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學設計!中班音樂活動《老鼠逗貓》教案(附反思)

新教學設計!中班音樂活動《老鼠逗貓》教案(附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教學設計!中班音樂活動《老鼠逗貓》教案(附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共同參與音樂活動的樂趣。

  2、合拍地模仿老鼠走路,學習用不同神態和動作表現“老鼠”逗“貓”的得意樣子。

  3、在“貓”追捉動作的暗示下,“老鼠”按樂句向不同方向躲閃。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貓”追捉動作的暗示下,“老鼠”按樂句向“貓”的相反方向躲閃。

  活動難點:能控制好自身動作,較好地表現出老鼠“躲閃”和“逗貓”時的不同動作和神態。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通過錄像和圖片,使幼兒認識老鼠和貓的外形及動作特徵。活動前初步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

  2、物質準備:錄音機1臺,音樂磁帶2盒(完整與分段的音樂各1盒)。貓的頭飾一個,老鼠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幼兒聽音樂模仿老鼠走路進入活動室。

  2、傾聽教師講述“老鼠逗貓”的故事,初步瞭解故事內容、情節。

  故事情節:

  老鼠出洞→找食吃→辯聽貓的聲音→貓捉老鼠、老鼠躲閃並戲弄和取笑貓、貓垂頭喪氣地走了→老鼠回家

  二、展開

  (一)隨著A段音樂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用身體動作表現出老鼠外形特徵和“出洞找食吃”的樣子。

  1、引子(老鼠出洞)

  (1)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老鼠外形特徵和“老鼠出洞”時的樣子。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按音樂節奏表演“出洞時伸出頭左右探望動靜”的樣子。

  2、A段(找食吃)

  (1)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老鼠鬼鬼祟祟找食吃的樣子。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按音樂節奏表演。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動作合拍且腳步輕巧。

  3、間奏(辯聽貓的聲音)

  (1)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貓來了,老鼠停住,仔細辯聽聲音的”樣子。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音樂進行表演。

  4、隨A段音樂幼兒完整表演“老鼠出洞、找食吃、辯聽貓的.聲音”的樣子。

  (1)教師哼唱音樂,幼兒按音樂節奏表演。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動作合拍且腳步輕巧。

  (2)幼兒聽音樂表演,教師提醒幼兒注意動作和神態。

  (二)根據故事情節隨著B段音樂創編表演“老鼠躲閃”及“逗貓”的動作。

  1、隨教師語言提示,練習小碎步來回躲閃。

  2、在教師扮演的“貓”的帶領下,聽教師哼唱B段音樂,按照樂句用小碎步做躲閃動作,注意找空地方且控制速度,不與同伴碰撞。

  3、在教師扮演的“貓”追捉動作的暗示下,隨B段音樂,按照樂句做相反方向躲閃的動作。注意奔跑時快速輕巧且兼顧周圍同伴。

  4、在教師啟發下聽音樂練習,相互模仿學習用不同的神態和動作表現“老鼠躲過貓”並“戲逗”、“取笑”的得意樣子。

  5、隨著B段音樂完整地做“躲閃”、“逗貓”的動作。

  (三)聽音樂完整地做遊戲。

  1、在教師的提醒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老鼠出洞找食、躲閃、逗貓、回家”等相應動作,注意動作的合樂性。

  2、在教師扮演的“貓”的提示下,幼兒隨音樂完整地做遊戲,(貓在音樂間奏時做好準備,在B段音樂每段強拍時追捉。)

  三、結束。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於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表演法、遊戲法、情境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覆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提高對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