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動物朋友教案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動物朋友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徵介紹得形象、生動。

  2.學會藉助範文練筆,有條理地描寫自己的動物朋友,透過外貌、神情、動作等描寫將動物刻畫得豐富、準確、傳神。

  3.在動物朋友的介紹和描寫過程中,增強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獲取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依託範文,引導學生抓住動物朋友的特點進行描寫。

  2.教學難點:抓住動物的特徵,從多角度觀察,介紹得形象、生動。

  三、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自己的動物朋友,進行細緻地觀察。

  教師: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提示課題

  1.欣賞一段影片,談談自己的感受。

  2.當我們讀了許多書,明白了許多事,我們才發現我們人類並非是這個世界的主宰,我們與這麼多可愛的動物一起享有生命的權利。於是,動物們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走進了我們的心靈。我們與它們成為了親密的朋友。出示課題——《我的動物朋友》,讀題,突出“朋友”。

  (二)以聊激趣,建構文脈

  1.你的動物朋友是誰?你願意介紹你的這位朋友嗎?誰能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

  2.根據學生介紹進行梳理:

  觀其形(即介紹該動物的外形特點)

  知其性(即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包括捕食、活動、休息等)

  述其親(即介紹“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等)

  聽著同學們的介紹,感覺你的動物朋友雖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三)圖片引領,初見行文

  都說“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當人和動物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褪去全部的偽裝,以更純真、更自然的姿態去對待,所以那畫面就格外溫馨、感人。出示幾幅圖片(圖上配有簡潔的文字),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與動物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你的動物朋友長什麼樣呢?它有怎樣的生活習性?你們之間有著什麼溫馨、有趣的故事呢?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寫寫。

  溫馨提示:

  l 觀其形:抓住其外形特點,寫得生動、形象。

  剛出生的小貓,眼睛閉著,叫聲細弱,渾身光禿禿的,好似一個會蠕動的肉團團。 滿月以後,絨毛才全部長齊。有的頸圈是白色,四肢長滿白毛,背部黑中雜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從頭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腳掌卻是白色,爸爸說是良種,叫“烏雲蓋雪”;有的通體黃色,現虎斑紋,我賜它美名“金不換”;還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條黑毛尾巴的,被稱為“雪裡拖槍”。剛滿月的貓離不開奶,走路也不穩。——《一窩小貓》

  l 知其性:選擇生活習性中的一個方面,可以從捕食、活動、休息等角度來寫,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來寫,還可以從形態、顏色、聲音等方面入手。如:

  從此,那根木棍成了它的磨牙棒,在自己安逸的小窩裡享受地啃著,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成了渣滓,它的牙齒應該也就被磨礪得可以碎金切玉了。這還不夠,我的鞋子、襪子也難逃噩運,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溼噠噠、爛稀稀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興嘆了。 ——《小狗託尼》

  l 述其親:擷取一件最能體現“我”與動物之間親密友好的事來寫。

  (四)互評互改,最佳化行文

  知道同學們有點捨不得停下來的意思,但如果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興許對你有新的啟發。

  1. 同頻展示學生習作,由作者朗讀,學生評議。

  ⑴觀其形

  你喜歡他的描寫嗎?你能不能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不只是一隻動物的樣子,而是“我”動物朋友的樣子?如果要給點建議呢?

  出示精彩片段,同樣是寫動物朋友的樣子,你覺得這一段有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⑵知其性

  從他的介紹裡,你瞭解***的生活習性了嗎?你還想知道些什麼?作為***的朋友,你能把它的生活細節更多地介紹給大家嗎?

  ⑶述其親

  你能感受到這是朋友間的故事嗎?哪些描寫讓你感到親切、溫暖?

  2. 修改習作

  3. 二度交流。

  (五)小結: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可以是全面介紹,從外形到生活習性,再到人與動物親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選側重於一個方面進行深入描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後反思】

  本課選自《童聲作文·學本》第10組《和諧的動物世界》,結合人教課標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主題設計的習作教學,主要是透過描寫和敘述展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世界。教學下來,我有以下四點感受:

  1.及時捕捉學生語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當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我及時捕捉他描述中的一些能體現親密關係、朋友情誼的詞或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語言印象,為接下來的動筆作好鋪墊。

  2.及時歸納和整理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往往內容比較散亂,動物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引導梳理,把散亂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別納入“觀其形”、“知其性”、“述其親”三方面,便於學生習作思維的形成。

  3.在反覆對話中喚醒學生對語言的感覺,對情感的知覺。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打通了學生的習作命脈,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有感覺,對朋友間的情誼有知覺。

  4.在交流與評改中,我引導學生髮現描寫中的閃光點,尤其是關注體現人與動物間濃濃情誼的描寫。透過二度展示,學生實現了習作語言的增量,習作水平的提升。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2

  教學目標:1、閱讀課文,能簡要說出課文內容。

  2、能初步認識文章中小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3、感受人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認識野生動物的危險性。

  教學重點:感受小作者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瞭解小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

  1、你對野生動物有什麼瞭解?交流有關野生動物的知識

  2、想象一下,與野生動物交朋友會怎樣?

  3、大家只是想像,有一位女孩真的擁有許多野生動物朋友。她就是蒂皮。

  4、(出示書及圖片)讓學生談對蒂皮的認識。

  二、初讀課文,瞭解小標題的作用

  1、課文介紹了幾位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2、回憶上學期所學的《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中的寫作方法,說說小標題的作用。

  三、再讀課文,感受人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

  1、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文中找出作者與野生動物相處的語句?用“()”表示。

  2、歸納,小結,朗讀指導。

  3、文中寫到的三種野生動物的性格各有什麼特點?

  板書:大象:身體龐大,與人友好

  狒狒:兒時難捨難分,日久不認人

  豹子:有時傷人,但聽蒂皮的話

  4、說說野生動物的共性?(即通人性,也有危險性)對待它們的正確態度是怎樣?(絕不要害怕,但永遠要小心)。

  四、課外拓展

  1、出示蒂皮寫給中國小朋友的一封信,讀一讀,說說感受。

  2、作為一名中國小學生,給蒂皮寫一封回信。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比較清楚連貫地講述自己的動物朋友及說出明顯的特徵。

  2、嘗試運用多種形式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喜歡的動物,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孔雀、老虎、貓頭鷹

  2、動物大拼盤、彩色橡皮

  3、動物世界錄影

  4、幼兒收集的有關動物的圖片或照片

  活動過程:

  1、認識動物,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大螢幕顯示——動物世界)。

  2、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相互講述(展示幼兒帶來的圖片或照片)。

  3、猜猜老師喜歡的動物朋友(ppt展示)。

  孔雀:課件展示順序:腳——身體——頭——尾屏。

  老虎:課件展示順序:老虎的吼叫聲——腿——尾巴——整個身體。

  貓頭鷹:課件展示順序:夜景——眼睛——整個身體。

  4、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動物大拼盤”、“彩泥大世界”進行創作活動。

  5、展示幼兒作品,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常見動物的多樣性,瞭解簡單的人與動物的依存關係。

  2、在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建立愛護動物的意識。

  3、喜歡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樂意接納同伴不同的觀點。

  4、樂於同伴一起進行探究、操作、實驗,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教學創設:

  1、活動區環境:

  (1)紙板拼畫

  玩法:先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圖形,然後用碎紙板片按照這個圖形貼上好,在貼上好的圖形中用顏料刷出自己喜歡的顏色

  (2)鐘錶店

  玩法:現在白紙上設計出自己想要設計的鐘表。根據所提供的材料來製作自己設計的鐘表。然後在進行更精緻的裝飾。

  (3)快樂書吧

  玩法:請幼兒在區角內安靜的看書,

  (4)動物回家

  玩法:在小動物的背面寫上計算題,房子上寫上答案,根據計算題的答案將小動物送回自己的正確的家。如小兔的背面是5+3(=8)就把小兔送入標有8的房子裡。

  (5)陶吧

  讓幼兒在陶吧這個區角里製作一些造型,同時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己創作

  2、牆飾

  (1)海底世界:將幼兒畫畫的海底世界的畫貼到主題牆上,讓幼兒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

  (2)瓢蟲:讓幼兒目測徒手撕瓢蟲,將瓢蟲黏貼到畫紙上,並畫上瓢蟲的花紋、眼睛。最後貼到主題上展示。

  (3)動物的分類:將幼兒收集的各種小動物的圖片按類佈置到主題牆上,如:鳥類、昆蟲類等。

  (4)寵物大聚會:將幼兒繪畫的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美術作品佈置在主題牆上。

  3、資料收集:收集各種動物圖片

  家園共育:

  培養他們對動物的熱愛之情,從小養成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生存環境等環保意識。

  親子教學:製作動物畫冊

  請家長與孩子在平時生活中一起留意收集動物的畫報、圖片等,準備一本小冊子,並把圖片等按類分好貼上去,製作成動物畫冊。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5

  內容要求:

  在聽聽、看看、猜猜的過程中,嘗試從常見動物的明顯特徵中說出動物名稱,並體驗大家一起過生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開展動物主題,對動物有前期經驗。

  2、知道小兔的明顯特徵。

  3、環境和材料創設:ppt課件,禮物盒

  指導要點:

  一、過生日引起幼兒興趣。

  1、情景匯入

  t:小朋友是怎麼過生日的?

  t:你們看今天誰過生日啊?(出示長毛絨小熊)

  t:今天我們就和小熊一起吹蠟燭、吃蛋糕、過生日,你們說好不好?

  2、情景激化(等朋友)

  t:還有一些動物朋友聽說小熊過生日也想來給他慶祝。

  t:那麼還有誰會來呢?

  t:今天到底誰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聽聽、看看、比比、說說

  1、聽一聽、誰來了?(根據動物的聲音猜小動物)

  t:第一位動物客人來了,聽聽它是誰?

  (播放動物叫聲——牛)

  t:小朋友的耳朵真靈,仔細聽小動物的聲音就知道是誰來了。

  兒歌:第一位客人是小牛,哞哞哞,哞哞哞。

  2、看一看、誰來了?

  t:第二位客人又來了,看看它是誰?

  (出現刺蝟的背)

  t:小朋友看的真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就猜出來了。

  兒歌:第二位客人是刺蝟,尖尖的刺身上背。

  3、比一比、誰來了?

  t:又來客人了,這是第幾位客人?(第三、第四)

  t:這次它們是誰?

  (同時出現兩個特徵明顯的動物——小雞、小鴨)

  t:這是哪2個動物呢?(發現嘴巴尖,嘴巴扁)

  兒歌:第三位客人是尖尖嘴巴的小雞,第四位是扁扁嘴巴的小鴨。

  4.再比一比,誰來了?

  t:還來了2位客人看看會是誰呢?

  (同時出現細細尾巴和大大尾巴)

  兒歌:松鼠尾巴大又大,真暖活,猴子尾巴細細長長又彎彎。

  4、t小結

  t:原來我們看小動物的時候又要看聽、又要看、又要比。

  5、滲透數數

  t:來了這麼多的客人,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個好朋友?

  (同時用兒歌提煉小動物的明顯特徵)

  (適當的禮貌教育,及與課件的互動,逐一與小動物打招呼問候)

  三、過生日體驗遊戲樂趣。

  t:客人都到齊了,我們一起和小熊過生日吧。

  活動延伸:師生共唱生日歌。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6

  教學目標:

  1、自主識記生字,讀準“儘量、噁心、陷阱、馴化、徑直、處罰”等詞語的音;聯絡上下文理解“小心翼翼、驚慌失措、迷惑不解”等詞語的意思。

  2、能簡要地說出課文內容;認識課文中小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3、感受人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認識野生動物的危險性。

  重點難點:

  1、能簡要地說出課文內容;認識課文中小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2、感受人和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同時認識野生動物的危險性。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23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齊讀註釋

  2、簡介蒂皮

  出示:法國小女孩蒂皮,1990年出生於非洲奈米比亞。父母是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她從小跟隨父母生活在非洲。在叢林長大,與野象相親,同鴕鳥共舞,變色龍、牛蛙、豹子、獅子、狒狒……一個個給她帶來奇趣、歡樂、驚險和幻想,甚至皮肉之苦,但最終都成為她的朋友。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語,把課文讀正確。

  (2)思考:課文介紹了幾位“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3)回憶上學期所學的《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中的寫作方法,說說小標題的作用。

  2、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學習

  出示:

  博茨(cí)瓦納難捨難分毫不費力驚慌失措

  小心翼翼迷惑不解奪路而逃無能為力

  ①“難捨難分”“舍”的讀音shě

  ②理解字意“毫不費力”、“驚慌失措”(抓住關鍵字,理解字意)

  (2)板書:大象阿布狒狒星迪豹子傑比

  (3)師:這篇課文每一部分都有一個小標題,想一想,小標題有什麼特點?它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小標題比較短小,一般是詞語、片語或短句;小標題要能提示這部分文章的要點;小標題要鮮明醒目。)

  小結:這篇文章的小標題還能幫助我們瞭解作者的情感。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個小標題

  1、出示小標題: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①指名讀小標題

  ②說說對大象阿布你有了哪些瞭解?

  板書:照顧我

  2、讀讀課文,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阿布十分照顧我?用直線劃出。

  ①交流句子

  “阿布體重5噸,但它從來不會踩著我。”

  “一次,天氣很熱,我脫掉了尿布和鞋子——我常常這樣做——用腳尖走路,儘量不要讓路上的泥團把腳丫弄痛。阿布跟在後面,像一個乖孩子!”

  ②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③一個是(蹣跚學步的嬰兒)

  一個是(龐然大物5噸)

  板書:體型龐大

  ③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畫面,說說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

  出示圖片

  3、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徵介紹得形象、生動。

  2.學會藉助範文練筆,有條理地描寫自己的動物朋友,透過外形、神情、動作等描寫將動物刻畫得豐富、準確、傳神。

  3.在動物朋友的介紹和描寫過程中,增強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獲取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依託範文,引導學生抓住動物朋友的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抓住動物的特徵,從多角度觀察,介紹得形象、生動。

  一、重溫故事,瞭解特點

  1.回憶第四單元學過的課文,分別描寫了哪種動物,有什麼特點?

  《貓》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小貓的可愛。

  《母雞》既寫出母雞的淺薄、欺軟怕硬、又寫成母

  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點。

  《白鵝》抓住了白鵝“高傲”的特點來寫的。

  2.聯絡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為什麼喜歡它?(學生自由發言)

  3.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板書我的動物朋友)讀題,突出“朋友”。

  二、以聊激趣,建構文脈

  1.你的動物朋友是誰?你願意介紹你的這位朋友嗎?誰能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

  學生討論交流後,引導學生看課文,瞭解文中介紹的

  三種小動物。[出示課件3】回憶三篇課文,講出三篇課文的分別介紹了動物的哪些特點,是要以課文引路從而達到“讀故事一一寫故事”的一個目的。

  我們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時間……只好請鄰居幫祀餵養哀的小功

  我們家就要撤到外地去了.我想:漂小蠢竺".

  請一位同學收養我的小猥

  3.結合課文和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梳理:【出示課件4】觀其形(即介紹該動物的外形特點)

  知其性(即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包括捕食、活動、休息等)

  述其親(即介紹"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等)

  (板書: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聽著同學們的介紹,感覺你的動物朋友雖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三、圖片引領,初見行文

  1.都說“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當人和動物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褪去全部的偽裝,以更純真、更自然的姿態去對待,所以那畫面就格外溫馨、感人。

  【出示課件5】出示幾幅圖片,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與動物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2.你的動物朋友長什麼樣呢?它有怎樣的生活習性?你們之間有著什麼溫馨、有趣的故事呢?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寫寫。

  溫馨提不:

  [出示課件6】

  (1)觀其形:抓住其外形特點,寫得生動、形象。

  剛出生的小貓,眼睛閉著,叫聲細弱,渾身光禿禿的好似一個會蠕動的肉團團。滿月以後,絨毛才全部長齊。有的頸圈是白色,四肢長滿白毛,背部黑中雜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從頭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整”,腳掌卻是白色,爸爸說是良種,叫“烏雲蓋雪”:有的通體黃色,現虎斑紋,我賜它美名“金不換”:還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條黑毛尾巴的,被稱為“雪裡拖槍”O剛滿月的貓離不開奶走路也不穩。——《一窩小貓》

  [出示課件7】

  (2)知其性:選擇生活習性中的一個方面,可以從捕食、活動、休息等角度來寫,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來寫,還可以從形態、顏色、聲音等方面入手。如:

  從此,那根木棍成了它的磨牙棒,在自己安逸的小窩裡享受地啃著,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成了渣滓,它的牙齒應該也就被磨礪得可以碎金切玉了。這還不夠,我的鞋子、襪子也難逃圈運,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溼噠噠、爛稀稀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興嘆了。一《小狗託尼》

  [出示課件8】

  (3)述其親:擷取一件最能體現“我”與動物之間親密友好的事來寫。

  關於兩隻小鸚鵡的趣事,可能講上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呢!有一天,我把鳥籠掛到了一面鏡子前,便去做作業了可我還沒開始做,便聽見了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我轉過身去一看,發現小鸚鵡對著玻璃急得跳上跳下,好像在說“小主人只買了我們兩個,怎麼會有你們兩個呢?”我忍不住笑了,對小鸚鵡說:“呀!小傻瓜,原來你們還會吃醋啊,裡面的人不就是你們自己嗎!”這倆小傢伙昂著腦袋,一臉迷茫地看著我。

  四、互評互改,最佳化行文

  1.根據以上溫馨提示,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

  知道同學們有點捨不得停下來的意思,但如果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興許對你有新的啟發。

  2.展示學生習作,由作者朗讀,學生評議。

  (1)觀其形

  你喜歡他的描寫嗎?你能不能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不只是一隻動物的樣子,而是“我”動物朋友的樣子?如果要給點建議呢?

  出示精彩片段,同樣是寫動物朋友的樣子,你覺得這一段有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2)知其性

  從他的介紹裡,你瞭解的生活習性了嗎?你還想知道些什麼?作為的朋友,你能把它的生活細節更多地介紹給大家嗎?

  (3)述其親

  你能感受到這是朋友間的故事嗎?哪些描寫讓你感到親切、溫暖?

  3.修改習作

  4.二度交流。

  五、小結: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可以是全面介紹從外形到生活習性,再到人與動物親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選側重於一個方而進行深入描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書

  我的動物朋友【出示課件10】

  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教學反思]

  本次習作教學,主要是透過描寫和敘述展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世界。教學下來,有以下四點感受:

  成功之處:

  1.及時捕捉學生語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當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我及時捕捉他描述中的一些能體現親密關係、朋友情誼的詞或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語言

  印象,為接下來的動筆作好鋪墊。

  2.及時歸納和整理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往往內容比較散亂動物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引導梳理,把散亂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別納入'觀其形”、“知其性”、“述其親”三方面,便於學生習作思維的形成。

  3.在反覆對話中喚醒學生對語言的感覺,對情感的知覺。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打通了學生的習作命脈,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有感覺,對朋友間的情誼有知覺。

  4.在交流與評改中,我引導學生髮現描寫中的閃光點,尤其是關注體現人與動物間濃濃情誼的描寫。透過二度展示,學生實現了習作語言的增量,習作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處:沒有很好地結合課文中習作提示的內容去設計。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評價的不及時,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調動起來。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不夠,師生之間還是有距離感。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8

  活動目的:

  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瞭解動物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從而形成保護動物的意識和行為;在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

  相關領域:科學藝術語言

  適用物件:大班幼兒

  教學方法:親子查閱遊戲音樂設計辯論實踐

  活動準備:

  1、收集一些關於動物保護自己的知識、圖片。

  2、歌詞創作: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

  3、遊戲園圖片

  4、親子作業一張

  活動過程:

  活動一:接龍游戲——我認識的動物朋友

  小朋友,你認識哪些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做個接龍游戲好嗎?

  遊戲方法:如第一位幼兒說:動物朋友小狐狸,第二位幼兒接說:動物朋友小白兔,第三位幼兒說:動物朋友大灰狼…依次接說,直到把自己所認識的動物名稱全部說完。

  活動二:親子查閱——動物朋友的生活習性

  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查閱關於各類動物的生活習性,並瞭解其外形特徵。

  活動三:討論活動——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1、幼兒交流各自對動物的認識,說一說這些動物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2、教師整理總結

  動物的第一種保護方法:奔跑、飛翔,速度快者為強者。

  動物的第二種保護方法:力量的顯示,誰的力量大,誰為強者。

  動物的第三種保護方法(即小動物的絕招):保護色、擬態(把自己的身體偽裝成環境的一部分)、裝死、自殘、休眠、體液、放電等等。

  3、告訴幼兒這些動物很聰明,他們是聰明的動物。

  活動四:遊戲園——聰明的動物朋友

  請幼兒看圖做遊戲,如幫小鳥找枯葉蝶、雷鳥的打扮、黃鼠狼的名字、小蟹夾海參的辦法、找小海星等等,鞏固幼兒對聰明動物的認識。

  (附圖)

  活動五:音樂活動——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313135432---272724321----

  動物朋友我的好朋友大自然中和平相處呀

  313123456-5331221-

  如果沒有動物好朋友人類將會哭泣呀

  活動六:保護動物警世語設計活動

  既然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就應該去保護周邊的動物朋友,讓孩子們分組設計關於保護動物,善待動物的警世語。

  活動七:親子辯論活動——動物關在籠子裡好嗎

  1、把家長、幼兒分成不同觀點的兩組,即第一種觀點為:動物關在籠子裡好,第二種觀點為動物關在籠子裡不好,並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師總結:現在許多動物將近滅絕,而有很多人卻還不知道來保護動物,甚至去捕殺動物,把動物關在籠子裡是人們對動物的一種保護,是暫時的,待人們恢復森林,給動物有個安全的棲息地時,動物朋友將回到自己的家園——大森林去,人類的這種行為叫做動物的遷地保護。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9

  課題:

  我的動物朋友

  課型:

  習作授課

  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徵介紹得形象、生動。

  2.學會藉助範文練筆,有條理地描寫自己的動物朋友,透過外形、神情、動作等描寫將動物刻畫得豐富、準確、傳神。

  3.在動物朋友的介紹和描寫過程中,增強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獲取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依託範文,引導學生抓住動物朋友的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抓住動物的特徵,從多角度觀察,介紹得形象、生動。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新課教學

  一、重溫故事,瞭解特點

  1.回憶第四單元學過的課文,分別描寫了哪種動物,有什麼特點?

  【出示課件2】

  《貓》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小貓的可愛。

  《母雞》既寫出母雞的淺薄、欺軟怕硬、又寫成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點。

  《白鵝》抓住了白鵝“高傲”的特點來寫的。

  2.聯絡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為什麼喜歡它?(學生自由發言)

  3.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板書:我的動物朋友)讀題,突出“朋友”。

  二、以聊激趣,建構文脈

  1.你的動物朋友是誰?你願意介紹你的這位朋友嗎?誰能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

  學生討論交流後,引導學生看課文,瞭解文中介紹的三種小動物。【出示課件3】

  3.結合課文和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梳理:【出示課件4】

  觀其形(即介紹該動物的外形特點)

  知其性(即介紹動物的生活習性,包括捕食、活動、休息等)

  述其親(即介紹“我”與動物之間的互動,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等)

  (板書: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聽著同學們的介紹,感覺你的動物朋友雖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三、圖片引領,初見行文

  1.都說“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當人和動物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褪去全部的偽裝,以更純真、更自然的姿態去對待,所以那畫面就格外溫馨、感人。

  【出示課件5】出示幾幅圖片,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與動物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2.你的動物朋友長什麼樣呢?它有怎樣的生活習性?你們之間有著什麼溫馨、有趣的故事呢?請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寫寫。

  溫馨提示:

  【出示課件6】

  (1)觀其形:抓住其外形特點,寫得生動、形象。

  剛出生的小貓,眼睛閉著,叫聲細弱,渾身光禿禿的,好似一個會蠕動的肉團團。滿月以後,絨毛才全部長齊。有的頸圈是白色,四肢長滿白毛,背部黑中雜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從頭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腳掌卻是白色,爸爸說是良種,叫“烏雲蓋雪”;有的通體黃色,現虎斑紋,我賜它美名“金不換”;還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條黑毛尾巴的,被稱為“雪裡拖槍”。剛滿月的貓離不開奶,走路也不穩。——《一窩小貓》

  【出示課件7】

  (2)知其性:選擇生活習性中的一個方面,可以從捕食、活動、休息等角度來寫,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來寫,還可以從形態、顏色、聲音等方面入手。如:

  從此,那根木棍成了它的磨牙棒,在自己安逸的小窩裡享受地啃著,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成了渣滓,它的牙齒應該也就被磨礪得可以碎金切玉了。這還不夠,我的鞋子、襪子也難逃噩運,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溼噠噠、爛稀稀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興嘆了。 ——《小狗託尼》

  【出示課件8】

  (3)述其親:擷取一件最能體現“我”與動物之間親密友好的事來寫。

  關於兩隻小鸚鵡的趣事,可能講上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呢!有一天,我把鳥籠掛到了一面鏡子前,便去做作業了。可我還沒開始做,便聽見了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我轉過身去一看,發現小鸚鵡對著玻璃急得跳上跳下,好像在說:“小主人只買了我們兩個,怎麼會有你們兩個呢?”我忍不住笑了,對小鸚鵡說:“呀!小傻瓜,原來你們還會吃醋啊,裡面的人不就是你們自己嗎!”這倆小傢伙昂著腦袋,一臉迷茫地看著我。

  四、互評互改,最佳化行文

  1.根據以上溫馨提示,寫一寫自己的動物朋友。

  知道同學們有點捨不得停下來的意思,但如果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興許對你有新的啟發。

  2.展示學生習作,由作者朗讀,學生評議。

  (1)觀其形

  你喜歡他的描寫嗎?你能不能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不只是一隻動物的樣子,而是“我”動物朋友的樣子?如果要給點建議呢?

  出示精彩片段,同樣是寫動物朋友的樣子,你覺得這一段有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2)知其性

  從他的介紹裡,你瞭解***的生活習性了嗎?你還想知道些什麼?作為***的朋友,你能把它的生活細節更多地介紹給大家嗎?

  (3)述其親

  你能感受到這是朋友間的故事嗎?哪些描寫讓你感到親切、溫暖?

  3.修改習作

  4.二度交流。

  回憶三篇課文,講出三篇課文的分別介紹了動物的哪些特點,是要以課文引路,從而達到“讀故事——寫故事”的一個目的。

  學生選擇好自己要寫的動物後,先自己思考,然後教師出示溫馨提示,給以寫法的引領,預防學生直接離題或不符合要求、無從下筆等情況出現。

  寫完草稿後,再評價交流,修改,定稿。訓練學生習作要反覆修改,養成良好的習慣。

  課堂小結與拓展延伸五、小結: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可以是全面介紹,從外形到生活習性,再到人與動物親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選側重於一個方面進行深入描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示課件9】

  板書

  設計我的動物朋友【出示課件10】

  觀其形:外形特點

  知其性:生活習性(捕食、活動、休息)

  述其親:發生的故事

  教學反思

  本次習作教學,主要是透過描寫和敘述展現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世界。教學下來,有以下四點感受:

  成功之處:

  1.及時捕捉學生語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當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我及時捕捉他描述中的一些能體現親密關係、朋友情誼的詞或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語言印象,為接下來的動筆作好鋪墊。

  2.及時歸納和整理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往往內容比較散亂,動物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引導梳理,把散亂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別納入“觀其形”、“知其性”、“述其親”三方面,便於學生習作思維的形成。

  3.在反覆對話中喚醒學生對語言的感覺,對情感的知覺。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打通了學生的習作命脈,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有感覺,對朋友間的情誼有知覺。

  4.在交流與評改中,我引導學生髮現描寫中的閃光點,尤其是關注體現人與動物間濃濃情誼的描寫。透過二度展示,學生實現了習作語言的增量,習作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處:沒有很好地結合課文中習作提示的內容去設計。

  1.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評價的不及時,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調動起來。

  2.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不夠,師生之間還是有距離感。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10

  《品德與生活課程規範》指出,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實際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因此,本課的優秀教案儘可能體現情趣化,具體表示為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變枯燥單一的學習形式為有趣的活動和遊戲,調動同學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讓每一個同學都喜歡學習,主動學習,視學習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所以,在選材的時候,我選擇貼近同學的生活,小朋友們感興趣的內容:北師大版教材中二年級的《可愛的小動物》一課。北師大版的教材中它有自身完整的一套編輯體系。二年級教材中,整個第二單元都是講動物。因為我們學校現在還沒有用北師大的教材,所以假如單獨就把第二單元中的一課拿出來講,我想對同學接受知識這一塊,缺少知識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所以,我就參照北師大的教材,自身擬定了一個學習主題“我的動物朋友”。

  培養學習性的人才,越來越成為教學的重點。在品德課中如何培養同學探究能力呢?是本次學科探究的目標。探究性學習有學習內容的探究,有教學知識的探究,還有教學模式探究等等。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想從探究品德與生活課教學模式入手,與同學探學習內容密切聯絡。上完課後,感受頗多,覺得教師上好一堂課要學會不時反思。

  通常保守的品德課是老師提出問題,或同學自身提出問題後,再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或參與活動,從外表上看,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被問題“激發”了,思維被問題“啟發”了。但我覺得它影響了同學自主學習能力,阻礙了同學創新能力的發展。

  本次探究就是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同學自主地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同學的學習能力。為了上好課,作為教師首先在課前進行反思,保守教學的優點,不能全盤摒氣,至於怎麼學?從哪些問題入手,可以讓同學發現問題後,自我解決。透過揚長避短,使同學學會學習。例如:《我的動物朋友》教學之前,我和小朋友聊天,瞭解到他們是否喜歡動物,喜歡哪些動物,有沒有飼養過小動物。同時,我鼓勵他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親近動物,或飼養小動物。這樣,在我還沒有真正上課之前,我的教學就已經默默地開始了。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要求全部同學都必需“怎麼樣做”,而是在同學們願意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著做什麼,這樣充沛讓同學自主學習,在課前瞭解、親近動物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就逐漸地學會了觀察,同時豐富了相關的知識。

  定下這個主題之後,我想《我的動物朋友》一課的教學一定要充溢人文氣息,讓同學快樂的學。因為小朋友都喜歡動物,首先同學對這節課的主題會很感興趣,所以教師就一定要發明一個輕鬆、充溢快樂的課堂。

  在確定了活動目標之後,我最初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來和同學一起活動的。一是透過“超級模仿秀”(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動作)來匯出活動主題;二是“親近小動物、和小動物交朋友”;三是“介紹自身喜歡的動物”,小朋友之間相互交流,增加動物的相關知識;最後是“動物知識競賽大比拼”。在這裡,我想說說這幾個環節的設計。喜歡動物是小朋友們的天性,可是在哈爾濱這個城市能接觸到動物的時間和機會並不多。於是我想在課堂上應該讓小朋友們有機會親近動物。在試教時,我就準備了幾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一看到小動物,他們極其興奮,當時我準備了蝸牛、金魚、小白兔、小烏龜和小鳥,然後我問同學“你們歡迎哪位小客人到你們組裡去呢?”每組同學的意見都不統一了,後來我就按著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將小動物發到各組裡去了。可是在巡視的時候,我才感覺到有些小朋友很快樂,他們可以親近到自身喜歡的動物;可是有些小朋友不快樂,因為他喜歡的動物不在自身的組裡,他們對自身喜歡的小動物是渴望不可和的。後來,我將把小動物請到組裡,改為小朋友們可以自由到前面來觀察自身喜歡的動物。結果新的問題出現了,小朋友們都跑到前面,同學在生活中不常見小白兔,結果都擁到小白兔那兒。同學們都想仔細觀察小動物,可是誰也沒有觀察好。由於同學在觀察動物的時候出現的問題,所以在彙報的時候,同學的理解和回答也是問題層出不窮,有的甚至遊離於主題之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很難調控課堂的教學。可見,不同的同學對同一事物的認識,理解水平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感受。假如對同學們的意見直接否定,不只壓制了同學的思維,也偏離了教學目標。有礙於同學個性的發展。

  當時,我的困惑就是到底應該用什麼形式,才幹防止上面的問題出現。

  再說說最初設計的“動物知識競賽打比拼”,而這節課我卻沒有用知識競賽的形式。

  先給大家說說我在試教這一環節時的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這麼喜歡動物又這麼瞭解動物,現在我想考考大家,我們來一個“動物知識競賽打比拼”,你們敢於接受挑戰嗎?

  同學:敢!(同學的熱情很高漲。)

  題1:松鼠的尾巴為什麼特別大?

  題2:蜻蜓低飛說明什麼?

  題3:被稱為“四不象”的是什麼?

  題4:馬的睡覺姿勢是怎樣的?

  題5:小蝌蚪張大後變成什麼?

  題6:大雁為什麼排隊飛行?

  答案說對的組會得到“百科全書獎”。組內同學可以商量,最後形成一個統一的答案。

  競賽結束了,得到獎的同學自然很高興,沒有得到獎勵的同學從開始上課都很快樂,可是當最後一個環節結束的時候,他們卻是無精打采的,我一再鼓勵他們,他們還是不快樂。

  我最初的設計宗旨就是“在教學中充溢人文氣息,使每個同學都能快樂的學習。”這又成為了我的一大困惑。

  經過不時的反思和研究,我明白了,問題不是出現在課堂應該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出來,而是教師的主觀意識太強。於是,我就反思自身,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為同學準備的那幾種小動物,我認為同學會喜歡他們就一定會喜歡嗎?用知識競賽大比拼的形式來檢驗同學在生活中知識的積累;讓同學能夠學會更多有關動物的知識並且激發他們繼續探索動物的奧妙、發現動物的可愛、從而更加關注動物、保護動物,他們就一定會有這樣的情感體驗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我們的教學中,“同學著老師走”不只有礙於同學個性的發展,也有礙於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從開始準備這節課,到現在教學已經實施。我反思自身,只有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才幹使我們的教學思路拓寬,才幹更好的指導自身的教學行為。每一位教師的每一次教學都不會是完美的。我這節課也是一樣,雖然對前面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改進,但我想今天出現給大家的這節課無論是在優秀教案上還是在教學的實施上也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想,作為教師只有不時的反思,從而改進自身的教學,使每一節課都能讓我們的小朋友受益、讓同學能在我們的課堂中發展、能有一個良好的情感體驗,我想這就是勝利的。

  另外,課後教師與同學都應進一步反思。教師自我揣測,自我體會,是否教學目標都完成。同學討論省悟還有什麼問題沒弄清,有模糊。可以作進一步探究。例如:在《我的動物朋友》的教學中,最後一個環節是看了一段關於動物的錄象。目的在於透過這段錄象激發同學對動物的諸多方面發生興趣。如:動物的外形、生存環境等。在課後可以組織同學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究活動。這樣,既擴大了同學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的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課後讓同學大量的獲取課外知識,蒐集資料,進一步學習很重要。

  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主動探求知識,探索規律,讓同學主動參與,獨立考慮,合作交流,從而真正實現同學“自主、快樂的學”的情感體驗,在探究和發現中學會發明。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11

  【設計意圖】

  對於孩子們來說,玩泥巴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了。一團軟軟的泥,到了孩子手裡,不一會兒就擺弄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雖然有的還比較粗糙,但孩子們還是樂此不疲的玩著。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對周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觀察,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玩泥技能,但是如何引導孩子們裝飾泥工作品值得探索,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透過讓孩子仔細觀察和比較,引導他們初步學習用黃豆和火柴裝飾泥工作品。

  【活動目標】

  1、觀察、製作小動物,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2、嘗試做出某一動物的基本特徵和形象。

  3、發展想象力、觀察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小兔、小熊、小豬等小動物模型。

  2、橡皮泥若干,火柴、黃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動物王國的小動物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小動物,他們來到我們班,猜猜他們是誰?

  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分步驟進行泥工活動。

  1、觀察小動物的形象和特徵。

  (1)教師出示小動物模型:小兔、小熊和小豬,從背面展示給幼兒。引導幼兒說說模型的形體特徵。

  你們認識他們麼?猜猜他們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2)教師慢慢把模型轉到正面,展示給幼兒。

  那我們看看他們到底是誰?

  師:都猜對了,你們真了不起。我們再仔細看看,他們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一樣嗎?誰能說說看?

  (3)教師引導幼兒整體比較,得出小動物共有和獨有的特徵。

  2、教師講述製作步驟和要點。

  師:我很喜歡這些小動物,很想和他們交朋友,現在我就做一個小豬。小朋友幫我想一想應該先做小豬的什麼?怎麼做呢?然後呢?(按照先做軀幹、頭、四肢和尾巴的順序,最後再做五官,並且說明每一部位用什麼方法。)

  3、用豆子、火柴等輔助材料裝飾小豬。

  師:剛才老師用豆子作了小豬的眼睛,還可以用什麼來做小豬?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小動物打扮得漂亮一些?火柴有什麼用呢?(火柴可以做腿、插孔、畫花紋……)

  三、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鼓勵幼兒用提供的材料製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師:你們想和小動物交朋友一起玩麼?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就做什麼,小朋友們用橡皮泥、火柴和黃豆,看誰先做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朋友。

  四、成果分享,展評作品。

  師:把自己的好朋友放在桌子上,把你的好朋友介紹給大家,小朋友們你認為他的好朋友漂亮嗎?

  相互評價交流:你在製作你的好朋友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嗎?你是怎麼做的?

  【延伸活動】

  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到草地上做遊戲。

  【活動反思】

  整堂課的活動流程比較清晰,基本達成活動目標,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泥工課。教師的示範給孩子們提供技術支援,特別是黃豆和火柴的裝飾作用,孩子們理解很快,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大部分孩子們模仿老師做小豬,沒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今後需要進一步的鑽研。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12

  設計思路:

  小班孩子在音樂活動的學習中,我感覺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很重要的,他們的自我抑制能力差,做什麼事情都是從興趣出發,教師反覆地教一首歌曲往往收不到效果,而有時當一段音樂響起,孩子們會拍起手,跟著手舞足蹈,所以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音樂素材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的素材幼兒感興趣,我想首先是幼兒熟悉的形象,而小動物是幼兒感興趣的,他們的叫聲又是孩子所熟悉的,所以我選擇這首歌讓幼兒學習,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旋律和趣味。

  活動目標:

  1、能按曲調的節奏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3、感受歌曲中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歌詞中的動物玩具每種一個,人手一個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孩子們進入教室。(邊走邊唱《不要媽媽抱》)

  師: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媽媽帶你們一起去動物園好嗎?要不要媽媽抱著去啊?(不要)

  孩子們邊走邊唱歌不要媽媽抱。

  2、找個小動物做朋友

  師:啊呀,動物園裡動物那麼多,我們一起找一個動物朋友好嗎?

  幼兒唱歌《我的朋友在哪裡》

  師:有的朋友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朋友,想一想,繼續找,好嗎?再唱一遍歌曲。

  3、幼兒將動物頭飾帶在頭上,並模仿小動物叫聲

  提問:你的動物朋友是誰啊?它是怎麼叫的?

  大家共同練習小動物叫聲。

  老師把它的叫聲唱成好聽的歌曲,幼兒跟唱。

  4、教師一邊摸著小動物頭,一邊範唱歌曲,幼兒欣賞。

  5、幼兒學唱歌曲數遍,亦可用問答式練習唱歌。

  要求幼兒按節奏演唱歌曲。

  6、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邊叫邊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提供音樂,頭飾,供幼兒表演。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13

  內容要求:

  1、認識幾種常見的動物,分辨它們的名稱和明顯特徵。

  2、學念兒歌,喜歡模仿動物的聲音或動作。

  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一座獨木橋(由平衡木充當)、小熊的家(用積木積成)。

  2、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貓等動物胸飾各五個。

  3、動物課件、音樂《走路》。

  指導要點:

  一、看課件,猜動物:

  1、觀察藏在屋後的長耳朵,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兔)。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兔的特徵——長耳朵。學學小兔跳著走路的樣子。

  2、觀察藏在屋後的扁嘴巴,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鴨)。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鴨的特徵——扁嘴巴。學學小鴨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

  3、觀察藏在屋後的硬硬殼,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烏龜)。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烏龜的特徵——硬硬殼。學學小烏龜慢吞吞走路的樣子。

  4、觀察藏在屋後的長鬍子和尖耳朵,猜一猜這是誰的家(小花貓)。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小花貓的特徵——長鬍子和尖耳朵。學學小花貓輕輕走路的樣子。

  二、學習並理解兒歌:

  1、觀察場景:森林裡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熊的家。今天小動物們要去為小熊慶祝生日,而到小熊家必須要經過一座小橋。想想每一種小動物都是如何過橋的?

  2、學說兒歌短句:

  提問:誰來了?它會怎樣過橋?

  學說: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3、想一想:小鴨子、小烏龜和小花貓又是怎樣過橋的呢?

  4、一邊念兒歌,一邊模仿動物的動作。

  三、伴隨音樂《走路》,模仿動物過橋:

  1、幼兒掛上胸牌,裝扮成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2、每念一句兒歌,扮作該種動物的幼兒便模仿著該動物的動作,逐一過橋。

  3、學著小動物的叫聲或動作向小熊表示祝賀。

  四、小動物回家:

  念兒歌,“小動物”按兒歌順序依次“回家”。

  活動延伸:想想還有誰也會過橋,嘗試用以上句式說一說,做一做。

  附兒歌:

  小動物過橋

  小白兔過橋蹦蹦跳,

  小鴨子過橋搖搖搖,

  小烏龜過橋慢慢爬,

  小花貓過橋靜悄悄。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14

  教育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知道他們主要的外形特點。

  2、知道他們生活在什麼地方,喜歡吃些什麼。

  3、喜歡模仿小動物的聲音與動作。

  4、引導幼兒喜歡飼養小動物,關係愛護它們。

  問題板塊:

  幼兒問題:

  1、小動物都愛吃什麼?

  2、它們都住在什麼地方?

  3、小動物為什麼在叫?它們是在說話嗎?

  主題壁報:

  牆面設計:

  《快樂的動物園》提供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形象以及與幼兒共同收集的動物圖片。

  區域遊戲相關內容:

  圖書區:

  提供常見動物的圖書、圖片、幼兒與動物在一起的照片

  建築區:提供動物模型

  自然角:飼養金魚、烏龜、小兔子

  家園合作:

  1、請家長帶幼兒到動物園去參觀。

  2、在生活中嘗試飼養小動物,豐富常見小動物生活習性的知識。

  資源利用:

  1、幼兒園內的動物房

  2、動物園

  3、幼兒園裡中大班幼兒的經驗介紹。

  主要活動:

  1、動物相簿

  2、走路

  3、叫聲

  4、尋找食物

  活動一:動物相簿

  活動目標:

  1、透過觀看動物的照片,瞭解動物的外形特點,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愛。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說出動物的典型特點。

  活動形式:分組

  活動準備:參觀動物園的錄影、各種動物的照片、圖片

  設計意圖:

  幫助幼兒進行原有經驗的回憶

  瞭解動物較突出的外形特點

  發展幼兒語言引導幼兒使用語言進行講述

  鼓勵幼兒之間的交往與朋友一起體驗快樂

  幼兒的經驗提升

  師幼互動:

  一、觀看小朋友參觀動物園的錄影,引發幼兒參觀時的樂趣,以及見到的動物。

  小朋友看到了錄影後非常開心,他們不僅對看到的動物印象深刻,在看到畫面中自己時也格外興奮。

  二、出示各種動物的照片、相簿與幼兒一起分享,總結出動物明顯的外形特徵。

  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照片有重點的觀察大象的鼻子,長頸鹿的脖子、斑馬身上的條紋。

  三、引導幼兒根據照片用較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幼兒一邊看著照片一邊說如:長頸鹿有長長的脖子,大象有長長的長鼻子,斑馬身上有花紋一條一條的。

  四、分享討論觀看動物相簿,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動物相簿的瞭解。

  教育反思:

  引導幼兒大膽的表達,學習觀察的正確方法

  在活動中利用邊看,邊說、邊回憶邊說的形式加深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的經驗交流,使幼兒更輕鬆、自然的掌握相關經驗。

  活動二:走路

  活動目標:

  1、透過模仿常見小動物的動作,激發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在音樂伴奏下積極的模仿。

  活動形式:小組活動

  活動準備:大班幼兒扮演:兔子、烏龜、鴨子

  設計意圖:

  喚起幼兒的原有經驗。引起幼兒的興趣。

  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加強對歌詞的理解。

  引導幼兒結合歌詞內容進行模仿

  引導幼兒大膽的用身體動作進行模仿,教師與大班幼兒一同活動便於幼兒模仿式學習

  師幼互動:

  一、活動區中欣賞大班幼兒的表演《走路》

  表演,吸引小朋友認真的觀看,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二、引導小班幼兒說一說都有誰走來了?小兔(小鴨子、烏龜)怎樣走?

  三、學一學它們走路的樣子。

  小兔蹦蹦跳、小鴨搖呀搖、小烏龜慢

  慢爬。

  四、與老師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模仿

  在音樂伴奏下活動。

  教育反思:

  幼兒在欣賞大班幼兒表演過程中,吸引了許多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可以看出這種形式很適合小班教師調動幼兒活動積極性。活動的內容適合幼兒,而且幼兒非常感興趣。教師在活動中設計了“說”小動物怎樣走的環節,但幼兒並不十分感興趣,因為當時幼兒的興趣正在用動作去表現,因而教師在設計活動過程重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需要。

  活動三:叫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分辨動物的叫聲,對各種動物的叫聲感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模仿動物的叫聲,並有簡單的節奏。

  活動形式:小組進行

  活動準備:錄音機以及錄有鴨子、山羊、狗、貓叫聲的磁帶

  貓、狗、鴨子、羊的頭飾

  設計意圖:

  用動物的聲音來吸引幼兒,調動起活動的積極性。

  滿足幼兒模仿的需要,增加其對活動的興趣。

  以遊戲的形式鞏固對各種動物的叫聲的認識,並學習簡單的節奏。

  師生互動:

  一、在表演區欣賞各種動物叫聲的磁帶,猜猜是誰在叫。

  二、請幼兒聽各種動物叫聲的磁帶,引導

  幼兒邊聽邊模仿。

  三、組織幼兒玩遊戲《王老先生有塊地》,

  老師扮演王老先生,幼兒模仿動物的叫聲。

  教育反思:

  由於使用了常見各種動物叫聲的錄音幼兒非常感性趣,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因而幼兒在聽到各種動物的叫聲後很自然的就進行了模仿而且非常形象。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用固定的節奏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是活動的難點多數幼兒能夠完成。

  錄音帶的使用對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是由於它的具體形象性,適合小班幼兒使用。

  活動四:尋找食物

  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形式,讓幼兒知道在哪裡能找到小動物的食物。

  2、能正確找到小動物愛吃的食物,並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1、小熊請客故事的情境表演

  2、大森林圖片

  3、班內環境佈置(小河裡的魚,菜地裡的蘿蔔,竹林裡的竹子,大樹上的樹葉,池塘裡的害蟲)

  設計意圖:

  以遊戲的情境提出活動的內容——幫小熊找食物。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提升幼兒經驗,瞭解常見的小動物吃什麼?在什麼地方能找到。

  利用環境佈置幫助幼兒透過操作參與活動。

  進一步加深幼兒的印象與活動開始進行呼應。

  師幼互動:

  一、請幼兒觀看情境表演。引出小熊請客要為小貓、小兔、小熊貓、長頸鹿、小青蛙準備哪些食物?到哪去找這些食物?

  二、請小朋友幫助小熊想辦法出主意,怎麼找?到哪找?

  三、引導幼兒在班內佈置的環境中找到小動物需要的食物並說出為誰找的,在哪裡找到的。

  四、將找到的食物送到小熊家,告訴小熊在哪裡可以找到這些食物。

  教育反思:

  以遊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易於幼兒進入活動狀態,透過幫助小熊,逐步讓幼兒學會自己尋找答案,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形式,幼兒參與起來更加積極主動。

  思維接力棒:

  你飼養過小動物嗎?試一試和爸爸媽媽或老師一起飼養一隻小動物吧!

  動物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如:變色龍的身體會變色;刺蝟身體上的刺是保護自己的,遇到敵人時會變成一個由刺的球;鴕鳥遇到危險,把頭埋在沙子裡。

我的動物朋友教案15

  一、教學要求:

  1.觀察一種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並寫下來。

  2.按一定的順序寫,寫出對動物的喜愛之情。瞭解動物和人之間的關係,激發熱愛小動物的感情。

  二、重點難點:

  1.寫出一種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2.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觀察一種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2.小雞的影像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象,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把自己的餓好朋友請到了咱們的教師裡,你們想見見嗎?

  2.播放小雞的錄象。

  3.這就是我的動物朋友——小雞叮叮。(板書課題)瞧!它多可愛啊!你們想認識它,瞭解它,成為它的好朋友嗎?

  (二)指導觀察,訓練說話

  1.你們想了解它哪些方面呢?(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相機歸納板書:外形特點,生活習性)

  2.自由表達,點撥方法。

  (1)放錄象,選擇小雞的全身特寫定格,指名說小雞的外形。

  1)指導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如: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從上到下等。(板書:按順序)

  2)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點撥學生運用優美的詞語,如“又黑又小、圓溜溜、尖尖的”等,運用生動的比喻,如“小雞渾身毛茸茸的,像個小毛球”,“黑乎乎的眼睛,像兩顆小黑點”等來形象的描繪。

  (2)繼續播放小雞捕食、嬉戲、休息的錄象,指導學生說生活習性。

  1)剛才咱們觀看了錄請同學們抓住小雞生活習性中你最感興趣或最熟悉的一個方面來說一說。師指導學生抓住小雞的動作,御用準確的動詞將小雞的活動說具體。板書:抓特點、寫具體)

  2)動物的生活習性包括很多方面,同學們在描寫時可以抓住某一個方面來寫具體,也可以寫兩到三個方面,但一定要注意有詳有略)

  (3)經過我們仔細地觀察,終於對叮叮有所瞭解了,你想對它說寫什麼嗎?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直抒感情,同時還告訴學生可在描述它的外形時,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板書:寫出喜愛之情)

  (三)遷移練習,分組交流

  1.自主選擇,自邀夥伴 剛才同學們一起認識了老師的動物朋友,那麼你們最喜歡或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小動物呢?(選擇交流夥伴,根據自己喜歡的動物自願組合,合作交流)

  2.明確要求,合作討論。小組內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充分交流:

  (1)你的動物朋友是誰?

  (2)為什麼喜歡這個動物朋友?

  (3)它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

  (4)它有哪些生活習性?

  (5)你和它之間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情?

  (四)情境模擬,大膽表達

  1.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動物保護協會想在我們班上選拔一名動物愛心大使,誰字關心、愛護、瞭解動物,誰就能當選。你們願意來試試,啊?那好,下面評選開始,臺下的同學就是評委。

  2.出示評分規則:能詳細描述動物的外形(1分)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1分)讓評委感受到你對動物的喜愛之情(1分)描述時具體、生動(2分)總分(滿分5分)

  3.民主評議,選出“愛心大使”。

  (五)敞開心扉,自由習作

  1.回憶自己觀察的小動物,從外形、活動情況等方面來寫,鼓勵他們自主地進行片斷練習。

  2.適時地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點撥與指導。

  第二課時

  (一)欣賞交流,自評互評 1.欣賞自己的作品。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覺得自己寫得好的地方畫上波浪線。 2.評價同學的文章。(1)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朗讀自己的習作。組員之間,互相評一評,看誰寫得精彩,哪個地方值得大家學習,哪個地方還有修改。(2)指名在全班朗讀自己的習作,師生共評。(二)修改成文,佳作欣賞 1.引導學生對習作修改補充。 2.小組推選寫得好的習作讀一讀,讀出感情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