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科學教案《尋找空氣》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喜歡關於空氣的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秘密。

  2、透過實驗操作和生活聯想,觀察力、探究力、說明性語言講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3、知道空氣無處不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難點

  知道空氣無處不在,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

  幼兒運用規範、準確、簡單明瞭的說明性語言講述空氣的特點。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幼兒僅僅瞭解空氣的存在,但不能全面瞭解空氣的特點,也不瞭解空氣與我們生活的聯絡,更不能夠用規範、準確、簡單明瞭的語言講述空氣的特點。

  物體材料準備:幼兒每人提前收集一袋空氣、餐巾紙、一盆水、一個大的透明的缸、10個玻璃杯、10個塑膠杯、10支蠟燭,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和實驗操作,使幼兒瞭解空氣的無處不在

  師:我們小朋友每人收集了一袋空氣,請問大家是從哪裡收集的空氣?

  除了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那空氣還會藏在哪裡呢?請大家看任老師拿來一個玻璃杯,杯子裡有什麼?(杯子裡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1、老師操作,幼兒觀察。

  將乾乾的餐巾紙塞入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著壓入水下,一會兒取出來,看看餐巾紙有什麼現象?

  2、討論:杯中的餐巾紙依然是乾乾的?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師:活動結束後,老師會在區角里投放更多的材料,大家可以親自做一做這個實驗。

  3、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杯子裡有空氣,哪裡還有空氣呢?

  師:請一位小朋友將粉筆放入水中,大家一起觀察有什麼出現?(粉筆放水中,會有泡泡說明有空氣,衣服、包裡都有空氣)

  師:空氣在我們周圍,在杯子、粉筆、衣服、鞋子裡,還有田野裡、天空中。許多地方都有空氣,請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空氣的存在。

  教師小結: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環節評析:教師透過活動前引導幼兒自己收集空氣並表述出其收集來源的環節,讓幼兒直接體驗並感受到了“空氣無處不在”,教師的.這種活動設計即巧妙又富有說服力。同時,教師在進行第一個“幹餐巾紙塞入杯子並將其垂直倒扣入水中”的實驗時,鑑於幼兒的操作經驗不足便為其進行了直接的示範與演示,這不僅保證且規範了實驗的準確性,也為幼兒接下來的親身實驗做了指導與鋪墊。)

  二、交流討論,使幼兒進一步瞭解空氣的特點

  師:空氣無處不在,那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在請大家把塑膠袋裡的空氣放出來,看看空氣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

  小結:原來空氣不僅無處不在,空氣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

  (環節評析:教師在引導幼兒討論“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時針對幼兒表述經驗不足的實際,透過“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的方式進行引導,以此幫助幼兒進行理解與表達,這也體現了教師別具匠心的引導方式,最大限度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思維。同時,圖示的出示更加深了幼兒對於空氣特點的進一步的瞭解與認知。)

  三、互動遊戲和實驗操作,使幼兒瞭解空氣的用途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無處不在、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那麼空氣有什麼用途呢?

  (一)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它。

  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麼感覺?(有點兒憋氣,很難受。)為什麼?(不能呼吸到空氣。)

  得出結論:人需要空氣,沒有空氣,人會窒息而死。

  師:除了人類需要空氣,誰還還需要空氣?

  (二)還有一種特殊的事物需要空氣。

  教師做實驗:點燃蠟燭,用玻璃杯罩住燃燒的蠟燭,幼兒觀察。

  師:蠟燭為什麼慢慢熄滅呢?用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空氣進不去,蠟燭就熄滅了。所以說明了誰還需要空氣?

  得出結論:燃燒需要空氣。

  幼兒分組做實驗,觀察火焰的變化。

  師:大家想想做這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做實驗,要求仔細觀察火焰的變化,並用“火焰先……再……最後……”來講述火焰的變化。

  師: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能使蠟燭熄滅,那如果我們家做飯時油鍋著火了,怎麼辦?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可以將安全小知識告訴自己的家人,但我們太小,不能自己獨立操作。

  (環節評析:教師利用互動遊戲,使幼兒真實體驗到了空氣對人類的用途,接著引導和追問的方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了動物和植物也需要空氣。教師還運用了具體形象的圖示來表示火焰的變化,使幼兒按一定的順序,較為規範、準確地講述火焰的變化。最後教師運用實驗來引導幼兒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生活遷移

  師:剛才提到空氣對於人類如此重要,可是請看圖片,因為個別人們垃圾亂堆亂放、大量砍伐樹木,汽車尾氣和工廠有害氣體排放,使我們的空氣被汙染,那我們應該怎樣做?

  教師小結:希望大家成為環境小衛士,時刻提醒周圍人們保護我們的環境,相信我們會生活在一個清新的環境裡。

  (環節評析:本環節教師透過圖片引導幼兒意識到“環境汙染”的巨大危害,激發其保護環境的意識,這也真正實現了科學活動“學以致用”引導其利用科學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即科學服務於生活的教育理念。)

  活動延伸

  1、幼兒每人拿一個塑膠袋,到戶外收集空氣,放飛“風箏”。

  2、將杯子、蠟燭、火柴、水盆、毛巾投放在區域中,幼兒可以自主操作,進一步觀察、探究空氣的秘密。

  3、幼兒作為環境小衛士,製作海報、標誌等呼籲人們保護環境。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最近訪問