2.7%)。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給我國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展示]

  [講述] 而天然氣是一種高效清潔的能源。

  [展示] 天然氣的常識

  [講述] 那我國為什麼一開始不開發天然氣,而大量使用了煤炭呢?

  [展示] 比較煤炭和天然氣的優缺點

  [討論] P90“思考”題

  [講述] 我國一開始沒有大規模使用天然氣主要原因是天然氣開採、貯運的技術難度大,而且成本高;而煤炭開採成本低,貯存、運輸方便。而現在由於我國科技的發展及對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天然氣的使用量得到大規模的提升。

  原因3:今後,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展示] 我國油氣資源的分佈

高中地理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教案範文合集3

  【教學思想設計】

  主體地理思想——資源跨區域調配屬於國土整治範疇,對一個地區進行國土整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設計理念】

  本課基於先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點事件的“現場”,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標分析】

  “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這條標準要求學生透過例項,分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資源調出區和調入區社會經濟、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包括利、弊兩個方面,也就是必須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一分為二”觀點的教育。

  【教材分析】

  “必修Ⅰ”和“必修Ⅱ”兩個模組分別從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兩個方面闡述了人地關係。“必修Ⅲ”則是在上述基礎上,以區域為研究物件,結合“區域可持續發展”,將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原理應用於實踐。“必修Ⅲ”第一章是《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其中第四節《區域經濟聯絡》是在前三節基礎上的遞進、深化。本節內容包括三部分:“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合作”、“資源跨區域調配”和“產業轉移”。第一部分的內容較少且比較簡單,所以與第二部分合並在第一課時中。第二部分又有“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四個模組。根據與學生生活的貼切程度和參考魯教、人教版教材,本節課創造性利用教材,選取“西氣東輸”為例子,讓學生認識到,資源跨區域調配不僅要關注對資源調出區或調入區地理環境的影響,而且還關注對資源調配中所涉及的有關區域的影響。

  【學情分析】

  從知識掌握程度看,一方面學生已學習了我國資源分佈狀況、我國區域經濟狀況等知識,對我國資源的調配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學生雖透過不同渠道對西氣東輸工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此工程的認識尚不夠系統和深入。

  從心裡特點看,高中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方法較為合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天然氣資源的特點及我國天然氣資源的分佈和開發利用現狀;瞭解西氣東輸工程的必要性和實施路線;學會分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經濟、環境、社會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我國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分析,培養地理思維能力;透過閱讀分析圖表文字資訊,提高歸納和把握事物重點的能力;透過活動設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分析我國東西部地區資源分佈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待問題的能力;透過對天然氣跨區域調配工程的瞭解,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同時使學生樹立人地關係協調發展的觀點,以及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說明“西氣東輸”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難點:以“西氣東輸”為例,學會分析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方法。

  (根據課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學會分析其他資源跨區域調配,屬於知識的遷移。此前提是學生必須透過“西氣東輸”的案例的真正消化理解,才能掌握分析方法,達到學以致用,因此定為難點)

  【教學策略】

  資料分析、案例探究與問題討論,講授、解釋與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提供西氣東輸的相關資料;(2)指導學生進行準備工作;(3)教學材料準備和課件製作。

  學生準備: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關西氣東輸的背景資料,如目前的工程狀況以及該工程對調出區調入區的影響等。課前進行預習,填寫導學案。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匯入 [影片引入] 西氣東輸工程資料片(關於廣西)

  [教師講述] 西氣東輸已經進入廣西,在以後的生活裡,我們將會深切感受到這種國家大型工程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這種大型工程就叫做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並且以西氣東輸為例。

  [目標展示] 觀看影片

  [教師提問] 我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有哪些?為什麼要建設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

  [出示圖片] 教材27頁,圖1-22“我國西氣東輸路線佈局示意”

  [合作探究]結合我國行政區圖,找出西氣東輸的起點、終點、途經行政區、所經地形和所穿河流。

  [教師歸納] 對學生的彙報進行客觀評價,並對闡述不清的問題及時引導、點撥並板書。

  思考並回答問題

  閱讀圖文,並從中提取有關知識,回答問題

  結合中國行政區圖、地形圖以及“影響交通運輸的因素”的原理,小組合作,進行案例分析,並作彙報。

  “西氣

  東輸”概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