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欣賞活動:咿呀咿呀喲_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
小班音樂欣賞活動:咿呀咿呀喲_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欣賞活動:咿呀咿呀喲_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內容:咿呀咿呀喲
設計思路:
這首樂曲選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喲”樂句反覆出現,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透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並藉助鋸木頭、擦汗、洗澡等遊戲情景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遊戲情境的營造和幼兒想象能力的激發需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教師藉助一小塊彩色紗巾巧妙地幫助幼兒搭建起想象與表現的平臺,豐富了幼兒表達、表現的手段。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並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活動準備:
1、彩色紗巾、音樂、播放機
2、事先在黑板上畫好圖譜,粉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教師和幼兒在脖子上系一塊紗巾進場)
1、聽音樂,尋找其中反覆出現的樂句
(1)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段特別有趣的音樂,這段音樂裡有一句話特別有趣,看看誰能找出來。
(師幼一同欣賞樂曲,教師隨音樂節奏輕微擺動身體,當出現“咿呀咿呀喲”樂句時,教師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
(2)、再次欣賞,請幼兒聽到“咿呀咿呀喲”時,請大家揮揮小手。
師小結:呵,這個“咿呀咿呀喲”有點調皮,有時會出來和我們打招呼,有時我們等它好久都不出來。
2、根據圖譜尋找固定樂句出現的規律
(出示圖譜,教師隨音樂用粉筆眼波浪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喲”出現的時候,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
3、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咿呀咿呀喲”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句樂句都出來的。我們再來聽一聽、找一找,聽到“咿呀咿呀喲”的時候就跳跳舞吧!
(教師示意幼兒解下紗巾,隨音樂自由做動作,在“咿呀咿呀喲”處揮舞紗巾)
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
1、以森林裡小動物造房子為主題引出“鋸子”“大樹”,進行樂句的表現
師:森林裡的動物們想要造一座大房子。誰願意來當小木匠?
幼:我願意。
師:小木匠需要一把鋸子來鋸木頭,變變變,我的鋸子變出來了。(教師將紗巾拉直,幼兒紛紛模仿)
幼:我的鋸子也變出來了。
師:好,我們一起來練練鋸木頭的本領。注意要在“咿呀咿呀喲”出現的時候才能鋸哦!
(師幼手持紗巾坐在位子上,聽音樂在固定樂句出現的時候來回拉動紗巾,以表示鋸木頭的情景。)
2、分角色進行樂句的表現
師:本領練好了,看看這裡幼沒有木頭?(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肢體)呀,這裡有一棵大樹,哪個小木匠先來試試鋸木頭?(教師請一幼兒合作演示鋸木頭。教師一邊哼唱,一邊示意該幼兒在“咿呀咿呀喲“的樂句處來回在教師手腳關節處拉動紗巾。隨後,教師做出手臂、肩膀等處關節突然垂落的動作,以表示木頭被鋸斷了。)
師:大家想不想來鋸木頭?被我摸到頭的小朋友趕緊到前面找個空位置變成一棵大樹吧。三、二、一……呀。出現了一片森林!(被邀請的幼兒模仿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肢體扮演大樹,教師調整個別幼兒的站位。)
師:其他小朋友都來當神氣的小木匠,帶上鋸子,去找一棵大樹,站在大樹的身邊。(教師適時指導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有夥伴)
幼兒隨音樂合作表現
師:好了!木頭鋸好了,抱著自己的木頭回家吧!(幼兒相擁回到位子上。)
3、稍作調整,互換角色進行遊戲
師:鋸木頭好辛苦,趕緊拿毛巾擦擦汗吧!(師幼一同隨音樂表現拿毛巾扇風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喲”出現的時候,按照節奏在臉上輕拍表示擦汗,教師與個別幼兒互動,按節奏給幼兒擦汗。)
師:休息好了,我們接著鋸木頭吧。剛才當小木匠的小朋友現在變成一棵大樹吧!(幼兒互換角色,合作遊戲)
三、結束部分
師:木頭鋸好了。小木匠們除了許多汗,我們一起來洗個澡吧!(教師高舉紗巾團成蓮蓬頭,幼兒自然聚集到教師身邊。)
師:拿好你的洗澡海綿球,一起來搓搓搓……
(幼兒將手中紗巾團成團變成小浴球。和教師一同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喲”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