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通用21篇)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

  2.根據故事內容,學習表演。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樂園》圖譜,《小蝌蚪找媽媽》課件。

  2.小蝌蚪頭飾若干(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一群蝌蚪等貼絨教具一套,頭飾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樂園裡來了許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誰呀?

  (熊媽媽、小熊;鴨媽媽、小鴨;雞媽媽、小雞……)

  2.“小動物們在樂園裡玩得可高興了。天漸漸地黑了,小動物們也陸續回家,小雞、小鴨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麼也找不到媽媽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願意幫小雞、小鴨找到媽媽嗎?

  3.小動物們都有了自己的媽媽,你們想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聽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故事裡有誰?

  三、教師出示池塘背景圖,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講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裡遊樂的時候,先遇到了誰?(鴨媽媽)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邊在背景圖上貼上相應的教具)

  2.鴨媽媽怎麼對小蝌蚪說的?

  (這裡可以叫小朋友一起來說鴨媽媽的話。)

  3.謝過了鴨媽媽,小蝌蚪把誰當成了媽媽?(鯉魚媽媽)(出示貼絨教具)

  4.鯉魚媽媽怎麼說?(幼兒重複鯉魚媽媽說的話)

  5.小蝌蚪又把誰當成了媽媽?(烏龜媽媽,出示教具)

  6.烏龜媽媽怎麼說?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小蝌蚪和媽媽那些地方不一樣?(請幼兒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徵)

  四、師幼一起完整講述故事

  1.按圖片內容和幼兒一起復述“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中的一些情節。

  2.個別幼兒講述(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說的話)

  課後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 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透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著、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活動中,我儘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後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春天裡,活動室的自然角出現了有代表性的動物——小蝌蚪。從此,孩子們總是爬在哪兒久久地觀察起了大頭細尾的小蝌蚪,談論的話題裡也總是離不開小蝌蚪:小蝌蚪什麼時候長腿呢?它的媽媽是青蛙嗎?為什麼和它的媽媽長的不象呢?……這時,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靈活地設計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活動。在活動中,主要透過讓幼兒觀察、討論、講述和操作等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了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培養了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關心小動物生長的情感。

  活動名稱:

  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徵;

  2、啟發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慾望和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若干盆

  2、掛圖一: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掛圖二:小蝌蚪生長變化的四個過程;

  4、集體排序圖四張;

  5、幼兒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頭飾一個;

  7、音樂:《悄悄話》。

  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並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

  四個不同的過程,並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裡產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後,小蝌蚪便從卵子裡鑽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並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後,它的尾巴完全脫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幹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並請幼兒貼上,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裡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貼上:請四名幼兒將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小卡片按順序貼上到不同的四副圖片中,全班幼兒集體觀察並驗證。

  3、提問:

  (1)為什麼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裡,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麼呢?(昆蟲、蚯蚓、蜘蛛、蝸牛……)

  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脫皮,舊皮對它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食物。

  (3)為什麼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四、小組活動:請幼兒動手操作,給四張小卡片來排隊。老師要巡迴指導,當幼兒操作結束後,請幼兒之間互相講述。

  五、帶領幼兒玩遊戲,加深對活動內容的理解。(伴隨音樂《悄悄話》)。請幼兒一邊說兒歌,一邊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六、活動結束,幼兒自由分組活動。

  第一組:講關於小蝌蚪的故事;

  第二組:給小

  蝌蚪的變化過程小卡片來排隊;

  第三組:畫蝌蚪;

  第四組:觀察小蝌蚪。

  附件(兒歌):

  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

  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隻蝌蚪一條尾

  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後腿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哪裡?(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

  媽媽媽媽在這裡。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戴青蛙頭飾扮演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目標:

  透過朗讀,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準備:

  1、動畫課件(課文插圖)。(教師)

  2、“長出後腿的蝌蚪”、“鯉魚”、“長出前腿的蝌蚪”“烏龜”圖各一張。(學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引出課題

  1、情景交流:孩子們,快告訴我,你們的媽媽來聽課了嗎?她坐在哪兒?見到自己的媽媽,你的心情怎樣?你最想以什麼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呢?

  2、正當你們享受母愛的幸福時,瞧!誰來了?

  (看動畫:全景1)交流:這群小傢伙是誰?你喜歡它嗎?為什麼?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讀,邊讀邊想:自己讀懂了什麼?

  4、多可愛的小蝌蚪呀!可怎麼不見它們的媽媽呢?孩子們,願意跟隨小蝌蚪去找找它們的媽媽嗎?(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

  二、感知內容,激趣識字

  1、聽動畫朗讀,邊聽邊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嗎?它們的媽媽又是誰?

  2、交流:你聽了後,明白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3、翻開課本,你發現了什麼?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來了。你們知道嗎?這是拼音王國的國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訴老師:今天,他想在我班評出誰是真正的識字大王哩!願意接受挑戰嗎?

  (出示挑戰第一關:比一比準先把課文句子讀通)如果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會用什麼方法解決呢?)

  (出示挑戰第二關:遊戲鞏固漢字)

  鼓勵:拼音王國的國王讓我告訴你們,你們都被評為“識字大王”啦!

  [設計意圖:以聽動畫朗讀入手,有利於學生產生讀的願望和興趣。在自主朗讀中識字,體現了識字與閱讀的整合。在此,還以“識字大王”的評比激發了學生克服讀書困難的信心。]

  三、圖文結合,精讀導學

  1、小蝌蚪為什麼會去找媽媽?

  假如你就是這群小蝌蚪中的一隻,你會怎麼說?

  小蝌蚪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誰能讀?你讀懂了什麼?

  2、(看動畫:全景3)想:它們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為什麼會把烏龜錯當媽媽?

  3、(出示小動畫:分組貼畫)“迎上去”與“追上去”有什麼不同的意思?請以貼畫的形式向大家說明你的理解。

  (出示動畫:全景2與全景3)自主觀察,小組探究:我們小組貼對了嗎?評出“優秀小組”。

  4、(出示動畫: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聯絡前面的自然段,談談:現在,你知道了什麼?

  5、小蝌蚪終於找到自己的媽媽了。你想用一句話誇誇它們嗎?

  6、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自己也發生的變化。是怎麼變的呢?

  (出示綜合訓練題: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在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 ,再過幾天,尾巴變了,最後,尾巴 了,變成一隻。)

  7、(出示動畫:全景6)引導想象說話:小青蛙一找到媽媽,就跟著媽媽學捉害蟲的本領。它們不停地吃田地裡的害蟲,不知能捉多少隻。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裡沒了青蛙,糧食、蔬菜上爬滿了蟲,我們吃什麼呢?校園裡的綠草爬滿了蟲,草坪會出現怎樣的狀況呢?

  交流:現在,你又有什麼話想對青蛙說?或對自己和其他人說嗎?

  小結:青蛙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讓我們都來保護青蛙吧!

  [設計意圖:不以老師的枯燥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理解,讓學生在看動、讀課文,貼圖畫中積極思維,發揮想像,從而感知青蛙的變化,並使學生豐富對課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薰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動畫:我是最棒的小演員)你喜愛文中的哪種動物?想怎樣演好它?

  2、(出示小動畫:團結協作)學生演課本劇。

  [設計意圖:採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又培養了學生協作的精神。]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喜歡聽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2、知道青蛙媽媽的樣子。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看過小蝌蚪;

  (材料準備)圖片、故事錄音。

  教學重難點:

  瞭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徵。

  教學過程:

  一、寶寶和媽媽

  1、提問:在家裡人當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小結:是媽媽生下了我們,而且最照顧我們、寶貝我們的也是媽媽。

  提問:你們和媽媽長得像嗎,什麼地方長得最像?

  2、師:我們都快樂地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卻從來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道媽媽長什麼樣子。這一天,他們決定去找媽媽。

  二、蝌蚪找媽媽(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故事)

  1、插問: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

  小蝌蚪遇到了誰?是怎麼問的?青蛙媽媽到底長的怎麼樣?

  重難點:瞭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徵。

  2、玩表演遊戲幼兒扮演小蝌蚪,教師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表演中鼓勵幼兒發問:媽媽在哪裡?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三、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中,鼓勵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理解並記住歌詞內容。

  2、體驗遊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活動重點: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圖片

  2、歌曲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1、師:老師這兒有個謎語,猜猜是什麼小動物?“圓圓腦袋黑油油,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裡面轉圈遊”小朋友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小動物?

  2、師:對了,是小蝌蚪。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長什麼樣呢?(展示真實小蝌蚪的圖片)幼兒講述的過程中老師豐富歌詞。

  二、熟悉歌詞引出圖譜。

  1、師:小蝌蚪的頭是怎麼樣的啊?

  對了,圓圓的腦袋,是什麼顏色的?

  圓圓腦袋,黑油油(師出示圖譜,幼兒集體念一次)

  2、師:小蝌蚪還有什麼啊?

  對了,小蝌蚪還有細細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裡扭呀扭。

  細細尾巴,扭呀扭

  3、師:小蝌蚪在小河裡面幹什麼呢?

  它在小河裡面轉圈遊,轉呀轉,遊啊遊。

  4、師:小小蝌蚪,遊遊遊,他在幹嘛啊?

  小小蝌蚪,遊遊遊,它是在找媽媽,它說媽媽媽媽,在哪頭?小朋友一起說。

  5、師:我們一起看著圖譜念一遍歌詞

  《小蝌蚪找媽媽》

  小小蝌蚪,遊遊遊,圓圓腦袋,黑油油,

  細細尾巴,扭呀扭,小河裡面,轉圈遊,

  轉呀轉,遊呀遊,

  小小蝌蚪,遊遊遊,媽媽媽媽,在哪頭?

  三、學唱歌曲。

  1、師:老師把“小蝌蚪找媽媽”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清唱一遍。你聽到了什麼?咂咂咂這個詞要學一學

  3、老師彈奏並演唱第二遍,可以邊聽著音樂邊打節拍。(邊拍手)

  4、第三遍繼續熟悉歌詞與樂曲。老師領唱:我們一邊看圖譜,一邊唱,會唱的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唱。

  5、幼兒演唱2-3遍,鼓勵幼兒唱的時候創編一下動作。

  四、創編動作。

  1、師:剛才我們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們在中間來跳一跳。

  起立,站到當中,我們邊聽音樂,自己邊想動作,一起來噹噹小蝌蚪。

  2、師: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請她來跳一跳。然後,大家一起來學一學。(請個兩三個小朋友)

  3、師:我們再來聽音樂邊唱邊跳一跳?

  4、遊戲:小蝌蚪在水裡幹什麼呀?它要找誰呀?(媽媽)我們來做小蝌蚪一起來在水裡遊一遊,去找一找媽媽在那裡,找到媽媽要說什麼?(媽媽找到了)!(幼兒和老師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師扮青蛙媽媽)遊戲二次。小結:今天我們玩了一個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表揚一下自己吧。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水墨畫的工具,學習使用毛筆畫水墨畫。

  2.嘗試用大小毛筆,使用濃、淡墨表現蝌蚪和荷葉。

  3.體驗畫水墨畫帶來的不同感受。

  活動準備:

  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欣賞ppt,水墨畫所需工具,範畫

  活動過程:

  1、遷移幼兒經驗,匯入活動,播放ppt圖片。

  教師:還記得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裡的小蝌蚪嗎?它們的是什麼樣子的?池塘裡還有什麼?(荷葉和荷花)

  2、出示範畫,引導幼兒探索水墨畫的畫法。

  (1)欣賞觀察水墨畫,瞭解水墨畫的特徵。

  教師:荷葉、荷花和蝌蚪是什麼樣的?哪裡用濃墨?哪裡用淡墨?哪裡用淡彩?

  :荷葉的中心有一個小圈,旁邊還有細細的葉脈;荷花的花瓣是尖尖的;蝌蚪是圓圓的腦袋後面拖著細細的尾巴。

  (2)認識瞭解工具:粗細不同的筆、濃墨、淡墨和淡彩。

  (3)探索畫蝌蚪荷葉的方法。

  教師:我們可以怎樣畫呢?大筆畫什麼?小筆畫什麼?用什麼方法畫?

  教師引導幼兒大筆淡墨畫荷葉和莖;小筆淡彩用按的方法畫荷花;小筆濃墨畫葉脈、莖上的刺和蝌蚪。

  3、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提出要求。

  教師:先畫荷葉,再畫荷花,最後畫蝌蚪。注意濃墨淡墨的區別,保持畫面的乾淨整潔。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集體。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按故事情節,並參照有關的繪畫資料,合作畫三、四張連環畫。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學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業。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

  2、教師的範畫。

  3、幼兒在課外練習畫過魚、鴨子、鵝、烏龜等,有一定的基礎。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複述故事中的對話,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2、請幼兒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分成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應該有什麼角色?

  3、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範畫。

  4、理解詞:連環畫。(我把這些畫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書,這種以圖畫為主的書叫連環畫。)

  5、提出要求:

  我們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一本連環畫。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畫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樣。並請個別幼兒說說:你選的是哪一幅?這幅畫需要畫哪些東西?

  6、幼兒作業。

  幼兒根據自己的選擇畫畫,教師巡迴指導,特別指出鴨子和鵝的區別。

  7、講評。

  請畫同一幅畫的幼兒把畫放在一起,選出畫得較好的裝訂冊,加上封面成小型連環畫,放在圖書角上。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

  2、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青蛙的特徵。

  環境創設:

  自制《小蝌蚪找媽媽》多媒體課件,小青蛙音樂

  觀察與指導:

  一、寶寶在哪裡

  1、春天到了,媽媽們帶著寶寶在水裡開心地玩耍,看,它們是誰呢?(顯示畫面,引導幼兒看看、聽聽、說說有誰。)

  2、你能分出哪些是媽媽哪些是寶寶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個子的大小來區分)誰願意來幫助媽媽們找到自己的寶寶?(引導幼兒根據體型特徵,一一對應)

  3、小蝌蚪是誰的寶寶嗎?它媽媽長的是什麼樣子呢?

  4.小蝌蚪的媽媽到底長的是什麼樣子,我們一起幫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媽媽。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春天來了,青蛙媽媽在水裡生了許多寶寶,寶寶們還會變呢。看,變成了什麼?(許多小蝌蚪)

  於是小蝌蚪一邊遊一邊找媽媽。

  ——看,那是誰?(鴨媽媽和小鴨)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

  教師問: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鴨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隻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

  剛才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的什麼樣?

  幼兒:謝謝鴨媽媽!鴨媽媽再見!

  又有誰來了?(魚媽媽和小魚)

  幼兒跟說對話:魚媽媽,魚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魚媽媽:你們的媽媽長著四條腿。

  魚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著幾條腿?

  幼兒:謝謝魚媽媽!魚媽媽再見!

  ——咦,那是誰的媽媽?

  請個別幼兒來問:烏龜媽媽,烏龜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烏龜媽媽:你們的媽媽是白肚皮。

  我們的媽媽有白白的什麼?(肚皮)

  幼兒:謝謝烏龜媽媽!烏龜媽媽再見!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們的媽媽嗎?

  幼兒齊問:鵝媽媽,鵝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它長的是什麼樣子?

  大白鵝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

  哦,原來我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呀。

  幼兒:謝謝鵝媽媽,鵝媽媽再見!)

  ——剛才幾位媽媽告訴我們了,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麼樣啊?(頭上有兩隻大眼睛,一張寬寬的大嘴巴,還有四條腿,露著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

  ——我想出個好辦法:我們把小蝌蚪的媽媽畫出來,這樣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媽媽了。該怎麼畫小蝌蚪的媽媽呢?(引導幼兒小結青蛙的特徵)

  老師操作多媒體畫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學做小青蛙

  1、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遊走了,它們去幹嗎了?青蛙媽媽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2、律動:小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3、透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 小蝌蚪 鴨 魚 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體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 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三、 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 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 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 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麼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複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複述時要啟發幼兒透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九、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課後反思: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創設遊戲的氛圍,讓孩子模仿小蝌蚪的遊動,用身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蝌蚪的不同動態,為後面的繪畫環節做好鋪墊。在課件的運用上,能調動幼兒的情緒,在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昇華,更加深了孩子對親情的感受。在這次借班上課中,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有過手指點畫的基本經驗,我在活動中調整目標,運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推動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互動,師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遊動的不同方向,能關注師生之間和諧的關係,雖然我跟他們只見過兩次,但在活動中他們始終能有愉悅的體驗,獲得成就感。特別讓我感動的是當我準備結束繪畫時,許多孩子還意猶未盡的要求還要畫,讓我感覺到活動雖然結束,但是教育還在延續。

  在活動中,我發現有部分幼兒已經具有左右概念,本來在畫紙上的小魚是作為一種指向作用的。繪畫時的一些規範要求我也是讓孩子在教師的潛移默化示範中掌握,如:保持畫面整潔,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兒,讓他們自覺的去維護池塘的乾淨。也非常感謝曙光幼兒園有這麼好的先進裝置展示作品,利用大螢幕展示作品更便於幼兒觀察,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視。在講評活動中也便於全體孩子共同觀察、共同評價。在講評中我尊重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是我還是給機會讓他們能進行簡單的自己評價和他評兩種方式,學會去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在最後結束環節中,因為是借班上課,有部分孩子未能來參加,我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發他們的成就感,體現孩子之間的生生互動,同時,也滿足幼兒想再一次作畫的慾望。

  在這次活動中,我在作畫前要求應該更明確一些,讓孩子知道先多點幾隻蝌蚪的腦袋,再添畫尾巴。這樣既能保持手的乾淨,又讓孩子知道要有順序的進行繪畫。在最後評價過程中還是有些單一,我應該在評價中給孩子一個評價的定義,比如這個孩子的畫乾淨,蝌蚪遊動方向等。這個班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較好,我可以讓她們根據自己的畫來豐富自己的語言。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戶外運動,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後,結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了戶外活動遊戲創編,意在培養孩子在活動中的合作意識,鍛鍊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遊戲活動中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理解、熟悉故事內容,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裡面遊啊遊。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聽故事錄音一遍,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麼?故事中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小蝌蚪為什麼會認錯自己的媽媽呢?

  3.教師邊演示PPT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發生在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麼?

  (2)小蝌蚪找媽媽碰到了誰?說了些什麼?又遇到了誰?又是怎麼說的?

  (3)為什麼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4)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麼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後怎麼變成青蛙的?

  4.回憶故事情節,將故事圖片進行排序。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後來媽媽讓小蝌蚪明白了,快樂並不是擁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關心與陪伴。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並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樂於與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節,感受創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述自編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

  2、物質準備: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眾》。

  【活動過程】

  1、透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眾。

  小結:

  (1)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

  (2)別人講完後,要熱情的為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透過演示和討論,引導幼兒明確舉辦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麼條件?

  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透過多種形式的故事講述,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

  5、公佈比賽結果,教師注意及時小結。

  對於講的較好的幼兒進行獎勵,對於其他幼兒提出修改意見。

  6、小結:任何故事的結局都不是固定的,每個人的心裡都可以有自己滿意的結局,我們要勇於說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2、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瞭解青蛙的特徵及蝌蚪與青蛙的關係,學習觀察比較。

  活動難點:感受故事優美的意境及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談話引題

  師:這是誰?一群小蝌蚪,在池塘裡遊著,想找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它長得什麼樣?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媽媽》請仔細聽,小蝌蚪是怎麼找到媽媽的,它們最後有沒有找到自己媽媽呢?

  二、幼兒欣賞,完整故事

  師:小蝌蚪找媽媽時,都碰見了誰的媽媽呢?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

  師: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是怎麼問鴨媽媽的?鴨媽媽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師:小蝌蚪聽了鴨媽媽的話,就去找自己的媽媽,它們找到的第一個媽媽是誰?魚媽媽是在呢麼說的?

  師:小蝌蚪找到了第二個媽媽又是誰?烏龜媽媽又是怎麼說的?

  師:小蝌蚪最後看見青蛙坐在荷葉上,它們知道青蛙是它們的媽媽嗎?小蝌蚪是怎麼問的?(幼兒學說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即青蛙特徵的描述)

  師:青蛙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幼兒學說青蛙的話,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四、結合書本,欣賞錄音

  請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春天到》第15~16頁“小蝌蚪找媽媽”,一邊仔細觀察圖畫,一邊仔細聽故事。

  五、遊戲:蝌蚪找媽媽

  教師彈小魚遊的音樂,一半幼兒做蝌蚪遊的動作,一半幼兒各自模仿小動物媽媽的動作,音樂結束,尋找青蛙媽媽的幼兒扮演者。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透過音樂遊戲深入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相關故事情節,並學會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2、引導幼兒做事情要不怕困難、多動腦筋。

  3、鼓勵幼兒大膽表現,體驗遊戲的快樂及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

  透過音樂遊戲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相關故事情節,學會歌曲,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蝌蚪、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鄂魚、青蛙媽媽、頭飾各一個、鋼琴伴奏

  2、經驗準備:幼兒演過兒童劇《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過程

  1、以故事背景敘述引入主題。

  教師創設情境,(鋼琴伴奏舒緩的背景音樂):我是青蛙媽媽生下的小寶寶,天氣暖和起來的時候,我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在水裡游來游去,快活極了。我遊啊遊,轉啊轉,媽媽,媽媽在哪兒呢?於是我唱著歌找媽媽去了。

  (1)教師示範表演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一遍)

  教師:媽媽到底在哪兒呢,“媽媽,媽媽在哪裡?”你們幫我一起喊媽媽好

  嗎?“媽媽,媽媽在哪裡?”(幼兒跟老師複述)媽媽沒有聽見我的聲音,

  於是我又唱著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二遍)

  (2)教師:媽媽在哪兒呢?我找了一天又一天,你們瞧,我的後腿長出來了,我要繼續唱著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三遍)

  (3)教師:媽媽到底在哪兒呢,你們再幫我喊喊媽媽好嗎?“媽媽‘媽媽在哪裡……”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瞧,我的前腿也長出來了,我繼續唱著歌找媽媽去了。(鋼琴伴奏歌曲音樂,示範唱第四遍)

  (4)教師:媽媽還是聽不到我的聲音,一定是我的聲音太小了,你們跟我一起唱歌找媽媽好嗎?(鋼琴伴奏歌曲音樂,在教師帶領下幼兒嘗試唱)

  2、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帶領幼兒表演唱。

  (1)教師:媽媽在哪兒呢,會不會在池塘裡呢?來,我們一起游到池塘裡找媽媽吧,讓媽媽聽到我們的歌聲。請幼兒扮演小蝌蚪,在教師帶領下邊唱邊做動作。(教師幼兒一起唱)音樂結束,鴨媽媽出現,老師帶小蝌蚪上前問:您好!“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客人老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鴨子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上長著兩隻大眼睛,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鋼琴伴奏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後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裡”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鯉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白白的肚皮,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鋼琴伴奏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裳,大大的嘴巴,叫起來‘呱呱呱’你們到別的地方找找吧。”

  (4)(鋼琴伴奏緊張、急促的音樂)鄂魚出現,小蝌蚪游回家(坐回小椅子),聽《小蝌蚪找媽媽》鋼琴伴奏音樂(抒情版)邊休息邊等待危險過去。

  3、小蝌蚪鼓起勇氣,再次找媽媽。

  (1)師:小蝌蚪們,鄂魚走了,你們害怕嗎?你們累嗎?可媽媽還沒找到,如果再去找媽媽,我們還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危險,你們還要不要找媽媽呢?我們的媽媽長的是什麼樣子呢?(回憶青蛙媽媽的樣子)

  (2)鋼琴伴奏音樂起,蝌蚪遊繼續找媽媽。音樂結束,青蛙出現。(配課教師扮)青蛙:孩子們!我是你們的媽媽!

  (3)教師帶領“小蝌蚪們”觀察青蛙,對照媽媽的特點(大眼睛、大嘴巴、白肚皮、綠衣裳、叫起來“呱呱呱”)確認是媽媽後一起叫“媽媽”。

  4、結束部分:

  (1)青蛙媽媽讚揚小蝌蚪們不畏重重困難,動腦筋終於找到了媽媽。

  青蛙媽媽:孩子們,你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能夠不怕困難、還能夠動腦筋最後終於找到了媽媽,你們真是太棒了!我們一起唱首歌慶祝一下吧!青蛙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唱歌跳舞。(鋼琴伴奏、教師幼兒一起唱歌曲)

  (2)教師:小蝌蚪們,我們經歷了各種困難終於找到了媽媽,可是我們為什麼和媽媽長得一點都不一樣呢?青蛙媽媽:等你們在長大一點就和媽媽一樣啦!教師:哦,好神奇呀!期盼我們快些長大吧!現在我們趕快去探索一下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吧!

  活動延伸:

  1、表演區投放故事情節中的頭飾,供幼兒進行故事表演。

  2、後續引導幼兒進行講故事、故事創編等活動。

  活動總結

  在本節音樂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活躍,設計本節音樂活動之前,我在考慮他們希望怎樣唱歌,對幼兒來說,反反覆覆教唱我認為太枯燥,備課時,我對教師示範唱、幼兒學唱做了調整和修改,以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富有興趣地多次聽賞的方式激發幼兒對傾聽歌曲、學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中,我發現欲設的目標能較好地達成,而且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很活躍。透過這一節活動,我總結了一下經驗:不要跟“搗亂”的孩子糾纏,尊重他們的興趣或想法,同時用誇張的語言、體態或者教具等吸引其無意注意,幫助孩子回到課堂中來。另外,透過這一活動,我所收穫的是:除了課後反思,備課也非常重要,課前不僅要思考教法、學法,還要預想到突發狀況和細節處理,如出現混亂怎麼辦、孩子對活動缺乏

  興趣怎麼辦等等?做好一切準備,我們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動。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在《小蝌蚪找媽媽》故事的基礎上,嘗試運用團、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出故事中的動物。

  2、萌發泥塑的興趣,發展初步的立體造型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物質準備:

  泥工板、橡皮泥、抹布、牙籤、彩紙、青蛙、烏龜、小魚玩具頭飾

  活動過程:

  一、複習故事《小蝌蚪找媽媽》(透過複習故事,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蝌蚪、青蛙、烏龜、魚的外型特徵)

  教師圍繞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先遇到了誰?接著遇到了誰?

  大魚長什麼樣?烏龜呢?大白鵝呢?

  小蝌蚪的媽媽長什麼樣?

  總結: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先遇到了鴨媽媽、接著又遇到大魚、烏龜和大白鵝,最後才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聯想創作(嘗試運用團、搓、捏、粘等泥工技巧塑出故事中的動物)

  過渡語:今天,小蝌蚪想請小朋友們幫他們把找媽媽中遇到的所有動物用橡皮泥請他們出來,你們願意幫幫小蝌蚪嗎?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泥塑的方法?

  總結:你們說得對,以前我們用搓、團、壓等方法做過很多不同的點心餅乾等,今天我們就來用這些方法來做你喜歡的小蝌蚪等動物,等會看誰塑得多、塑得好。

  2、幼兒提出自己覺得有困難的塑造步驟,請集體一起幫助解決。

  3、選擇小蝌蚪找媽媽中自己喜歡的某一動物場景,自由塑造。

  4、老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徵。

  指導幼兒運用團、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出故事中的動物。

  提醒幼兒可以運用牙籤將頭與身體兩部分連線起來。

  三、展現交流(萌發泥塑的興趣,發展初步的立體造型能力)

  1、啟發幼兒講述自己製作的方法,鼓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2、共同佈置一個展現區:小蝌蚪找媽媽。

  3、說說:你覺得誰做的泥塑好,為什麼?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的歡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重難點:

  重點:體驗表演的樂趣。難點:鼓勵幼兒創造蝌蚪遊的動作,學說各主角的話。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學蝌蚪遊。

  1、師:小朋友,教師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彈奏唱)

  2、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貌?小蝌蚪在水裡怎樣遊?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遊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

  3、教師示範遊。師:小蝌蚪遊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裡遊的。

  二、在音樂伴奏下學蝌蚪遊,吃食。

  (1)[1~8]小節:在音樂伴奏下重複三遍。師:蝌蚪姐姐請蝌蚪弟弟妹妹一塊兒來水裡遊。

  (2)[9~12]小節:教師帶領在xxx處咂嘴表示吃東西。師:蝌蚪弟弟妹妹遊了那麼久肚子餓了,我們來吃點東西吧。

  (3)重複[1~8]小節兩遍:師:吃飽了,小蝌蚪一起游來游去做遊戲吧。

  (4)[9~12]小節:師:吃飽了,姐姐帶你們去找媽媽吧。(音樂[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帶小蝌蚪找媽媽。

  (1)音樂[13~16]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教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終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裡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答,同上。

  (4)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快速游到媽媽身邊,一起拍手說: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學說主角的話。

  1、學說蝌蚪的話及其他主角的話。提問:剛才去找媽媽時第一個遇到誰?小蝌蚪是怎樣問的?(學說小蝌蚪的話)它是怎樣回答的?(學說鴨媽媽的話)

  2、學說鯉魚、烏龜的話同上。

  五、遊戲重新開始。

  請四位幼兒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教師在一旁幫忙)其他幼兒做小蝌蚪,教師做蝌蚪姐姐。

  六、結束。

  師:小蝌蚪們,我們在小河裡歡樂地游泳、找東西吃、做遊戲,還找到了媽媽,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6

  【教材分析】

  活動一:語言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經典故事。其生動、有趣的內容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及動物媽媽們給予小蝌蚪的幫助和安慰,幼兒並沒有深切的感受和體驗。中班幼兒能基本完整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可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幫助幼兒挖掘故事背後深層的教育價值,激發幼兒在講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尋找媽媽過程中,以自身生活經驗為基礎,進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體驗故事中的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蝌蚪尋找媽媽時的急切心情。

  3、喜歡閱讀活動,體驗動物媽媽們幫助小蝌蚪的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課件、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謎語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2、欣賞故事,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對話。

  (1)播放課件,理解小蝌蚪與動物媽媽們之間的角色對話。

  提問:小蝌蚪都遇到了誰?它們說了什麼?

  小蝌蚪是怎樣問鴨媽媽的?用了哪幾個好聽的詞?

  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又說了什麼話呢?

  (2)總結提升:小青蛙的特徵、動物媽媽們的出場順序。

  3、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大膽模仿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對話,感受找到媽媽後的愉悅之情。

  (1)師幼互動講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角色對話。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聲音表現與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話的情節,感受找不到媽媽時的急切,以及找到媽媽後的喜悅之情。

  提問:小蝌蚪找不到媽媽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說話的語氣應該怎樣?動物媽媽們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又會用怎樣的語氣和小蝌蚪講話?它們找到最後媽媽了嗎?心情是怎樣的?

  (3)小結:因為小蝌蚪尊敬動物媽媽、講話有禮貌,所以最後開心的.找到了青蛙媽媽。

  4、鼓勵幼兒嘗試選擇角色進行對話、交流,體驗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快樂。

  提問:小蝌蚪長成小青蛙後,每天做什麼?

  如果你是小蝌蚪,還會和小夥伴一起做什麼呢?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會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節。

  2.寶寶回憶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知道請別人幫忙時可以使用禮貌用語。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添畫小蝌蚪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青蛙、蝦、烏龜、螃蟹,小蝌蚪找媽媽添畫的紙、黑色墨汁,黑色彩筆等。

  活動重點(或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要學會幫助別人,並能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過程:

  一、引導語:

  1、現在是春天了,動物們都要出來活動了,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2、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長的怎樣,大大的腦袋,黑黑的身體,細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師又指著小蝌蚪說,小蝌蚪正在找媽媽。

  二、展示圖片,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展示圖片一,引導幼兒談談想想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龍蝦公公是怎麼回答它們的?

  2圖二,小蝌蚪又遊啊遊啊,遇到了誰?大螃蟹又是怎麼回答它們的呢?

  3圖三,之後小蝌蚪繼續找媽媽,它們是不是找到媽媽了呢?原來是大烏龜,大烏龜又是怎麼說的呢?

  4圖四,最後,小蝌蚪們找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到底是誰?

  三、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龍蝦公公、大螃蟹、大烏龜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4、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5、完整的再聽一遍故事。

  四、讓我們一起動手畫畫小蝌蚪

  1、在老師畫好的圖片上,添畫一些小蝌蚪,使畫面更完整。

  2、評價幼兒作品,鼓勵添畫添的好的寶寶。

  3、最後,青蛙媽媽來了,帶著蝌蚪寶寶們一起去田裡捉害蟲去了。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8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瞭如下教學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讀物中的圖畫和音像材料閱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藉助插圖、音像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從而感知青蛙的變化過程。在教學時,教師應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獨立思考的時間。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透過朗讀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透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成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⑴ 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裡面遊啊遊。(小蝌蚪)

  ⑵ 綠衣小英雄,田裡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3、板書課題。

  (這樣精心設計導言,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叉參與活動,有效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筆畫結構、試著給生字編碼,若不會的作記號提出來。

  2、你認識畫面上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不是小蝌蚪的媽媽?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3、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上述學生透過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培養。當然,低年級學生自學活動中會有一定難度,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導。)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1、學生讀課文。

  2、教師範讀。

  3、再次讀文,自查朗讀情況。

  4、出示詞語,檢查識字情況。(見課件)

  (1)你會讀哪個詞語就大聲的讀出來。

  (2)誰願意當小老師你認識的字詞教給同學們?

  5、識記生字。

  學生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教師可適時引導用實物或動作來識記。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到的灰色的東西。

  追(或迎):誰願意把追(迎)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

  披:我這有件衣服,誰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麼樣的人叫阿姨?

  7、指導寫字

  (1)請大家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後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2)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教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請同學說一說佔格位置。

  (3)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4)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說說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夠理想。

  (學生朗讀不注音課文遇到生字可能無從下手,所以在讀文之前老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主探索、認識生字,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於低年級學生,聯絡實物或動作來識記生字效果要遠遠好於部件記憶法。)

  (四)、圖文結合,讀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 找出與插圖對應的自然段,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讀課文。

  3、 自由讀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給學生自主選擇讀內容的權力,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能促進學生更好的讀書。)

  4、小蝌蚪在找青蛙媽媽的過程中,碰到了許多有趣的事,而且身體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呢!請同學們開啟語文書,大聲地讀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小蝌蚪的身體變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接著…最後…”來介紹一下嗎?

  (讓學生在反覆讀文中搞清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身體變化,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介紹,既訓練了語言,又解決了文章的重點問題,一箭雙鵰,紮實而有效地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

  (五)、拓展學習(作業)

  1、課後進一步瞭解有關青蛙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做保護青蛙的小衛士。

  2、透過查詢資料或網路資源,瞭解一種動物從小到大的變化過程,以後在班上交流。

  (六)、課堂檢測題

  1、讀一讀,說一說。

  碧綠的衣裳 碧綠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長長的尾巴 長長的(  )  大大的腦袋 大大的(  )

  2、填空。   (  )裡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此題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一些仿寫的方法。)

  第二課時

  (在閱讀中理解動詞“迎”、“追”,瞭解表示顏色的詞語“碧綠”、“雪白”的意思和構詞特點;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愉快的學習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思維有所開拓,口語有所發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課文的生字寶寶想跟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小朋友願意嗎?他們一個個躲到句子裡了,看小朋友還能不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1、今天,阿姨給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清早,我們一家人披著晨露,迎著朝霞去爬山。一開始,我被遠遠地甩在後面,但我使勁追趕,終於爬上了山頂。爸爸媽媽都為我鼓掌,連連說:“你真行!”

  (設計意圖:生字的鞏固努力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之中複習本課的生字,從而提高閱讀水平,於自然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學習“小蝌蚪樣子”的部分

  池塘裡,水草邊,生活著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長什麼樣?

  1、小朋友能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嗎?

  2、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蝌蚪?根據你的體會來讀一讀。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設計意圖: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可他們也是有個性的生命體,所以在閱讀時,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知,再以這種體會與感知去指導自己的朗讀。)

  (三)、學習“青蛙媽媽樣子”的部分

  多麼可愛、快樂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嗎?小蝌蚪常常會不快樂,因為他們一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知道他們的媽媽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嗎?請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關的句子來告訴小蝌蚪。

  1、指名說。出示句子:

  (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2、教師貼出青蛙的圖片。老師這裡有一張青蛙媽媽的照片。如果你們是小蝌蚪,媽媽給你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呀?圈出“碧綠”、“雪白”、“大”。

  3、你見過“碧綠”的什麼?“雪白”是怎樣的白?那麼,像金子一樣的黃?像火一樣的紅?像天一樣的藍呢?

  (設計意圖:語文重在點點滴滴地積累,在這裡,教師就很淺顯地使學生掌握了顏色詞的構詞特點,並能靈活地遷移。)

  4、青蛙媽媽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透過朗讀把她的美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5、青蛙還會捉蟲呢!小朋友知道嗎?課前我們已經去收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6、聽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你對青蛙媽媽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帶著這份瞭解再來讀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知識面,對於學生深入瞭解青蛙,保護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讀“找媽媽”的經過

  看了媽媽漂亮的照片,知道媽媽那麼能幹,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見到媽媽了。然而媽媽在哪裡,怎樣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開始了他們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1、學生自由讀2——6自然段。

  2、問: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在誰的幫助下找到媽媽的?

  第二自然段:

  (1)這一段中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迎”。誰能給它擴詞?“迎”的偏旁是什麼?“走之”與什麼有關?看圖片,“迎”是怎樣走?

  (2)師生分角色朗讀。

  第三自然段:

  (1)這一段中,也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追”。你追過別人嗎?找個小夥伴追給大家看看?現在,你覺得“追”是怎樣走呢?

  (2)引讀。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遊,以為是自己的媽媽,連忙追上去,叫著——烏龜笑著說——

  (3)在人物、動物的語言前面或後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動作、心情、神態、語氣的詞,這些詞叫提示語。這些提示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朗讀語言。看,小蝌蚪的話前有“叫著”,你能像他們那樣叫叫嗎?烏龜的話前是“笑著說”,你能笑著說說這番話嗎?

  (設計意圖:朗讀與理解都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鼓勵學生用看插圖、做動作等直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迎”、“追”。提示學生在朗讀角色的對話時,留意角色語言前後的提示語,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

  第五自然段:

  (1)小蝌蚪在鯉魚阿姨、烏龜的指引下,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媽媽。這時候,他們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

  (2)媽媽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心情又是如何呢?誰來讀一讀?

  (3)就近找夥伴分角色讀。

  (五)、演一演

  現在我們把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來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師有兩個建議:

  1、儘量把小蝌蚪身體的變化表現出來。

  2、在扮演角色時,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當時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怎麼說的。

  1、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試演。

  2、指定一小組在班上展示。

  3、學生與老師評議。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童話故事,如何在文學性中凸現其科學性,是相當重要也是相當不易的。運用演童話劇的方式讓孩子進一步瞭解蝌蚪的成長過程,又不露痕跡。)

  (六)、說話練習

  小青蛙長大後也結婚生子了,可莊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時候尋找媽媽的經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順利地找到自己,她決定在臨走前給孩子寫下一張留言條。請你幫她想想,她該寫些什麼?

  (1)指名說。

  (2)評議。

  課堂檢測:

  1.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沒過多久,( )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 )。

  2.我會說

  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______________已經_______________。

  青蛙的品種繁多,據統計,全世界有1900多種,我國就有150種左右。著名的彈琴蛙,是我國的特產,它鳴聲婉轉,彷彿古代仕女於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則鳴聲低沉粗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聲除了給人以“音樂”的欣賞外,它還能預報天氣。唐詩中有“水旱卜蛙聲”的詩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書中也有“三月初三聽蛙聲,卜水旱”的記載。近代,我國有不少農諺也是反映蛙鳴與天氣的關係的,如“雨後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幹得犁頭翹”,等等。

  青蛙還是捕食昆蟲的健將。當青蛙尚處於幼蟲(蝌蚪)時,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隻孑孓;而到成蛙時,用它靈巧的舌頭,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蟲。

  青蛙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特別是我國特有的中華大蟾蜍,經處理曬乾成幹蟾,可治療小兒疳積。從它的耳後腺、皮膚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經處理後製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藥品,具有強心、鎮痛、止血和治療疔瘡等作用。青蛙是益蟲,所以必須加以保護,不準捕殺。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19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由大班和中班幼兒組成,幼兒們來班前不懂任何漢語話,也沒有任何語言環境,在這種情景下僅有在班裡能與漢語言接觸,所以我在班裡讓幼兒們多聽,多說。

  活動目標

  1、經過多種形式的看圖講述,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

  2、經過多便講述,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經過看圖講述,引導幼兒理解並記住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記住,理解故事資料,發展口語表的能力。

  難點:記住故事資料。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圖片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教學光碟,DV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以提問的方式匯入課文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蝌蚪嗎?他的媽媽是誰?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起看看是怎樣回事。

  (二)基本環節

  教師出示圖片一,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上頭的資料,

  用同樣的方法出示其它圖片讓幼兒大膽的說。

  教師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講一遍,放光碟再聽一遍。

  教師根據故事資料向幼兒提出問題,並及時給於鼓勵。

  教師請全體幼兒跟讀故事。

  教師指圖,請全體幼兒飾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師擔任,一邊看圖,一邊講述,第二次替換主角。

  (一)結束環節

  請幼兒先自由結合看圖講述,然後交換主角再講述。

  (二)延伸環節

  請幼兒自由結合,邊表演邊講述。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資料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採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資料,並很進取的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教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說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於故事的動畫片,光碟上只講了故事,沒有畫面。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20

  活動名稱

  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徵和主要情節。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重點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

  難點

  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徵。

  幼兒討論,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並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活動反思:

  這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透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瞭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瞭解連環畫的形式,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製作成連環畫,並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蝌蚪找媽媽中班教案 篇21

  【教學理念】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緊緊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徵,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寓知識的傳授於同學自身的體驗學習中,在此之上,培養同學思維,訓練其語感,提高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故事教學的基本戰略必需堅持“趣中學,學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公開課教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為了從知識、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實好本文的教學,我在設計中還充沛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兒童自身的特點,抓住“六”個字──“變”、“趣”、“演”、“引”、“板”、“讀”,進行全文的設計。

  【教學特色】

  以“趣”為經,以“學”為緯。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美、畫面形象、情節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同學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協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媽媽,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 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

  ⑵ 透過圖文結合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能力目標:

  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藉助學文,培養同學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青蛙是捕獲害蟲的能手,教育同學從小維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節和意圖說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麼”的層次來佈置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同學學法入手,依照故事發展布置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採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置,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掌握重點,讓同學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

  (找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協助下找到了媽媽?

  (指導對話朗讀)

  變序處置,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1、對比鮮明:讓同學透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徵,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2、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和烏龜協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後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3、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幹,以便讓同學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於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於樂,才幹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自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置好兩者的關係,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兒歌朗讀扮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同學瞭解並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佈置了兒歌朗讀扮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隻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生了。

  師:(驚奇地)怎麼了?

  生:啥時長出後腿啦,接著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呱呱呱)

  2、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裡面遊呀遊。(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裡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透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匯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難怪小蝌蚪連自身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同學對青蛙的特徵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嗎?目的是引導同學練習用“鼓著”“披著”“露著”三個詞語說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於問題的設計讓同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同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論述自身的特徵)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隻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隻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護關心我。(論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隻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們善於觀察,善於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節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透過播放軟體,讓同學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製作幾個箭頭,讓同學根據看到的畫面,透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同學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扮演)演完之後,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說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說:“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透過演一演,說一說,同學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帶有主動熱情的意思。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同學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瞭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裡的小蝌蚪。(播放軟體)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麼。這不,他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自身的媽媽,原來就是一保可愛的大青蛙。(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小朋友,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麼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協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維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穀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平安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保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麼嗎?(環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澱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於永正說過:掌握腳踏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範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同學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悅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局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