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物體間的間隙》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物體間的間隙》含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物體間的間隙》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意圖:

  進入秋天,各種果實和農作物逐漸成熟,於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大人們要帶孩子回家團圓的機會,我們給孩子們佈置了"走進田野,採集果實"的任務。節後回來,那火紅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還有各種各樣的高粱秸、穀子穗、帶莢毛豆等農作物,紛紛登上了我們班的展示臺。孩子們對這個小展臺情有獨鍾,一有空就圍攏過來整理和擺弄。

  在一次裝瓶時,有個孩子偶然發現在他裝滿的一瓶花生裡,竟然還能再裝上半杯小米!看著小米慢慢地從花生的空隙裡穿過、漏下,孩子們都特別驚奇!追隨孩子們的興趣點,於是一個關於"物體間的間隙"的科學探索活動就在孩子們的激烈討論和探索中展開了。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記錄表、篩網、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麼不同

  1.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裡有什麼呀?""誰願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麼不一樣呢?"

  2.小結: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小米又細又小,當我們用手抓起小米時,小米會從我們的指縫裡流下來。

  二、幼兒探索、嘗試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裡

  1.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把三個杯子裡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裝到一個玻璃瓶裡,看誰最愛動腦筋,能把他們都裝進去!"

  2.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果,並注意操作規則,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說說我的發現

  1.師:"有的小朋友已經裝完了,清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沒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誰願意來說一說,你是怎麼裝的?你成功了嗎?"

  四、引導幼兒用篩網將摻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開,再進一步探索其他的裝瓶方法

  五、交流、討論實驗結果提問:"這一次你成功了嗎?成功的請舉手!"討論:"為什麼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後裝小米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六、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佔的地方大,然後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後我們再放上小米,這樣小米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後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七、拓展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裡,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麼?

  八、幼兒分享交流實驗的結果,進一步感知水所佔的空間師:"小朋友你們都成功了嗎?為什麼這麼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九、結束活動幼兒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把實驗材料投放到幼兒的活動區裡,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活動情況,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嘗試裝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頭、鵝卵石、沙子等。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後,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