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選修教案

高中語文選修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選修教案1

  學習目的

  1、學習透過人物對話、景物烘托、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寫法。

  2、瞭解白洋淀人民抗日鬥爭中的生活,學習他們愛國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3、培養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水生女人等婦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的作用。

  教學設想:

  本文是課內自讀課,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即根據小說的特點,從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進而理解小說所揭示的主題。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戰爭是一個讓人思考、讓人感悟的名詞,它演繹了人類歷史的發展程序,見證了人性中的正義與。

  列舉有關描寫戰爭場面的詞語(提問):血肉橫飛、血汙淚痕、槍林彈雨、硝煙烈火、斷壁殘垣……

  《荷花澱》寫於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說,記敘的是抗日戰爭中發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澱)的一場伏擊戰。但它沒有硝煙瀰漫、血肉橫飛的場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戰爭場面。(閱讀過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孫犁(1913——1996),原名孫樹勳,河北安平縣人,現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短篇小說集《白洋淀》、《荷花澱》、《採蒲臺》、《囑咐》,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等。

  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詩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樸,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荷花澱”派,與“山藥蛋派”(趙樹理風格)齊名。

  三、整體閱讀,理清情節:

  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理清小說情節,體會“詩體小說”的特點,然後快速概括文章所寫的三個片段內容:

  注意:隔行是小說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話別。(開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敵。(發展)

  第三部分:助夫殺敵(、結局、尾聲)

  本文是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安排情節的:月亮升起來──很晚──雞叫的時候──第二天──過了兩天──快到晌午──正午──這一年秋季──冬天

  從小說三要素看,本文是虛化的人物,淡化的情節,特定的環境。

  四、分析鑑賞“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這篇文章沒有驚險的戰鬥故事,也沒有纏綿的愛情情節,甚至沒有留下一兩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卻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藝術感染力呢?它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明確:給人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麗坦蕩的荷花澱,那裡的荷花荷葉充滿生機、充滿活力,象徵著人的美好追求、美好願望。這是一副純美的畫面,荷花荷葉是畫面的主體,人物只是融入畫面並融入荷花荷葉的精魂,這正是《荷花澱》的真正藝術魅力所在,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藝術化、審美化的結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層,描繪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涼爽,蘆葦潔白,荷花飄香。

  生活美:勤勞的雙手,熟練的技藝,富饒的出產。情景相生

  人情美:熱愛勞動,熱愛親人。

  特別是兩個充滿想象的貼切的比喻,把勞動的場面詩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物牽動著情思──天這麼晚了,丈夫還沒回家。

  透過分析,我們認為這段景物描寫有如下作用:

  第一,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氣氛,水生嫂就在這樣的背景裡生活、勞動,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著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們的眼裡,家鄉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樣美好的家鄉豈能容忍外國強盜來侵犯?水生嫂正出於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熱愛,才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仇恨,毅然送夫參軍,毅然組織隊伍,參加戰鬥。這種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廣闊而深邃。

  第三,為情節的展開作了鋪墊。開頭部分對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寫,不僅為“話別”提供了時間、地點和和諧的氛圍,而且也為下文荷花澱伏擊戰的環境作了鋪墊。

  2、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澱上風光的描寫:

  幾個女人探望丈夫的歸途上,有點失望,有點傷心,這種遼闊而靜寂的環境烘托了這種情緒,但澱上萬裡無雲的開闊、明朗的風光,使她們受到感染,增強排遣憂鬱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歡笑起來──以景寫人,情景相生。

  3、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澱,又對澱上風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寫(第二部分第三層):描寫日光下的水鄉風光。第61段。

  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詩意地描寫了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象“銅牆鐵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監視白洋淀的哨兵”,這威武雄壯的景色,不僅突出了水鄉游擊戰的特點,暗示這清香四溢的荷花澱裡將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戰,而且寫出根據地人民同仇敵愾的心理和克敵致勝的信心,洋溢著歌頌人民戰爭的思想感情。對照下文荷葉下認出她們丈夫的情景,更會驚歎小說構思的巧妙和佈局的精當。

  到此,全部畫面融為一體,由朦朧逐漸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現,前後畫面遞進,具有流動感,又層次分明,顯得意境縱深而高遠。概括起來說,荷花澱的景物是美麗的,水和天,荷和葦無一不美,明麗,讓人心醉。這麼美的家園,誰人不愛!怎麼肯讓敵人蹂躪!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點。這麼美麗的一方水土,當然會養育一方英雄兒女,他們美麗的身心不容玷汙,他們平時有多少溫情,戰時就會有多少勇氣,這是景和人的契合點。

  五、分析鑑賞“簡潔而傳神的對話”

  分角色朗讀“話別”一節,朗讀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達人物感情。並討論:這一節對話可分幾層?

  明確:可分為追問真情、贊同丈夫參軍、應承丈夫的囑咐等三層。

  請運用聯想和想象,結合上下文和語境,認真分析水生嫂的對話,說說這些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有什麼作用?

  “今天怎麼回來得這麼晚?”——表現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她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怎麼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重的性格。

  “你總是很積極的。”——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於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讚揚。

  “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經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裡,而且能體諒家裡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係,統一對丈夫和對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和生活的重擔,支援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水生嫂為了讓丈夫放心,自覺承擔任務。

  “嗯。”——水生鼓勵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鬥的精神。

  小結:“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村婦女形象,為後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鬥爭,發展成為抗日遊擊戰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同時,“話別”也刻畫了水生熱愛祖國,處處以民族利益為重,事事爭先,也愛家庭、妻子、孩子,體貼理解妻子,鼓勵妻子進步這樣一個革命戰士的形象。

  五、佈置作業:

  1、認真朗讀課文。

  2、改編仿寫“話別”一節(品味人物對話,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請朗讀改寫後的對話:

  (很晚丈夫才回來……)女人抬頭瞪著他說:“死到哪裡去了,這麼晚才回來!沒你的飯了。”說著,拍拍手站起來要往灶間走。

  水生坐在臺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說:“有事快說。我知道,回來晚了一準沒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盡瞎猜。”四下裡看看又說“爹呢?”

  “你還有爹呀?早睡了。”

  “小華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麼事?給我痛快點。”

  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裡的活兒,怔了一下,站起來,並不看水生的臉。“不就是這麼點事嘛,還又問爹問小華的,婆婆媽媽不直說。我給你弄點飯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過了。今天在縣裡開會,會上決定成立一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閃光:“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兒子。你要是不積極,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寫後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異同。

  異——原文中的女人:溫順、體貼,對丈夫極為依戀,甚至有些纏綿,雖然她同時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氣、有準備承擔丈夫交給她的任何責任的。(水)

  改寫後的女人變得潑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飾內心的不捨之情,故意把事情說得輕描淡寫好讓丈夫放心。(火)

  同——對丈夫的舉動都很敏感,都很愛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國心。

  2、比較下列三段對話,選出最適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並思考為什麼其它兩段不適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攔你,小華和爹你也帶走。”、“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你走我不攔你,我跟你一塊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親戚。”、“家裡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遊。”

  女人:“我在家還要幹農活,更忙。”、“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古有花木蘭,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謝你。”、“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謝你。”

  女人:“哼,說的輕巧。”、“不嘛。”(嗲聲)

  二、細細品讀(朗讀)四個青年婦女商量探夫的話,分析她們的個性特點。

  畢竟,藕斷絲連的婦女們,對丈夫的不辭而別心存依戀,或許她們還有許多悄悄話還未來得及向自己心愛的丈夫表白;或許她們為丈夫的安全茶飯不思;或許她們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因此,幾個青年婦女就聚在水生家裡商量探夫的事。

  “聽說他們還在這裡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說,於是找個藉口,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機敏多智)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這位大嫂與前一個一樣,也說得很含蓄,不說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藉口,說有要緊的話。(心直坦率)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嫂的話提醒她們途中不安全,為下文伏筆,顯示了她謹慎、穩重的性格,考慮問題比較周密。(心細成熟)

  “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可見她探夫心切,不顧一切,有點冒冒失失。(性急僥倖)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位大嫂羞羞答答,“猶抱琵琶半遮面”,假話裡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對話,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至於水生嫂的謹慎周密,顯然跟丈夫走前的囑咐有關。

  三、概括水生嫂等幾個青年勞動婦女的特點:

  本文選材新穎,沒有集中、細緻地寫水生等七個青年參軍和第一次參加戰鬥的情景,而是著重寫水生嫂等迅速成長的過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勞、勇敢、質樸的品質,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婦女的特點。她們守著自己的家庭,憧憬著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離開。當大敵當前,國難當前頭時,卻能把對丈夫的愛和對祖國的愛統一起來,積極支援丈夫參軍,參加抗日戰爭。在經歷了荷花澱的伏擊戰之後,她們受到了教育、鼓舞,她們認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婦女也能做到。當水生說她們是“一群落後分子”時,她們更不甘示弱,商量著回去成立隊伍,參加戰鬥。這種抗擊敵人的侵略,保衛祖國、保衛家園的熱望所激發的向上的要求,在鬥爭中對自己力量的堅信和具有的雄心壯志,是她們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的思想基礎,展示了她們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現出她們高尚的情操,同時揭示她們迅速成長的根本原因。

  結尾,形象說明她們熱望參加戰鬥的願望得到了實現,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戰鬥力量和作用使她們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發展和結尾,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主題:表明了黨領導下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地迅速發展壯大,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戰爭的勝利前景,使作品充滿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鑑賞生動的細節描寫

  1、“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請理解“震動”和“吮”這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後出現的一個細節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裡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裡的感情一定是很複雜的:幾年的恩愛,家中生產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並作出了支援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2、把緊張的戰鬥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細節揉合起來,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

  如:一場激烈的伏擊戰,發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鮮豔的荷花澱裡,發生在婦女們探望丈夫的歸途中,這種戰爭環境充滿詩情畫意。當戰鬥打響以後,幾個婦女“漸漸聽清楚槍聲是向著外面,她們才趴著船幫露出頭來”尋找自己的丈夫。這一細節描寫十分生動,丈夫在瞄準敵人射擊,沒看妻子一眼(聚精會神),妻子卻在緊張戰鬥中尋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會神),為下文議論戰士們“橫樣子”伏筆。這個細節,使緊張戰鬥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起到了一石三鳥的作用,重寫奇襲、巧遇,是故事的。

  3、小說中三處對於“撈”與“丟”的細節描寫。

  第一處見於“尋夫遇敵”一場。

  “她們輕輕划著船,船兩旁的水,譁,譁,譁。順手從水裡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裡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這是很愜意、很詩意的一筆。“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畔稻穀香”,婦女們信手一“撈”一“丟”的是菱角,流露出來的卻是她們心中對美麗富庶的家鄉的熱愛與自豪,而那“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樣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構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麗和諧的風景。相形之下,《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漁米鄉”,辭意熱切卻略嫌直露,而與《赦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淳樸雋永、凝鍊含蓄的意境,有著異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處描寫均見於“助夫殺敵”一場。先是水生將漂在水上的裝著餅乾的精美紙盒“撈”起來,“丟”在女人們的船上;接著是女人們將掉在水裡的小包裹“撈”起來“丟”給他們,這一“撈”一“丟”,不僅僅表現了抗日軍民打撈戰利品時樂觀的精神,以及間似嗔實喜、似怨實愛的小兒女心態,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撈”一“丟”裡,早就融進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親人的關愛,以及對祖國、對家鄉的摯愛,正可謂一“丟”一“撈”,字字關情。

  《荷花澱》雋永如詩,清新如畫,雖不著一個“愛”字,卻將水鄉兒女的民族大義與間的濃情蜜意,融進在凝練精妙的細節描寫之中,實為一曲洋溢著,飽蘸著至愛的英雄之歌。

  五、簡單小結:

  情節不離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無姓名、無肖像——虛化

  寫作視角獨特,意境詩化純美

  六、作業佈置

  課外閱讀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體味戰爭小說的視角與《荷花澱》的區別。

高中語文選修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運用旁批方法,透過品味文章,引導學生掌握記敘文中寫人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並學習梁啟超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運用旁批方法,學會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刻畫的方法

  2、對《箜篌引》、《桃花扇》、杜詩作適當補充講解

  三、教學方法

  賞析、合作研討、探究、練筆

  四、設計課時

  一課時(40分鐘)

  五、課前準備

  事先印發導學案,設計預習問題,以及課文相關資料連結,包括《箜篌引》備註,《桃花扇》簡介,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清末時有一位十歲的少年,一天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一進家門,他便被院裡一株蓓蕾的杏樹迷住了,並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寬大的袖筒裡。誰知,他的這一微妙之舉,恰恰被父親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裡。他的父親教子甚嚴,但又不好當面開口,便匆匆走進客廳安然落座了。父親總為兒子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聲色地訓示兒子一番。筵席開始了,父親靈機一動,便當眾對少年說:“開宴前,我先出一上聯,如能對好,方可舉杯,否則,只能為長輩斟酒沏茶,不準落座。”少年不知父親的用意,毫無思想準備,但憑腹中的才學,自信不會出醜,於是滿口答應下來。父親略加思索,作出上聯:“袖裡籠花,小子暗藏春色”。這少年聽後一驚,恍然大悟,但也未顯失色,隨口對來:“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對聯一經出口,堂前喝彩不已。父親早忘了那件不體面的趣事,他被兒子那字字珠璣、音韻鏗鏘、對仗工穩的下聯陶醉了。這個少年後來成為了中國曆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那麼,同學們猜一猜,這個少年是誰呢?他就是——梁啟超,是我們今天所學課文的主人公。

  (設計意圖:此匯入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瞭解梁啟超其人。)

  二、自學檢查

  1、字音字詞檢查(見《導學案》,教師ppt展示)

  2、解題,並提問:對於本篇文章主人公,你瞭解多少?

  明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雲南起義。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創辦中國近代第一本新文學雜誌《新小說》。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學、宗教及文化藝術等,總約千萬餘字,合編為《飲冰室文集》。中國曆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設計意圖:此環節在於檢查學生預習,做好基礎落實,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入文字)

  三、自主研習

  文中對梁啟超及其這次演講做了哪些描述,畫出描寫的句子,仿照課後習題一,做旁批。然後分析梁啟超的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的語言。

  正面描寫:肖像,神態,語言,動作(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聽講者的感受和表現

  梁啟超的個性特點:謙虛、自負、風趣、沉著有力、洪亮激亢、聲情並茂、文采出眾、技巧純熟、博聞強記

  四、合作探究

  1、結合印發的資料,說說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三處材料有何用意?

  明確:

  引用《箜篌引》的用意:

  梁啟超是一個“過渡時代”的英雄,這個時代險象環生,他卻用他的行動去實踐愛國救國的理想,歷盡滄桑仍近似瘋狂滴執著於信念的梁啟超,不正是那個明知死路,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麼?他投身於變法洪流,踏上救國道路,飽嘗艱辛,卻義不容辭,這十六字的《箜篌引》也許就是梁啟超執著前行的真情寫照吧!

  引用《桃花扇》的用意:

  這個悲劇中藏著梁啟超的身影,含著他的悲苦,他就如同左良玉,幾十年憂國如病,以天下為己任,卻未能實現理想,同僚或死或逃,而推行變法的光緒皇帝死於非命,獨殉了社稷蒼生。這位一輩子都在探求中國富強之路的“行者”,演講到這一段時,心中蓄積的巨痛如潰堤洪水,噴湧而出,終於“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引用杜甫詩用意:

  救國於危難之中是中國讀書人自以為的本分之責,當他高聲誦讀杜詩時,他的情感也遙接千年前的杜甫,為“官軍”收復失地而喜淚滿衣,所以他“張口大笑”了。

  此三則材料都體現梁啟超一生“愛國救國”的理想。

  2、歸納:梁啟超先生的形象

  梁啟超是一個才華橫溢、博聞強識、風趣幽默、謙遜自負、穩健瀟灑、有熱心腸的愛國學者形象。

  (設計意圖:加強印象,學會人物形象分析,為高考現代文閱讀分析人物做鋪墊)

  3、進一步感受梁啟超的愛國情懷,誦讀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節選)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設計意圖: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可暢所欲言,教師結合實際正確引導,讓學生對梁啟超其人有更深刻的瞭解,誦讀部分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五、小結:

  規律總結——本文在寫人方面的獨特寫法:

  抓住細節

  突出個性

  正側結合

  六、課堂反饋

  請模仿本文寫人手法描寫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

  1。抓住細節,突出特徵;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3。不出現姓名;

  4。完成後由各小組推薦,本人朗讀,由聽眾辨別是誰,看誰寫得最像。

  (設計意圖:讓學生活學活用,既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能鞏固寫人手法的運用)

  七、作業佈置:

  課外閱讀梁實秋的《雅舍》。

高中語文選修教案3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標“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培養初步的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

  ⑴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⑵學會“寫人凸顯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學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⑴感知偉人的人格魅力。

  ⑵塑造自我美好心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透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並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所謂品文就是品賞文章。所謂品人就是品評人物。

  品文是從教書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以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達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從育人的角度觀照這篇文章,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以對學生的心靈進行薰陶,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評價標準】

  只要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點收穫,就應該給予鼓勵和肯定,並作出適時的恰當的評價。

  如:能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與人合作、共同探究;會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達等。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可能問題及預案

  一、匯入新課(競猜題:猜猜他是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曆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長達1000餘萬字的《飲冰室合集》。

  《詩經》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們就要走近這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偉大人物──梁啟超。

  二、課文分析(品文與品人)

  問題設計:

  梁實秋是名人,他以創作散文小品著稱。今天,我們要把他頭上的光環拿下來,就當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寫的,大家試著批改他的文章,給它寫評語,作旁註。

  教師積極參與小組討論,並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明事知理

  啟發學生明白一件事情:寫人如果能凸顯人物個性,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個道理:一個有著人格魅力的人,將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步驟:

  1、學生與作品作者交流: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並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生生、師生交流:讓學生帶著獨立思考後的結果,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展開討論,最後拿出小組的意見;

  3、生生、師生交流:成果展示,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就某一個問題闡述本組觀點,以求最終解決問題。

  能夠透過本課的學習,積極思考,悟出其中所蘊含的事理。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激發學生崇敬之情及閱讀興趣。

  學會分析與概括,學會表達與交流,並賞析文章寫人的技巧

  讓學生明事知理。

  學生對答案是否有統一標準,可能會有疑慮。此時教師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自己的新見,以實現閱讀的個性化目標。但要強調一點:任何觀點的背後,都得有論據作為支撐,你得自圓其說。

  學生的感悟可能會有很多,應該鼓勵學生積極自己的獨特的見解。

  【作業佈置】

  片段作文練習:

  運用從本課中學到的寫人技巧,結合寫作第三單元:“寫人要凸顯個性”,任選一題作文。

  1、從肖像、語言或神態等方面對班上同學進行刻畫。

  2、模仿寫作:記老師的一次講課。

  (設計目的與思想:能力的遷移,將課內所學知識與技能作課外的延伸與拓展。)

  【板書設計】

  品文:即品賞文章。重在賞析文章的寫人技巧。

  品人:即品評人物。重在關注人物的性格、品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