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各樣的傘的特徵和功能。

  2、學習按照不同方式進行分類,比較傘的不同。

  3、嘗試操作開傘、收傘,學習使用傘、保護傘的方法。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激發幼兒對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花傘若干把,擺好造型。

  2、音樂:雷雨聲。

  3、課件:傘的分類。

  4、有關錄象資料。(傘舞、宮廷傘、降落傘)

  5、各種傘的標記圖。帶水的傘一把,拎包一隻。

  活動過程:

  一、觀察傘的不同特徵,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1、兔寶寶們,今天兔媽媽帶你們到草地上玩好嗎?(好)(音樂起,聽音樂跳到草地上坐下。)

  2、兔寶寶們,草地上有什麼呀?(傘)哇,有這麼多漂亮的傘,象什麼呀?(像花園;像五顏六色的花朵。)想不想去看看?但媽媽有個要求,看的時候可要仔細看哦,你發現傘上面有些什麼?你最喜歡哪把傘?

  (幼兒自由觀察討論並試撐收傘,師指導)

  師:好,兔寶寶們,把傘放在原來的地方。來,坐到兔媽媽這裡來,告訴大家你發現了傘上面有什麼?你最喜歡哪把傘?為什麼?

  (幼兒個別講述,老師隨機一 一引出課件,並一 一小結)

  幼:

  (1) 我看到很多顏色的傘,我最喜歡紅色的傘;

  (2)我看到直柄傘,還有一個小機關呢,我一按它就開了,象發射火箭一樣;還像禮花一樣。

  (幼兒示範老師並操作)

  (3)我看到可以折起來的傘,好象在折衣服一樣;

  (老師演示比較長柄傘和折傘的不同,出示拎包,請幼兒比較,突出折傘在出外有事或旅遊時攜帶很方便。)

  (4)我看到長柄傘,傘的最下面是彎彎的,好象老爺爺的柺杖;

  (5)我看到一把透明的雨傘,它可以看到外面,好象玻璃一樣;我最喜歡那把跳舞傘。

  (突出裝飾傘,出示課件,並放幻燈)

  (6)我看到貓傘,它有兩個耳朵,還有貓的鬍子呢;

  師小結:你們喜歡這些傘嗎?這些小朋友喜歡的小傘叫什麼傘?請看電腦裡是怎麼說的。(幼兒看大銀幕)呵,原來叫兒童傘,是專門給小朋友用的。那這把大傘是給誰用的?比較與成人傘的不同。)

  (7)我看到有些傘上面還有字呢,我知道那是做廣告的。(出示課件:廣告傘)

  師:媽媽也找到一把傘,你們看是什麼傘?(出示大沙灘傘)你們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這樣的傘了?它跟其他傘有什麼不同?哦,這是沙灘傘,在大

  海邊,人們游泳累了,就可以躺在下面休息,又可以擋雨又可以擋太陽,很舒服哦。(出示課件)

  二、分類

  1、老師總結:哦,原來傘有這麼多名字呢,有各種顏色的能擋雨有能擋太陽的太陽傘,有小朋友喜歡的可愛的兒童傘,還有漂亮的裝飾傘,還有

  在傘上面寫字用作宣傳的廣告傘(老師邊小結邊在牆上一一貼上標記圖)。兔寶寶們,你們能把這些傘找出來送到它們家裡嗎?

  2、幼兒自由找分類。

  兔寶寶們真棒,都幫傘找到了家,一起表揚表揚自己。

  三、學習使用傘的方法

  師:傘寶寶都回家了,夷,媽媽好象聽到誰在哭的嘛?(老師神秘地找出一把帶水的雨傘)引出保護傘,使用傘的方法。

  四、特殊的傘

  師:瞧,這裡還有更特別的傘呢,(出示課件)夷,這是什麼傘呢?兔寶寶們

  你們認識這些傘嗎?(個別說老師小結解釋並引出錄象資料:降落傘,宮廷傘、帳篷傘。)你們還知道什麼樣的傘嗎?

  五、用傘

  放音樂(雷雨聲):哎呀,要下雨了。兔寶寶們趕快撐好傘,跟媽媽回家吧。(幼兒自由撐傘走出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2、活動難點: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佈置出圖形王國形象。

  2、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種圖形。

  3、幼兒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空白沒塗色的)

  活動過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徵

  1、情景:(出示請柬)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什麼呀?是圖形王國的國王給老師送來的請柬,說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邀請我們中1班的小朋友去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2、透過尋找,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教師帶領幼兒邊走邊觀察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引出梯形。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呀?它是正方形嗎?是長方形嗎?

  二、觀察瞭解梯形的特徵

  1、出示梯形寶寶,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跟什麼圖形象呢?

  2、比較長方形與梯形的異同點(出示正方形)那他們是不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去比較相同點: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不同點:正方形,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四個角也是一樣大的。梯形,一條邊短,一條邊長,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你覺得它的斜邊像什麼?

  3、小結:這種形狀的圖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寶寶可調皮了,它一會兒翻跟斗,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教師演示)這樣還是不是梯形呀?

  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躺著放,不管它們怎麼放,都是梯形。

  5、認識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聽說梯形寶寶還有許多兄弟姐妹呢,你們看看,它們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只有一條邊是可以當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出示等腰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它的兩條斜邊是一樣長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結:梯形寶寶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組操作,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圖形國王還想考考小朋友們,我們有沒有信心接受考驗呀?

  塗色:讓小朋友在很多圖形中找出梯形,並塗上漂亮的顏色。折一折、剪一剪:讓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折、剪出梯形來。裝飾梯形:從很多圖形中將梯形找出來,進行裝飾(如梯形餅乾、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樓梯、梯形花盆、)(教師巡迴指導)

  2、反饋:共同檢驗小朋友的操作、透過尋找梯形,加深對梯形的認識。國王說,我們小朋友這麼能幹,都通過了他的考驗,所以請我們去參觀圖形娃娃們的表演,你們開心嗎?那就出發吧!

  1、讓幼兒在活動室能張貼的圖片造型中找找、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裡?

  2、鼓勵全體小朋友尋找,跟同伴或老師們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裡?

  活動結束:

  結束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為了表揚小朋友今天的表現,國王決定將這些圖形造型送給我們,小朋友們高興嗎?那我們一起將它們帶回我們的活動室吧!

  反思:

  對於梯形,大多數孩子都對它有著感性的認識。這節課我結合幼兒的這種感性認識,設計了找圖形、剪圖形和畫圖形等環節。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強化這種感性認識,同時,透過比較,透過老師的點撥,把這種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整節課由“找圖形”匯入,學生在找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找圖形的過程中,讓幼兒把梯形和其他圖形分開來,這樣很大程度上結合了幼兒對梯形的感性認識。在找圖形之後,我沒有讓幼兒直接拿材料出來剪,而是讓他們把梯形和長方形重疊起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的一些特徵,這樣更強化了幼兒的感性認識。

  在剪梯形環節中,讓幼兒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剪,讓它變成梯形。這個過程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梯形基本特徵的認識能力。幼兒剪梯形雖然有的剪的不是很到位,浪費了些時間,但我認為這很真實,這是他們很寶貴的一個自主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就獲得了對梯形特徵的直接經驗。

  在畫圖形的環節中,讓幼兒在很多圖形中選出是梯形的給予塗色,進一步加深對梯形的判斷和認識。

  當然,在設計問題這塊上,我做的還很不夠,很多問題問的比較隨意,並且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性與引導性,這點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

幼兒園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嘗試“滾動的寶寶”的運動遊戲。

  2、體驗合作玩的快樂。

  3、培養合作意識。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在玩耍中體會到樂趣,從而樹立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席子、塑膠檯布自制成的滾筒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介紹運動內容,激發興趣。

  二、幼兒嘗試運動。

  1、這些用席子、塑膠檯布自制成的滾筒可以怎麼玩?

  2、怎樣玩才能使席子、塑膠檯布自制成的滾筒向前移動?(幼兒討論)

  3、幼兒自選器械嘗試運動,幼兒在嘗試運動過程中,教師進行觀察,並進行適時引導。

  三、幼兒展示交流。

  1、幼兒集中,請部分幼兒將自己的玩法進行展示與交流。

  2、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評價。

  3、教師進行提示:

  (1)除了用身體趴著將滾筒向前進行滾動外,我們還可以怎麼樣將其向前滾動?

  (2)合作玩怎樣玩?

  四、幼兒再次進行運動。

  幼兒再次進行運動時,教師觀察幼兒是否有新的玩法產生。

  教學反思

  因為 活動準備充分,過程安排合理,並且採取了幼兒與環境材料、幼兒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的方式,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實現了以自己最小的支援,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幼兒配和合較好,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幼兒也能較好地在教室的指導和啟發下盡情的玩。同時,家長也積極進行了較好的評價。這節活動可不僅使師生之間增強了瞭解,而且得到了家長的認可,為以後教育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開了一個好頭。如果再讓我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一定會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集體活動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校園,熱愛學校生活。

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重新體會過年愉快的情景。

  2、讓幼兒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習慣。

  3、讓幼兒懂得拜年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一種美德。

  4、樂於參與新年的活動。

  5、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培養幼兒尊敬長輩和學會感恩。

  活動準備

  1、糖、餅乾若干。

  2、錄音機一臺。

  3、紅包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分組:第一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第二組:敬老院的爺爺、奶奶。

  第三組:爸爸、媽媽、孩子。

  2、活躍氣氛:

  師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年嗎?喜歡去拜年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拜年”的遊戲。

  3、遊戲開始,各組各就各位。

  放鞭炮錄音,小朋友們一起喊“過年啦!”

  在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小朋友們喜笑顏開。

  指導語:請爸爸、媽媽、孩子去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拜年。

  爸爸、媽媽、孩子拿著糖、餅乾去拜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把紅包發給了孩子。

  小扮演者們在一片祝福聲中樂開了懷。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忘記了敬老院的爺爺、奶奶了嗎?

  於是,爸爸、媽媽領著孩子拿著禮物走向敬老院,看著他們和爺爺、奶奶擁抱在一起,活脫脫的一副家庭祖孫歡樂圖。

  4、遊戲結束。師幼交流遊戲的心得:

  尊敬長輩,對人有愛心,有禮貌。

  5、小結:點評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表揚認真扮演角色的幼兒,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

  教學反思

  老師的經驗水平不夠,沒有更高層次的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沒有更深刻的讓孩子懂得回報和感恩。

  小百科: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幼兒園中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欣賞松樹顏色、形狀,感受冬天松樹的美。

  2.嘗試用多種方法表現松樹的特徵,並用小雪花裝飾背景。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大、中、小不一的綠色正方形

  綠色長方形若干張、黑色的細長方形若干

  淡、深綠油畫棒、白色油畫棒若干

  剪刀、固體膠若干、記號筆

  藍色彩紙幼兒人手一張

  松樹課件、黑色KT版製作的冬天的場景

  活動過程

  1.匯入

  師:選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裡有什麼?冬天除了雪花很美,還有哪些樹也很美?(聖誕樹)

  師:聖誕樹也叫松樹。松樹是什麼形狀的?上面的三角形和下面的三角形一樣嗎?

  師:今天松樹也來到了我們班,它想參加一個冬天的舞會,想請小朋友們幫它打扮的美一點。

  2.欣賞圖片

  圖一

  師:這是什麼?

  師:松樹看上去像什麼?(三角形)三角形的松樹還像什麼?

  師:這些松樹一樣嗎?哪裡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近,有的遠)

  師:天空中下起了大雪,松樹會變成什麼樣呢?

  圖二

  師:松樹穿上了白白的衣服,給你的感覺怎麼樣?

  3.欣賞教師的範畫

  師:我帶了一些松樹的照片,看看它們是怎麼打扮的?

  範畫一:提供同樣大的正方形,對摺成三角形後,進行層次組合拼貼成松樹

  師:你知道這張用了什麼方法嗎?這些三角形一樣大嗎?松樹的上面和下面一樣大嗎?怎麼辦呢?(最上面是一個三角形,中間是兩個,下面是三個,最後拼貼成三角形的松樹)

  範畫二:畫好大小不一的松樹,然後用白色的蠟筆沿著松樹畫一圈,用小雪花裝飾。

  師:這幅用了什麼方法?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先用白色蠟筆把松樹畫下來,再用綠色蠟筆塗滿)

  範畫三:提供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紙,對摺成三角形後拼貼成松樹

  師:這幅用了什麼方法?這些三角形一樣嗎?像什麼?

  範畫四:長方形的紙,對摺後,用記號筆沿著折起的地方開始繪畫,邊畫邊說:

  師:你猜這幅用了什麼方法?一起檢測一下你的猜測吧!(教師邊示範,邊講述:記號筆寶寶可勇敢了,這麼冷的天它還是想到戶戶滑滑梯,看它怎麼滑的:從上面往下滑,慢慢的,呀,有點冷,休息一會吧,再繼續滑遠一點,又冷了,再休息一會會,繼續滑,滑的遠一點哦。呀,它聽到媽媽在叫它回家吃飯呢,蠟筆寶寶趕緊走回家。)

  師:剪刀寶寶真調皮,它也想滑滑梯,快看,它是怎麼滑的?

  4.介紹操作材料,幼兒分組操作

  5.講評

  師:你最喜歡那片松樹呢?

  調整與反思:

  1.教師示範新的操作方法時繪畫的工作由原來的“記號筆”調整為“白蠟筆”,既清晰,又符合主題。

  2. 課件中的圖片比較多,可以直接選兩張特徵明顯,具有代表性的。

  3. 匯入環節不夠自然,創設故事的情境匯入,會更生動。

  4. 四種操作方法選其三。其中“用相等的三角形拼貼松樹”,難度較大,更適合中班年齡段幼兒的認知。

  5. 在欣賞課件、繪畫的過程中新增柔美的背景音樂

幼兒園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探究活動,初步瞭解知了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2、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3、初步瞭解知了的小常識。

  4、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教師自制關於知了的《是誰咬死了果樹》童話PPT課件,知了標本(每組一個),知了的圖片。

  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課前一起上尋找與知了有關的圖片,並幫助幼兒簡單瞭解一些知了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等知識。

  活動過程:

  一、 師幼談話,引出問題

  1、師:小朋友們在哪裡見過知了?知了長什麼樣子?

  2、出示知了標本。“你們知道知了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它有什麼特點呢”

  (給幼兒自我展示的平臺,然後出示相關圖片,告訴幼兒知了的身體是由頭、胸和腹組成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對透明的翅膀,尖尖的細管是它的嘴,會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

  二、 觀看《是誰咬死了果樹》課件,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知了

  1、請幼兒觀看課件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看了這個童話,你知道是誰最終害死了果樹呢?為什麼呢?

  (引導幼兒說出因為知了吸取了樹根的汁液)

  師:小朋友們很聰明,知了在吸取汁液的時候就會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所以它是害蟲還是益蟲呢?(害蟲)

  師:那為什麼有的知了會叫,有的不會叫呢?

  2、再次出示雌知了和雄知了的圖片,進一步進行比較

  師:我們一一看,它們一樣嗎?

  (不一樣,有的肚子上有兩個半圓,有的沒有。)

  師:這個半圓叫發聲器。有發聲器的才能叫,是雄知了;沒有的是雄知了,不會叫。

  (在自由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孩子的支持者與引導著,透過開放式的提問使幼兒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對知了的特徵及生活習慣有進一步的瞭解。)

  活動延伸:

  可組織幼兒製作相關工具,去戶外粘知了,透過實際行動進一步增加對知了的瞭解。

  小百科:蟬屬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發育)類昆蟲,由卵、幼蟲(若蟲),經過一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幼蟲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液。

幼兒園中班教案7

  在實際生活中幼兒亂放物品的現象屢見不鮮,透過故事引導幼兒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是非常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對孩子們來說不僅是小學階段而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在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之際,為了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快適應小學的生活,進行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從中領悟正確的行為要求――做事有條理才能快又好。由於幼兒用書中圖畫較多,不方便閱讀,我就在網上搜索了相關的三幅圖片,每幅圖片中都有醒目的時種。大班幼兒已認識了時種,他們在觀察時種能一下子被吸引。當出示幻燈片,提問:“這是什麼時間?你怎麼知道的?莎莎在幹什麼?這時媽媽說什麼了?莎莎又是怎樣做的?媽媽為什麼又叫她?誰來說說莎莎現在應該怎樣做?”讓幼兒觀察圖中的文字時,幼兒認識其中的張、的、莎。對慌字幼兒還不認識,我沒有立即告訴幼兒,給幼兒留一個迷。在觀察和認識時間時,幼兒說出是六點半,再討論莎莎此時應該做什麼,而莎莎又是怎麼做的?幼兒能清楚地表達出來。

  第兩幅圖出示時,問幼兒:“莎莎起床了在幹什麼?一開始她就找到了嗎?為什麼?她的襪子在哪裡?莎莎找到了襪子又在找什麼?在哪找到的,莎莎是怎樣找的?”在這裡,我讓幼兒模仿了莎莎的動作及媽媽著急的語氣,讓幼兒體驗到了莎莎的慌張和媽媽的生氣。接下來讓幼兒想像:“莎莎慌慌張張的穿好了襪子和鞋,她準備好要上學去了嗎?為什麼?那莎莎的書包應該什麼時候整理?”“整理好書包,現在莎莎可以上學去了嗎?她還有什麼沒準備?媽媽是怎麼說的?為什麼沒有時間吃早飯?”“莎莎帶上早飯和媽媽出門了,她還有什麼事情沒做?莎莎到了學校會怎麼樣?小學生能遲到嗎?為什麼?”然後告訴幼兒,剛才我們講的是一個故事,問幼兒故事的名稱。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幼兒不加思索地說出故事的名稱:《慌慌張張的莎莎》.

  再讓幼兒討論:晚上莎莎脫下來的襪子和鞋都放在哪裡?為什麼要那樣放?她為什麼花了那麼長時間才找到呢?如果你是莎莎,你會怎麼做?最後師幼共同小結:每天睡覺前應該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準備好,需要的時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後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續編故事。提問:誰來告訴莎莎,以後應該怎麼做,上學時才不會慌慌張張呢?幼兒很快得出以後莎莎要把自己的物品都提前備好、整理好,她就不還會東翻西找,慌慌張張嗎?那她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莎莎?

  接下來讓幼兒和我一起邊做動作邊講述變得做事有條理的莎莎。幼兒邊講述邊表演動作,活動也帶給以後的生活經驗: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同時有個幼兒還表達出了媽媽快樂的心情,媽媽高興地抱了抱莎莎。真的感謝孩子的天真爛漫。讓活動在孩子們的擁抱中得到昇華。

  總之,本節次活動利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充分體現出幼兒的主體性。透過課件及影片儀運用,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採用跟進式提問,充分啟用幼兒的思維,環環緊扣,層層遞進,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情境,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對整理書包、衣物進行討論:這些東西應該什麼時候整理才不會慌慌張張?為下一步的續編做了一個自然的過渡。

  最後的續編是一個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小結,老師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放手讓幼兒大膽講述的莎莎是怎樣做事情的,同時讓幼兒明確了方向,知道今後我上學要怎樣做,怎樣整理自己的物品。

幼兒園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學習尋找合適的地方並腳從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

  2、嘗試用椅子搭高跳,培養幼兒勇於挑戰困難的品質。

  3、透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不同高度的椅子、桌子若干、幼兒穿合腳的球鞋、墊子若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聽音樂做熱身運動

  師:小朋友到老師身邊來,找個合適的位置,讓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身體吧。

  鳥飛、蹲站、膝蓋繞圈、腳腕運動、輕跳

  二、嘗試從椅子上往下跳

  1、引導幼兒想出多種跳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要用椅子來練習跳的本領,請你試試看你能怎麼跳,帶上你的椅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去跳跳吧。

  師:你是怎麼跳的。介紹一下你的好方法。

  (個別幼兒展示)重點講解方法。

  講評某一幼兒動作:她好在什麼地方?她的腳是怎樣的?落地時聲音怎麼樣?

  (雙腳併攏、輕輕的跳落、腳尖著地。)

  師:有這麼多跳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練習其中的一種,雙腳併攏從高處往下跳。(老師邊說邊跳。)好再去合適的地方練習一下吧。

  幼兒一起學習正確的方法

  再次分散練習

  教師巡迴指導正確的方法:提醒幼兒雙腳輕輕落地,就練習一種方法。

  2、鼓勵幼兒搭高椅子跳。

  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個別指導保護,糾正不正確的姿勢,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練習。

  A、鼓勵幼兒從高凳子上往下跳。

  師:小朋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高低不同的椅子,請你再去試試看。

  這次要求不但腳尖輕輕的著地,還要穩穩的落地。好、去試試吧。

  指導語:你落地時真穩,象體操運動員一樣的。

  你跳的不錯落地時還要再穩一點。

  B、引導幼兒搭高往下跳。

  師:有沒有信心向更難的挑戰?請你想想怎樣可以再增加點高度?馬上請一個小朋友去搭,(這麼高啊。真有點的危險的。大家想想要怎麼保護他呀?想想看這麼高還需要誰的保護?)

  勇敢的孩子們讓我們再去試試吧。

  三、結束活動

  放鬆運動。剛才我們玩的很累了,現在我們來做做放鬆運動,你覺得剛才那裡比較累了來放鬆一下,讓我們來動動手,動動腳動動腰吧。

  1、挑戰高度的感受。

  你剛才從這麼高的地方跳下來有什麼感覺。

  2、談談保護的方法。

  也許你覺得從這麼高的地方跳下來很刺激,但是這個活動也有點危險的,你要注意保護自己,也要保護別人,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很勇敢,挑戰了不同的難度,下次如果你還要玩這個遊戲的話,一定要有大人和墊子的保護。

  現在讓我們去教室裡喝點水,擦擦汗,休息一下吧。

幼兒園中班教案9

  一、設計理念: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藝術領域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平日裡,孩子對吹泡泡一直情有獨鍾,由此讓我想到用吹泡泡的遊戲,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美術創作。一來可以讓他們盡情體驗吹泡泡遊戲的快樂,二來還能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從而體驗美術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能用吹泡泡的方式添畫樹。

  2.積極參與遊戲,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吹泡泡的方法。

  難點:能用泡泡進行添畫。

  四、活動準備:

  範畫,水粉顏料中加入洗潔精,畫紙,吸管,音樂。

  五、活動過程

  ①談話匯入

  1.你們玩過吹泡泡的遊戲嗎?

  2.吹泡泡遊戲怎麼玩的?(教師吹一下給幼兒看)我是用什麼來吹泡泡的?泡泡是怎麼樣的?

  3.集體吹泡泡:你們想不想也來吹一吹泡泡?

  ②範畫欣賞,初步瞭解吹畫

  1.我們剛剛吹好的泡泡一下子就不見了。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了一位老爺爺給了我一瓶神奇魔法水,這瓶神奇的魔法水會吹出五顏六色的泡泡,而且還可以把泡泡留住呢。

  2.(出示範畫)我的泡泡還會變魔術哦,看看變成什麼了?

  3.你們覺得這顆樹好看嗎?

  4.想一想怎麼樣才能用泡泡吹出好看的樹?

  ③幼兒作畫,體驗吹畫的樂趣

  1.出示範畫:你們覺得這顆樹漂亮嗎?

  2.你們想讓這顆樹變得漂亮嗎?現在請你們給這顆光禿禿的樹添上好看的泡泡樹葉吧!

  3.四個小朋友合作幫一顆樹添上泡泡樹葉。

  4.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給與鼓勵。

  ④、欣賞評價作品,感受吹畫帶來的快樂

  1.將完成的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幼兒欣賞。

  2.你最喜歡的是哪顆樹,為什麼?

幼兒園中班教案10

  活動背景:

  這是我們教研的內容,老師們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動的前提下,進行了教研觀摩活動。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有了這次的想法和設計。

  孩子對磁鐵有一種好奇:因為它會吸住東西。在以前的日子裡,孩子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磁鐵的經驗。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活動結果的獲得是不難的,但是,孩子們在還沒有探索習慣和能力的時候,這樣的活動,無疑會讓孩子獲得許多方法和樂趣,這使我們更關注孩子的活動過程。

  活動應該根植於孩子的生活。科學探索活動很容易只關注科學概念而忽視了它對孩子的現實意義。所以,本活動努力將有關磁鐵的每一點認識,遷移回歸孩子的生活,使活動貼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內容與要求:

  1、瞭解磁鐵的名稱和可以吸住鐵製品的基本特徵。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和問題。

  3、重點和難點:探索磁鐵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的操作用具:磁鐵、各類鐵製品(大頭針、曲別針、鐵釘、鐵絲、鐵片)、非鐵製品(塑膠勺子、積木、雪花片、紐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別針的筐(每桌兩筐)。

  3、教師演示用具:磁鐵、墊板、別有曲別針的娃娃紙片。

  過程與指導: 一、擺弄操作

  老師:請你把筐裡的東西分成兩堆,分的時候要用到這東西指磁鐵),你去試試。

  ——由於上次活動的開始,老師指導語過於的含蓄,出現了許 多與“磁鐵"無關的操作現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彎路,降低了集體 教學的效率。因此,本活動的開始,直接引入磁鐵,使孩子立即對當前的學習物件進行關注,大大減少了教學上的麻煩。

  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

  在活動中,由於我的指導語的暗示,大多數的孩子都用磁鐵(儘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學名)把東西分成兩堆,有1個孩子按大小分,有2個孩子按材料質地分,有1個孩子按長短分,終因材料的不規則,而無法進行,於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鐵,立即被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現象吸引住,從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將材料分成了兩堆。

  二、協調交流

  討論:說說你是怎麼分的?為什麼?

  老師(小結):用這(磁鐵)可以將筐裡的東西分成兩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這東西叫磁鐵,它能吸住鐵的東西。

  三、遷移驗證

  找一找:教室裡還有哪些東西是鐵做的?你怎麼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動表明,孩子更容易記住“吸鐵石",而不容 易記憶“磁鐵”,所以,這裡讓孩子有反覆使用“磁鐵”這個學名的機會,如,孩子說:門把手被磁鐵吸住,它是鐵做的。孩子在尋找過程中。,既驗證了磁鐵的特徵,又記住了“磁鐵”這個名字。

  在活動中,有半數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鐵的東西,就叫“吸鐵石",於是,他們很不容易記住“磁鐵”這個學名。在尋找“鐵做的東西"的過程中,當孩子們歡呼“這是鐵做的”,我就問“你怎麼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為它被磁鐵吸住了”,如此反覆多次,孩子就記住了這個比較陌生的名字。

  四、遷移運用

  1、遊戲:找別針。

  老師介紹:曲別針掉到雪花片筐裡去了,請大家幫老師一起找曲別針,看誰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別針的雪花片筐裡,挑選別針。在活動中,有的孩子一開始沒有想到用磁鐵,而用手揀。當看到同伴使用時,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於是興趣大增。

  2、遊戲:小動物跳舞。

  將立體人物別上回形針放在墊板上面,用磁鐵在墊板下面移動,讓人物跳起舞來(也可以準備更豐富的磁性玩具,如:塑膠盒裡小魚遊、小紙棍裡紅旗升等等)。

  ——這些遊戲可以放在區角學習中。

幼兒園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瞭解風和我們生活的關係。

  瞭解風的形成,瞭解製造風的方法。

  透過感覺感受風的存在。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扇子、羽毛、吸管、肥皂泡、電風扇、風箏。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小朋友摸一摸,抓一抓周圍,看看能不能得到風。

  2、請幼兒描述風。(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可以用眼睛看見風吹樹葉、小旗。可以聽見風的聲音。可以感覺風吹在臉上涼涼的)

  3、青青和果果來到廣場放風箏,果果問青青,風是從哪來的?

  4、果果對青青講解風的產生:風是因為空氣流動形成的。空氣流動得慢,就是微風。空氣流動得快,就是強風。

  5、小朋友製造風。用扇子扇一下,產生了風。用口吹一吹,產生了風。風扇轉動,感覺風扇周圍有風。

  6、瞭解風和我們的關係:風能發電,風能傳播種子。風可以把溼衣服吹乾。有時海上風力過大,就是颱風,產生強降雨。有一種龍捲風,能把大樹連根拔起,甚至吹毀建築物,對人類產生危害。

  活動延伸

  到戶外,吹泡泡,放風箏,進行體驗風的活動。

  教學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瞭解關於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幼兒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幼兒園中班教案12

  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與同伴相處的機會少,與他人分享、合作,提供了關於幼兒園中班的`教案課件,一起來借鑑吧!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練習發“Zhang”“SUO”的音,學習詞語“長大”、“縮小”。

  2、能大膽於在集體面前說話。

  3、感受故事蘊含的幽默感,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蘊含的幽默感,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難點:

  練習發“Zhang”“SUO”的音。

  活動準備:

  米皮皮圖片一幅,五彩小棍一根,米皮皮頭飾一個,故事圖片四張。

  活動過程:

  一、 欣賞故事:

  1、出示米皮皮圖片。小朋友們看,今天,教師請來了一隻小老鼠來我們班做客,嗯,它叫米皮皮,我們一起來向米皮皮問好吧!(米皮皮好!)“小朋友們好!”

  2、米皮皮還帶來了一樣寶貝,叫“敲敲長”。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來唸念看(敲敲長)。

  3、米皮皮的敲敲長是一根五顏擁六色很漂亮的小棍,我們就叫它五彩小棍吧!“五彩小棍”我們一起說說看!

  4、剛才老師已經說了,這根五彩小棍是米皮皮的寶貝,那麼,它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聽完故事就知道了。

  5、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不借助圖片)提問:

  (1)米皮皮有件什麼寶貝叫什麼呀?(請幼兒回答,並及時鼓勵)

  (2)它是一根怎樣的棍子呢?(五彩小棍)

  (3)米皮皮的敲調長有什麼用呢?(它能使物體長大事縮小)好,我們再來聽一遍。

  6、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藉助圖片)

  敲敲長使什麼長在了?使什麼縮小了!

  米皮皮是怎麼說的呢?(長長長、縮縮縮)

  二、 遊戲

  現在,我們也來玩一個遊戲,我來當“米皮皮”(帶上頭飾)

  1、這是我的“敲敲長”,請小朋友來當“小豆苗、胡蘿蔔,小磨菇,還有狼婆婆,

  2、在玩遊戲之前,米皮皮要告訴小朋友遊戲的規則,你們一定要仔細聽噢!

  3、當米皮皮用“敲敲長“敲到你的時候,你們就扭一扭身體向上長,還要說”啊哈,我長大了。“好,我們一起來說說看,啊哈,我長大了!”

  4、當米皮皮用小木棍敲到你說:“縮縮縮”的時候,你就扭一扭身體,蹲下去,還要說:“唉啊,我縮小了。”我們也來學學看吧。“唉啊,我縮小了!”小朋友們說的真好聽。

  5、好了,我們開始做遊戲吧!

  6、今天天氣真好,我要到田野裡去看一下,小豆苗長的怎麼樣了,咦,小豆苗怎麼還沒有長大了,我一定要讓它長的又高又壯的。“小豆苗,長長長!”

  敲到的幼兒就扭一扭身子,向上長,嘴裡說:“啊哈,我長大了。”

  咦,小豆苗真的長大了,而且長的很漂亮,太棒了!

  好,我再來試試看,小豆苗“長、長、長”這棵小豆苗也長得又高又壯的,我很喜歡。

  7、咦,那邊的胡蘿蔔還這麼小,怪不得兔媽媽不高興呢?原來是這麼加速啊,沒問題,讓我來試試看,“胡蘿蔔,長長長!”啊!胡蘿蔔長大了,胡蘿蔔長大了!

  8、怎麼突然下雨了,沒帶傘怎麼辦?啊,幸好草地上還有幾朵小蘑菇,“小蘑菇,長長長!”

  幼兒就扭一扭身子向上長,“啊哈,我長大了!”

  9、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小豆芽,小蘿蔔們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吧!“不好了,不好了,前面來了一隻大灰狼,怎麼辦呢!噢,我用我的寶貝敲一下。“大灰狼、縮縮縮”(教師用敲敲長的另外一頭敲!“太好了,大灰狼,真的變小了!”

  10、你們說米皮皮的“敲敲長”是不是啊!(是)

  11、如果米皮皮用五角星這一頭敲你,你就會長大,那如果用另外一頭敲的話呢?(會縮小)

  12、你們想不想有一根“敲敲長”(想)

  13、如果你有“敲敲長”的話,你會讓哪些東西長大或縮小呢?

  14、請一名幼兒當米皮皮再來玩一次遊戲。(教師指導)。

幼兒園中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結構和功能,瞭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2、幫助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幹。

  3、簡單瞭解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手的圖片。

  2、五個指偶。

  3、操作材料:

  繪畫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

  老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和材料,請幼兒操作,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用什麼來做這些事的?"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麼,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

  提問:

  1、剛才你做了什麼?是用什麼做的?

  2、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麼?(個別回答,與旁邊的幼兒交流)

  老師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可以做這麼多的事,那麼,小手為什麼會這麼能幹呢,手上有些什麼呢?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觀察認識手

  1、幼兒觀察手提問:你的手上有什麼?(手指)

  2、認識手指名稱。

  (1)介紹手指名稱。

  出示圖片,分別介紹五個手指的名稱。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讓幼兒伸出大姆指表揚表揚小朋友,也表揚表揚自己,最細最小的叫小指,讓幼兒伸出小指;中間的是中指,讓幼兒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間的叫食指,請幼兒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間的叫無名指,幼兒伸出無名指。

  (2)鞏固認識手指。

  (戴指偶遊戲,教師和幼兒互動)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教師將五個指偶戴在其手上,然後教師說出手指名稱,讓小朋友對應指偶拿下來。熟練之後,多找幾個小朋友來互動,也可以讓底下的小朋友說出名稱,臺上的小朋友給出相應的答案。

  3、認識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長在哪裡?(手掌)

  (2)手還可以怎樣分?(手心、手背)老師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兒。

  四、幼兒討論:如果沒有手會怎樣?怎樣保護手?

  討論後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小結: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不玩刀和其它尖的東西,以防觸傷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塗一些護膚品等。

  五、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幹,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

  1、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幹?

  2、如果什麼事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幹?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要什麼事情都去麻煩爸爸媽媽。

幼兒園中班教案14

  一、設計意圖:

  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教育功能,讓幼兒在環境中接受數教育,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薰陶,從而產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把課堂搬進了大自然,把隨處可見的落葉這一自然物作為幼兒練習數數的工具,既節省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又巧妙地發揮了環境中事物的潛在教育功能。透過撿落葉和數落葉的遊戲情節,為幼兒創設了一次親近自然的絕好機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情感的薰陶。

  二、活動目標:

  1、親近自然,產生關愛自然的情感

  2、練習目測數群,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的數數

  3、重點難點重點:學習目測一部分,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

  4、方法難點:能較快地目測5以內的數群

  三、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能目測簡單數群

  2、物質準備:學具:標有5、6、7、8點子卡片的布條若干,點子排列如圖1;標有5、6、7、8朵花的紙袋若干,如圖2。場地:帶幼兒到園內落葉較多的大樹下

  四、活動過程:

  (一)、練習按點子數撿落葉

  1、老師:"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落了一地,好美啊。我們來玩一個撿落葉的遊戲吧。(出示帶點子卡片的布條)請小朋廢看清卡片上有幾個點子,就撿幾片葉子,再用布條把葉子捆成一捆。"

  2、幼兒自選點卡,目測卡片上的數群,聽音樂撿落葉。

  (二)、檢查點卡和樹葉的匹配情況討論:你們怎麼知道卡片上有幾個點子的?你發現怎麼數速度最快?(重點學習"接數"的方法,即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練習按接著數的方法撿落葉鼓勵幼兒多次取不同卡片,撿、捆紮樹葉,比一比誰撿得又對又快。

  (四)、給落葉裝袋。

  1、出示4只貼花紙袋,請幼兒給紙袋編號(如圖2)。

  2、請幼兒將剛才捆紮的樹葉,放入與其對應數字的紙袋中。

  (五)、延伸活動:請孩子們把落葉帶回教室,放在區角繼續練習數數,也可進行手工貼上等活動。

  五、活動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教師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落葉進行了數數練習,自然地滲透了環境教育。整個活動以"撿落葉"的遊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後的"裝袋"遊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群后接著數的方法。孩子門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鬆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涼鞋的基本結構、特徵。

  2、學習運用工具在泥板上刻畫出各種形狀的鞋底,並用各種方法裝飾涼鞋、鞋面。

  3、能在活動中充分想象、大膽創作。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影象的快樂。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課件:涼鞋圖片多幅。

  2、組織幼兒觀察涼鞋的構成,並佈置“涼鞋城”場景。

  3、陶泥人手一份,操作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在“涼鞋城”參觀鞋展。

  (1)教師:這些鞋子是在什麼季節穿的?它們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 (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2)教師:你看到了什麼鞋?它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環節既有同伴間的自由交流,也有集體交流。教師注重引導幼兒細緻觀察,透過觀察、交流能夠很好地積累有關涼鞋的經驗,以便紮起接下來的設計、製作過程中有效借鑑。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欣賞不同的涼鞋。

  (1)播放第一張課件。 (媽媽的涼鞋)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涼鞋。看看,這會是誰穿的?它是什麼樣子的?

  (2)播放第二張課件。 (爸爸的涼鞋)

  教師:這又是誰的鞋?它是什麼樣的?

  (3)依次播放第三、四張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女童涼鞋、男童涼鞋的特徵。

  (4)教師小結: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我們發現媽媽的涼鞋是窄窄的、長長的,鞋面有細細的帶子,還有漂亮的珠片呢!爸爸的鞋是寬寬的、肥肥的,鞋面非常簡單;小朋友的鞋是小小的、非常可愛,還有許多有趣的裝飾呢!

  中班幼兒對用泥板做鞋子比較陌生,而欣賞、示範活動對幼兒直接的感官經驗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3、師幼共同探討涼鞋的製作方法。

  (1)教師:今天請大家來做小鞋匠,用陶泥製作涼鞋。你準備為誰做?怎樣做呢? (請個別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制作涼鞋的方法。

  4、教師交代製作要求,幼兒創作。

  5、展示作品,評價總結。

  (1)涼鞋展覽,幼兒相互參觀自制的涼鞋。

  (2)引導幼兒互評:你喜歡哪一雙鞋?為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