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教案

望梅止渴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望梅止渴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望梅止渴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的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表現角色的心理變化,根據故事情節瞭解楊梅的功效並品嚐,知道它好吃又有營養。

  2、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發散性思維,推測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組一盤楊梅,望梅止渴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說說楊梅的外形特徵。

  2、看了楊梅後有什麼感覺。

  幼:很想吃的感覺,感覺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來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個成語“望梅止渴”猜猜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2、最近電視上熱播的《三國演義》有沒有看過?裡面有哪些人物?

  看過,裡面有曹操、諸葛亮、孫權……(從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們對“三國演義”有認識。)

  3、分段欣賞故事

  觀察圖片(一)問:圖片中的人物他們在幹什麼?天氣怎麼樣?這麼熱的天氣將士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很累、很渴)講述故事上半段。

  觀察圖片(二)它們找到水源了嗎?將士們為什麼剛才沒有力氣走走路了而現在卻有力走了呢?帶著疑問欣賞故事的下半段。

  4、小結“望梅止渴”的意思

  望梅止渴的意思: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口水,因而止渴。現在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三、品楊梅、說楊梅

  1、品嚐楊梅說說楊梅的味道。除了可以直接吃還有什麼吃法?

  2、吃楊梅對我們身體有什麼好處?

  小結:楊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對我們的身體還很有好處,楊梅可以消暑止渴,可以治療頭疼,楊梅泡酒可以治療肚子疼……。

  總結:

  師:今天我們品嚐了楊梅,還聽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把這個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小百科: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梅止渴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梅、止”等14個生字,會寫“士、萬”等6個生字,積累“望梅止渴、有氣無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學會在緊急情況下,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朗讀課文,將句子讀通順。

  2.理解成語“望梅止渴”的含義。

  [教學課時]

  2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一、揭題匯入,引入新課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讀準翹舌音“zhǐ”,齊讀)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種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望梅。(補充板書:望梅止渴)

  3.在學習本課之前,誰能先告訴老師你們吃梅子的感覺?(學生交流發言:酸酸的、甜甜的)同學們說得都很對,那麼想到這又酸又甜的梅子,我們課文中的人物又是什麼反應?下面我們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序號。

  (2)藉助拼音,學習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2.再讀課文,思考:誰望梅止渴?為什麼要望梅止渴?1.給下列生字注音。

  烤()速()

  靈()酸()

  快()止()

  三、疏通字詞,指導書寫

  1.師:剛才同學們已經熟讀了課文,現在我們來學習一下課文中的生字詞。

  2.出示課文生字,採取多種形式認讀。(自由讀,指名讀,卡片抽讀)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比一比:士――土上――止

  加一加:雲+力=動

  4.我們已經會認,並能識記這些生字了,那你們知道怎樣才能把它們書寫正確、美觀嗎?

  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認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認識新偏旁“力”,指導書寫生字。2.火眼金睛,辨字組詞。

  士()萬()

  土()方()

  3.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幹()燥

  靈機() ()

  有()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達標檢測一、複習匯入,學習新知

  1.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並且學習了課文生字,同學們都能正確、美觀的書寫,真是太棒了。

  2.現在,我們再來複習一下課文生字、新詞。(出示課文生字,認讀)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深入地理解課文,解決同學們心中的疑問。4.讀讀記記。

  將士忽然很多

  望梅止渴靈機一動二、學習課文

  1.誰望梅止渴?自讀第1自然段,從哪個詞語看出將士們口很渴?(出示:口乾舌燥)

  (提示: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或者動作,引導學生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1)將士們為什麼會“口乾舌燥”?(正值夏天,烈日高照,大地被烤得滾燙。 找不到水)

  (2)找不到水的將士們口乾舌燥――(引讀)有氣無力,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

  2.現在處境十分危急,曹操心中也萬分著急,怎麼辦呢?曹操有沒有想出辦法來為將士們止渴呢?

  (1)自讀第2自然段,曹操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說的?(指名交流)(同桌讀、師生配合讀、齊讀)

  (2)出示句子:“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樹上結滿了梅子,能夠解渴,大家快去吃吧!”5.按要求完成下列練習。

  (1)又酸又甜

  又又

  又又

  (2)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

  越來越。3.曹操想的這個辦法究竟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讀讀第3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讀,齊讀)吃過酸的東西嗎?什麼感覺?這種感覺就叫――(酸)

  (2)填空。

  將士們原先(),現在想起梅子又酸又甜的味道,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將士們原先(),現在個個打起精神往前趕路,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3)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來歷。

  4.思考:(1)前面真的有一大片梅林嗎?(學生自由討論,舉手發言)曹操為什麼這樣說?

  (2)將士們走出荒原,沒有看到梅林,會怎麼說?

  出示:將士們有的說:“。”有的說:“。”

  師小結: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這裡應該理解為“想”,那麼“望梅止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自讀、齊讀)6.學完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曹操想的辦法是()

  A.告訴將士們前面有梅林,樹上的梅子可以解渴。

  B.告訴將士們前面有水源。三、總結延伸

  1.出示:三國時期、烈日高照、口乾舌燥、有氣無力、靈機一動、打起精神、望梅止渴。用上這些詞語說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2.分角色扮演,朗讀課文。

  3.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和大家說一說。

  [教學板書]

  望梅止渴烈日高照 沒有水源――將士們口乾舌燥、

  有氣無力

  靈機一動 前面有梅林

  “望梅止渴” 走到有水的地方積極

  動腦

  克服困難

  [教學反思]

  《望梅止渴》的故事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遙遠,要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並開拓思維並非易事。為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在課題匯入時,讓學生自己說說嘗梅子的感受,然後說說口渴時想到梅子酸味後的反應,最後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引出課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除了讀通課文,正確識記生字,還要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意識。在揭示課題後,我引導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合理的問題,然後以此為線索展開課文的學習。這樣,就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學習提問,敢於提問。在學生預習過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未讀懂,並對學生所提問題及時予以鼓勵,以激發學生質疑的積極性。

望梅止渴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過程中,藉助拼音認讀"止、期、舌、燥、導、根、靈、騎、精"9個生字。用音序查字法,從字典裡查"燎、酸、潤"三個字的頁碼。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漢字"止、舌、騎、根、靈、導"。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嘗試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3、懂得在危急的情況下,要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識記本課10個生字。

  2、在語境中理解"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燒火燎、口乾舌燥、靈機一動"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積累詞語,揭示課題。

  1、詞語辨析、積累,揭示部分課題。

  板書:渴

  口渴了,我們都要喝水解渴。解渴也可以說是--止渴。

  藉助讀好這個"止渴"。(整體認讀音節翹舌音)

  板書:止(長豎短橫短豎長橫)

  請在書上描摹一個。

  2、初步理解課題,引入新課。

  板書:望梅

  今天學的這個故事就是關於止渴的,但不是喝水止渴,是用一種很特別的止渴方式。

  誰知道這裡的"望"字是什麼意思嗎?(看)

  那麼,望梅止渴就是--

  突出這個奇特的方法,誰願意再來讀讀?

  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有趣的故事,補題:44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藉助提示,瞭解故事概況。

  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到底講了些什麼?藉助這個提示說說看。

  出示:(什麼時候),(誰)用了(什麼方法),帶領將士們走出一片荒原。

  交流。

  2、藉助新詞學習,瞭解故事背景。

  這個故事發生在距今大約1800年前的--三國時期

  藉助拼音讀準"三國時期"。

  (地圖)這是一段著名的歷史。當時中原大地,天下三分,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並存。這就是--板書:三國

  三國鼎立的局面持續了大約40多年。這段時間被世人稱為--板書:時期

  3、聽記訓練,瞭解曹操的聰明。

  這個時期可謂人才輩出,各顯其能。其中在魏國影響最大的當屬他們的統帥--曹操。(圖片)

  板書:曹操

  曹操是個怎樣的人?請大家認真地聽,仔細地記。

  聽記句子:曹操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英雄人物,他足智多謀,文武雙全。

  交流。

  三、細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藉助文字,積累詞語,理解"乾渴"。

  1、三國時期,曹操帶兵出征,經過一片荒原。他們遇到什麼困難?--

  (1)出示:當時,烈日高照,大地火燒火燎的,將士們個個口乾舌燥,嗓子冒煙,行軍速度越來越慢。

  先請同學們自己看著書,藉助拼音把句子讀讀通順。

  指名交流讀句。

  (2)其他同學邊聽讀邊想句中哪些詞語說明他們遇到了困境?

  出示:火燒火燎烈日高照口乾舌燥嗓子冒煙

  這些詞語,寫得很好!讓我們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開火車拼讀這些詞語。

  能直接讀詞語了嗎?開火車。

  (3)這個詞語很特別,這裡"燎",它的左邊是個--"火字旁"

  它是"燒"的意思。地上熱得就像大火--燃燒。誰能把它的意思給讀出來。

  (4)這個詞語也很特別--口乾舌燥。

  這個"燥"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嗎?

  我們已經學會查字典了,你會用什麼辦法查字典呀?

  我們就一起來查查這個字?知道"燥"的意思就是沒有水分。

  讀好它。

  (3)將士們又熱又渴,下面就請同學們再把這句話來讀讀好,用朗讀來表達。

  指名讀。

  請女生一起來讀好句子。

  2、想象說話,理解"乾渴"。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士兵,此時此刻,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出示:當時,烈日高照,大地火燒火燎的,我感到口乾舌燥,嗓子冒煙,心想:。

  如果用上一個"感嘆句"就更表達內心的渴望。誰再來試試?

  出示:當時,烈日高照,大地火燒火燎的,我感到口乾舌燥,嗓子冒煙,心想:!

  3、小結板示:

  天空中--,大地上是--,將士們個個--他們多想喝口水啊!

  (二)讀讀演演,理解"靈機一動"。

  1、可是有水嗎?

  出示:曹操問過嚮導,附近根本沒有水。

  到自己不太熟悉的地方,要找個熟悉當地情形的人帶路,他就是--

  曹操問過嚮導,這裡的"根本",你能換個詞嗎?

  一點水都沒有,誰能把句子讀讀好?

  指名讀。

  男生讀。

  將士們的行軍速度就越來越慢。板書:行軍速度減慢

  2、不及時走出荒原,很多士兵肯定會倒下。萬一遇到強敵進攻,那可如何是好?

  出示句子:曹操問過嚮導,附近根本沒有水,怎麼辦?

  誰能讀好這句話?請注意把問號的語氣讀出來。

  曹操和你們是一樣的焦急!請大家自由再練練。

  3、在危急之中,曹操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望梅止渴)

  他的這個辦法可是事前沒有準備,臨時想出來的,就是--靈機一動。

  (讀準後鼻音)

  不是慢慢思考的,誰能再讀好這個詞?

  (開火車讀,齊讀)

  4、曹操怎麼做、怎麼說的?同桌兩人一起讀讀第二節,先把句子讀讀通。

  出示:忽然,他靈機一動,……(到第2節結束)

  5、我們先來看看曹操是怎麼說的?誰來讀?

  誰願意當一回曹操?請你注意這個提示語,把句子給讀好了!

  6、為了演得更加逼真,再來看看曹操當時是怎麼做的?我們也可以配上動作!

  我讀句子,你們一起試試?(泛紅動詞)

  自己練練。

  (三)聯絡上下文,理解辦法"靈"。

  1、這個辦法可真靈,我們一起配合讀第三節:

  2、這個辦法靈在哪?誰能借助提示,聯絡第一節、第三節說說看。

  出示:這個辦法真靈啊!聽到有梅子,將士們原先,現在。

  3、現在想想早上吃的那個梅子,你嘴裡多了些什麼?

  這種感覺就叫--(板書:溼潤)

  齊讀詞語。

  嘴巴溼潤,不再感到--,人有了精神,行軍速度也慢慢--,他們就這樣--(板書:打起精神趕路),很快就走出了荒原。

  4、三國時期,曹操用望梅止渴的辦法,帶領將士們走出一片荒原。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來歷。

  四、質疑解惑,理解"望"的真正含義。

  1、學到這裡,老師想問大家,將士們到底看到梅子就解渴了。

  2、看看老師給你的提示,好好想想。

  出示:

  三國時期,曹操帶領十萬大軍經過一片荒原。

  忽然,他靈機一動,騎著馬跑上一塊高地,揮鞭朝前一指,對將士們高聲喊道:……

  將士們一聽到"梅子",馬上想到了梅子的酸味,乾渴得嘴變得溼潤起來。

  3、這裡並沒有梅林,將士們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裡變得溼潤,暫時止住了乾渴。為了馬上吃到梅子解渴,將士們都打起精神一鼓作氣衝上高地,很快走出了這片荒原。

  4、原來這裡的"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

  板書:想

  五、總結課文,佈置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這個故事是一個成語故事。以後大家一聽到這個成語--,腦子裡就要想到這個故事。

  所以今天回家試著用上黑板上的這些詞語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望梅止渴教案4

  目標:

  瞭解“望梅止渴”的大意,對歷史故事感興趣。

  知道各種水果的吃法。

  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

  請幼兒自帶各種水果(注意品種多樣)、水果盤、水果刀等。

  過程:

  欣賞故事《望梅止渴》

  故事裡有誰?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為什麼士兵們都走不動了?為什麼後來大家又有力氣了呢?

  路的前面真的有梅林嗎?為什麼曹操要騙他們?

  瞭解各種水果的不同吃法。

  原來有時候水果只看不吃也能止渴呢,你知道你的水果的吃法嗎?(切、撥、削、洗淨吃)

  觀看掛圖,瞭解各種不常見水果的吃法。

  吃水果時要注意哪些事?(例如:吃水果前要將水果洗乾淨、要洗手、果皮不亂丟……)

  水果品嚐會。

  幼兒品嚐各種水果。

  建議:

  邀請家長為孩子講述一些此類故事,引導幼兒學習與水果有關的成語及其故事(如瓜熟蒂落、桃李滿天下,等等),激發幼兒對史事的興趣。

  附: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打仗,天氣熱的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地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了下來,有幾個體弱計程車兵竟然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理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是否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

  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度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教案5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瞭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導曹操在危急時刻,積極開動腦筋,終於克服了困難,脫離了險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潤”在字典中的`頁碼。

  4、說一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學習過程:

  一、出示課題,感知課文:

  1、交流收集到的三國時期的一些資料

  2、今天,學習一三國時期的有關曹操的一個故事。

  出示課題,學習生字:梅、止

  思考:課題的含義(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幹了)

  3、聽課文錄音,為小節標號。

  二、新授課文,學習字詞。

  1、跟老師一起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分小節讀課文。

  3、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曹操帶領十萬大軍出征時遇到了什麼困難?

  4、出示句子:

  當時烈日高照,大地火燒火燎,將士們個個口乾舌燥,嗓子冒煙,行軍速度越來越慢。

  學習生字:舌(書空)燥(找姐妹)

  詞語理解:烈日高照火燒火燎口乾舌燥

  讀句子:(指導朗讀、指名讀、小組讀、試背)

  5、同桌互讀2、3節,討論:曹操想出什麼辦法?結果怎樣?

  6、用書上的句子說說曹操是怎麼做的?找出動詞練習說話。

  動詞:跑、揮、指、喊

  7、學習生字:導(字形)根(找姐妹字)靈(書空)騎(組詞)

  詞義理解:靈機一動

  8、結果怎樣?齊讀第三節。

  學習生字:酸、精

  找反義詞:溼潤

  9、思考:將士們沒有喝水,剛才還口乾舌燥,現在為什麼打起往前趕路了呢?用自己的語言練習說話。

  10、讀句子: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帶領將士們走出了荒無人煙的地方。

  11、朗讀全文,你覺得曹操的辦法好不好?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

  三、音序查字

  1、複習音序查字法的步驟。

  2、小組擂臺:誰查得快而正確。

  酸、潤、燎

  四、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內容

  1、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說話。

  2、要求:說清楚、語言表達上較正確、規範。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還能提出什麼好辦法?

望梅止渴教案6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望梅止渴》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透過故事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學習成語故事“望梅止渴”的含義,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望”“止”“沉思”的含義,初步體會成語的結構特點,對成語感興趣。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望梅止渴”的含義,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望”“止”“沉思”的含義。

  2、透過故事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3、初步體會成語的結構特點,對成語感興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梅子每人一顆。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44、磁帶/CD。

  【活動過程】

  一、品嚐梅子,透過提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師:你吃過梅子嗎?你感覺吃梅子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請幼兒品嚐梅子,說說自己的感覺。)

  師:你聽過有一個成語,叫做望梅止渴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如果有幼兒知道這個成語,可以鼓勵他說說自己對成語的理解。)

  二、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師:究竟什麼事望梅止渴呢?

  —教師再次進行講述故事,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故事CD,請幼兒看著圖書,進一步理解故事。

  —請幼兒開啟幼兒用書,看著圖書,試著說一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透過討論,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師:你還知道哪些成語?它是什麼意思?

  四、拓展經驗,進一步瞭解成語。

  1、鼓勵幼兒積極說出自己知道的成語以及含義。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百科:望梅止渴,漢語成語,拼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世說新語·假譎》。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望梅止渴》含反思

望梅止渴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望梅止渴"的含義,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望""止""沉思"的含義。

  2、透過故事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3、初步體會成語的結構特點,對成語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梅子每人一顆。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44、磁帶/cd

  活動過程:

  1、品嚐梅子,透過提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教師:你吃過梅子嗎?你感覺吃梅子的時候有什麼感覺?(請幼兒品嚐梅子,說說自己的感覺。)---教師:你聽過有一個成語,叫做望梅止渴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如果有幼兒知道這個成語,可以鼓勵他說說自己對成語的理解。)

  2、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

  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教師:究竟什麼事望梅止渴呢?

  ---教師再次進行講述故事,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故事cd,請幼兒看著圖書,進一步理解故事。

  ---請幼兒開啟幼兒用書,看著圖書,試著說一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3、透過討論,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成語?它是什麼意思?

  4、拓展經驗,進一步瞭解成語。

  ---鼓勵幼兒積極說出自己知道的成語以及含義。

  ---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望梅止渴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望梅止渴”的大意,對歷史故事感興趣。

  2、知道各種水果的吃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掛圖。

  2、請幼兒自帶各種水果(注意品種多樣)、水果盤、水果刀等。

  活動過程:

  欣賞故事《望梅止渴》

  一一故事裡有誰?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一一為什麼士兵們都走不動了?為什麼後來大家又有力氣了呢?

  路的前面真的有梅林嗎?為什麼曹操要騙他們?

  瞭解各種水果的不同吃法。

  一一原來有時候水果只看不吃也能止渴呢,你知道你的水果的吃法嗎?(切、撥、削、洗淨吃)

  一一觀看掛圖,瞭解各種不常見水果的吃法。

  一一吃水果時要注意哪些事?(例如:吃水果前要將水果洗乾淨、要洗手、果皮不亂丟……)

  水果品嚐會。

  幼兒品嚐各種水果。

  建議:

  邀請家長為孩子講述一些此類故事,引導幼兒學習與水果有關的成語及其故事(如瓜熟蒂落、桃李滿天下,等等)激發幼兒對史事的興趣。

望梅止渴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成語故事"望梅止渴"的含義,理解故事內容,理解詞語“望、止”“沉思”的含義。

  2、透過故事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3、初步體會成語的結構特點,對成語感興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欣賞並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1、梅子每人一顆。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品嚐梅子,透過提問,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1.教師:你吃過梅子嗎?你感覺吃梅子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請幼兒品嚐梅子,說說自己的感覺。)

  2.教師:你聽過有一個成語,叫做望梅止渴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

  (如果有幼兒知道這個成語,可以鼓勵他說說自己對成語的理解。)

  二、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掛圖,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2)究竟什麼事望梅止渴呢?

  2.教師再次進行講述故事,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3.請幼兒看著圖書,進一步理解故事。

  4.請幼兒開啟幼兒用書,看著圖書,試著說一說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透過討論,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成語?它是什麼意思?

  四、拓展經驗,進一步瞭解成語。

  1.鼓勵幼兒積極說出自己知道的成語以及含義。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成語的結構特點。

  小百科: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型別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