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案!小班科學《認識烏龜》(附反思)

優秀教案!小班科學《認識烏龜》(附反思)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教案!小班科學《認識烏龜》(附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瞭解烏龜的名稱和外部特徵。

  2、對觀賞烏龜有興趣。

  3、初步瞭解烏龜的習性。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關烏龜的PPT,幾隻活著的烏龜,幾個大一點的盆子。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好朋友。它是誰呢?

  2、放映多媒體課件,告訴幼兒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烏龜”。

  3、請幼兒做“小老師”介紹烏龜的外部特徵。在講述、補充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仔細地觀察。

  4、小結:烏龜長著一個圓圓的頭,短短的脖子,背上長著硬硬的殼,身體下面有四條腿,後面還有一條小小的尾巴。

  5、幼兒分組觀察有生命的`烏龜。教師幫助幼兒發現烏龜的習性。

  (1)、觸碰烏龜,請幼兒觀察烏龜的反應。

  (2)、把烏龜放到水裡,觀察烏龜在水裡是什麼樣子的。

  結束活動:

  老師:“我們把烏龜放到自然角,繼續觀察和餵養它,好不好?”

  活動反思:

  喜歡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與動物之間,似乎有著天然的聯絡。烏龜特有的外部特徵更是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在有限的活動時間裡,我沒有采用講述,直接把烏龜的特徵進行概括,而是讓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觀察——表述——再觀察——再表述,因為科學活動的過程就是幼兒主動探索周圍事物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們都很專注。在小結的時候,我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了疊聲的形容詞。比如:圓圓的、短短的、小小的,加深了幼兒對烏龜可愛形象的瞭解。

  這次活動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幼兒觀察、講述的時候,幼兒觀察得比較零亂,不夠全面。課後反思,我覺得自己應該提前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也可以增加一個環節,在幼兒講述的時候,我可以用簡單的筆觸記錄下幼兒所說的,把烏龜的外部特徵直接、具體地以另一種方式再次呈現在幼兒面前。另外,有幾個孩子沒有參與講述,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在集體場合中發言有點膽怯。

  小班歌唱《小雞抓蟲》影片+教案+課件PPT(第11屆幼兒園音樂教育優質課影片專輯)小班科學活動《春天來了》動態PPT課件+教案+反思+微課影片下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